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2/6/5
由於本人常常故意摸黑下山,有時還常常獨自一人,所以分享一下摸黑技術,提供給不慎摸黑或因走失摸黑的人參考:
1. 把自己當成夜間打獵的原住民。原住民都是夜間在山上打獵,既然他們不怕黑夜,為什麼你要怕?
2. 除頭燈外,必須有強光手電筒,尋找路標與看清路況。強光手電筒,主要用來找下個路標 (找路),其次
是有些陡下地形必須仔細看清楚時,才開燈使用。強光手電筒燈泡,必須是 Cree R5(含) 以上等級 (燈
泡等級: Cree Q5 < R5 < T6 < U2) 目前最新等級為 Cree U2 (>700流明), 約可照亮300米範圍。
注意: 此種強光手電筒,通常為夜間高速行駛之自行車在用,所以不可直射人眼,也不可靜置開著,或長
時間開著,否則會過熱燒掉 (鏡頭可伸縮或變焦,且亮度三段變換較好,越多段越易故障,也難操作)。
參考 => Cree U2
3. 除紙本地圖外(1/25000,需含航跡),盡可能先下載完整的航跡至GPS中。如果是夜間走不熟悉或無路
標路線,或是起霧,視野茫茫時,必須借助下載之GPS航跡路線引導。 注意: 盡可能將下載的航跡,合
併成一條,不然不容易在GPS內,逐一選取使用。合併方法參考: GPS 多條航跡合併方法
4. 盡可能不走無路跡與無路標路線,即使有GPS,也不建議。無路跡而摸黑開路,太過危險。而無路標路
線,可能是獸徑或獵徑,容易迷路。 (若在獵徑上綁路標,特別是路徑靠近狩獵陷阱或獵寮等,最後大多
會被獵人拆除或更動移位,造成路徑錯亂。) 註: 路標被移除或移位的其他可能性是山老鼠所為。
5. 胸前必需掛著森林指北針與哨子。可將兩者綁在一起,並隔5公分,以免碰撞。指北針可隨時判斷行進方
向是否偏離。哨子則是萬一遇到野獸,或被松鼠與山羌叫聲驚嚇時,或是其他狀況時,可吹哨子壯膽,
驅離,或呼救。參考=> 松鼠與山羌叫聲 (請將喇叭聲音開大一點)
6. 盡可能佩帶高度計手錶,以估算上山或下山時間。白天緩坡,一般腳程:輕裝每小時約爬升 300米落
差,下坡約 400米。(夜間需減50~100米,依路況及路標密度而定。)
7. 小心被獵人當成獵物。因為原住民夜間打獵,都是先用燈光照射獵物,看見雙眼反光時,便開槍射擊,
所以頭燈或蠟燭,有可能被當成獵物的眼睛。(註:人眼被燈光照射時,並不會反光,若會,可能是外星
人)。避免被當成獵物的方法,就是當有人突然拿燈光照你時,應該出聲回應,或開強光手電筒回應。
8. 需有過夜心理準備。若實在不敢走夜路,或夜路危險性太高,或是摸黑行進裝備不足,就需考慮過夜。
簡單過夜裝備如: 雨衣,大垃圾袋,頭帽,風衣,外套等,就非常重要。必要時,需有打火機生營火保暖
(但需避免引起森林火災),或是用刀子搭建"樹葉帳"保暖: 參考 => 樹葉帳 (Building A Survival Shelter)
以上摸黑技術若熟悉與熟練,相信白天登山,更不會難倒你。
已更正。夜間需減個50~100米落差,看路況而定,路跡越不清楚,路標越少的,時間越久。
強光手電筒,主要用來找下個路標 (找路),其次是有些陡下地形必須仔細看清楚時,才會使用。
這應該是60csx以後的問題,60csx會把航跡通通顯示出來,但缺點是只可以上傳20條航跡到GPS內。
60csx以後,要一條一條設定顯示航跡。很想建議GARMIN,可以有個選項是可以"全顯示"所有機內航跡,不然真的很麻煩...
-----------------
本需含航跡之地圖(1/25000)外,盡可能下載完整的航跡圖至GPS中。如果是夜間走不熟悉或無路
標路線,必須借助GPS路線引導。 注意: 盡可能將下載的航跡圖合併成一條,不然不容易在GPS內,逐
一選取使用。合併方法參考: GPS 多條航跡合併方法
Garmin好像還有另一個限制:單條航跡不能夠超過1000的trk點
所以合併多條航跡也是有所上限的
應該是10000點喔~~?
----------------------
Garmin好像還有另一個限制:單條航跡不能夠超過1000的trk點
所以合併多條航跡也是有所上限的
喔喔 抱歉漏了一個0
這樣子可以合併的航跡數量應該也會有上限或長度的限制
Garmin的限制:單條航跡不能夠超過10000的trk點, 所以合併多條航跡也是有所上限的.
→ 可以進入航跡內容, 善用右下角的"篩選"功能, 適度降低航跡點數在10000的trk點之內即可.
感謝 smile 兄, 好棒的分享, 收起來放著.
獵人兄,你的加里山 2113峰,杜鵑嶺幅地太小,不太適合搭樹葉帳。往南虎山方向,若有更寬廣空地,再通知我。還有往2113峰的路線上,有些繩索不知是誰綁那麼高,真不好拉。此外,幾個經過斷崖邊的點,需要有人再幫忙加點繩索,比較安全。
題外話
幾次在滿月時摸黑走夜路
關上頭燈,讓眼睛慢慢適應周圍幽暗的光線
手與腳的觸覺去感應不同的地形與質地
身體的五官彷彿都打開了
比起開頭燈走路時的那份孤寂感,更有融入周遭山水的感覺
不過沒開頭燈真的不容易看到絆腳的樹根與石頭
很容易滑倒....
分享一個個人的經驗,摸黑時,如果是走大眾路線且走在樹林裏,我習慣看與摸樹木,在人手的高度附近通常樹幹都會比較光滑,那都是被人摸出來的,尤其是抖上或陡下路段,因為人經常抓樹幹上下,更是明顯,就我所知,除了人以外,沒有動物會去習慣把樹幹磨光滑,這應該還滿好認的,也不怕誤入獸徑
微笑天使您好
感謝您的心得分享,小弟另有事請教,如果是夜裡碰到大霧(濃霧),因為燈光照下去,幾乎都是白茫茫一片的水氣,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其他建議....否則視線大約只有20M,我是很難去看路徑。
感謝您
....如果是夜裡碰到大霧(濃霧),因為燈光照下去,幾乎都是白茫茫一片的水氣,不知道有沒有什麼其他建議....
----------------------------------------------------------------------------
起大霧時,必須依靠GPS導航,不管白天或黑夜。但如果沒有GPS,還是有辦法走,但難度比較高,特別是路線完全沒走過時,會更難。主要還是看地面路跡並尋找下一個路條,但必須用指北針來抓大方向,以免走叉,用指北針抓方向時,必須參考高度計及已畫好航跡的紙本地圖,才能知道自己目前大概位置。
注意: 如果沒GPS,若地圖上標示之航跡方向,約為正南方時(南稜),但邊走邊看指北針,卻感覺往東南或西南偏(東南或西南稜),而非接近正南時,那趕快停下腳步,先假設走錯,不要太鐵齒。然後利用高度計,與地圖等高線,推斷位置及判斷是否已錯過叉路。這個錯誤,最易發生於不同稜線的下山路線,譬如小礁溪的烘爐地山,正南(稜)小路線可回登山口,但若不慎循大路而偏向東南(稜)路線,就會差很遠了,參見附圖。
另外黑夜起霧時,可以考慮使用[黃光]手電筒找路,而不是使用[白光]。不過目前一般市售[黃光]手電筒,亮度仍較低,效果可能有限。
微笑天使,感謝您的建議與經驗!謝謝。
本人有陣子是常常摸黑上下山~
1.心理因素個人覺得是最重要的
2.時程規畫盡量寬鬆~
3.除了溪床大石等溪石路之外~ 不用特別光度的頭燈沒有關係~ (更亮的照明設備也不建議..) 因為人的感官在外在環境的改變會變遲鈍~ 比如走到不對的獸徑~ 你的腳感與樹枝斷裂的聲響已經告訴你答案了...
4.夜間不用怕獵人~ 因為你比獵人還獵人~ 你必須擁有比獵人更敏感的察覺力~ 唯一怕的是酒醉的獵人吧?!一般獵人不會單獨夜間行動~ 相對你也不要使用超亮的頭燈或者跟他們一樣的石英燈~ 通常是你比較早發現他們~ 當然聽到槍聲時~ 就需要在靜謐時給他一個口哨...
5.夜間會被嚇到的可能是動物的火眼金睛~ 山羌~ 毒蛇~ 飛鼠~ 晚上不睡覺的鳥... 若是中低海拔~ 千萬不要春夏季走掩路的山徑(明徑可)~ 若是明徑一定要照著路面不要故意不開頭燈~ 個人曾經關閉個三秒鐘頭燈後就踩在眼鏡蛇腹邊被生氣嘶嘶的聲音嚇到彈離後退又魂飛魄散~ 等開燈時就在腳前方~ 真的命是撿到的~
6.利用Google earth和農曆月相(GPS或相關軟體)運算最佳的夜行時刻。
ps.漫步在星光月色的稜線上真的人生的一大享受...
3.除了溪床大石等溪石路之外~ 不用特別光度的頭燈沒有關係~ (更亮的照明設備也不建議..) 因為人的感官在外在環境的改變會變遲鈍~ 比如走到不對的獸徑~ 你的腳感與樹枝斷裂的聲響已經告訴你答案了...
不太認同此點,因為我吃過太多次這種因照明不夠,而走錯路,或不敢走,或判斷錯誤,或找不到路的虧。事實上,坦白而言,夠亮的頭燈,與夠強的手電筒燈光(適時而短暫使用),才是我摸黑的最大自信來源。簡言之,自信來自燈光,GPS則其次,其他更其次。
除非是常走又熟悉,與安全的路徑(譬如雪山登山口至七卡山莊),那不使用太強光源,或試試不用燈光,或許OK.
所以~ 看你的需求為何? 利用夜間走完全沒有經驗的山徑?當然如果高山明徑沒走過是OK的,
因為再怎麼亮都可能會走錯路的,白天還是會走錯路的啦,相信你也會有這樣的經驗吧?白天的自信來自於太陽?進入了霧林呢?進入了不見前方一公尺的強烈濃霧雪地呢?碎裂地夜行?最重要個個人覺得是感官與判斷囉,燈光是其中的輔助。P廠不用3W的足敷使用,不夠用了?那建議還是等光線好的時候或月圓的時候吧,故意為之的不算。
PS1.走錯路是有路走錯路,不是那種夜間還要開路的。
PS2.下回走中級山~ 試著去分辨山徑與週遭他是存在一種不同的色調的,也存在著連續性的,不用3W...當然如果是那種存在斷崖的路況或者山徑中斷的狀況,白天都找不出來了,黑夜再強光都沒用啦,自己有經驗也敢這樣跟你掛保證。
>>因為我吃過太多次這種因照明不夠,而走錯路,或不敢走,或判斷錯誤,或找不到路的虧。
再回到實際的問題,此山徑是否知道原本就存在不同的叉路?
還是全無資訊?還是中途竄出叉路?還是走入了根本不是路的路?
找不道路山徑的連續性個人相信,更相信有時也只能看到近端的連續性,遠端的可能被植被與地形遮掩(強光打不透) ,而隔鞍觀路這種就仰賴日光和月光吧?!頂多就找出眼前局部化的連續性。
山徑有時是上上下下連拐的,他一樣存在一種色調,頭燈使用方向為左右上下搖擺,他會將陰影暗部展現開來以作為立體視覺之判斷。強光再現也可能存在幻覺的,人腦很聰明也很笨,會自行去建構出模擬的路徑。個人以為設備都存在限制性,當它超越一定的門檻時,迫降休息吧。不可為之。
讓強光引領你突破目前難關,可能招致更大的危機的,這是哲學觀問題。
呵呵,沒那麼複雜,強光手電筒或其他強效照明的使用時機是:當你對所走的路徑感到存疑或不清時,就使用強光,仔細看看路徑,找找遠處路標,或將整個所處環境看清楚。強光的亮度與廣度,可以讓你感覺好像黑夜已變成了白天。
當然,你不需要,也沒辦法整晚使用強光,將黑夜變白天,因為沒有那麼持久的電源與強效散熱器(過熱會損壞燈具)。你只需在疑惑時,短暫用來瞧瞧路徑便可。(註1)
我在主文已說明清楚: [ 盡可能不走無路跡與無路標路線,即使有GPS,也不建議 ]。這點便已說明,即使你有強效光源,在黑夜裡,也應避免上述行為。
如果對強光手電筒之效果,及其使用時機不解的話,建議先去買一隻 Cree U2 或 T6,並具有變焦直射與廣射照明功能(註2),然後找一座路徑稍微複雜的中級山摸黑用用看,這樣會比較容易明白我的意思。但太難的路線,譬如半夜從南澳至布蕭丸溫泉,或武塔至流興國小,就不太建議,除非已對路況非常熟悉。
註1: 正確燈光用法是以頭燈為主,強光手電筒為輔,即然為輔,便偶爾視情況用之,兩者不宜倒過來。
註2: 網路售價在$600~2500左右,建議玻璃鏡面(以免過熱模糊),電池型號為16850: 建議帶保護板,以避免過充或過放損壞(但電池裝反,充電必壞)。充電器以具有獨立迴路及防反裝保護的充電款式較佳。
我來回應一下.其實摸黑就只有幾個控管方法、1.就現有隊員頭燈及照明的分配管理.2.叉路口由誰來確認這也是重點、3.如何穩住隊員的心境.才立於安全的狀態維護.4.困難地行人員的確保.5.食物及飲水的控制.因掌控不好會呈現無政府狀態.隊員就容易出事.6.領隊及嚮導還有冷靜的第三者.需要時要協助7.行成登山隊伍一體制.不分層次的確保同隊隊員的安全.8.最壞的打算要有方案、如選擇安全區域過夜及禦寒9.同時了解全隊所代之裝備.食物.醫療用品.可飲用水有多少10、最重要一環登山隊員在此時不能各自離隊.發揮團隊觀及互動關.關懷心.全員安全下至登山出口處。
天使大:
感謝分享,有一點疑問請教
關於上下坡的速度,是白天還是晚上的速度?
因為小弟也曾押隊摸黑過好幾次
行進的速度都因為視線不清而慢了許多
即使有頭燈,有些新手還是不敢走太快或趕路
估計每小時上下坡的海拔落差大概最多是200公尺
而您的行進速度可達到上坡300下坡400
是否使用強光手電筒所以視線有差,比較敢走呢
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