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行走一圈下來時間將近九小時, 不含大休息的時程大致如下:
倒照湖 -(2hr)→ 阿里磅瀑布 -(3hr)→ 青山瀑布 -(2.5hr,經土地公嶺)→ 倒照湖
連訪大陽明山地區排名第一第二的阿里磅瀑布與青山瀑布, 其實是心儀已久的路線, 溪景迷人;
而一去一回不走原路, 分經 785M 峰與土地公嶺 (高約 440M) 這兩處高點, 也有不錯的視野.
因為一直「以為」交通不便所以不易成行, 等到因緣成熟終將出發, 細查相關資料後才知:
如今在路線東端的倒照湖, 與路線西端的青山瀑布步道口,
分別都已經有金山鄉與石門鄉的社區巴士可達,
若能事先查好班次, 在利用上應該也很方便 (我們也剛好在兩邊都有遇到巴士的到離) ;
而要到金山的話, 從台北也有走國道直達法鼓山的國光客運可搭.
在台北要利用大眾運輸爬山真的是容易很多.
不過我們還是直接開車到倒照湖這邊的登山口, 等走過兩大瀑布到西端的步道口後,
還在那兒盤算是否要連換三次公車繞回停車處 (青山橋-老梅, 老梅-金山, 金山-倒照湖) ,
但後來還是決定再走約 2hr 的路程經土地公嶺回到倒照湖取車.
〈時程高程摘要〉
10:26 停車後從倒照湖 49 號前出發 (約 290M), 沿著竹子山古道而上.
11:14-11:38 福德同 (約 570M). 從登山口起到福德同前的小溪都是乾的 (伏流態).
12:03-12:07 觀瀑台 (約 630M). 之後腰繞往阿里磅瀑布的瀑下.
12:31-12:53 阿里磅瀑布下 (約 620M). 水量不算多. 再往東北向斜切上稜, 然後沿稜而上.
13:42-13:48 登頂 785M 峰. 登頂前後分別為濃茅草與密箭竹, 要小心找路.
14:22-14:45 過溪小憩 (約 680M).
15:27-15:34 接尖山湖步道 (約 480M), 石階舖面. 取左下往青山瀑布.
15:49-16:09 青山瀑布上游鋼橋 (約 350M). 這一帶的水潭相當迷人.
16:17-16:22 青山瀑布下觀瀑台 (約 310M).
16:50-17:00 青山步道口 (約 190M). 取東向往土地公嶺.
17:32 往土地公嶺的產道岔口 (約 250M). 離開北19公路右上產道.
17:37 在古道口離開產道 (約 290M).
17:38 古道口福德祠 (約 295m).
17:58-18:03 土地公嶺福德宮 (約 440M). 古道的越嶺處夕照動人, 山風送爽,
18:25 接車道 (約 290M), 取左沿車道而下.
18:28 接北21公路 (約 260M), 天色已暗, 之後也只沿著車道而行.
19:06 倒照湖 (約 290M), 夜景不錯, 一番取景照相後, 再往不遠的停車處.
◎ 行程地圖 (紫線) . 開車經金山市區到倒照湖的登山口起登.
〈瑣記〉
成行
以文會友, 因為住桃園的楊大哥熱誠相邀到北部爬山, 並有車子可方便接送,
便想到可以到竹子山的北側走走, 幾番湊合後有了這樣的出發.
早上近九點, 走出陌生的高鐵桃園站, 會合, 上車, 高速公路, 萬金海岸, 在金山市區稍停後, 十點多來到倒照湖.
上次來到這邊, 已是 1999 年 12 月的事了, 事隔十年, 除了季節不同, 水量不同, 路況也有很大的不一樣.
山徑部份先不提, 倒照湖現在每天有十多班金山鄉的社區巴士到達 (但只有週一~週五),
登山口前的廣場需供車型較大的巴士迴車, 開車來此的人也要注意停車的位置, 可別不小心就成了妨礙交通的人.
阿里磅瀑布
阿里磅瀑布, 是大陽明山地區落差最大的瀑布,
雖然集水面積頗小, 但位於東北季風的迎風面, 雨季時也能看到她澎湃可觀的樣子.
現在算是枯水期, 水量不多, 在竹子山古道旁的兩湖溪更是全乾,
福德同前方本來有座氤氳迷人的簾瀑, 也是剩石頭而已.
要到阿里磅瀑布, 可先借行竹子山古道爬升到隔壁兩湖溪上源福德同所在的谷地.
十年前的阿里磅瀑布還沒有明顯路徑,
當時還是很不經濟地在高約 670M 的地方離開竹子山古道,
切下阿里磅溪主流 (高約 570M), 再溯行到瀑下 (高約 620M) ,
反正就是以 N 字形的方式到達;
如今則已有新整理好的山徑, 在福德同就離開竹子山古道 (高約 570M) ,
到高約 630M 的越嶺處兼觀瀑台後, 再幾乎平切地到達瀑下,
選線相當高明, 也很感謝熱心志工持續的路況維持.
雖然這次所看到的阿里磅瀑布還是很迷人,
但既然山徑已確定好走, 對於交通狀況也更能掌握,
看著谷中少少的流水, 還有瀑前那綠油油的楓樹,
在心中悄悄決定還要找個楓紅又水多的時候再來一次.
橫越
從阿里磅瀑布走到青山瀑布, 應該是樂水者在大陽明山地區的夢幻路線之一.
可惜這段聯絡山徑的路況不是很好, 在路況差的部份,
由東往西下坡較多 (阿里磅瀑下620M ↗ 785M峰 ↘ 接尖山湖步道480M), 走來會較輕鬆.
其中的 785M 峰則是此程的最高點,
在山頭前後分別是濃茅草與密箭竹, 登頂後續往西下還要花時間小心找路是要很注意的.
但也因為缺乏樹林, 在 785M 峰的前後偶有視野甚佳的地方,
俯看北海岸的藍與綠, 仰望竹子山的雍容, 就美景而言也算是「俯仰無匱」了.
在這段路上, 撥茅草, 鑽箭竹, 就算子林子較疏的地方也常因為草高常看不到落腳處,
最討厭的還是一種長滿綠色種子還帶倒鉤的草, 會讓織法較疏的長褲走走就變成綠刺蝟.
而頭一次見面同行, 就把楊大哥抓來這種地方凌虐, 是比較讓人過意不去的. ^^;;
西下的途中也會經過一條潺潺小溪 (約 680M 處),
雖然溪景不怎麼樣, 但她藏身於此卻也足以提供過路者很大的安慰與愉快.
靜坐水邊仰望著林縫外的藍天.
等接上寬平的, 舖著石階的尖山湖步道, 心情可以放鬆不少.
從這邊右下可經過紀念碑到尖山湖盆地, 左下則是到青山瀑布, 取左下而行.
青山瀑布
青山瀑布是大陽明山地區落差排第二的瀑布, 水量卻比排名第一的阿里磅瀑布多了不少,
加上水質絕佳, 溪景幽美, 路況平易近人, 可說是敝人百去不厭的好所在.
不過, 從上游往下走到青山瀑布, 這還是第一次.
從瀑布上游的鋼橋 (高約 350M) 繞到瀑下 (高約 310M) 的這段溪谷景緻更是醉人.
因為一般遊客從外面進來大概都只走到瀑下為止 (續行的陡上, 可讓大部份人望而卻步),
位於瀑布上方的潭瀑群, 要說她是秘境中的秘境也不為過呢.
但務要注意安全, 若滑落溪谷再順流而下可不是鬧著玩的.
出青山瀑布的步道後, 也有遇到石門鄉的社區巴士 (老梅-青山線, 天天發車),
跟司機打聽車子會不會繼續開到尖山湖甚至是土地公嶺西側的山腰 (可省約半小時的步程),
可惜沒有, 基本上社區巴士在過了青山橋後就要找地方迴車,
要下山是很方便啦, 要往土地公嶺就利用不到了.
土地公嶺越嶺
行走郊山, 對於山區常遇到的土地公廟總覺得親切,
祂常座落於隘口或鞍部, 幾百年來靜靜守護凝視著過往的行旅.
到後來公路興起, 山路大多湮沒,
也許便只剩下登山客, 以及附近還記得祂的農戶會常來探望.
而這土地公嶺上的土地廟 (福德宮), 可算是其中的典型,
位於竹子山北脊, 當年從金山到淡水最重要的越嶺路上,
嶺前嶺後的古道路況也還維持著, 行來特有感觸.
此文寫成於農曆八月初二, 更是一年之中對土地公表達感謝的少數重要日子之一,
從子夜到天亮, 耳邊聽到遠方傳來的鞭炮聲也已經不知幾響了.
行走在外, 常覺得需要感謝的對象很多,
而最近的壞消息也太多, 從滅村的天災, 到礦區重開、保留區外賣的人禍等,
更覺得這些點滴之恩的可貴, 也在這天對所有的大地的守護者表達感謝.
此行由西而東,
從一邊走到另一邊 (北19公路 250M ↗ 土地公嶺 440M ↘ 北21公路 260M) 約 1hr.
接到北21公路後因為天色已暗, 便只沿著車道走回停車處.
頂著滿天的星, 或遠或近的蟲聲溪聲, 路旁的一小片螢,
到忽見金山地區的燦爛夜景, 又是次美好的夜行經驗.
◎ 在觀瀑台遠眺阿里磅瀑布.
◎ 再沿著山腰路下到溪底 (約 620M), 往上游看去便是阿里磅瀑布.
◎ 過此行最高點 785M 峰續西又約六十米遠的稜上, 林相己轉為密箭竹林. 感覺從這邊仰望的竹子山還更美麗.
◎ 西下快接上尖山湖步道的地方, 在高約 500M 處有片展望區, 可清楚看到老梅溪出口的沙灘, 與位於台灣本島最北端的富貴角燈塔.
◎ 青山瀑布上游的溪景之一.
◎ 側看, 青山瀑布.
◎ 土地公嶺的夕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