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5/3/28
破碎國土之旅 --- 大小鬼湖縱走
Day 0 (2/22)
今天我們從台北車站搭乘12:30左右的高鐵,約14:00抵達左營高鐵站。 在高鐵上,我用手機上傳了一篇短文『美麗與哀愁的大小鬼湖』,做為這趟行程的開始:未來的一週,要和三位傑出的同伴以及小猴子一起走心儀已久的大小鬼湖。 讀完記錄和地圖之後,對於大小鬼湖的第一個印象是美麗與哀愁。 大小鬼湖之美無法形容,但是看到遍野殘破不齊的國土,崩塌土石不少於森林的淒涼景況,讓人覺得,我們若是不再好好的善待這塊美麗的土地,有朝一日,這塊土地將無法再滋養眾多的生靈,而也不再是一個美麗的寶島。
抵達左營高鐵站之後,我們改搭乘8人座的四輪傳動車,往登山口出發。 我們這一輛車坐得很鬆,因為包含領隊才只有四位成員:龍頭、吳大哥、Jennifer和我。 雖然我只是一位文弱的讀書人,但是其餘三位都是身經百戰的資深登山客,尤其龍頭更是國內數一數二的登山家,因此隊伍成員的組成應該還不錯。
車子經過三地門之後,公路變成類似北橫的道路,馬路窄小又在高高而陡峭的山腰盤旋。 只見底下幾乎深不見底的隘寮北溪溪床塞滿泥漿,似乎在預告我們的美麗國土已經不再美麗。
彎彎曲曲的馬路終於來到一座高高懸掛在隘寮北溪的大橋,橋墩似乎至少有50公尺、甚至100公尺高。 橋的對面就是霧台,我們的專車從我們這側橋頭邊的小小水泥路下切,走往新佳暮部落。 我們在佳暮部落入口處的店家(過年休假中)取水之後,開始上切有陡又小的中興林道。 林道的路面時好時壞,一定要開四輪傳動箱型車才好上來。 我們來到林道7K處,下車整裝。 此時大約下午4點半左右。 我們在林道下方一棟石板屋紮營。 這棟石板屋保存得非常完整,他的屋簷底下有一個前庭,可以睡好幾個人。 今晚的淡淡迷霧、濛濛的月光、對岸的卡拉OK歌唱聲以及小猴子陪伴著我入眠。
Day 1 (2/23)
2/23 是我們從登山口正式出發的第一天。 今天的裝備最重,含公裝在內,總重約25~26公斤。 為了減輕重量,我的早餐是4~5根的燕麥棒,午餐是1.5束的白麵條加上一兩顆話梅,晚餐是1.2杯米的白飯加上兩三顆話梅,最後用兩根巧克力棒當作一天的行動糧。 糧食已經夠精簡了,但是總重量仍舊有25~26公斤。
因為要先踢一大段的林道,所以我們大約在05:40從石板屋摸黑出發。 (底下的時間都是用我相機的時間為準,但是我的相機時間比標準時間快10分鐘。) 清晨的林道雖然幽暗,但是十分涼爽。 06:25我們就來到林道終點,行進速度算是不慢。 在林道終點喝口熱開水,休息10分鐘。 之後,我們開始高遶。 高繞路安全、好走,看起來原住民有常常在此走動。 高繞路的中間點有一棟石板屋,石板屋面對山壁,中間有一大塊空地,而且山壁用石板堆砌一座大大的擋土牆。 這棟建築看起來非常的典雅精緻。
走了大約12分鐘後,我們來到高繞路盡頭的一個小崩塌地形,需要小心通過。 在這麼短暫的時間內就遇到這樣的地形,似乎是在跟我們預告此行將會是一個「破碎國土之旅」。
經過小崩塌地形和一小段陡坡之後,接回林道,又是一段好走的路。 從林道終點走了40分鐘的路程之後,來到一個大崩塌處。 這個崩塌地點坡度不會太陡,土石的路面也已經很紮實,不會難走。 這裡是一個很好的展望地點,可以看到陡峭崇高的霧頭山和北大武山。 清晨的雲霧仍舊睡臥在她們的腳底下。
又走了大約半小時的時間之後,我們進入一片森林。 森林的許多棵大樹都被貼上「霧台鄉山林巡守計畫」的綠色編號鐵牌。 有山老鼠想要盜伐木材,也有原住民想要守護家園。 原住民加油!
我們走了三個半小時的時間,在09:15的時候,我們來到第一條有水的野溪。 我們決定在此午餐,以減輕背水爬陡坡、過地形的困難度。 我們慢慢午餐逍遙休息50分鐘。 之後,我們取今天晚餐、明天早餐、午餐以及明天的行動水,開始上攀陡坡和接近垂直的落差。 這一段路是典型的中級山困難地形,比從檜谷攀爬北插的經典路線稍微難一點點。 大約二、三十分鐘的辛苦奮鬥之後,來到一個平坦的營地。 營地有營火的遺跡,可能前一支登山隊伍從溪底背水上來紮營過夜。 我們繼續前進。
從午餐的野溪溪床開始,我們走了兩個小時的路程,並且途中經過一個沒有水的野溪溪谷之後,終於來到大母母山和麻留賀山的鞍部十字叉路口。 我們在此兵分兩路,各攜帶一支無線電對講機。 龍頭和吳大哥原路來回單攻大母母山,Jennifer和我則是繼續往今天的營地前進。
大母母山從東南稜線到東北稜線之間的山坡幾乎崩塌殆盡而成為兩個龐大的崩塌地形。 第一個崩塌地形較為平坦好走,路徑也很清楚。 第二個崩塌地形則是由好幾個小崩塌地形組合而成。 有的小崩塌地形路徑相當狹窄,又不很清楚,需要小心找路、小心行進。 通過這兩大崩塌地形之後,我們進入一小片樹林。
在下午兩點左右,我們遇到一個叉路口。 叉路口的兩條路會在一個不大不小的崩塌地形會合。 左手邊的稜線路會接到崩塌地形上方的稜線,直走的腰繞路會由崩塌地形的下方攀爬上稜線。
過了前述的崩塌地形以及一小段石塊構成的稜線路,我們來到一個崩塌深谷旁的一條小小支稜。 小小支稜有一條很長的輔助繩,需要拉繩上攀大約10公尺的陡峭落差。 這個落差對於一般人來說的確有相當的困難度和風險。 上完落差,再繼續走大約20分鐘的稜線路之後,抵達我們第一天的預訂營地 --- 沙溪林道鞍部營地。 這個營地相當平坦寬大,有上下兩層,可以紮很多頂營帳。 Jennifer選了一塊營地搭了一頂二人帳,而我也選了一個位置搭了一頂大外帳。 將近一個半鐘頭之後,龍頭和吳大哥也來到營地和我們會合。
我利用時間觀察了一下沙溪林道。 林道還相當完整,同時還有獵人使用這一條林道的跡象。 從上河地圖來看,順著沙溪林道下切100公尺落差之後,有一棟廢棄的林班工寮,我懷疑該處附近應該會有水源。 營地風不大,樹梢也掛著許多星星,只有一隻山羌跑來跟我們問候。
今天走過無數的崩塌地形。 雙眼所見盡是破碎的國土、泥沙的溪床。 今天是破碎國土之旅的第一天,不過今晚有一個很舒適的營地。 謝謝上帝。
Day 2 (2/24)
經過一夜的好眠休息,我們按照預定的時間起床,吃早餐,收拾營帳。 最後,我們在06:15開始出發。 此時,天還沒有完全亮。 從鞍部下方的營地走回到稜線之後,稜線路徑剛開始還算平緩,不久之後就接上沙溪林道。 接著,路徑就越來越為陡峭,而右手邊的土石崩塌也越來越明顯、嚴重。 大約走了五百公尺的路程之後,來到一個崩塌的山谷。 山谷是細小的碎石頭地質,我們在這裡被一個路條誤導而花了一些時間找路。 後來發現,從稜線下切崩塌山谷大約兩分鐘的路程之後,左上方會有一棵大倒木,而此倒木有被鋸開一個老舊的踏腳點。 我們應該越過該棵倒木而往上攀爬落差。
爬上一個支稜之後,接回平緩的傳統路徑。 傳統路徑基本上沿著等高線順著山勢腰繞。 我們大概在08:20抵達一個大崩塌的山谷。 此山谷的座標為TWD67: 226300 x 2525950。 崩塌山谷的地質仍舊是細小的碎石頭。 路徑在山谷的正對面,這一段崩塌地形需要小心通行。 走到山谷的對岸之後,我們需要抓樹根攀爬一段陡峭而有風險的垂直落差。 在通過此山谷地形之前,我發現在傳統路下方約50公尺落差的地方,有一條很明顯的腰繞路可以接上山谷對岸的稜線。 有可能原住民是走下方的腰繞路而不是目前的傳統路。 通過有風險的垂直落差之後,順著稜線繼續往上攀爬,我們大約在08:30抵達一個平坦山谷的大獵寮,座標為TWD67: 226700 x 2526100。 因為早上覺得自己有發燒的現象而需要多喝一些水,所以我們在此處取水大約1200cc。 稍微休息之後,我們繼續往前出發。
上到稜線之後,經過一處岩壁之後,路況轉為寬大平緩的崩塌地形,可以說幾乎整條稜線都崩塌了。 我們在淡淡的迷霧中,順著路徑通過崩塌地形。 之後,我們進入一片矮樹林。 樹林的下方都是大大小小的石塊居多。 我們在樹林找了一塊平地,利用剛剛所取1200cc的水提早用午餐。 午餐之後,迎接我們而來的仍舊是一段又一段的崩塌稜線,似乎整條山脈都已經破碎不堪。 我們的行程實在是一個「破碎國土之旅」。
我們終於在12:55抵達檜木營地。 經過一番考慮之後,我們決定今天提早在此營地紮營。 我們三位男生先下溪谷取水。 水源的溪谷是要順著傳統路徑繼續往前下切,然後會看到一個水源路牌和路條。 我們三個人各自找一個小水池取水。 我找了一個最下方的水池取水。 三個水池各自相隔一段距離。 當我正在取水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很清楚地在跟我說:「可惜!」。 我立即抬頭望眼四方,但是看不到任何人影。 我所在的地方,左右兩邊是陡峭的山坡,並且我的正下方是三米到五米的垂直溪谷,而不容易藏匿身影。 同時,我的同伴又離我一段距離,而且這個聲音並不是我同伴們的聲音。
取水回到營地之後,龍頭搭外帳,我在旁邊休息。 這個營地被稱為檜木營地,可是附近並沒有看到檜樹。 於是我往南方走了50至100公尺之間的距離,在一個山谷看到一棵極大的紅檜。 站在稜線遠遠的目測,這棵紅檜至少有二、三十公尺之高,至少需要十個人才能手牽手的圍繞這一棵檜木。 哈哈哈,終於發現為何這個營地被稱為檜木營地。 只見這棵檜木緊緊的抓住她腳下的泥土,不讓上方的崩塌繼續往下崩塌。 這棵千年的檜木很盡力地在保護國土,我們的政府、我們的社會對於保護國土盡了甚麼力氣呢? 當國土崩塌破碎的更為嚴重之時,在缺乏森林的水土保持之下,我們的子孫將不再有水可以喝,他們將只好遠離家鄉,到其他國家求生存。 我的心中十分懷疑我們的政府、我們的社會會關心這個問題嗎?
Day 3 (2/25)
清晨四點半的時候,我們按照計畫起床,吃早餐、收拾營帳。 因為我煮稀飯的關係,所以我們比較晚出發。 出發時,天色還沒有全亮,大約是早上06:20左右。 今天我們需要趕路,希望可以把昨天的進度補回來。
從營地出發沒有多久,在越過一條稜線之後,印象中我們進入一大片的芒草堆和矮樹林的路徑。 下到鞍部之後,開始走一段很窄的山腰路,而溼答答的冰冷霧雨也開始籠罩我們。 從左側山腰腰繞過一座山頭之後,路徑轉為從2273峰的右側腰繞,天氣也開始轉為晴朗,真是山南山北的天氣大有不同。 雖然天氣轉好,但是一路都是崩塌的稜線。 我們大約07:30在一處綠色的稀疏矮樹林休息。 休息之後,當然又是一段又一段的崩塌稜線等著我們穿越。
在2273峰之後的一座山頭的崩塌稜線,我們找了一個有透空點的小空地休息。 此時,我們已經走了大約兩個小時的路程了。 休息之後,我們繼續在崩塌的稜線行進。 再經過一個山頭之後,山路就在一般的中級山森林中穿越。 回望遠方美麗的霧頭山和北大武山所支撐的藍天白雲,今天一路過來的崩塌稜線似乎也歷歷在眼前。 這是一條不會讓人想要再多走上一回的破碎稜線。
我們大約在09:30左右來到雨谷亭,也就是歡喜山的西南鞍部。 我到達雨谷亭的第一件事情就是嘔吐。 發燒和咳嗽已經困惱我兩天了,走到這裡,已經忍不住而嘔吐。 這是一個相當寬大而平坦的鞍部,而且附近溪谷有水源。 趁著同伴幫忙我取水,我趕緊躺在陽光下,好好的休息。 吃了同伴給我的咳嗽藥以及自己的退燒藥,自己趕緊燒熱開水,希望多喝開水,增加新陳代謝,能夠幫忙退燒。
我們在雨谷亭午餐休息一個小時之後,繼續往前出發。 從前的傳統路是沿著歡喜山南邊的山腰腰繞而行,但是八八風災之後,歡喜山的整個南邊的土石幾乎崩塌殆盡,以致歡喜山變成「半屏山」,於是山徑改為走在崩塌的稜線。 山頭是一大片的芒草,同伴拍完登頂照之後,我們就在山頭附近的一片小樹林休息。 下到歡喜山的東鞍,接上從前由歡喜山南側腰繞的傳統路。 這個鞍部也是非常的寬大平坦,但是有動物的”洗澡池”,同時也有一條往西北方向的寬大清楚好走的平坦路徑。 我的狀況越發嚴重,本想在此緊急紮營,但是因為缺水,同時會耽擱行程,所以就靠著上帝給我的力量,繼續背著背包前進。 還好,龍頭幫忙我背負主繩、外帳和兩包食物,總重量應該有五公斤之多。 同伴幫忙減少負重之後,自己剩下20公斤的負重,繼續忍耐前進吧!
從鞍部越過一個小山頭以及2318峰的西北稜之後,路徑改為腰繞路。 大概是因為山北的關係而沒有受到西南氣流的影響,所以這一條山腰路的崩塌情形就顯得少了非常多。 經過一番的腰繞,我們在14:30抵達2038峰南鞍營地之前的一個有水溪谷。 我們在此處取水。 揹著四公升的清澈甘甜的溪水,先下切一段溪谷路徑,然後再上攀南鞍營地。 大約走了20分鐘之後,終於來到南鞍營地。 Let me call it a day!
在八八風災之前,南鞍營地是從多納林道攀爬他羅瑪琳池(大鬼湖)的傳統營地。 從前,大家在此紮營之後,隔天再以輕裝的方式,原路來回他羅瑪琳池。 這是一個很不錯的營地,可以搭很多頂營帳。 半夜上洗手間的時候,聽到稜線前方傳來黑熊的低吼聲,大概是要提醒我不要驚擾他的睡眠。
這三天來的行程,雙腳所經過之處,大多是觸目驚心的崩塌稜線。 從2318峰、經歡喜山,一路到大母母山和中興林道,整條山脈的稜線大多是土石崩塌、森林消失。 如果短期內再有類似八八風災的強烈西南氣流侵襲台灣,整條稜線大概就會只剩下黃色的泥土,甚至裸露的岩石。 若是國土如此的殘破流失,我們的子孫不但要面臨危險的土石流和洪水,而且將會無水可喝。 原本是欣賞美景的雙湖縱走行程,但是我的心裡卻是不再關心迷人的湖泊、美麗的景色,而是傷心國土如此殘破不堪,因此整個行程在我的心裡也逐漸轉變為「破碎國土之旅」。
下山回到城市之後,除了忙著看醫生之外,也在每一個課堂用辛苦拍來的相片告訴學生們,我們的美麗國土正在逐漸消失當中。 我要他們試著從經濟學原理提出解決的辦法,或是從公債理論提出解決對策所需要的財務方案,然後當作期末報告繳交給我。 我想每個知識分子應該善盡身為讀書人應盡的責任。
Day 4 (2/26)
今天是我們行程的第四天,也是要一覽美麗迷人而充滿傳奇故事的他羅瑪琳池(大鬼湖)。
我們在06:45左右從營地出發。 越過稜線之後,是一條往溪谷下切的腰繞路。 大約15分鐘後,我們來到山花奴奴溪的支流。 溪水不大,穿著雨鞋,走一兩步路就可以過溪了。 溪床的確不是理想的營地,因為山風很大,所以獵人是往稜線緩坡的地方找營地。
過溪上了一段緩坡之後,路徑開始腰繞到山花奴奴溪的主流 --- 從他羅瑪琳池的西池流下來的溪水。 基本上這裡的地形是由很多條溪谷組合而成,所以我們需要攀爬一條小支稜,然後下切溪谷,而後再攀爬下一條小支稜。 坡度有一點陡,但是山路很好走,尤其是漂亮的清晨陽光在樹林中不斷的向我們招手。 因為不斷的在穿越溪谷,所以一路很涼爽,但是因為溪水很少,所以路徑也很乾爽。
從山花奴奴溪支流的溪床開始,我們走了大約兩個小時的路程之後,終於來到他羅瑪琳池西池旁邊的「三池營地」。 營地旁邊有一條流著潺潺溪水的清淨小溪,也有一塊很棒的草皮平地和幾棵巨木。 趁著同伴們遊賞風景的時候,我躺臥在草皮享受陽光、和風。
享受了一、二十分鐘的暖活陽光之後,和同伴們一起遊覽西池和東池。 大家被東池和西池交會口的綠色石頭美景深深吸引。 一顆一顆大石頭的上面長滿了活潑的綠藻。 在陽光的照射之下,綠色石頭閃閃發光。 在樹林下、溪水中,光與綠交織成一片美景。
經過半小時的路程之後,我們終於來到他羅瑪琳池的主湖,也就是登山客口中的大鬼湖。 他羅瑪琳池主湖的海拔高度約為2150公尺,面積約為10.87公頃。 (上河文化,「雙鬼湖」地圖) 湖水清澈,波光粼粼,涼風徐徐,十分宜人也十分迷人。 我們在湖畔午休將近一個半小時之久,好好的享受湖畔陽光。
路總是要繼續走下去,所以我們大約在11:20的時候,開始沿著湖邊小徑出發。 小徑上上下下的沿著湖邊前進,也不時地可以看到美麗的湖泊風光。 大約20分鐘之後,我們來到他羅瑪琳池主湖的西端。 當湖水滿水位時,一部分的湖水將會由西端的溪谷溢流而出。
在主湖的西端稍微欣賞湖光美景之後,我們沿著稜線往上攀爬遙拜山。 距離山頂的落差大約有250公尺。 這是一條典型的中級山稜線路,有陡坡的路段、有緩坡的路段,也有平坦的路段。 我們大約在下午兩點的時候,來到遙拜山山頂的巨石。 基石就埋在巨石,但是我為了節省自己的體力,只好在巨石底下等候同伴們,反正三角點從來不是我登山的目的。 同伴們摸完基點之後,我們繼續朝南前進。 剛開始我們花了一些時間尋找往南的路徑。 走了一個小時的路程之後,來到一顆「山」字三角點。 最後,我們在五點左右來到2288峰南邊的第三個鞍部 (TWD67: 234767 x 2527707)。 我們在鞍部東邊的下方處找到一個營地。 雖然前前後後已經吃了將近10顆的退燒藥,但是因為發燒無力的關係,今晚只好請龍頭幫忙我取水。 龍頭辛苦取水回來之後,還獨自搭外帳,真是上帝差來幫助我的好心天使。 晚上有一隻水鹿在我們營地的附近”紮營”,偶爾可以聽到她特殊的啼叫聲。
雖然今天沒有遇上甚麼嚴重的崩塌地形,但是心中念茲在茲仍舊是破碎的國土!
Day 5 (2/27)
今天預定從營地經過拜燦山,抵達王霸邊浦山西北方第二個鞍部的知本林道。 知本林道順著此鞍部有一個大U-turn。 我們今晚預定在此鞍部附近的林道紮營。 今天的行程當然少不了瘦稜、甚至裸稜的地形。 其中,最令我震撼的是在拜燦山山頭之前的一處裸岩的景觀。 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首三天行程所經過的稜線處處崩塌的景象。 我們的國土已經殘破不堪,已經不再美麗!
因為昨晚一位醫生一定要我吃一顆長效型的退燒藥和一顆安眠藥,所以只好違背自己的登山原則,吃了一顆安眠藥睡覺。 因此,在一夜好眠之下,早上就因而睡過頭。 最後,早上09:15才從營地出發。
一路上,有的樹林長滿松蘿,在陽光的照射下,清風搖動而充滿活力的翠綠色森林似乎在向我們招手歡呼! 陽光下的森林真是特別迷人! 這樣的愜意森林山徑,讓人忘記我們是正走在中央山脈的主脊 --- 南臺灣最高的山脈。
享受了三個小時的愉快森林小徑的輕快時光,在12:15我們來到拜燦山山頭之前的一處裸岩。 站在裸岩的上方,底下當然是深不可見底的斷崖,但是往西北方遠眺,整條山脈幾乎處處都是殘破不堪的土石崩塌。 我們的國土在天災人禍之下,逐漸地在流失當中,而寶貴的森林也隨著土石的崩塌而滑落山谷之間。 我想我們平時登山除了關心環保和生態的議題,現在也需要關心國土流失的問題,因為國土流失帶來森林消失,森林消失帶來水土無法保持。 所造成的結果,輕者是土石流淹滿河流、阻塞水庫,以及洪水淹沒平原;重者則是後代子孫將會沒有水可以喝的問題。 看到如此的景象,想到這個國土流失問題是同時存在市場失靈和政府失靈的現象,欣賞美麗湖泊、迷人景色的愉快心情頓時化為烏有。 (請參考個人3/7在自己的FB塗鴉牆所張貼的文章「雙湖之四 --- 國土護育的芻議」。)
通過裸稜的觀景點之後,來到拜燦山山頭下方的叉路口。 我為了節省體力,所以我們就沒有上山頭而改走東南方的腰繞路。 我們在腰繞路的半途中,午餐休息。 因為這幾天以來,擔心嘔吐的問題,所以都是吃稀飯,因此午餐就多花了一些時間煮稀飯。 我們大約在12:30開始午餐,然後13:50才午餐完畢,繼續沿著山谷前進。 大約經過7、8分鐘的時間,我們就來到拜燦谷。
經過拜燦谷之後,陽光下的稜線樹林依樣十分迷人,涼風吹來也令人非常愜意。 森林的確是台灣之所以美麗的根源,而乘載這些美麗森林的就是寶貴的國土。 二者是相依為命的在保護我們台灣最珍貴的自然資源 --- 水。
將近下午三點的時候,看到稜線有動物的洗澡池。 這些洗澡池剛好排成「品」字,所以我把它們戲稱為縮小版的他羅瑪琳池,因為他羅瑪琳池的主湖、東池和西池剛好也是構成一個「品」字。 這樣的動物洗澡池常常可以在寬闊的稜線或是鞍部的地方發現,可以當作緊急水源,但是需要過濾和煮熟,而且最好是用過濾器過濾。
經過幾段的崩塌瘦稜,經過一片又一片越來越為美麗的森林,我們終於在黃昏的夕陽下,來到知本林道。 我們首先繼續往前走一段林道,到達營地之後,才卸下重裝,回鞍部下溪溝取水。 可能是因為枯水期的關係,我們一直下到兩溪匯流口的地方才找到水。 取水回來之後,協助同伴搭好營帳之後,我仍舊按照這幾天的慣例,先睡覺補充體力,半夜再起床煮稀飯、吃晚餐。 真是謝謝上大差派龍頭來當我的天使,幫助我一步一步往前推進,也一眼一眼的觀察美麗國土的流失! 謝謝上帝,也謝謝龍頭! 阿們!
Day 6 (2/28)
八年前,為了開闢一條稜線路以取代嚴重崩塌的230林道,我和一群好朋友探勘十丸山和志摩山的稜線,好讓大家可以多一個安全路線的選擇來攀爬雪山西稜。 回程的時候,山狗、黑龍和我三人走200廢棄林道下山。 此林道崩塌的異常嚴重,甚至出現斷崖地形,最後只好開路高遶接回林道約7公里的地方。 林道由此處開始才恢復寬大好走的路面。 從此之後,個人對於林道的路徑沒有什麼好感,深怕八年前的噩夢隨時出現。 但是今天,我們就是需要走上一大段的知本林道。
我們大約在早上6:50從林道的營地出發。 剛開始路況還不錯,但是接著而來的是需要穿越一片又一片的芒草堆,或者是大大小小的崩塌。 不過,往往崩塌地點就是展望風景的好地點。 當然,等高線比較平緩的山坡的路段,林道就保存的還不錯,路面平坦好走。 經過三個小時的奔走,終於來到大浦山的登山口,也就是要離開林道而轉往2215峰和巴油池(小鬼湖)的叉路口。
進入叉路口之後,地形上有兩三條平行的稜線。 雖然最左手邊的稜線清楚好走,但是建議走最右手邊的稜線可能會比較好找路。 從叉路口要下到2215峰東北鞍,我們起初被左手邊的稜線帶往南方。 之後,發現稜線應該是在右手邊,所以稍微花了一些時間切回正路。
經過80分鐘的奔波,也就是大約是11:20的時候,我們終於爬上2215峰。 山頭有幾塊大石頭,展望非常的不錯,可以眺望2318峰、歡喜山和大母母山的連稜。 當然可以看到整條線有許許多多的土石崩塌,甚至裸露的岩石。
20分鐘後,我們下到2215峰西南鞍部。 我們在此處午餐。 因為煮稀飯會花費太多時間,同時當時也無法乾吃的吃下整條的巧克力棒,所以我就試著用700cc的水煮一條巧克力棒,然後喝水當作午餐。 午餐休息四、五十分鐘之後,我們繼續往巴油池前進。
從午餐休息的鞍部需要先上一個小山頭,然後沿著縣界往東下切到另一個小山頭,而後繼續下切進入樹林。 按照地圖,走一段往東的稜線路之後,我們需要取往南的稜線。 但是因為往東的稜線路徑太過清楚,我們被帶往錯誤的路徑。 所以花了相當多的時間找出往南的稜線。 後來才發現轉稜處的樹幹上有綁一條紅色路條。 因此,最後我們只好在2067峰的南鞍紮營 (TWD67: 238345 x 2517138),此時大約是下午四點的時候。
Day 7 (3/1)
今天就要進入巴油池,也就是登山客口中的小鬼湖,也是我們這趟行程原先的第二主要景點。 巴油池的另外一個名稱是「黛得勒娥勒湖」,是「高雅平靜」的意思,魯凱族用來形容女孩子的高貴、典雅、與潔淨。 (上河文化,「雙鬼湖」地圖) 這個美麗湖泊也是魯凱族的聖地之一。 因為昨晚缺水,所以今天一定要大喝巴油池的水! 雖然在吃了十幾顆的退燒藥以及大量喝水之後,發燒的問題不再困惱我,但是咳嗽的問題卻是越來越為嚴重,連同伴也都發現這個問題。 因為沒有攜帶咳嗽藥,只好一邊禱告、一邊忍耐、一邊繼續前進,也因而耽擱了昨天的行進速度。 今天一定要把進度趕回來! ^_^
清晨在一個小山頭欣賞完太平洋的日出之後,6:50左右從營地切回鞍部,然後循稜繼續往上攀爬巴油池北邊最高的山頭,海拔高度大約是2200公尺。 剛開始,路徑還算好走,但是接著下來是一片接著一片又高又大的芒草區,只好和同伴一路低頭”游泳”穿越芒草區。 有些時候,可以接上獵徑,而免去穿越芒草區的辛苦;但是有些時候,又失去獵徑,或者是擔心獵徑向右手邊腰繞過頭,所以只好又鑽入芒草區,繼續奮鬥。 快到山頭的時候,才得以從芒草區脫困而出。
我們經過70分鐘的奮鬥,終於上到2200高地。 這裡的展望非常地遼闊、美麗,有將近360度的視野。 我們在往東下切的矮樹林中找到一條有綁登山路條的路徑,所以很順利的抵達紀錄所說的心池。 心池目前是一片非常寬闊的草皮地,大概在雨季或是颱風的時候才會積水成湖。 之後,我們繼續順著心池的南稜往巴油池下切。 我們在稜線的透空處展望美麗、遼闊的巴油池!
大約09:30,我們終於抵達巴油池的西北岸邊,這裡左右都是芒草區。 我趕緊掏出爐頭、鍋具,燒巧克力熱開水。 足足喝了2000cc巴油池的巧克力熱開水,同時也燒了滿滿的1000cc巴油池行動水,然後再攜帶500cc的巴油池緊急用水! 終於可以鬆了一口氣,躺在芒草上,一邊享受藍天的陽光、一邊享受熱熱的巧克力熱開水! 哇,真是舒暢!
雖然是藍天的太陽,但是湖畔的涼風陣陣吹來,所以不會覺得太熱。 另外,從太平洋攀爬上來的雲瀑,可能是因為西邊高氣壓的關係,只能停留在中央山脈稜線的東邊而無法進入湖畔半步。 享受了一個半小時湖邊美好的時光之後,我們背起背包,繼續穿越巴油池東北岸的芒草區。 只見芒草地底下有許多陳年的垃圾以及不太舊的衛生紙。 大概是因為這些垃圾的關係,清澈美麗的巴油池居然如今還是略帶咖啡色的混濁。 還好,現在大家的環保和生態意識已經越來越好了。
辛苦地穿越比人還高的芒草區之後,接上巴油池東南邊的支稜。 我們從支稜穿約山谷,希望能夠找到下切喀特博拉溪的寬大好走的獵徑。 結果碰上密林外加倒木的”十八銅人陣”! 我們花了將近兩個小時的時間,才穿越”密林銅人陣”而找到下溪的獵徑。 一陣趕路之後,我們在14:45抵達喀特博拉溪。 在溪邊休息15分鐘之後,開始攀爬陡峭的山徑。 大約花了20分鐘時間,抵達兜山叉路口。
巴油池南方的這片倒木密林的確很不容易找路,也有許多迷路和神奇故事的傳說。 下山後,我遇到一位北大武山底下包盛社的原住民。 他告訴我,他們都是繞著密林的外圍走路。 我覺得他的話很有道理,一來符合獵人開路的習性,二來我也曾在要下切喀特博拉溪的好走獵徑的最外圍的稜線有看到一條好走的獵徑。
從叉路口開始走沒有多久的路程之後,兜山東稜的北邊土石和森林幾乎崩塌殆盡。 不但如此,稜線本身也有許多的高低落差或是崩塌地形,實在不是一段好走的路徑,同時樹林也開始飄起雨來,所以需要小心翼翼的行進。 大約經過兩個小時如履薄冰的路徑之後,終於抵達兜山東稜鞍部的知本林道。 我們首先搭起外帳之後,才下溪谷取水。 取水的路徑非常的清楚。 這個營地雖然平坦、有水源,但是也有很多不乖的螞蝗。
這趟行程前六天所遇到的山林崩塌是天災和人禍所共同造成的結果,今天所看到的兜山東稜的土石崩塌大體是天災所造成的結果(但是我不確定在此山區伐木和栽種柳杉是否對於東稜的崩塌有其影響),但是縱使如此,個人認為政府仍舊做些事情以協助大自然復育森林,以保護水土。
感謝上帝,也謝謝龍頭的幫助,今天總算有趕回進度,順利抵達知本林道營地! 明天就可以下山回家了! 耶!
半夜在寒風冷雨下,因為深深思念小猴子和親人,所以寫下一首「思親念土」:
青山綠水雖怡人
高峰明月更思親
萬巒殘破如碎紙
美麗國土何處尋
Day 8 (3/2)
今天是這趟行程的最後一天,很高興終於要下山回家了。 雖然這個行程走得相當辛苦,也拖累了同伴,但是親眼接觸怵目驚心的國土流失,親身經歷土石崩毀的森林消失,深切體會國土護育的重要性,是這趟行程的寶貴收穫。
不過為了避免誤會,我在這幾天所說的土石崩塌、國土流失的問題是指森林線以下的這類問題,而沒有涵蓋森林線以上的問題。 我們之所以關心森林線以下的國土流失問題,因為這些國土乘載著寶貴的森林,而這些森林一來負責水土保持,二來也是保護水資源。
根據我們的觀察,森林線以下的土石崩塌往往和山區的各種道路,以及山坡地的不當開發使用有密切的關係。 前者例如產道、林道、木馬道、警備道、古道和登山步道。 以林道來說,台灣各地的林道至少有3,600公里之長,而這些林道因為相關單位預算不足的關係而絕大多數被任意荒廢。 從我們日常的登山觀察來說,任意荒廢的林道是土石崩塌的一大元凶。 這樣的觀察和最新的研究結果是不謀而合的。 根據林昭遠和藍欣茹(2015)以2009 年莫拉克颱風小林村崩塌為研究對象,他們發現「崩塌區位之道路密度相較於周遭未崩塌區位多,本地區道路里程密度高達 4.21 km/km2,由此現象顯示,道路密度高較容易產生 崩塌。」
我們所提到的登山步道是有可能造成國土流失的後果,例如北插天山西稜的登山步道。 因為北插天山是北部近郊非常熱門的中級山,而絕大部分的登山客都是從西稜攀登北插天山,導致西稜發生嚴重的水土保持的問題。 若是政府相關單位仍舊使用錯誤的管制手法管理北插天山的入園,有可能終有一日,北插天山的西稜會成為北部的鳶嘴山。
另外,近日來,新聞媒體所熱烈討論的山老鼠問題也多多少少和水土保持的問題相關。 山老鼠砍伐為數不多的珍貴樹木,然後用溪流水運的方式運送樹木下山。 在這過程當中,將會產生某種程度的土石崩塌。 一但這樣的情形增多以及豪大雨的頻率增加之後,也會影響日後的水土保持。
森林線以下的絕大數的土石崩塌、森林消失、土石流犯難、洪水淹沒平原、水資源耗竭等等問題,是政府可以處理,也是應該處理的問題。 我們這個世代的人若是不嚴肅面對這些問題,我們後代子孫將會面臨無水可喝的問題。
***
今天大約早上七點從營地出發。 天空仍舊下著雨,我們只好頂著雨前進。 我們從鞍部開始攀爬1528峰的西北稜。 西北稜北側的土石和兜山東稜的北側一樣的崩塌。 許多稜線已經變為瘦稜,但是樹木的樹根仍然用力的牢牢地抓住稜線的泥土,希望盡其之力保護國土。 大自然都如此努力的保護國土,我們啟不是更應該盡一己之力的護育國土。
大約在1528峰的山頭附近,藍天隊和其他登山隊合力開發新路以取代稜線路。 他們基本上是走南稜,下切林道,然後再走林道接回1528峰的東鞍。 我們在8:50左右抵達東鞍。 細雨中,東鞍對岸的山巒如詩又如畫。 層層的山巒環抱著一條又一條的溪谷。 靠近山頂的部分,密密的雲朵好似雲海的飄在山峰之間;靠近溪谷的部分,淡淡的山嵐像一層細紗包藏著美麗的溪河。
新開的山徑從東鞍繼續順著林道而行,最後從加太奈山西稜的一條南支稜上切,大約在TWD67: 241994 x 2511578 接回加太奈山的西稜。 太奈山西稜的北邊一樣是土石崩塌。 許多段落的稜線只剩下南邊的這一半。 我們大約在11點出頭抵達山頭的瞭望台。 我們在瞭望台午餐休息。 瞭望台是一棟兩層樓的建築,登上二樓後,手機有收訊。 我們大概在12點開始下山。 下午4:10抵達知本林道11K。 休息一陣子之後,我們開始踢林道下山。 我們大約在5:30一路踢到林道5.5K左右的地方。 非常感謝上帝安排兩位天使給我們搭便車,讓我們一路搭到台東火車站,而且很順利的搭上18:24的火車。 我在玉里車站下車,趕緊到醫院看急診。
從2/22到3/2之間,和朋友們所走的這一趟「破碎國土之旅」, 本來只想在自己的FB塗鴉牆張貼紀錄和相片,但是後來因為水庫缺水的問題以及大部分的人以為這純粹是水利工程、水價和水資源分配的問題,而忽略缺水的根本原因,因此最後還是貼出紀錄,和大家分享我的一部分看法。
參考資料:
林昭遠、藍欣茹,《山區道路與小林村崩塌關係之探討》,水土保持學報 47 (1): 1287–1296 (2015)。
balmywind8(狽狽),《雙鬼湖之心(清大登山社)》,2014/2/24,http://www.keepon.com.tw/DiscussLoad.aspx?code=314B5CF9AEC3A19113F6CAA6F539A6628881B26D3FBDCC0A&k=%E5%A4%A7%E9%AC%BC%E6%B9%96
行程相片:
2015/02/23 雙湖縱走 Day 1 (For WMS) https://www.facebook.com/media/set/?set=a.997111810318513.1073741992.100000591100405&type=1&l=f7d420301d
2015/02/24 雙湖縱走 Day 2 (For WMS)
2015/02/25 雙湖縱走 Day 3 (For WMS)
2015/02/26 雙湖縱走 Day 4 (For WMS)
2015/02/27 雙湖縱走 Day 5 (For WMS)
2015/02/28 雙湖縱走 Day 6 (For WMS)
2015/03/01 雙湖縱走 Day 7 (For WMS)
2015/03/02 雙湖縱走 Day 8 (For 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