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6/6/15
自從去年秋天走完「雪劍線」之後,今年的夏天,終於可以趁著拜訪雪山圈谷玉山杜鵑的機會,將雪山山脈的最後一塊拼圖,也就是「雪志線」來完成。雪劍線和雪志線就像是雪山主峰 的兩條「兄弟線」,在地理位置上互相比鄰而行,行走其上,可以相互欣賞彼此的山岳稜線景觀。這幾年曾經有隊伍或是個人,原本計畫要從雪山下翠池,結果卻「走錯路」往志佳陽大山的方向下切而去;我之所以要將「走錯路」三個字標示起來,是因為實際走過一趟之後,就會發現「雪志線」與「雪翠線」的路型與地形差距甚大,稍微有做點功課的登山客,絕對不可能會在雪山主峰 出發後走錯路的,所以這完全是登山客本身的問題,而與標示清不清楚沒有關係。
雪山主峰 往志佳陽大山的方向有指示牌,還有里程木樁,上面標示著「12.5K」;雪志線登山步道,全程是12.5公里,今天行程的目的地,也就是宿營地:雪山山屋舊址營地,則是位於10.9K到10.8K之間。乍看之下,總里程數只有1.7K左右,但是因為地形複雜多變,所以行走起來,挑戰性不小,也省不了甚麼時間。
0920拜別了已經暫時變成喧囂「菜市場」的雪山主峰 之後,剛剛順著指標往志佳陽大山方向走沒幾步路,就被眼前「亂石崩雲」的景象嚇了一大跳。這一開始的路徑很像是給山羊行走的小徑,視覺上很有震撼力。此處要很小小心地在累累的巨石與崩壁旁邊攀緣而下,翻過巨石區之後,才終於看清楚待會兒即將要行走的路徑。
灌木叢開始出現之後,暴露感就大幅減少。行走的路徑慢慢地下降腰繞,漸漸往左邊的一大片玉山圓柏白木林靠近。雪山南壁之上的玉山圓柏白木林,面積非常的廣大,起因是由於森林大火的破壞,可能是因為雷擊所造成。由於這片白木林實在是太廣大了,行走在這些實際上已經死亡多時的玉山圓柏旁邊,彷彿還可以聞到一絲絲死亡的氣息;這片白木林,搭配上腳下這條險峻的陡下路徑,更是有一種「肅殺」的「病態美」。
碎石坡的陡下路徑非常的滑腳,走著走著,就想起了中央尖 溪登中央尖 山的溪谷路徑,兩者的路況幾乎一模一樣,下坡時行走的訣竅,就是要「放膽」給他滑,因為地形的關係,就算是滑了一下,也不會馬上就滑到雪山溪,造成危害。
今年的高山杜鵑花真的是大爆發,連位於白木林當中的玉山杜鵑,都開成一大束捧花的模樣,讓人忍不住放下背包,走進白木林當中,近距離欣賞玉山杜鵑的美麗姿態。而展望翠池方向,亦可以看到數量龐大的玉山杜鵑白色花朵,開滿了整片山坡地,就像是一張白色的花地毯一般,讓人嘆為觀止。
「被火紋身的玉山圓柏」解說牌是一個重要的地標,一路沿著白木林邊緣下降,走到了這座解說牌之後,就要向右下切,進入乾溪溝當中下行。我在解說牌旁邊卸下背包休息,順便欣賞乾溪溝上方盛開的玉山杜鵑花。
小心翼翼地下切到溪溝當中,一根已經呈現半倒塌狀態的指示牌,標示著12K的數字,所以剛剛跌跌撞撞也才走了0.5K的距離,真是讓人難以相信?溪溝路當中的地形變多了,有一段長拉繩,先將兩隻登山杖往下方丟下去,再謹慎地拉繩下行。從離開雪山主峰 之後,一路之上都可以看到雪山南峰與志佳陽大山的身影在前方注視著我,給我前進的力量,也指引正確的方向。下到乾溪溝之後,終於可以看到位於鞍部的細小路徑。乾溪溝右側的玉山杜鵑開得漂亮,更上方的白木林,則提供了絕佳的對比畫面。
「雪山南峰的尾端」告示牌位於鞍部附近,在這邊有看到很早期施作的木階梯,不過都已經毀損嚴重。雪山南峰尾端的崩壁看起來真是壯觀,而且地形非常的險惡。崩壁邊緣上也有盛開的玉山杜鵑花,移動一下腳步,剛好可以將翠池三叉峰當成背景,納入玉山杜鵑花景的圖畫當中。雪山南峰尾稜上的岩峰,高度為3628公尺,比起雪山南峰的3505公尺,還要略高了不少。
越過鞍部之後,進入玉山圓柏純林當中,這段路行走起來,讓人聯想起翠池附近的玉山圓柏純林,只是此處的玉山圓柏白木林多了一些。
從玉山圓柏樹林地,向左轉入雪山溪溪溝中續行,這條溪谷最後會在武陵農場 億年橋旁注入七家灣溪,然後再匯入大甲溪,所以算是大甲溪的最高源頭。溪溝路不是很好走,一開始就有連續兩三段拉繩下降的地形,其中還有新的小崩塌,要小心橫渡。溪谷路徑正對著中央尖 山的方向下行,途中也有盛開的玉山杜鵑花點綴山景。
看準路條,從溪溝間彎回樹林間的陡下路徑續行,在陰涼處休息一下,吃點東西,喘口氣。再度彎出樹林間,回到溪溝裡,看到了一面已經完全倒在地面上的「雪山崩谷地形及注意事項」解說牌。這段溪溝路上倒木很多,都是玉山圓柏。等到通過了長長的拉繩路段之後,就準備離開溪谷,進入箭竹林路徑,此時距離營地已經不遠了。
彎進箭竹林當中,看到一面指示牌,上面寫著「水源200公尺」,旁邊有一條小徑,但是全部沒有登山條。後來在中途看到一條佈滿登山條的「新路」,就決定待會兒處理完畢營務之後,就從這條路徑下切去取水。到達營地之前還有上坡路,真是累人,1230到達雪山山莊舊址營地。
快手快腳地將營帳搭設完畢,就動身出發去取水。取水的這條路是新開的,其實路很難走,而且箭竹林很密,光靠路條指引,其實在回程時很危險,因為會看不到路條。等到好不容易下切到溪谷,才發現到水源雖然是流動的活水,但是只取得到兩個水窟裡面的水源,而水窟裡面有落葉、泥土、昆蟲等等,雖然水質看起來是不錯,但是要經過不織布的過濾才能使用,還是有些麻煩。下回如果有機會再來到這邊,我應該會從「官方路徑」下切取水,說不定取水的環境會比較好。
上切回程之路,果然是輕輕鬆鬆的就「跟丟了路條」!最後只好看著GPS上的航跡,自己找好走的路徑切回步道,然後再回到營地開始歡度美妙的午後休閒時光。
雪山山莊舊址營地面積廣大,地勢平坦,不過周圍有些咬人貓,曾經看過隊伍就地取材,將咬人貓葉子小心摘下來,煮沸過後,當成燙青菜吞下肚,一方面加菜,另一方面也替營地「除害」,一舉兩得。
雪志線是日據時期登山客攀登雪山的主要路徑,當時在這裡興建有可同時供百人住宿的大型山莊一座,如今山莊的遺跡已經消失無蹤,只剩下夯土平台,以及四周圍或是散落,或是半埋在泥土當中的一些瓶瓶罐罐,見證當時登山人潮熙來穰往的熱鬧黃金歲月。
位於雪山南峰鞍部附近,海拔約3340公尺的雪山山莊舊址營地,位置相當的避風,雪山南峰的北稜線很盡責的將高山風神的威力阻擋在外。營帳的正上方剛好有一棵枝葉開展的巒大花楸就好像一頂綠色的華麗寶蓋一般,輕輕地隨風搖曳。也許為了觀看這棵巒大花楸變換秋裝時的美麗姿態,我會再來拜訪這個優質的好營地也說不定。
文章連結:
2016.6.1.雪山下志佳陽:雪山主峰-雪山南壁-雪山溪溪谷-雪山山莊舊址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