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週爬唐麻丹山時,山友鄧先生告知阿冷山的傳統路線可能沒問題了. 所以今天與 jelly 兄前往一探究竟.
09:05 生利橋(H 690m)橋頭前整裝後出發,過橋沿著裡冷溪右岸往上游
前進,經過右方一處建築工地,取道攔砂壩右側的小徑. 但沒走多
遠,就下到溪床踏石前進.
09:19 在離生利橋約 450 公尺處, jelly 兄說以前在此地看過登山路
條,所以就爬上右側高處找尋登山口的蹤跡. 上面植物長的非常
茂密,有很大的平台,可惜毫無路跡與登山路條的蹤影. 此處應
該是稜線的起點,但有一個落差很大的崩壁,想要硬上稜線恐怕
不容易.
09:32 我們很失望地下來,今天特地帶了兩支鎌刀,也沒派上用場. 信心
有點遭受打擊,只好繼續往前走.
09:45 出乎意料地,走不到三百公尺,居然發現正確的登山口(H 731m),
座標(246034 2672056). 而且還算明顯,大石頭上有黑色漆寫
的六個大字– 阿冷山登山口,距離停車地約700 公尺,步行約
15~20分. 對岸有一處乾溪谷來與裡冷溪交會,再往前數十公尺
就是登山口了.樹上掛著一張護貝處理過的指示牌,上面寫著
往阿冷山 220分.這下可輕鬆了,看樣子地震過後,可能早有很
多山友造訪過了,只是我們的消息太不靈通了.
10:06 地上有根水管, H 796m, 沿著水管路往前腰繞數十公尺後,繼續往
上爬. 因為已經繞到主稜線南邊,所以朝西北方支稜陡上主稜線.
10:21 右下方是崩壁, H 902m. 此處還有邊坡施工的器具與鋼纜. 往下
可看到停車處與建築工地. 這裡應該是稜線的會合處. 前面仍是
上坡,但已經平緩多了,方向轉為西南.
10:48 來到平台處, H 1056m. 繼續沿稜線往上走, 不遠就開始陡上.
此時才了解為何阿冷山有小奇萊的外號了
11:38 來到稜線透空處(H 1303m),視野絕佳. 從登山口一路上來,幾乎都
在樹林中行走.
11:42 超長距離拉繩處, H 1337m有一條約 60 公尺長的麻繩. 不知是那
個團體或山友設置的? 我們很感恩. 之前也有數段比較短的拉繩.
11:56 拉繩結束端的平坦處H 1376m,可看到阿冷山與其北面1520山頭.
繼續陡上,方向轉南.
12:08 平台處, H 1453m. 距離 1520 山頭僅剩 240 公尺, 而且坡度就
要轉成平緩.
12:18 抵達1520 山頭. 往阿冷山前進,方向先是西南,百餘公尺後,過一座
小山頭再轉成南方.
12:31 下到最低鞍, H 1430m
12:50 登頂阿冷山, H 1540m, 二等三角點. 小奇萊的外號可不是隨便吹
噓的,看到有位山友在牌子上留言寫著-"打死我下次再也不來了".
要不是最近勤長跑與負重爬樓梯訓練,說不定會與這位仁兄一樣想
法. 不過,我們也不清楚他是走傳統路線或是太清宮的路線上來的?
13:15 山頂在樹林中,加上雲霧,視野不佳,早點下山.
13:45 1320 山頭.
13:54 H 1453m 平台. 已預知前面的陡下坡
15:00 陡下坡實在很危險,好不容易才來到 H1056m 平台,接著坡度稍緩.
15:35 通過崩壁上方( H 902m)後,陡下到水管處,再緩降
16:00 登山口
16:22 停車處
備註:
1.感謝鄧姓山友告知阿冷山的資訊,促成今日之行.
2.如果大雨過後或下雨天,強烈建議不要從傳統路線上阿冷山. 因為
屆時的山徑,一定是又陡又濕滑,很危險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