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3/5/23
米米拉喜溪溯源甘藷峰記錄 2013.5.16(四)~2013.5.19(日)
人員:張廷倫、陳雅得
*註:一些地標及三角點的高度與記錄不符,在此以當時GPS測得的為準
至於植群及鳥音記錄為個人興趣,可以忽略~
預定行程:
D1 730林道=>9K或11.7K停車處=>17.5K耳無溪岔路口=>抵耳無溪營地,下溯->抵匯流口,起溯米米拉喜溪 =>1830M紮營
D2 C1=>廢棄獵寮=>合流瀑布後紮營
D3 C2=>最後水源=>甘藷峰=>甘藷南峰=>甘藷南峰下營地=>遠多志山
D4 C3=>耳無溪營地=>730林道
實際行程:
D1落後於預定行程約1hr,D2及D3各約落後2~2.5hr,D4一路從甘藷峰西南鞍踢出林道去
MAY 15 D0
<微雨,合歡山路段大霧>
半夜抵台7甲65K清泉橋前的730林道,宿約2K處的環山檢查哨,已廢棄。 屋後有樓梯可通二樓,雨夜草長,未去看,一樓廳內過夜。 廳內乾淨,顯然山友都很自律。
MAY 16 D1 林道行車終點->米米拉喜溪C1
<陰至小雨>
0850 開車至林道10K有一寬廣處,停車啟行。6K有髮夾彎,約7K處有叉路,路口有兩間鐵皮屋可過夜。路口大樹上用紅漆畫了”9K ->” ,取右。 9K有流籠,可停車,續往前開路面開始凹凸不平,直開到10K一松林地停車,寬廣可迴車。 再往前必須開到11.7K才能停車與迴車。
整裝暖身後,便啟程了。 林子幽靜,山裡陰涼的風微拂, 無比熟悉的這一切……
0900 林道登山口,有許多布條。此後一路好走,到耳無溪岔路前,陸續出現兩個水桶、四處過溪點, 均可取水不必背,林道偶有收訊。
1120 抵17.5K三叉路口(來時林道、往閂山、下耳無溪),坦闊地,垃圾及布條不少。取左往耳無溪(也是往羅閑山、遠多志山的路),陡下入松林,松針鋪地,最後有一段較平緩的溪溝路
1225 松針路盡頭,須下攀五米落差,架有扁帶,在此隔霧初見蜿蜒的耳無溪支流,之後需下一大段崩壁,碎石與巨木橫陳(H2386M, 121 20 04.82 E 24 17 38.30 E)
1240 崩壁底,耳無溪兩支流在此匯流,上游、下游、沿岸,觸目可見皆是崩塌地,溪谷積滿大小碎石洲,無怪耳無溪水一路是混濁的灰色,沿支流一路下溯,行進皆貼著左側而行。陸續有兩三道支流自右邊來會,水量不小。
1444耳無溪營地(H1944M, 121 20 45.77 E 24 17 42.65 N),下溯支流到匯入主流處, 就看到營地,在主流的左岸。營地為大沙洲,沙洲上拉了長長的細繩讓人搭外帳,容易辨識。小雨,換溯溪裝,沿主流下溯,到米米拉喜匯流口一路無地形,但水量極大,渡河煞費工夫。
1620 米米拉喜溪與耳無溪匯流口(H1866M, 121 21 08.51 E 24 18 00.46 N),河道窄小不起眼,約耳無三分之一寬,入口前方有一淺潭,緊接著一小落差,後面則堆滿倒木繁枝,須鑽一鑽。水量比耳無溪小很多,碧綠澄澈,但仍比預期中大一些
1730 青楓下營地C1(H1933M, 121 21 18.95 E 24 18 08.48 N),距預定紮營地估計還差約一小時路程。
<植群:咬人貓(很多)、塔塔加櫟、高山櫟、尖葉槭、紅榨槭、山櫻花、二葉松、台灣粗榧、紅毛杜鵑、鐵杉,櫸木、赤楊、樹參、青楓、楓香、紅腺懸鉤子、玉山薊>
MAY 17 D2 C1->C2近雙龍瀑布
<凌晨雨聲大,上午晴,下午陰,白日全天無雨>
0705出發,雨中做操,下了一夜的雨,水漲成綠豆湯。穿雨衣+防寒衣行進,
左方經過二支流瀑,高約5M
緩上,左邊不時有崩壁,河灣處右邊則常見峽谷,倒木很多,共計見到三隻死山羌(還聞到一隻,未見到)
1030 十米雙層瀑布(約H2112M, 121 22 40.63 E 24 18 30.48 N),前有大深潭,碧綠清澈。岩面光滑不可爬,從左邊高繞過,植坡穩定好走。
1200 坐爬倒木過潭
1240 左邊一支流匯入,河道堆滿崩塌石塊,稍遠處有五六米落差,形成一細瀑
右邊經過二支流瀑
1310 倒木堆瀑,接著頭頂上一根巨大倒松橫過整個峽谷,像座橋
1325 左邊一平緩支流匯入
瀑布、小潭、倒木不斷…
1450 十米雙股瀑,當下誤認為雙龍瀑布,由右側輕易攀上
1505 左右側大片崩壁,河道轉彎,在此略作休息
1510 跌羊瀑布,水量不小,導致右側看似較輕易的岩面被水流直衝。選擇左側上攀。下背包一層一層往上,每關約花半小時:先由左側懸空地形疊羅漢上去之後(容易卡背包、後攀者推普魯士可能卡到腳);第二層是濕滑的方寸之地,繼續疊羅漢,岩壁滑溜且沒什麼好手點,加上下方無潭,風險較大。
第三層已到瀑頂左側,藉著左植坡小樹做確保,往右側攀至瀑頂,難度尚可,但墜落將導致大擺盪。
1640 一連串倒木落差前有塊小沙洲C2(H2494M, 121 23 35.20 E 24 18 02.70 N)
<植群:大葉石櫟、塔塔加櫟、白背周、狹葉櫟、栓皮櫟、尖葉槭、赤楊、櫸木、二葉/五葉松、紅腺懸鉤子、玉山薊、咬人貓、翼合木、十大功勞、某兩種莢蒾、鄧氏胡頹子、宜梧、榆、高山藤繡球、大頭茶>
<主唱:冠羽畫眉、藪鳥、白尾鴝、棕面鶯>
MAY 18 D3 雙龍瀑布->C3(過甘藷峰後拉繩崩壁不遠)
<陰,傍晚小雨>
0710 出發,以為再無難關,離源頭不遠,心情輕鬆
0800 雙龍合流瀑布………水很大,瀑前還有兩段落差及小潭,皆強勁冰冷,岩壁光滑,只有頂著右瀑沖擊的岩壁看起來可以爬
下背包,先躍過最前面的小瀑口,過潭;下一個落差近三米,前緣有地方可站,疊羅漢可過;接著游過不及一人深的長潭,輕易上攀至瀑布中層,拖拉背包,然後彼此確保翻過懸岩,再次拖拉背包,再次彼此確保翻上瀑頂……
0950 瀑頂是片碎石斜壁,雙溪匯流而下,取右續行
1105 最後水源(H2699M, 121 23 45.59 E 24 17 38.16 N),有走死亡稜線山友下來取水的布條標記,休息換裝,左側似有山徑但不明顯,切了許久箭竹叢才看到布條
1330 上至稜線,開始走百岳山路,一路皆有布條,但有些地方路徑不明顯,加上天色陰暗,花了不少時間找路,上上下下,無法定位,假設尚未抵達甘藷峰(H3158M)
1606 斷稜,須下四段崩壁,有架繩,路況明顯好轉,近似百岳傳統山路,推測已過了甘藷峰叉路。
1715 甘藷峰西南箭竹山坳,砍箭竹把地整平C3(H3016M, 121 23 16.01 E 24 17 09.80 N)
<植群:香青、冷杉、刺柏、鐵杉、松、台灣杜鵑、金毛/紅毛杜鵑、高山薔薇、高山懸鉤子>
<主唱:藪鳥,深山鶯>
MAY 19 D4 C3->停車處
<上午陰至大雷雨,下午多雲時晴>
0646 出發,上上下下,雨轉大,不時可聞雷聲閃電
0659 頂著大雨,雲氣忽散,樹林中瞥見鬼門關山,山形獨特,前後兩側皆為裸岩和斷稜。
0830 甘藷南峰營地(H3128M, 121 22 47.03 E 24 16 48.33 N),無三角點,南峰營地周邊掛滿布條,前有保麗龍箱貯水
其後高山林相漸為松林芒草所取代,也平緩許多
0930 遠多志山三角點(H2906M, 121 22 13.66 E 24 17 04.98 N),有片平坦松針營地
一路緩或陡下,途經多處平坦開闊地,適合札營,漸漸可聞溪水聲,最後下溪前有段上坡,接上一段岩稜,可見耳無溪三溪匯流口,水勢浩大(H2151M, 121 20 56.78 E 24 17 27.59 N)
1350 耳無溪,溪水暴漲成滾滾洪流,開繩游過溪,拖拉背包。第一顆用流星法,順利拉過,第二顆用擺盪法,背包卡在激流處差點將兩人都扯下河,沒想到水勢如此強勁。重新拉回背包改用流星法,花了些功夫過溪,大休息,補吃午餐、曬太陽
1500 續行,沿原路上溯
1645 回到崩壁頂,下眺耳無大崩壁與溪流,四天前從此下溪,展開旅程。今日原路折返,心中不捨。略作休息,陡上松針路
1800 回到叉路口,略休息,續行,摸黑踢林道
2000 回到停車處
2145 約7K處轉錯彎,誤入果園窄路,車輪陷泥中,左輪已貼路緣,再過去是落差,進退不得,打119仍不得援
2300 宿叉路口鐵皮屋
<植群:紅毛杜鵑、台灣杜鵑、鐵杉、高山薔薇,五葉/二葉松,大葉石礫、塔塔加櫟、高山新木薑子、西施花、越橘,赤楊、紅榨槭、尖葉槭>
<主唱:深山鶯,冠羽畫眉、大冠鷲、藪鳥、白尾鴝>
MAY 20 D5 拖車+趕路日
0720 起床吃早餐
0800? 神鷹梨山副中隊長與環山派出所員警兩名趕到,帶來得利卡、拖拉索、千斤頂,但工具與人力不夠,嘗試各種方法,始終無法使車輪脫出。後找來當地果園工人(印尼籍)三名、梨山分隊隊員再兩名,加上一台檔貨車、兩副絞鏈、一條靜力繩、一組滑輪,多次拖拉以及方向微調
1330 終於把車拉出那條狹窄、泥濘、多處轉彎且有一段40度上坡的小徑…
1600 往台中方向,過梨山後遇土石流淹道,等待許久仍不通,改繞北部
2000 宜蘭
2200 台北
0050 返回台中
結論:
1. 行前功課務必做足
2. 預備糧不能省,至少應多帶一天份
3. 米米拉喜一帶人跡罕至,景色極美,若有機會前往,務必珍惜
4. 雖又冷又累又幾次以為要掛了,仍打從心裡喜愛這趟天天有驚喜的旅程!
請問有使用岩釘繩子等技術裝備嗎?
To 及文:
我們攜帶快扣4、岩釘4、 浮水繩10.5mm 25米
快扣岩釘均沒用上, 跌羊與雙龍瀑布solo上(加疊羅漢)
推!!!
若非已確認沒有地型,不然只帶這些裝備,似有不足
一定要玩那麼大嗎@@".....
天氣不好一想到就怕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