霞喀羅古道,全線縱走約22-23k,此行是由新竹縣五峰鄉清泉部落的石鹿登山口(西端),走到新竹縣尖石鄉秀巒的養老部落(東端)。這一條古道其實可以常常找機會來走一走,全長22k,運動量超夠,風景也不錯!
但是樂在生活的我們只走半程不到,快樂生活嘛。
歷史簡介:
「霞喀羅」(Syakaro),是一座山、一條溪、一支泰雅部族的名字。Syakaro一詞,在泰雅族語是「烏心石」的意思,因為這片頭前溪的上游流域盛產這種材質堅硬的樹木,約在250年前有一支泰雅族人從尖石鄉遷入當地,便以此為棲身之地,並用來為部族命名。
霞喀羅國家步道,全長約22-23k,位在新竹縣南端,被稱為後山的區域,蜿蜓在霞喀羅大山(石鹿大山)北端的林間谷地中,橫跨尖石鄉與五峰鄉。霞喀羅國家步道,並非新開闢的步道,而是依循日治時期「鹿場連嶺古道系統」中,「霞喀羅警備道路」與「薩克亞金警備道路」路線規劃而成。
霞喀羅國家步道,沿線的日本警官駐在所遺址,密度為台灣全島最高,駐在所的建築方式,以厚達50公分的夯土為牆,外覆木板、內抹石灰,是「霞喀羅國家步道系統」獨特的建築。目前雖然多成廢墟, 不過在小林、田村台、楢山(青山)、朝日、石楠、薩克亞金(白石)、馬鞍等7個駐在所遺址,仍可看出昔日駐在所的規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