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內鳥嘴山-北得拉曼神木-八五山古道」: 一條經典級的8字型路線

活動日期
2005/4/17 - 2005/4/17
所屬團體
山通大海登山隊
困難度
0
類型
» »
類型
» »

mori(mori)

2005/4/18


「內鳥嘴山-北得拉曼神木-八五山古道」:一條經典級的8字型路線

前言:這次再為李棟山事件去做一個小小的調查,探訪八五山古道,此條古道在明治四十三年(1910)年六月,日軍在宜蘭罔罔隘勇線戰況失利,為了要防止卡奧灣群和馬里闊灣群的聯合對抗,因而在新竹方面有了七次的內灣溪上游方面的隘勇線前進,六次的征討結果:從合流分遣所(今新樂)到田勝臺(今煤源上方台地),抵達內鳥嘴山與李棟山連稜的中間鞍部,攻佔到大鞍部,形成了一道防線,為奪取李棟山作為先聲。在第七次時隘勇線前進時,曾派遣幾位軍官,再從中間鞍部(今石桌附近)上達到卡義蘭(今棲蘭),並由卡義蘭社原住民帶領之下,抵達塔卡散社(今鷹山附近),完成新竹隊、宜蘭隊、桃園隊三方會師。由此可知此條古道,應是卡義蘭社和卡宇奇斯社(今煤源部落) 之間的往來古道。竹120縣道路終點的說明牌這樣寫到,大意如下:此公路原本要通往高義,連接北橫公路,因經費不足緣故, 此公路到此為止。由於這種因素使得古道能保持到今日。


日期:2005/04/17
天氣:陰雨轉晴
人員:Jamil,ann,mori

行程紀錄如下:
05:00 基隆出發。
06:00 三鶯交流道附近,接同行的山友二人。
07:00 下竹林交流道轉往竹120縣道,車行過八五山大橋不久,即是道路的終點,將車停在附近。
07:16 由道路終點說明牌,開始沿土路進入,遇叉路口時,右往八五山古道,取左方向找煤源登山口。
07:23 發現煤源登山口,原來在道路說明牌往左道路過去不遠處,就可找到。
07:32 循此路徑而下,開始越過油羅溪上源支流。
07:48 費了一番功夫,抵達攔砂壩的對岸。
08:10 之字型上坡路,遇一處嚴重的崩盤,沿其旁高繞,不一會不見登山布條,猜測此段山路已遭崩毀了。因而改採上行稜線路,此山徑雖沒有登山布條,但是仍可辨識。
08:44 稜線山徑一路上找路,推測傳統山路在其右側,就往右山稜而行。果然不出所料,終於接上傳統山路。此條稜線山徑只要稍加整修,就可取代原來上山之路,因為下方崩盤的面積越來越大,即使採高繞仍是險相環生。
09:21 稜線展望點,此處可看到內鳥嘴山和李棟山連稜,下方隱約可見一山路應是八五山古道。
09:44 稜線路,行行復行行。
09:54 陡峭山壁,情況和上虎山的情況類似。
10:32 登上峭壁後果然不同凡響,輕軟的地毯般的山徑,走起來怡然自得,到達1680峰附近,稍作休息。
10:56 內鳥嘴山,三等三角點 6285號 H1749M。周圍並沒有什麼視野,不過旁邊的綻放森氏杜鵑,美不勝收。
11:00 原路退回,遇叉路口,取右往那結山,北德拉曼神木方向前進。
11:17 叉路1,左下北得拉曼神木,右往那結山,不取。
11:51~13:00陡下坡路,來到小溪邊,此為小瀑布的上源,這時突然大霧瀰漫,在此午餐,別有一番風味。
13:02 續下,回望小瀑布,霧中看來,果然美麗動人。
13:20一顆大神木處,遇到來自一群彰化的山友。下行不久即抵水田山 /水田林道指示牌。
13:25 在此取左再度光臨阿扁神木及二顆巨木。
13:37 循原路而回,抵達神木叉路口,左下水田(拉庫)山 /水田林道,右上那結山叉路口。
13:39 叉路2,右下北德拉曼神木/小瀑布。
13:55 續上稜線路,出現不少箭竹林。
14:12 那結山叉路口,左去那結山240分,右去內鳥嘴山,取右行。
14:19 接上叉路1。
14:34 再度上內鳥嘴山,改往李棟山/八五山稜線。
14:59 剛下坡處有不少森氏杜鵑,可惜沒有開花。峭壁路險降,經幾道拉繩後,自此轉為平緩山路。
15:19 一路上出現不少折斷的倒木,應是下雪過後所造成的,再度上坡抵達1603峰。
15:31 叉路3,取左往防烈區山,取右捷近山腰路。
15:35 一處廢棄香菇寮。
15:55 曲折鳥道山路,似乎較少人行,不時的找路,再此浪費一些時間,終抵叉路4。若在叉路3改取左線,仍可在此接上,唯所需時間較多。
16:06 開始陡降一會兒,又來到另一處廢棄香菇寮。
16:11 叉路5,取左有指標往李棟山,不取。取右往八五山古道,為不見指示牌。
16:27 石桌,最低鞍部。左往李棟山,取右下八五山約90分,在此休息5分鐘。
16:46 過乾溝河谷,古道一路平緩下降。
17:02 經高大的杉木林。
17:20 叉路6,右下有路似乎可通八五山,為保險起見,仍採直行。
17:48 山徑沿山邊而行,過芒草區、竹林,繞了一大圈。到達叉路7,見一山路來此相會,猜測是從叉路6過來的。
17:54 終於抵達停車處,完成一趟經典級的8字型路線。

參考資料:
藍天圖集(四) 66, 67頁, 藍天圖集(六) 47頁.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內鳥嘴山-北得拉曼神木-八五山古道」:一條經典級的8字型線路補充相片.
  • mori兄: 3年前因為途中遇大雷雨 以致只走到過大石區再往前右切要下神木區 全隊撤退之後就再也沒去 真要找機會再去一趟
  • 這次算是第二次,之前在新竹時,曾由水田林道支線上去過, 這次帶人改由煤源上登,藉此去了解八五山古道的情況, 改天再由八五山古道上李棟山.
  • mori 兄: 這樣子走不錯, 能回到原點的好路線, 不像以前走只能由水田林道支線北得拉曼登山口分別往神木區回頭再到內鳥嘴山. 裡面的叉路算來蠻多的.
  • 真是精彩的行程~ 小弟0416(週六)"陽明山東西大縱走",0417(週日)再走"燦光寮古道--無耳茶壺山".本週(0424)要上菘蘿湖,有機會一定要參加mori兄的行程~
  • mori兄:去年走內外鳥嘴時誤下神木區,還在神區迷途一段,聽說就是錯往煤源方向走去,花不少力氣才爬回原路,最後還摸黑才回水田登山口,所以得空時應借用您的行程走一趟,才會對附近地形更熟悉。
  • TO:hunter5 兄 夏天在新竹爬中級山比較適合, 因此有些行程屆時再邀你同行. TO: 福麟兄, 此處叉路很多, 不過現在都有明顯的指示牌, 因此比較沒有迷路之虞. TO: petersun 兄, 陽明山東西縱走沒有去過, 改天再去試試.
  • 最近想計劃來一趟虎山-2054峰-加里山, 可是秤一秤自己的斤兩大概只能到 2054峰就只剩命半條高度差1400m, 反正走多少算多少沒關係. 這還算是高估自己能力. 這一線好像沒人做航跡, 有興趣就一起來, 萬一我到2054爬不動, 你們行有餘力, 繼續往上完成航跡. 估計應該 AM 6:30 前到達登山口最好. 或許 6:00.
  • hunter5 兄: 就選在南北插縱走後那個星期六, 情況許可就上加里山, 不行只到2054峰也可以.
  • mori兄, 陽明山東西大縱走真的是很痛快的行程ㄚ,小弟還想再來一次~ 另外小弟也想自清天宮直走到基隆界寮~ 你們最近的行程都很精彩,還有沒有空位ㄚ,小弟也想跟^^ 小弟最近電腦不穩定,手機0920463898
  • petersun 兄: 我們寧可摸早黑,所已集合時間都很早 ,大部分都在三鶯交流道附近集合, 若有空位歡迎一同來爬山 .
  • 這個路線好沒走過! 改天拿您的紀錄去混混!
  • 八五山古道在你之前幾天曾去過,沿路土石流蔓延,多處路徑沖毀,很難辨識,幸有定位儀指引。路徑6是接往登山口,如你所推測,此路徑反而好走,直行芒草蓋頭,真不是人走的。   看了你的報導才知這段古道歷史,真是受益良多,否則也不知她的來龍去脈,如此走在古道上一點意義都沒有,希望你能多報導一些人文歷史,以饗同好。
  • TTT07兄: 我們直覺上叉路6要下溪,若晚上摸黑較危險, 因此就選擇靠山邊的這一條. 李棟山各駐在所的實際位置,因目前尚未取得五萬分之一的蕃地地圖,因此還有一些地方尚待查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