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女性與登山

toone

2008/12/2


最近才來這裡報到,這類的內容如果以前談過很多了,請自動無視。


登山向來是個以男性為主的戶外運動,生理體能上的差異是阻礙女性深入參與的主要因素。現今的登山活動中,女性隊員的比例並不低,甚至一些技術性登山活動,也不乏女性的身影,不過,生理特性及一些心理特質,造成女性在登山隊伍中容易給人弱者的形象。

首先是體能上的差異,女性在體耐力、背負能力上稍遜於男性,爆發力、平衡感和身體協調性也較弱(這在溯溪、攀岩一類的活動中劣勢較明顯),不過女性普遍有更好的柔軟度、忍耐能力和韌性可稍微彌補差距。

其次,女性對方位的感知能力較薄弱,這在探勘一類的活動或緊急應變時,影響較大。另外,地圖的判讀也是女性的弱項,比如說眼前孤立的山峰,前伸放射的幾條尾稜,男性山友經常可以反射性的將等高線圖形象化、立體化,找到一個扇形貝殼形狀,完成定位,而對不少女性隊員來說,那張圖紙只是一堆密密麻麻扭曲的線條而已。當然,這方面可以經由訓練改善。

再者,對於自我能力的挑戰不熱衷,女性對登山的訴求,感性的成分居多,因為較少主動探索陌生的領域,對於山友間所談論自己不熟悉的活動或山區,沒有參與感。雲水池有沒有水,大鹿林道何時開放這一類的訊息,還不如前一晚山友談論那一對在山上完成婚禮的佳偶,或是一路上隊員們聯手演繹荒野對付黑熊的搞笑劇情,吸引她的注意。

另外,在登山的過程遇到狀況時,女性情緒的表達方式較為明顯直接。有人說,如果要考驗一個人真實的德性,那就帶他(她)去爬山,對於還不熟悉山野環境的新手而言,碰上預期外的情況,容易因壓力或焦慮感而流露出真實性情。例如迷路,往往男性的反應是略顯不耐的抱怨,而女性則更多是倉皇無措的頻頻詢問,再比方說,遭逢惡劣地形如鬆軟坍塌崩壁,因腳下土石滑動而卡在途中,進退不得,尤其是還有一定程度的懼高症時,男性經常是面露一瞬間的驚恐神色,隨即故作鎮定,嘗試脫離,而女性在明顯受到驚嚇後,反應要激烈的多,臉色慘白,雙腿發軟,脫困後,甚至會委屈的流下眼淚。

最後,說說最常被談論的生理期問題,雖然月經是正常的生理現象,不過,畢竟那是女性特有的性徵,通常大部分女性並不會主動提及。生理期對每個女性造成的負擔不盡相同,特別是伴隨而來的經痛,和由此引發的心理問題更是因人而異,有人從來沒什麼特別的感覺,有些嚴重時卻痛的非送急診室不可。
經常擔任押隊工作的山友,如果多留心,並不難察覺隊伍中女性隊員適逢生理期,特別是「生理期大潮」或伴隨著一定程度痛經的情況。雖說身為男性,對這事只能是理解,無法感同身受,也幫不上忙,但在登山過程中,適時的陪伴或充當廁所哨兵,已是貼心受用了。
女性在好朋友來訪期間登山,更需特別留意,因為身體不適,或情緒不穩定、煩燥等,容易疏忽走岔路,或影響行進速度導致落後,加上常需清潔更換衛生用品,一不小心就容易錯過押隊,造成落單。因而最好能結伴同行,或者明確告知押隊人員,並避免在無人知情的狀況下,離開路徑。

以上所談的,多為女性在登山過程中較為弱勢的面向,部分男性以此為由,認定女性在登山隊伍裡,只能扮演被照顧的角色,甚至部分女性也持同樣的否定態度。
事實上,這些差異隨著經驗的累積,會逐漸縮小或克服,畢竟,登山活動並不是競賽,區分能力高下並沒有太大意義,除非獨攀,否則,登山就是個團體活動,也許彼此關係親疏有別,可終究領隊嚮導不可能包辦所有大小事,何況意外可能發生在任何一個人身上。

女性在登山隊伍中的角色,端賴女性自我的認知,也許是體認到先天條件的不同或本性,女性山友在活動前的行前訓練和準備工作,以及活動中的配合意願普遍較高,此外,女性心思縝密的特質,常能較早察覺出隊伍中的異狀,隊員身心狀況的徵兆,或是團體裡潛伏的衝突因子,而這些往往直接影響了全隊的安全。

文章最後,給女性山友一個小小的建議,特別是針對剛從事登山活動或參加不熟悉的團體時,多參與飯後茶點時間,或到達營地後山友間的閒談,或許妳累了、冷了、身體不適,稍事休息即可,避免一到山屋或營地就窩進睡袋裡,多熟悉隊員也讓別人有機會認識妳,話題營養與否不論,至少,在活動過程中可以多些保障。

所有回覆

  • Hello toone 兄, 你對女性的登山反應與認知,似乎跟我有些不同. 我認為登山與性別並無絕對關係, 而是與個人歷練及個性有關, 這是我10多年來與女性登高山百岳或走困難路線的觀察結果. 從生理差異的統計上來看,女性或許在背負能力及右腦的空間概念上,較男性不足,但這是可以訓練的. 我遇過的許多女性, 很多都表現的比男性強, 尤其在體力上, 有的女領隊, 也背的比隊員重, 對路線方位,山形山名等,也非常熟悉與專業. 至於攀岩能力, 台灣有很多女蜘蛛人,去岩場看一下就知道了,她们爬的路線, 很多我都望塵莫及. 總之,登山與性別,沒有絕對,如果有,可能是活動之性別比例差別,或個人接觸群體差別,或者是性別偏見.
  • 對於女性...個人"從不曾"認為女性會比較差.... 早年,帶一位女性朋友去爬三峽的"滿月圓山"....陡峭的山徑, 她似乎一點都不吃力... 然後, 某次...從陽明山(公車站)起登, 上登七星山, 然後回到陽明山, 然後....兩個人走路下山(到劍潭附近的銘傳商專搭公車與分別回住處...整體路程有多遠,不多敘述)....下山途中我的膝蓋已經稍微有點作痛, 對方卻完全沒事... 更後來, 在新竹尖石走霞喀羅古道(東線往白石折返)...幾位"小不點"的女性, 走路能力還真強....雖然腿短, 不過耐力十足.... 講起來, 我的"小女兒"(現在還是國小)....可能都比我還厲害...早在許多年前就開始怕她了.... 或許...背負或是地形叛斷上,女性會差了一些.... 不過...如果只是 "跟著走".....男性未必能夠佔到多少便宜....
  • 天使兄所說的,我都認同,也大概知道你我認知差異的原因了,原本寫的時候,有加個小備註,這文主要以新加入登山運動的女性為談論對象,畢竟這個群體常常是活動裡需要更多關注的一群,後來覺得囉唆刪掉了,這是我的疏忽,可能就因為印象裡自己已經設定對象了,所以就理所當然的寫下去,語氣也因而絕對了些,才讓你有了這樣的解讀。 天使兄提到的這群女性山友,那自然是只有佩服兩個字,一方面是體能上、知識上的訓練,再者她們一路走過來的心路歷程,就常不是我能體會的。開玩笑的說,那些早已適應山野環境的女性山友,常常就沒把她們當女的看,更像是哥們。
  • 本來看了本篇文時自為是女生寫的,但看了他人的回文才知是男生寫的,讓我觀感完全轉變,我覺得你老兄有點大男人,說實在的現今登山,女性比男性多,而且體力也不差之男生,我也是個男人,但看了好幾次的登山活動,如最近走的南湖大尖和武陵四秀,參與的比例女生多出男生多多,一樣的休息時間,女生還可以談談心得,但男生已經累的無語問蒼天,我個人覺得女生除了生理問題外,所有的個項全比男生強,只要她們想參與登山所有的條件比男性好
  • > 女性山友在活動前的行前訓練和準備工作,以及活動中的配合意願普遍較 > 高,此外,女性心思縝密的特質,常能較早察覺出隊伍中的異狀,隊員身心 > 狀況的徵兆,或是團體裡潛伏的衝突因子,而這些往往直接影響了全隊的安> 全。 上述這一段,我不太同意,這跟個性或習性比較有關,跟性別反而無關,男生或女生搞脾氣,鬧彆扭的,或白目的,我實在見多了. > 文章最後,給女性山友一個小小的建議,特別是針對剛從事登山活動或參加 > 不熟悉的團體時,多參與飯後茶點時間,或到達營地後山友間的閒談,或許 > 妳累了、冷了、身體不適,稍事休息即可,避免一到山屋或營地就窩進睡袋 > 裡,多熟悉隊員也讓別人有機會認識妳,話題營養與否不論,至少,在活動 > 過程中可以多些保障。 上述這一段,我更無法理解,這跟性別有什關係 ? 不喜歡說話,自閉,自私自利,或花錢就是大爺或大娘的人,不分男女,我也見到不少. 或許女性天生自我保護或安全感需求,相對高於男性,以致對陌生人或團體, 會表現比較保守, 但通常一點時間熟了後,都不會表現的太自私或離譜. 寫到這裡, 我突然發現,登山與性別,有可能出現極大差別是在年紀,及是否已婚上. 想想看,男性會比較再乎一群年輕未婚又貌美的女登山客, 還是一群已婚的歐巴桑 ? 是一群未婚的女性反應保守, 還是一群已婚的歐巴桑保守 ? ( 如果妳是年輕未婚又貌美的女登山客,妳會比較矜持,還是喜歡落絡大方,主動向多數男性山友攀談與示好 ? ) 如果所述觀點,對未婚女性及已婚老歐巴桑,都成立,那應該合理. 若不合理, 可以考慮將主題改成[年輕未婚女性與登山]. P.S. 在山上,會關心我的,常常是那些歐八桑, 但那些歐里桑或美眉等,反而很少理我.
  • 這個女性登山的問題, 有真女子寫過, 不過有的真女子的寫法讓人看的很OK, 有的似乎就是刻意強調性別. 刻意強調性別本身就是一種不平等, 能有餘力照顧老弱婦孺總是美事一樁, 而這老弱婦孺, 其中一個包含性別因素, 至少弱的都可以照顧, 老的也不一定須要你的關懷, 孺的就給予口頭的鼓勵, 登山根本不需要強調性別, 但是男女有別還是要知道, 要知道女性有其不方便, 要體諒, 要知道懂得保護自己, 但是也不可避免, 一個有狀況的男生和女生, 女生必定會先接收到關懷, 除非有人大便臉. 你會感謝的不是男女因素, 也不是能力強的人, 是會幫助別人的人, 我家小朋友不想走, 一位中年婦人自己都背得很吃力了, 還有餘力哄小朋友, 幫他調整步伐, 有照顧過小孩的人還是不太一樣的, 有些山友看我兩大小男生, 會請吃飯, 有時我孤家寡人, 雖不愁吃, 但熱心的伙食真的好好吃, 山青夥房聊幾句後也都很熱心, 我們感謝的都是這些主動助人的人, 有人體能狀況不好, 還要求去倒貼別人? 有人上山就是要清閒, 還是去奉承它人? 人際的一切在山中運行, 隨意就好, 何必苦毒自己? 人是互動的, 不互動也不打緊, 照顧好自己最重要.
  • 看來心態真是有問題,謝謝各位的回應,閉門思過去了。
  • 就生理上來說 是的 就實際上來說 完全相反 我認識爬山的女生 個個都是很可怕的"鐵人"<-----我輸她(~嗚)
  • 性別上的生理差異,當然會造成在登山運動上的很多差異, 山路的距離相同,但每一步的跨距卻差了十多公分, 如此幾萬步後,差距之大可推而知。 不過,我覺得態度才是關鍵, 先天條件不佳但仍能馳騁於山林中者,所在多有。
  • 引文: <<對於自我能力的挑戰不熱衷,女性對登山的訴求,感性的成分居多,因為較少主動探索陌生的領域,對於山友間所談論自己不熟悉的活動或山區,沒有參與感。雲水池有沒有水,大鹿林道何時開放這一類的訊息,還不如前一晚山友談論那一對在山上完成婚禮的佳偶,或是一路上隊員們聯手演繹荒野對付黑熊的搞笑劇情,吸引她的注意。 另外,在登山的過程遇到狀況時,女性情緒的表達方式較為明顯直接。有人說,如果要考驗一個人真實的德性,那就帶他(她)去爬山,對於還不熟悉山野環境的新手而言,碰上預期外的情況,容易因壓力或焦慮感而流露出真實性情。例如迷路,往往男性的反應是略顯不耐的抱怨,而女性則更多是倉皇無措的頻頻詢問,再比方說,遭逢惡劣地形如鬆軟坍塌崩壁,因腳下土石滑動而卡在途中,進退不得,尤其是還有一定程度的懼高症時,男性經常是面露一瞬間的驚恐神色,隨即故作鎮定,嘗試脫離,而女性在明顯受到驚嚇後,反應要激烈的多,臉色慘白,雙腿發軟,脫困後,甚至會委屈的流下眼淚。>> 我是女生, 我認識很多一樣在爬山而且經驗豐富的女生, 您的看法.....我只能跟你說....那反而是少部分女生(尤其是新手)的行為..... 熱愛爬山的女生,對於整個行程的細節反而會更細心的去研究,舉凡地形,行程,糧食,宿營地點以及水源狀況,一個經驗豐富的好手不論男女都會去注意,真的不像您的刻板印象這樣喔!不過要考驗一個人的真實德行,不論男女,帶他去爬山真的都很容易原形畢露,這一點我非常同意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