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討論區

Garmin GPS為何下山高度都比上山高些呢?

rhyuang(小油)

2005/4/22


一段時間的使用,發現Garmin GPS紀錄登山原路來回的行程中,上山及下山的同一點的高度不一樣,大致而言,下山高度顯示會比上山高50m,是因為早上下午的氣壓變化關係,還是有其他原因呢?

所有回覆

  • 不知道大哥是如何記錄高度?如果沒有停留一段時間等候,而且衛星數要有四顆以上時﹝意思是它要花時間運算完才能有正確的高度及航點座標﹞,則一定不同。當然時間也是很大的因素。另外Garmin GPS航跡及定位時,會有所謂的預期軌跡出現,因此當您馬上停下時,您會發現軌跡已經在前面了,若此時馬上定位,會有誤差。還有當有附圖時,軌跡會往有道路的地方偏移,這是我最詬病的地方。
  • 即使在非常穩定的天氣(氣壓及溫度)下,每日都會有氣壓日變化。 簡單的說:當你在原地不動所測量的氣壓會改變,所以氣壓式高度計也會改變. 早上8點多氣壓最高,逐漸下降,下午2點多氣壓最低.
  • 大鵬大大 你說航跡會隨著道路走的現象...可以關掉這個功能喔... 最起碼VISTA T有這個開關可以關掉
  • 大鵬大: 小弟也是使用VISTA T,高度資訊紀錄在航跡資料中(Active Log xxx),我想應該是利用高度計紀錄的吧! 因為我觀察這個現象已有一段的時間,最後都是對照機子中高度計的資料,發現了這個現象. 小花大: 您講這個"你說航跡會隨著道路走的現象...可以關掉這個功能喔...",如何關啊? 我還不太明白,給我指導一下,我來實驗看看,3Q!!!
  • 小油大哥 不好意思,白天人在公司拿不到GPS,無法直接給你答案....現在回到家裡 馬上試出答案...你切到地圖顯示的模式,右上角有兩個icom.你選擇左邊 那個....隨即下拉出一個視窗,這個視窗有一個"設定地圖"的選項,請選 ,選了之後會出現另外五個icom在畫面上,最左側那個有點像是棋盤狀 請選擇,選完之後會出現"鎖定道路"的選項,請把他"關上"即可....
  • 根據我的實機側試, Active tracklog是記錄NMEA的資訊, 至於VistaT是否採用氣壓高度計記錄就不清楚. (較正問題感覺機率不大) 所以高度記錄的是橢球高非海拔高, 上下山的高度問題倒沒有注意, 不過7777兄說的是最主要原因. 1.上山可能sky較開闊, 下山應該會較差, 2.然而很有趣的...active log記錄卻不需要3或4顆衛星訊號即可記錄, 3.相對較少的衛星(或衛星分佈DOP)會產生較大的誤差, 4.而失去足夠衛星數仍照之前終端速度前進. 綜觀這些原因有可能當你下山的時候, 剛好就收訊若隱若現, 應該偶會出現更低的狀況. 不過您測得的是下山比較高, 有可能是存檔的延遲因素, active log是找變化量大的點記錄, 若變化量不大則採用間格時間方式記錄. 不過我想最主要應該還是1&3, 也是敞開sky與DOP衛星分佈因素.
  • 小弟用的是已停產的Garmin Ⅲ plus,上下山若時差很短應該沒有高度誤差的現象,但是假使上下山時差很長,數小時的差別會讓衛星分佈有很大的變化,這會導致高度在同一地點因時差而有不同的讀數,此外新機子高度值都已校正過,應該沒有正高和橢球高的差別了,我手上的老機型的確有顯示值高於真實高約25M的差別,其實一般的手持消費型機種很難每次都準確在10M之內,除非用 DGPS技術消除誤差。
  • 這種情況我已注意到很久了,出現得頗為頻繁,高過50%。 同一地點,如登山口,幾個小時後回來,下山時的高度總是比上山時的高度增加10-30公尺。登山口收訊狀況很好的時候也一樣,出發前多等幾分鐘讓訊號穩定也沒用。我用的是VistaT。 我覺得是內部程式在[GPS測得的高度]與[氣壓高度計測得的高度]之間取捨的規則有問題。
  • 小花美美: 我已經將它關閉了,我會再試試。謝謝!
  • 是低低啦....後....(Ki)西郎喔...... 對了另外跟大家報告一下,VISTA可以選擇by時間長短或是距離大小 記錄航跡喔....一般default設定是Auto.什麼是Auto呢...就是電腦 自行判斷(大概是某種演算法)決定by時間還是距離記錄航跡..... 我認為....咳咳....粗淺的認為....試試看以距離記錄航跡,距離單 位設定最小的單位為0.01Km....理論上...我個人的推論....會比較 好吧....講錯別怪我. 不過by距離短的航跡記錄要是衛星收訊很差的狀況下,航跡飄來飄去時. 大概會很浪費航跡的記憶體吧,而by時間短的方式要是你停在某地很久 ,譬如說山頂或是休息時,又沒關航跡紀錄的話大概會在一地出現密集 重複的航跡,而要是反過來你是高速在開車(騎車)又是山路時,航跡可能 過於鬆散,無法很確實表達航跡曲線..... 設定方式是選擇主目錄.再選擇航跡圖示,之後在選擇右上角兩個ICOM 中的左邊那個,會出現"航跡設定"....勇敢點下去吧,即會出現記錄方式 跟間隔設定....到此應該不用說下去了吧...大家試一下吧. 小花
  • 陽春麵還是不能跟牛肉麵比... 我用的是最陽春的, 至於機子裡面怎麼演算的應該是日新月異. 不過TACAN兄說的: "此外新機子高度值都已校正過,應該沒有正高和橢球高的差別了" 我需要了解! 難不成現在地表的"大地起伏"已經沒有了? 還是新機子把各地的 大地起伏都記錄進去了? 才有辦法換算出所在地的正高(或海拔高)?
  • 一份不久的資料 http://140.137.13.100/EVENT/gis20050218.files/gpsleveling%E4%B8%AD.pdf 因為gps的高程我都當很次要的參考(有時明山徑高度不很重要), 所以一直都沒有注意量測的資訊. 不曉得大家有沒有這樣試過? 1.平地先開機一段上山量一地高度(如登山口), 關機後. 2.一直到快下山前, 才開機重量登山口. 其中最重要的是...最好1&2之間最好超過百公里(這有點難!), 不過也可以跑到其它地方關機後, 隔一段時間又回到這邊, 但是下山時才開機. 在我的GPS舊資料還沒找到這樣的模式. 另外有些越嶺或平緩林道路線同一地的狀況不曉得怎樣? 我會這樣問是: 1.是因為整體的上下坡產生的狀況? or 2.暖機時間產生更準確的資訊運算高度? 其中第2點可能會懷疑, 那也有可能變滴ㄚ? 我想那應該就是內部運算的演算法則跟數據間的巧妙影響了. ps.Garmin Gps在定位不到衛星訊號其中一項就是當你已經跑到百公里外的地方了, 雖然所有的GPS定位是透過"時間"求得空間, 但是還是要有一些資訊供內部 快速開機用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