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登山請帶200 流明以上LED手電筒, 以防摸黑迷路


目前一般頭燈的亮度, 都在200流明(Lumin) 以下, 摸黑走一般大眾路線, 都還ok, 但是非大眾路線, 在關鍵點處. 可能會因看不清處, 或看不夠廣, 而走岔或判斷錯誤 (我就遇到過, 摸黑下, 隊友誤將下方深處竹林, 回報成斷崖絕路, 差點發生要命錯誤).

故建議最好再隨身攜帶一支 200 流明以上高亮度LED手電筒, 以防萬一 (一般都自行車在用).

關於高亮度LED, 建議以採用美國 CREE 燈泡較佳, 一般常見燈泡型號有:
Cree Q5 : 約 200~300 lm
Cree R2 : 約 300~400 lm (高射程,低廣度)
Cree R5 : 約 300~400 lm (中射程,高廣度) *推薦(用單顆電池,網路價約600元左右)
Cree T6 : 約 500~900 lm

正白光(色溫在5000~10000K) : 較亮, 但不適合起霧情況
暖白光(俗稱黃光,色溫在2700~3700K): 較暗, 但適合起霧情況

Note: 流明數,與手電筒之工作電流限制及電池之電流量大小有關. 電流越大, 流明數越高.

價格: 大多 $1000 以下 , 自組或廠牌價都有 (與LED燈泡,電路,燈筒座材質與功能等相關)

電池: 3號AA,或14500(3.6V)電池, 兩者共用的最便利, 但高功率,常耗電使用的,仍以 18650(3.7V) 為宜. 買充電式14500/18650電池較佳, 充電器選可"個別獨立保護充電"的較好.

上網拍 搜尋 Cree R5 等字眼, 比較快 (註:一般大賣場的, 大都是次等普通貨,不亮又耗電)

注意: *** 若是頭燈, 不宜使用超過 200 流明, 一來耗電, 二來會傷隊友眼睛 ***

所有回覆

  • 這幾天天氣冷颼颼的.在山區更為冷這是無庸至疑的.要是天黑入夜想必是更冷. 更不幸下起雨來更不得了.最好方法就是早去早回.能夠不動用到頭燈是最好的. 如果照明度越亮.那吃電不是很兇嗎?
  • 亮度方面,現在都有那種很特別的燈(以前說5W/3W?) 不過既使使用石英燈或甚麼HID,我想如果沒有充分的計畫與經驗, 恐怕不是將黑夜化成白天可以解決的. 尤其是非"一般"的行程 當你的眼睛處在長期高亮度狀態,要在重要路口判斷, 期待的是自己的感官與預期,但可能變得習慣與麻木, 所以以"加強模式"運作應該是更符合精神的, 再配合上GPS的大方向路線... 非一般行程,其實也不太會發生致命的危機, 會發生應該是時間掌控與諸多資訊分析的不全 不然非一般行程,隨時可以就地迫降. 就怕急著下山的那一刻狀態. 山徑下來,除了視覺還有腳底等感觸, 至於關鍵點更是需要先確認, (晚上還在砍路?獵人?) 白天下廣稜小支稜都會迷失了,況黑夜! 至於溪床那種寬廣...就莫法度了...寬廣的溪谷就算化成大太陽, 如果大方向或資訊, 恐怕也是沒輒.
  • 拜科技與自行車風行所致, LED 燈泡從來沒有像現在這麼量過 (最亮甚至可看到500公尺遠), 又不怎麼耗電, 所以帶個頭燈, 再外帶個輕便的高亮度LED手電筒 (約200公克內), 應是未來登山必備工具與潮流. 高亮度, 當然會耗電, 而且傷眼, 所以只是看不清楚路況的關鍵處時, 拿出來用一下, 並不需要一直開著, 及開在最高亮度. 還有在山上, 200~300 流明, 應該夠用(50~100公尺可看得清楚), 超過500流明, 就沒必要了, 而且照到人會傷眼, 除非要夜間搜救, 或想摸黑開路.
  • 騎車後, 上山換了萊卡質料的褲子, 第二個變動就是增加一支Q5手電, 用18650鋰電, 鋰電請詳查資料後, 確定您的確熟悉正確的充放電知識再使用. 多帶一隻手電是因懶得掏背包拿頭燈........ 所以二個頭燈+一支手電上山. 越來越重了...... 用手電另一原因, 通常只防下山 1~2小時內摸黑, 因其連續點亮時間看電流功耗約 3 小時. 當然手電改一下很簡單可變頭燈, 看個人需要而定.
  • 高亮度的手電(型號不知)個人上高山有帶上去實驗 透過聚光效果甚至可以打信號當燈塔 有一次遇到山上水管工人,他說在山那邊有異像,外星人要來接收人類, 上回在山頂紮營,午夜觀星之後就充當燈塔, 真的有點可怕,如果我被這聚光照到,鐵定罵人, 後來看W4航線上的飛機就跟他打信號,不曉得機長會不會看到? 真的要夠亮,LED應該都還有賴高科技發展,要學獵人帶6V(?)的八爹哩. 個人是一個頭燈,另一個(或兩個)是小指或姆指大的小LED... 有回下班後上山就是靠這唯一的小led燈摸黑下山的. 現在一些送的筆頭都有. 本來山上用的行進或休息用燈就不能只有一個, 至於是不是plus一個高亮度的? 還是本身有Burst模式,但平時以較低能量運作, 需要時再爆亮, 我們就拭目以待. 常兵+異將? 還是大將常兵用,但真的需要"將軍"的時候馬上變身(不是買上空降)? 至於小兵很輕多帶幾個備用也沒差. 個人頃向"經常性使用之設備增強"(尤其都可調段為何一定要仰賴手電?技術性問題仍無法克服?), 每隔一年來看一次發展如何? ps.登山用品這次(這項目)還真的輸了自行車用品,不過自行車速度快須要有更好更短的判斷時間...至於登山...至少可以整個停下來...
  • 網拍也可以找到 Cree Q5 或 R5 頭燈, 都不貴 (低價要注意電路版品質), 亮度大都 200 流明左右, 不過電池大部分是18650, 較少用一般三號 AA 或 14500 電池. 頭燈亮度, 若超過 200 流明, 真的會傷隊友眼睛, 而且行進間, 大部分路段, 頂多50流明就夠了, 太亮意義不大, 仍不建議用太亮頭燈. 我是有一個極便宜的 Cree Q3 頭燈 (Max~180流明), 採用一顆三號 AA 或 14500 電池, 總重約100克, 但因廣度不足, 仍備有小支 Cree R5 or T6 手電筒.
  • 天使兄這個建議好 讓黑夜大放光明,也帶來安全與溫暖,想起媽媽總會燃一燈守候晚歸的孩子 其實我早就是天使兄的信徒 背包裡總是放著一把非常亮的手電筒 只是都還沒有派上用場過,因為一顆頭燈已綽綽有餘,甚至有時連頭燈也懶用 靠著星月或天光就可來去自如 我們都忽視了本能,就像駝鳥忘了有翅膀、久不用就再也無法起飛了 或著是太依靠科技 更或者是,也許您缺乏胡蘿蔔素,有夜盲症喔,那帶胡蘿蔔上山比帶手電筒更有效 說起迷路失蹤 我想 濃霧與落單才是最大的主因 再哲學一點的說法 日升而作、日落而息才合乎自然運行,偏偏有人要“日也作 暝也作”,不出事才怪 或者是老阿嬤的說法 “ 人牽不走、鬼牽控控撞 ”遇到魔神仔了啦! 我呢 比較相信老阿嬤的說法。因為連大白天的都有人會迷路失蹤,您說:邪不邪門?
  • 深感贊同天使兄的心得 小弟我也都帶頭燈及高流明18650型的電筒CREE F02 高亮度的電筒在摸黑找布條或方向挺好用的 另外 常在陽明山遇到不帶燈的山友 說是用 月光就可以了 順便讓自己適應摸黑獨行的感覺 這樣落單比較不容易慌 或許可以參考一下
  • 其實科技和傳統之間也是要取得平衡的 葉黃素,維他命A之類的也不是馬上吃見效 我有買一罐生物科技的 吃了之後感覺沒啥差別就停了 當然他標榜是食品,多吃也無益之類的話 其實看天使兄的那段話,若不仔細以為真的"要命" >而走岔或判斷錯誤 (我就遇到過, 摸黑下, 隊友誤將下方深處竹林, 回報成斷 >崖絕路, 差點發生要命錯誤). 其實反而是救了大家也說不定? 如果是將斷崖絕路誤報成康莊大道, 這才是致命吧! 當遇到這種事, 表示老天爺或魔神在招喚, 一定要另外用經驗來保守處理 若真的要用科技,當然只是其中的一種作法 當然檢討裝備是一種, 檢討行程安排也是一種, 檢討人員組成更是一種可能. 基本上我和朋友也曾經用一顆打火機從熊空走到烏來過, 可想而知,我們當然是摸黑到刁山 刁山,保溫最重要的準備. 隨時有迫降的準備(先不論能力,有身心理準備即可) 山徑的部分個人覺得還好,連斷崖都可預測, 比較難應該是夜行溪床 這些個人也有點獨自夜行的經驗 溪床當中或山徑傍著溪走...真的路況不熟的還是少碰為妙. 魔神仔的事, 前陣子燕巢有一女子,大概是驚嚇過度, 產生心境上的故事, 自稱是某某某, 事後又說忘了, 但又說不要再說了, 恐懼心境能畫想像為真的, 創傷更有症候群, 要說是魔神仔, 那當然也是! ps1.危機邊緣抄電影超抄很大...東抄西抄的...有些真的有一些科學根據,但有些就扯了. ps2.本來想夜行全程不開燈,所以吃生物科技葉黃素之類的,後來經我這白老鼠證實,不太有用,不如多了解人類視覺,山友們若要肉身實驗可參考,俺試過了.
  • 走溪床或沿溪行 若路不熟或少疊石之類為記的,天黑走來確實危險,萬一又要過溪,又不會游泳 ... 最怕人的就是 過溪過到一半,忽然感覺腳底下竟然有怪手想拉你下去 ..... 所謂的“ 午後不登頂 ” 大概就是勸人早點下山或回營,不要摸黑吧?!
  • 是不是要命錯誤, 還有些前因後果, 因顧及當事人,不方便在此說明. 至於什麼情況, 可能要命? 可以推想. 譬如, 來假設一下好了, 只是假設: 如果現在這種低溫, 非一般路線, 有人摸黑, 又因頭燈太暗而誤判地勢後, 不敢走了, 被困在高度1500M處的陡坡整晚, 身上除了排汗衣,頭燈,指北針與一條六米繩外, 其它裝備, 包含飲水,食物等,卻早已通通不見, 譬如意外掉落或假設忘記帶等, 那會發生什麼事呢 ? 若摸黑不敢走, 困在陡坡會失溫, 繼續走, 甚至可能走一整晚, 則不會失溫, 而且可能脫困, 或取得較好休息點, 或取得裝備, 但能不能摸黑繼續走 ? 燈光夠不夠亮, 路線看的清不清楚, 夠不夠廣, 方向正不正確, 卻是個關鍵. OK, 就推想至此, 幾乎接近真實狀況, 不談了.
  • 天使兄 久違了 現在手電筒價格有比較親民 我攜帶兩隻手電筒白光+黃光 起霧就使用黃光手電筒 ^^
  • ㄏㄏㄏ 不敢說是杞人憂天 只能說是想太多、要鑽牛角尖了 再這麼下去 恐怕連 螺絲起子、板手、蒸籠、壓縮機.....都要考慮要帶上山了? 還是老話一句 生死由命 富貴在天 想開一點比較快活啦。
  • 毛毛虫小姐, 還是大娘, 妳大概狀況碰到太少了, 等狀況碰多了, 就會比較了解. 苦兄, 好久不見, 百岳應該走兩輪了吧 ? 還那麼拼嗎 ? 呵呵.
  • 提到重點了...千萬不要說不談了... 當然事件當下的狀況您最清楚, 我們僅就觀念與可用情資探討 >是不是要命錯誤, 還有些前因後果, 因顧及當事人,不方便在此說明. 至於什 >麼情況, 可能要命? 可以推想. 您那段話熊熊看以為是把斷崖報成山徑,可能是委婉的說法. 那就反過來想好了... 接下來真的是登山安全議題 大家追求亮還要更亮(但也有您提到的限度) >如果現在這種低溫, 非一般路線, 有人摸黑, 又因頭燈太暗而誤判地勢後, >不敢走了, 被困在高度1500M處的陡坡整晚, 身上除了排汗衣,頭燈,指北針與 >一條六米繩外, 其它裝備, 包含飲水,食物等,卻早已通通不見, 譬如意外掉落 >或假設忘記帶等, 那會發生什麼事呢 ? 登山安全教育上本來就是要S.T.O.P. (不清楚的山友請自行查閱) 要違背也是可以的,端看"準備", 這邊個人提到"準備", 而不是裝備, 裝備是其中一項, 以您提到的裝備都掉落, 人若安好, 卻還有行進能力恐怕非一般常人, 照明設備(不管頭燈,手電筒,營燈或打火機)也都算裝備 但不管有沒有遺失, 還是STOP! 至於求援問題是另外的狀況(之前不是有大礁溪山的刁山,全員一體停駐就是最佳sample) 如果擁有高亮度但經驗與能力上還欠缺只是增加危安因子, 不知您以為? 飲水或幾餐不吃, OK的啦! 迷途也OK,但迷途或找趕路後體力透支又不知保暖, 山難檔案上趕路的狀況案例不少, 如果推薦高亮度手電筒也OK, 但要跟登山安全如此因果安排的關係, 個人是一定要出來講一下的. 當然最後要帶不帶? 要帶N把也都OK的啦! >若摸黑不敢走, 困在陡坡會失溫, 繼續走, 甚至可能走一整晚, 則不會失溫, >而且可能脫困, 或取得較好休息點, 或取得裝備, 但能不能摸黑繼續走 ? 這一點沒有錯, 一直走都不要停是一種方法, 但您卻不能確定臨界點為何? 狀況不是只有斷崖之類的路況啊! 一個小山溝都可能引起致命的危機, 至於休息點...就跟以前的營地尋找規則一樣, 很多人都有經驗吧? 已經遇到一個OK的營地,卻一直對自己說: 會有更好的一個?! (哈! 被說中了喔!) 何不對已經經歷過的再一翻審視? 一定要把可能是最後的精力賭注? 我想把精力浪費在更美好或更挑戰的事物應該更好吧? 摸黑的隊員組成安排也很重要, 不能讓沒經驗視力或判斷不好的人打頭陣或壓隊, 不是嗎? 有經驗的夜行人,能在資料庫中比對馬上判斷,判斷之後不是往黑洞中跳, 還是用腳試探, 如果裝備不夠, 1,2,3,4,5人好了, 只有兩頭燈, 1應該是經驗最好的, 5是有經驗且膽識夠. 而2是燈光運作者(交給1也可),另外一盞可交給壓隊5. 其中2的頭燈要偏載,有辦法根據和1的位置關係轉來轉去... 而1必須是敏感的, 蜘蛛絲,倒木,腳底下的枯枝,樹葉聲等等 但從您原情境中當中可能推測,是到一點之後放出數隻赤猴之後(原文中未提), 再透過情報整合, 實際運作可能彼此信賴才會這樣, 但個人覺得這樣真的不能在登山安全教育中宣達^_^||| 無論如何在裝備上精實是很好的, 但是否A之後再A+, 變成"A"+"A+"? 甚至"A"+"A+"+"A++", 有時不是裝備上的負擔,而是心理上的擔, 還是說用"A+"再加上"B" (backup)即可? 但最重要, 燈光的亮度可增加登山安全(大概也沒聽過因為燈光暗又掉下去的狀況?), 但程度並不是那麼高相關(登山請帶200 流明以上LED手電筒→摸黑不會迷路之因果).[或者說:登山帶200 流明以上LED手電筒可以讓你超越正常實力的自已?]
  • >但能不能摸黑繼續走 ? 燈光夠不夠亮, 路線看的清不清楚, 夠不夠廣, 方向 >正不正確, 卻是個關鍵. 這邊應該有個前題: 體力與心理狀況都很不錯的時候, 是吧?! 不然把燈變亮了,考試也考一百分? 燈光再亮在未知的"探勘"(講來講去猜測您說的行程)還是會有不影響行程試誤的狀況發生 以前講隔鞍觀路,是在白天且能見度OK的時候,摸黑...此時又飄起迷霧, 是否要空氣炮吹開? 所以摸黑又探路, 是一種"局部化"的組成, 找到這小段山徑或獵徑再逐次組成, 萬一進入獸徑, 大概走過幾步後再退回, 重新局部尋優...至於如果是明確的叉路, 進入後不久再作大方向確認, 可能會發生的狀況就是A看到10M遠的狀況,A+則是將10M遠的清楚化(因撞壁), 或許再靠近一點看(當然前進時要照近身路況),所以以A+的狀況是可能在時效上縮短, 但...您也清楚, 找到有路不一定是好處, 可能那條路反而不是要走的路, 呵! 要走的路,路口都嗎被遮掩, 也就是單靠高亮度是沒辦法撥開植被,箭竹或倒木的. 再一個激烈狀況...摸黑又未知探勘...再加上迷離霧雨...只能說爽! 呵! 我遇過, 且雨衣內的所有衣物都溼透, 又遇到坍崩, 不過後來還是經過坍崩之後迫降在地球上不會有人類的箭竹森林中, 還是建議, 追求高亮度同時, 遇到狀況(或連續狀況), 不要以趕路尋求解脫啦! (強調:沒有行程資料的探勘行程)
  • 呵呵,沒辦法繼續跟你嚕細節或結果, 有興趣自己慢慢推想囉, 或那天有機會見面時,偶在跟你聊聊過程與結局. 反正有一點是確定的, 停滯原地, 不敢摸黑繼續走的這個S.T.O.P. 完全不對. "到底能不能摸黑走夜路?" (這可以開個新議題), 要看裝備,準備,路線,隊員素質及狀況等而定. 若沒積雪, 大概沒有人會覺得: 半夜兩點出發, 從登山口至七卡山莊, 會很危險. 為何 ? 因為路線夠清處, 頭燈不亮, 都無所謂. 但大概也沒有人認為: 半夜兩點出發, 上鳶嘴或西勢山, 不會危險. 為何? 因為你若沒看好路線或踩點, 可能從此不知去向. 總之, 到底能不能摸黑走夜路 ? 如果裝備,準備,路線,隊員素質都OK, 狀況又不允許迫降, 加上有足夠燈光, 簡直可以讓黑夜變白晝, 何必裹足不前呢 ? P.S. 有足夠地形及定位經驗之探勘老手,可以找一條非大眾路線, 沒走過的, 帶足燈光(最好有300~500流明, 可以撐12小時的), 然後回程時, 故意摸黑, 看跟白天或只帶個小燈光有什麼不同. 注意: 非探勘老手及一般山友, 請勿看完本文後, 嘗試摸黑, 以免發生意外.
  • 底下兩個防失溫方法, 前述推想情況, 正好可以用到: 1) 樹葉保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ck4xBhRNKQY 這招不錯, 要學起來. 如果沒樹枝, 可以直接將乾樹葉舖在身上, 若樹葉不夠多, 可以直接塞進衣服裡 (既然有羽毛衣, 難道不能有樹葉衣 ?) 但有缺點是, 身體碰到樹葉可能會刺癢, 還有身體水氣, 可能會凝結在樹葉裡, 碰到會有點溼冷. 2) 電池生火 http://www.youtube.com/watch?v=j46liJM2Tic 這招不錯, 要學起來 (但無刀子與迴紋針,就要另外找導體等其他方式). 如果什麼生火方法都不行時. Muni 這招也可(但我不吃口香糖) :http://www.youtube.com/watch?v=qHK94sXAbxs
  • >呵呵,沒辦法繼續跟你嚕細節或結果, 有興趣自己慢慢推想囉, 或那天有機會 >見面時,偶在跟你聊聊過程與結局. 反正有一點是確定的, 停滯原地, 不敢摸 >黑繼續走的這個S.T.O.P. 完全不對. 所以現場狀況和人員狀況,您最清楚不過了, 所以條件(就如您後面加註老手之實驗狀況...)已經是很特別了 跟主題的因果歸納比較不合. 以當時你們的狀況是要續行,是否後來有刁山? 還是說當時是以救世主之大力丸(高流明手電)現身之後的歸納? 登山用hid會不會出現? 就跟自行車有人創意(惡搞)hid一樣, 亮不亮? 有人永遠嫌不夠亮, 能像信號彈或煙火持續亮是最好(像太陽之白晝更優), 人的視覺是亮了後就失去另一種低照度視覺, 亮的之後還可能要更亮才有辦法辯識明暗差異. 當然如果以部落狩獵季活動之狀況,好像也沒有人會用led燈來照獵物? (前幾天公視看到的.) 這是另外的議題. 其實我很想問: 若同樣條件, 改由天使兄拿他的頭燈去探照那"要命的林海", 你的判斷結果會是一樣的嗎? 還是說那林海是在很遠很遠的地方. (照度跟距離平方成反比...衰減的越快.)
  • "要命的林海" ? 沒什麼要命林海, 只是前面極陡坡下方深處竹林, 入夜漆黑一片, 烏龍回報成斷崖絕路而已, 事實上, 摸黑直接給它下去就對啦, 何解 ? 因為天都亮了, 一清二楚. 若有稍高亮度燈光與經驗, 應可避免這種烏龍. > 部落狩獵季活動之狀況,好像也沒有人會用led燈來照獵物? 慢慢就會有人用了, 只是時間與知識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