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加 羅 山 ── 山 與 湖 之 旅

活動日期
2007/5/12 - 2007/5/12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加 羅 山 ── 山 與 湖 之 旅

一、時間:2007-5-12。
二、天氣:晴、熱、微有薄霧。
三、參加人員:獨行俠。
四、 航行資訊:
(一)總爬升高度:1360公尺。
(二)最高高度:2318公尺。
(三)總里程數:16.2公里。
(四)移動平均速度:3.5K/H。
(五)全程平均速度:1.6K/H。
(六)全程所需時間:10小時。
五、簡介:
(一)中央山脈從蘇澳陡然地自海中冒出,一路延伸到台灣尾,在太平山的翠峰湖的附近,山脈高度開始進入2000公尺的界線,並直到南湖山區的拔托諾府山前的發徒山(2857公尺)止,為中央山脈北段最後一座2000公尺級的中級山。雖然翠峰湖附近有一座2000公尺級的中級山叫望洋山,可惜它不在主稜上,所以中央山脈主稜上,真正的第一座2000公尺級的山是三星山,高度為2352公尺。
(二)中央山脈主稜上的多門山(2273公尺)到位於主稜旁的加羅山,即所謂「太加縱走」路線上,有一系列的山區湖泊,從東至西計有:
(1)太平池(主稜之南靠多門山)
(2)多望池(主稜之北靠最低鞍)
(3)日池、月池(主稜之北在2243峰附近)
(4)太極池(主稜之南在2243峰附近)
(5)閃電池(主稜之南在2200峰附近)
(6)情人池(主稜之南及加羅山之南2200公尺等高線附近)
(7)情人池(主稜之南,按情人池有2座)
(8)兄弟池(主稜之北及加羅山之南2200公尺等高線附近)
(9)加羅姐妹湖(主稜之北及加羅山之南2200公尺等高線附近)
(10)豪邁池(主稜之北登加羅山必經之)
(11)偉蛋池(主稜之北往加羅之湖必經之)
(12)加羅湖(主稜之北為這一帶最大湖域並為太加縱走、加給縱走必經之地)
(13)撤退池(主稜之北為經加羅山必經山徑之下)
(14)檜木池(主稜之北位於加羅山頭的正西向,但需陡下乾溝方能到達)
(15)加羅北池(主稜之北位於加羅山頭的東北向近2000公尺等高線)
以山區湖泊編號(5)至(15)均密集地位於加羅山區中,所以加羅山也可稱之為「湖泊山」。有人稱天上的珍珠打碎而散落在加羅山區,故形成大小不一的系列湖泊,還真是形容的恰如其分。
(三)加羅山區的美,除了系列的山區湖泊外,經火焚後,在山區形成的草原及白木林景觀尤屬一絕。草原、白木林並不是只有3000級大山才有,這裡俯拾皆是。形態各異的白木林如泣如訴地道出一段火焚的往事,但也展示劫後的另一種淒涼之美,墨客騷人至此,勢必大發其詩文之幽情。這裡的草原、白木林之美比於雪山369山莊及玉山西峰下避難山屋,絕對有過之而無不及,它值得辛苦到此之人細細品味,而不應只是惦記到此的肉體辛苦,甚至怱怱而過,致遺入寶山空手而回之嘆!!
六、行程:
(一)0530至達四季林道的鐡柵欄前(1278公尺,為地點標高,以下均同):此處約可停6輛左右的汽車,在此吃早餐及看著環抱的群山及流經其間的蘭陽溪,正應「秀色可餐」之語。
(二)0630出發:四季林道整修的非常好,從鐡柵欄前出發,一路上坡,得走到嘉平林道岔口方得見平。
(三)0645四季蕙(或『薰』)山登山口(1415公尺):從鐵柵欄至此為319公尺,登山口在擋土牆上,打算回來時再拜訪。
(四)0655水泥路面結束(1458公尺):此後為泥土路面,但路況仍然非常良好,以目前林道水準而論,算是五星級之路面。
(五)0735四季林道與嘉平林道之岔口(1703公尺):嘉平林道自右來會,取左而行。
(六)0737四季護管所:該護管所已廢棄,但內外還算乾淨,倘利用此處宿營,水源不缺,因加納富溪距此不遠。
(七)0750加納富溪(1677公尺):此處溪水清冽自不待言,一座小型流瀑就在路旁,並有小型潭瀑,等下山時,可到此梳洗一番,我用放慢快門速度縮小光圈方式,拍了一張令人激賞的國畫型照片。
(八)0755巨木登山口(1691公尺):過加納富溪,林道一分為二,取右上,旋看到登山口,最明顯的標誌是一顆約需五人方得合抱的巨型紅檜。感謝上帝!這顆紅檜沒在伐木時代被幹掉,莫非是因樹有中空較不具價值?真是「無用之為用」、「有用則為無用」,有用常是步向死亡之始,無用常得以保全,人生及萬物哲理均同。從出發地到此的里程數為4.55公里。
(九)0854崩塌地上平台(2159公尺):從登山口到此要經過4座廢棄林道的平台,此外均為陡坡,此處平台較為特殊在於它位在一崩塌坡頂,而該崩塌恰只崩到步道邊緣,無礙安全通過。
(十)0909中空巨木:步道左邊有顆遭雷劈過的中空巨木,令人讚嘆大自然力量的偉大。當雷擊巨木時,數百萬伏特的電流頓時導入樹體中間,此時樹體受遽熱,便如同炸彈般的從樹心往外炸開,以致形成中空碳化狀的巨木,所以打雷時不能躲在樹下,特別是巨木下,便是此道理。
(十一)0913路徑自一大倒木下鑽過。
(十二)0915平台(2193公尺):此處是往加羅湖與檜木池岔路,左行往檜木池,右行往加羅山及加羅湖。從巨木登山口至此為1.2公里,距離不長,但卻陡。我決定先往檜木池。
(十三)0930陡下乾溝起點(2223公尺):從之岔路平台到此,要先經過一段稜線,當中或是密集箭竹或是樹林內雜有箭竹,所以走此段要注意辨別方向及路徑以免迷失,因有些路段看來不是很清晰,此處路標稀稀疏疏,看來一般隊伍不常到檜木池,此處若起霧必容易迷失。摸到乾溝起點,沿著乾溝直下即可到檜木池。
(十四)0945檜木池(2134公尺):從乾溝起點至檜木池為一路陡下,等會上行回程時有苦頭吃,其落差為89公尺。這段乾溝若在濕潤期必定滑溜難行,幸好數日的乾燥,這條路走起來不會濕滑危險。當然雨天是絕對不合適循此到檜木池,以免發生意外傷害。檜木池宛如山中的小盆地,又承接乾溝,難怪匯水成池,四周檜木成林,池畔則是長滿絨毯般的苔蘚植物,而池畔當中因密生水植物,人站其上竟不會下陷,但底下明明是水,大自然的奧妙及生命的堅韌若此,令人讚嘆不已!此處的隔絕及幽靜,不禁讓我想起高中時代所讀的桃花源記一文。
(十五)1035林務局告示牌:回到(十二)所述之平台,旋即到此處,有林務局的告示牌,同時林務局也舖著黃色塑膠帶做為防迷地線。
(十六)1037撤退池:撤退池在山徑的右下方,但今天呈乾涸狀態,撤退池畔有3000公尺級大山才普遍可看到碎石坡一處。撤退池若儲滿水時,面積應甚大,此處何以叫「撤退池」?命名由來為何?實令人好奇,是否早期探勘此路線時,許多隊伍到此已「凍未條」而後撤?
(十七)1043登加羅山樹林內岔路(2250公尺):過撤退池旋看到豪邁池,不久進入樹林內。此處樹木上綁滿了路條,往加羅山則從路左箭竹林中下去,步徑從豪邁池右邊池畔經過,豪邁池積水不多,可能是與連日乾燥而熱有關。往加羅山的山徑,於豪邁池畔這一段的路跡不清,於霧中可能易在此迷失。過池畔,山徑約在正北方向,接上山徑不久進入樹林內,甚為涼爽宜人,出了樹林來到約2280公尺處,視野豁然開朗,往南看,一片寬稜夾雜著點狀樹林、白木林並以箭竹草原為海,給里洛山宛如海島般突出在草原之上,看來距離不遠,一天來回縱走應不成問題。南湖諸峰則矗立在給里洛山後,宛如屏風,由左至右馬比杉、南湖東南峰、陶塞峰、南湖大山、南湖北峰、北山、審馬陣山,小老弟多加屯山等歷歷可數,狀觀極了!至於西面的雪霸諸峰,因雜有薄霧視線沒有那麼清楚。
(十八)1057加羅山(2318公尺):山頂視野還不錯,從箭竹林間隙,四方均可覘視,除了南向西向介紹如前外,東向則為太加縱走線連稜。北向可看到一座稍矮的山,狀如桃子,不知是否為1565公尺的神代山?從鐵柵欄出發地包含下檜木池來回,至此路程數為8公里。
(十九)1138偉蛋池:從樹林內往加羅山岔口至加羅湖,需翻過一座小丘,然後下坡不久,即看到偉蛋池,步道從偉蛋池左側經過。偉蛋池畔的白木林殊稱一絕,它矗立在池畔山坡連到山顛,甚壯觀美麗,在此拍了不少照片。
(二十)1148加羅湖(2244公尺):一座美麗並令人十分感動的湖泊,四周環繞著淺淺的山丘,當中且點綴著白木林或是針狀樹林,寬廣而平緩青翠的池畔短草坡,鑲嵌著一池碧綠的子母湖水真乃天上人間也!!加羅湖的美麗非親登斯境不足以體會其萬一,我環著湖好好地欣賞它的各個面向之姿,並留下了它的倩影,接著則倘佯於青青草坡上,望著藍天白雲,輝映著湖光山色。但美好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留戀到1315也不得不依依不捨的告別,並約定它日再相會。
往太平山的縱走路線在加羅湖畔的北側草坡並東北向上坡而去。往給里洛山則在南向樹林入口處並不明顯,但注意尋找應可找到。
(二十一)1535四季蕙山登山口(1344公尺):1315從加羅湖下山,一路直奔四季蕙山登山口,此處離鐵柵欄停車處不過319公尺而已,登山口在路旁擋土牆上,登上時需注意可別踏壞原住民的水管。從登山口到四季蕙山頂是從山壁給硬踏出來的登山路徑,所以陡峭、滑溜、土石鬆軟並易崩落,上此山必須極度注意安全,特別是大隊伍上山的殿後者。
(二十二)1552四季蕙山(1415公尺):於登山稜線後,循稜往左翻過一座小土牆即到三角點。
(二十三)1625回到停車處。全程16.17公里。使用時間10小時。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此處何以叫「撤退池」?命名由來為何?實令人好奇,是否早期探勘此路線時,許多隊伍到此已「凍未條」而後撤? 1987年元月台大山社的加羅湖加羅山首登勘察隊,先誤走山徑,廢林道,往回撤後才找到正確的路,進入了加羅湖泊區,然後在第一個遇見的盆地底水池旁紮營,故命其為撤退池. 至於為什麼要叫豪邁池,是當年池畔有許多隱藏在草叢中的倒木,想要通過它們,必須要很豪邁得大幅跨步. 而偉蛋池一名,是因為池面略成圓形,台大勘察隊中五名隊員有兩位是女性,一位名字中帶有"偉"字,一位綽號中帶有"蛋"字,故該隊就將此湖命名為"偉蛋池". 事實上,台大勘察隊原本將第一個遇見的盆地水池叫加羅湖,等到下一日走到寬闊的加羅湖後,五位隊友齊呼:哇,好大!當下就為其冠上加羅湖之名.再將第一顆水池改叫撤退池.然而當時那支隊伍並未預料到,只是隨興得命名撤退池,豪邁池,偉蛋池等等的,後來竟一直為岳界所沿用.....
  • Mr.Dakota: 謝謝您的惠告,原來加羅山若干湖泊名稱,還有這麼一段緣由。 謝謝啦!
  • 獨行俠您好:5/11小弟走訪了加羅湖一趟,有看到撤退池,沿路直行經過偉蛋池,最終來到加羅湖,怎何未發現通往加羅山的路徑,或是豪邁池,請山友大大指導一下,感恩! 另,過撤退池沒多久,左側芒草箭竹中有叉路,走下去約1-2分鐘有一池,不知是否就是豪邁池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