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南北插縱走-以山會友2週年紀念>友情百分(30)

活動日期
2010/8/7 - 2010/8/7
所屬團體
台中市山牛登山隊
困難度
0
類型
» »
類型
» »

dick(dick)

2010/8/10


南北插縱走-以山會友2週年紀念>友情百分(30)
時間:99年8月07日
登頂山岳:南插北峰 高度:900公尺 山字森林三角點
南插天山 高度:1907公尺 三等三角點 編號:6260號
魯培山 高度:1903公尺 山字森林三角點
北插天山 高度:1727公尺 二等三角點 編號:1533號
赫威山 高度:1150公尺 山字森林三角點
地區:桃園縣復興鄉與台北縣三峽鎮
來源:台中市山牛登山隊
嚮導:kouli
記錄: dick
參加人員:
新竹隊:kouli
台中山友隊:陳立坤、劉正義
山牛隊:賴志陽、林美苓
說明:
(a)97年8月9日第一次與kouli兄登山至今滿兩年,此期間大家因登山理念相同,互相合作、互相欣賞逐漸發展出“山情誼”真是天作之成友情難忘。
(b)南北插縱走kouli兄多次邀約,北部名山經典之作,今日在雨中行走更是增加精彩與困難,我在魯培山之前就有要抽筋跡象,雖說個人對於抽筋有很多經驗,但今天從大約10:10至15:20左右有多次要抽筋的跡象,本來想從魯培山就自行撤退,但眾山友關懷之情不言而喻,kouli兄與陳立坤隨時陪在身旁、劉正義與林美苓先行山友適時燒開水、泡茶補充我的體力,他們都是默默的主動幫我,此情此義令我感受良多,因此“友情百分” 在從我要登北插天山之前自然而然的浮現
(c)8月6日18:30從台中出發>與kouli兄相約在小烏來收費站會合>21:16收費站會合。21:34kouli兄停車在北插天山停車場>5人再共同前往南插天山登山口搭帳。
桃115線3.1k取>左下往南插天山登山口。22:10登山口搭帳。22:50就寢。約定起床04:00。05:00出發。
大約23:50開始下雨直到8月7日04:00雨停,眾人商量決定如期出發。
(d)kouli兄熟悉此地區特別安排南插上(因午後雷陣雨下山有危險)並且安排從小烏來第三登山口下山,因天黑此段路安全性高,真是最佳安排的方法,經過實地走一回(證實是正確的作法)。
行程記錄:
(1)04:00 H:642公尺上宇內登山口起床雨停了。早餐小蕃茄、蛋花玉米濃湯、各人自行帶麵包,慢慢的東方氾黃早晨的陽光很美。
(2)05:10-15 H:642公尺出發。kouli兄知道昨晚下雨,自行穿雨褲一馬當先為我們將雨水清除。05:24通過水管吊橋要小心走以免滑倒。
(3)05:33-34 H:678公尺過溪小心即可,但因穿登山鞋有受潮,過溪不久就開始陡上,褲子還是有點濕。05:44 H:749公尺稍微平緩一點點。
(4)05:51-52 H:796公尺休息點kouli兄脫掉雨褲,喝口水後再走,先是平緩腰繞。
(5)06:00 H:834公尺叉路口直行南插取>左陡上山徑往南插北峰,登山口在過一棵大樹邊,此段路很陡又滑,要雙手抓緊箭竹硬拉上很累。
(6)06:08-12 H:900公尺南插北峰GPS290666 2741874山字森林三角點
與保安林界水泥柱取右往南峰。
(7)06:20 H:940公尺三叉路口取>左邊往南插150分、右邊接來時路小烏來40分。
(8)06:50-54 H:1158公尺小休息,有燒火遺跡,kouli兄說前方有適當休息點。
(9)07:07-32 H:1285公尺大休息,泡茶、吃豆干、與麵包,經過休息才能接受大陡坡的挑戰。
(10)08:03-07 H:1533公尺樹型很美的休息地點,31分鐘升高248公尺難怪要休息,此地風很大很強,因此不能休息太久,有指標南插60分鐘。
(11)08:15 H:1598公尺南插之星拍照,風還是很大。
(12)08:27 H:1689公尺三叉路口取>右陡上指標南插30分鐘、直行是舊路接鞍叉路。
(13)08:52 H:1870公尺三叉路口取>直行南插、左下魯南鞍部。
(14)09: 00-24 H:1907公尺登頂南插天山GPS290850 2739533休息,霧氣越來越濃。09:30 三叉路口同13點。
(15)09:47 H:1787公尺三叉路口取>直行、左下是舊路小烏來方向。
10:03 H:1890公尺山頭,我的腳有要抽筋現象,又開始下雨穿雨衣
(16)10:15-25 H:1903公尺登頂魯培山,雨越來越大再穿雨褲、又喝好茶、吃八寶粥(兩人平分一罐)GPS291947 2739666取>左陡下、右往拉拉山方向,開始走沒多久本來是右腳要抽筋,現在是左腳,告訴山友我有抽筋現象,同行山友鼓勵我再接再勵。山徑濕滑且鬆軟一不小心就滑倒,兩旁山徑又有箭竹與帶刺的植物,最令人苦惱是茅草,這三種植物將山徑遮擋看不清山徑的情形,真是不好走。
10:42 H:1797公尺。10:44 H:1769公尺有點上坡。10:50 H:1783公尺下坡。
(17)11:01 H:1745公尺再下坡。11:25 H:1682公尺再下坡。 11:25 H:1648公尺下坡。
(18)11:35-12:05 H:1653公尺kouli兄看眾山友的情況決定午餐:醎豬肉飯糰、小黃瓜、再喝好茶,此刻雨稍停,讓我們至少能夠可以放鬆心情吃飯。
kouli兄與陳立坤說我們速度比較慢,要大家加油,但我的腳還是隨時會抽筋,真擔心拖累大家的時間,希望經過休息可以改善。
(19)12:30 H:1653公尺有指標保阿爾山。
12:39經過鄭白山莊13.7與南插2.1K的老舊指標不久就開始陡下,很難走的陡下(因為又開始下雨)。
(20)12:51 H:1538公尺十字路口取>直行上坡、右轉馬岸古道福山360分。
13:01 H:1551公尺下坡。13:12 H:1576公尺下坡,經過二段危險拉繩石壁,並且山徑都是要拉箭竹陡上。此段路因無視線,但參考資料說是斷崖。
(21)13:38 H:1664公尺再上坡,以為是1689峰,但是還要兩個山頭才是。
(22)13:52-14:05 H:1689峰三叉路口取>左、直行往馬岸,又是箭竹遮住山徑的濕軟路段,只好小心再小心,茅草、箭竹再加上帶刺的植物,真是苦不堪言。
14:23 H:1520公尺三叉路口有指標北插8分、左下木屋遺址,還是有抽筋的情況,經過鞍部約H:1480公尺後再上。
14:53 H:1605公尺好像抽筋改善的感覺。
(23)15:10 H:1654公尺三叉路取直行。
(24)15:20 H:1700公尺三叉路口右往北插、左下是早期木屋遺址的來時路,亦是今天回家的路。眾山友關心我的情況,告訴他們有好轉的情況,鼓勵我再加油,他們到北插泡茶給我喝。有指標往北插20分,先下再上。
(25)15:40-16:13 H:1727公尺登頂北插,經過10小時25分鐘的努力終於登頂,並且老天特別幫忙雨停歇一會兒,給我們拍照再喝熱茶、吃餅乾補充體力為回家的路打氣,此刻我的心情是登山靠體力、回家靠毅力,又開始下雨。
16:30 H:1700公尺同第24點有指標木屋遺址40-60分。
(26)17:23 H:1379公尺木屋遺址kouli兄說大家辛苦了,回家的路安全第一走平緩的山徑回家,但路途稍微遠一些要90分鐘,我們取右邊滿月園、東眼山再上水源地。17:30三叉路口取>右。
(27)17:55 H:1279公尺十字路口取>左上小烏來第二、第三登山口。
(28)18:04 H:1319公尺三叉路口取>左、右往東滿步道平緩好走的山徑,黃昏的陽光在樹林間。
(29)18:35 H:1135公尺三叉路口取>右往赫威山。
(30)18:40-42 H:1150公尺赫威山,天色漸暗帶頭燈。18:43叉路取右下。
(31)18:55接產業道路第三登山口,水泥產業道路取左下,此刻很累只能緩步下山。
(32)19:15-20 H:930公尺北插停車場整裝,5人搭kouli兄的車回南插登山口,於約桃115線3.1K取>左下。
(33)19:30-20:10 於民宅前讓我們下車換乾衣服,劉正義與kouli兄去開車。
(34)23:00回到溫暖的家。
後記:
(a)總時間:19:15-05:15=14小時(有几段石壁與濕滑的80度陡上真的不好走)
總休息:147分鐘
總爬升高度:超過1856公尺大約->1950公尺左右
(b)林美苓、賴志陽有螞蝗上身,賴志陽第二天大腿內側肌肉酸痛、還有就是兩條腿有癢紅的現象(應是雨中沾上植物的原因)5人都有被茅草割傷或刺傷。
(c)反捲根節蘭剛進入盛開的情況,大約可以維持三個星期,秋海棠亦開的很美,整天陰雨中,還好有它們來陪伴。
心得:因雨將筆記本沾濕又累,實在無法詳細記錄所以北插下山到停車點只能從簡述說。
(a)雨中 南北插縱走真是痛苦中的精彩,
可說是青年人的訓練、中年人的考驗、老年人的回憶。
全程隨時都得眼觀上下四方,深刻體會步步艱難的心得,難怪kouli兄弟說這是他送給我的禮物,因為我們幾位的心得都是再來第二次的機會恐怕真的不多,看來我即將會是進入回憶的老年人啊!
(b)8月9日上班下午照常走樓梯,發現竟然可以上下樓梯沒有問題,主要原因是平時訓練>爬樓梯肌肉用力的部分完全不同>這次雙腿酸痛的部位,在爬樓梯時沒有感覺有用力的情形,這次酸痛的重要位置在大腿內側中間兩塊肌肉的交接處。
(c)抽筋如何處置的方法:
(1)上坡抽筋若是右腳>>則移動重改為左腳(反之則相反)
但若腳踏點無法移動重心,則先小試用力>再回復休息喘口氣再一次,確實有效的經驗。
(2)下坡抽筋>>一般情形上坡抽筋較多,
但此次則是下坡抽筋比較嚴重,在比較不滑的地段>將腳尖翹起來用腳跟着地,若很濕滑不能用腳跟着地>則利用雙手盡量拉樹根或雜草減輕雙腳的壓力。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附2010_0807南北插縱走航跡圖
  • 下回有抽筋現象時,試試鹽巴泡熱開水!
  • dick兄 我們才認識二年嗎?我還以為我們已經認識了好久! 廉頗都不敢言老,您離當「阿公」的年齡還早得很,怎可言「老」呢!「南、北插縱走」對您而言只是剛好的行程而已,此行會讓您走到腳抽筋,乃因冷冽的雨水淋久了,肌肉自然就會變得僵硬些。 小曾小姐 dick兄途中有試過妳指點的方法,還是有效的ㄛ,謝謝您!
  • dick兄: 通常急速失溫及大量排汗,皆會有此現象;敝人的經驗:銀寶善存及鹽巴,可改善中老年人,登山抽筋的現象。 鹿港快樂登山隊施昭
  • dick兄: 恭喜各位完成南北插縱走之壯舉。 尤其dick兄雖一路身受抽筋之苦,依然百折不撓,意志堅強,走完全程, 其勇氣,令人肅然,其毅力,是我所敬佩, 而我,身有小傷,卻畏首畏尾,心猿意馬,裹足不前,未能成行, 兩者相較,賢愚立判,他日,負荊請罪。
  • 各位前輩.先進: 關於抽筋是我們山友都常有的經驗, 當然補充鹽份與休息是唯一最好的方法, 當天因整晚下雨,雖然04:00雨停, 但整個山徑邊雜草多,無形中褲子與上衣還是潮濕,後來又下雨實在找不出適當的地點休息,因此只好辛苦、忍耐的往前走。 kouli兄對此地區真的很熟悉,正確的午餐地點(給我比較充份時間休息)過此地真的沒有好的地點、且雨也下不停。 雖然休息完要開始時(我也作了舒緩兩腿的活動才走)沒想到1分後又是上坡,就這樣堅忍且保持相當的速度,持續直到感覺改善為止。 從北插下山部份陡下有木梯的山徑,還是盡量不將雙腿的肌肉拉直,保持有點彈性的步法下山。 林美苓保護我跟在後面,我沒有告訴她(我走的腳踏不是直線)就是保持肌肉不拉傷,可能她會感到奇怪為何?我走的方向與她不同,為什麼我繞的比較遠? 最後感謝大家的關心,我真的沒有受傷,只是想將心裡的想法、作法讓大家了解。不過登山守則”安全第一”請大家不要作沒有把握的決定,因為kouli兄事先就跟我說(中途有一些可以撤退的路徑)我才會決定繼續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