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淡基橫斷古道東段、杏林山祕徑、七五0橫越徑與石梯嶺山腰徑-陽明山國家公園最青的祕徑探悠
日期:95/01/14與95/01/15
人員:小李
記錄:小李
前言:
前一段時日見到cmpan姐、uank兄與petersun兄一篇篇精采絕妙的紀錄,有關淡基橫斷古道、杏林山祕徑、七五0橫越徑等陽明山後山最青的路線,令人砰然心動,內心似乎不停的聽到山林的呼喚。
95/01/14樂樂登山隊辦「絹絲步道與擎天崗悠遊之旅」登山活動,到了擎天崗草原、利用時間由環型步道水路入口進入山腰徑、出石梯嶺步道,回來後對淡基橫斷古道等祕徑的路線的串聯有更多不明瞭之處?隔日迫不及待的參考uank 兄的航跡圖,尋訪這幾條私房路線。
1、淡基橫斷古道-依李瑞宗教授「淡基橫斷古道自然及人文資源調查」,摘要『淡基橫斷古道,約闢建於1892年,可算是「清末最後一條官道」或「清末最後一條軍道」。三年之後的1895年,清廷割讓臺灣,日本開始治台。淡基橫斷古道的途中設有一座河南營………』,據調查報告引述『光緒十八年(1892)清政府開鑿了基隆、滬尾之間的道路,即由基隆的河殼港(蚵殼港)起,過大武崙、瑪鋉橋頭,至內港腳,再經鹿窟坪、後尖山尾、竹仔湖,過小基隆,最後抵達滬尾……』。
此古道聯絡淡水、基隆兩地,並以「河南營」為界,分東、西二段,東段由基隆大武崙至雞心崙的河南營。此次探訪的係位於國家公園範圍內東段的菁華,沿途有土地公廟、城門、石厝、舊墾地等遺蹟。
2、杏林山祕徑與七五0橫越徑-台北市大自然戶外健行會尖、帽、龍三位山友歷經多次的披荊斬棘,由瑞泉的鄒家順著支稜開闢一條登上杏林山的捷徑後,再度艱辛的順著往磺嘴山稜線的山腰,另闢一條橫越瑪鍊溪源頭濕水仔溪抵大尖山牛堤草原的祕徑,此線大致沿著750等高線繞行,穿越原始密林,跨過一條條的溪流與支稜,於94年元月全線貫通,並命名為「尖帽龍七五O橫越徑」。
3、石梯嶺山腰徑-擎天崗通往石梯嶺除目前稜線之步道外(至風櫃嘴),許多地圖標示有一條由環型步道水路入口、沿石梯嶺山腰抵石梯嶺步道之舊徑,此條煙沒多時的山腰徑、經petersun兄等山友的努力重新打通,讓厭倦石階步道的山友多一項選擇。此路段之開通意義重大,可由平等古圳經坪林坑溪古道、石梯嶺山腰徑、淡基橫斷古道東段,直通鹿堀坪。
4、絹絲步道-魚路古道如以擎天崗的金包里城門為界,以北通往八煙或頂八煙為「魚路古道北段」,以南為「魚路古道南段」,又稱為「絹絲步道」;古道南段由擎天崗通往菁山路 101巷的「菁山小鎮」,沿途有古圳、絹絲瀑布、陽明山牧場事務所、河南營、嶺頭土地公廟等景觀或古蹟。
5、擎天崗-舊稱大嶺、嶺頭喦、牛埔等,位於大屯山系群山之間,地勢平坦,自古即為平埔族各聚落間往來、狩獵、交易、採硫必經之地;且為軍事交通要衝之地,自明、清以降就有軍隊巡防或駐守。
擎天崗草原自清末即為牛隻牧場,農民稱為「牛埔」。且草原位於魚路古道的最高點,故有嶺頭之稱,可俯瞰金山、北海岸、大台北盆地等,有絕佳的視野。先民於此留下豐富的歷史遺跡,形成珍貴薈萃的人文景觀。自民國74年陽明山劃入國家公園後,草原上豐富的人文古蹟、地理景觀,已成為北台灣最富盛名的觀光、遊憩據點。
行程簡介:
第一日(95/01/14):
菁山小鎮-絹絲步道-絹絲瀑布-專賣局3號造林基石-陽明山牧場事務所-擎天崗環型步道-水路入口-坪林坑溪古道匯流口-石梯嶺步道2.2K叉路口-石梯嶺-金包里城門-擎天崗-絹絲步道-菁山小鎮
08:15菁山小鎮出發,樂樂登山隊今日參加人數計62人,循絹絲瀑布指標行。
08:33絹絲瀑布,過橋取右側舊路,路旁有顆專賣局造林地第三號造林地基石,續行有崩塌地,無礙通行。
08:48陽明山牧場事務所,隸屬台北市農會,隨著牧場的式微,早已人去樓空,事務所尚完整,旁邊另間石厝僅剩斷垣殘壁。
08:54步道叉路,溪流為擎天崗的水源地,取右往擎天崗草原0.6K。
09:00擎天崗草原叉路,直行往遊客中心,隊友至此各自選擇健行路線,獨自取右環型步道行,前往探勘石梯嶺山腰徑。
09:12叉路口,直行竹篙山,取左環型步道下。
09:20水路入口,標高715公尺,入口位於步道的最低點小木橋旁,於此遇到三位山友正在尋找入口前往坪頂古圳。取右芒草林下,不久進入泥濘的山徑,循紅樟湖溪畔行。
09:30合流口,為坪林坑溪源頭的紅樟湖溪與後湖底溪匯流處,左順溪出石梯嶺步道1.3K磺嘴山鐵柵門登山口,過溪後沿溪畔坪林坑溪古道往下游方向行。
09:34山腰徑叉路口,直行往坪頂古圳,取左山徑行,前依山友的紀錄一直認為此線為「淡基橫斷古道」,回來比對李瑞宗教授調查路線圖大致明白,淡基古道係沿磺嘴山傳統路線稜線路出擎天崗。
09:43叉路口,右下亦有登山條、猜測應通往坪林坑溪古道?取左山徑行。
09:50叉路口,直行路徑明顯、猜測應通往石梯嶺步道2.65K處,取左上,雜木林內林路縱橫,循稀疏路條行。
09:57三叉路,直行為泥濘山腰徑,取左上,路徑轉差。
10:02出草原,循狹長的草地上行,步道旁有顆臺灣省精密導線點。
10:05石梯嶺步道2.2K處,思考是否仍有時間續往步道2.65K處、探勘淡基橫斷古道路線?於此遇到數位隊友走至3.4K再回頭,考量11點半要回至絹絲步道入口、時間不足決定循步道回。
10:11往擎天崗方向行。
10:13石梯嶺,標高868公尺,步道中有一顆保林18號基石。
10:15「都3077號基石」,標高863公尺,位於步道左側草坡。
10:25步道1.3K磺嘴山鐵柵門入口處,循步道續行,沿途遇到許多隊友結伴回。
10:33擎天崗東峰,又稱陽明山農場,大家於此休息,還是沒找到北市三角點49號基石。
10:42左往環型步道,取直行,前為金包里城門。
10:48嶺頭土地公祠,前行左方有一涼亭,續行路左有一顆擎天崗235號小水準點,右側為陽明山衛星追蹤站。
11:25回至絹絲步道入口,大半的山友由彭主任安排尚在參訪菁山苗圃。
11:45車行,今日席開五桌到平等里「香村休閒農場」聚餐去了!
第二日(95/01/15):
昨日之行對淡基橫斷古道充滿更多好奇,參考uank兄的航跡圖,將杏林山祕徑、七五0橫越徑等數條新闢路徑,精心安排一趟陽明山後山祕徑探索之旅。
瑞泉鐵門登山口-杏林山祕徑-杏林山-稜線徑-石梯嶺步道2.8K叉路口-稜上十字路口(左下步道2.65 K叉路口)-酒瓶叉路-淡基橫斷古道的炭窯大崙(磺嘴山步道叉路口)-回至酒瓶叉路-七五0橫越徑叉路口-七五0橫越徑回-回至酒瓶叉路-回至七五0橫越徑叉路口-七五0橫越徑往大尖山草原土提警示牌-避難山屋-磺嘴山登山徑大尖山指標叉路口-溪頭尾土地公廟叉路口-溪頭尾土地公廟-淡基橫斷古道-鹿堀坪梯田草原-山腰徑-富士坪草原-富士坪礦物基石-大尖山稜線路-瑞泉古道-瑞泉鄒家鐵門登山口
08:17北28線約13.6公里處左轉產業道路,往瑞泉方向行,叉路口均循路條行,。
08:23瑞泉鄒家鐵門前空地停車,標高523公尺。
08:30進入鐵門,前方左側即杏林山秘徑登山口,循小溪溝右繞,數分鐘上至小支稜,山徑轉為清晰,一路陡上,有一小段竹林,路條不缺。
09:00過小山頭後山徑坡度轉緩,循稜續行。
09:08出樹林,進入狹長草地,杏林山就在前方,右方為大尖、磺嘴等山。
09:19杏林山,又名森林山,標高795公尺,有一顆北市「市208」號基石,山頂草坡視野佳,眺望石梯嶺、北五指等山,南向循草坡可下步道3.4 K登山口,北面為杉木林。
09:25循稜北向進入杉木林,稜線路與左下方往風櫃嘴步道平行,前有路徑下步道3.1 K,循杉木林稜線取右側山徑行(直行亦有山徑)。
09:31出森林為一芒草小山頭,取短芒草叢山徑陡下,左繞山腰又進入杉木林。
09:41杉木林叉路口,左接稜線徑可出步道3.1 K,取右山徑行。
09:47日字型小水池遺跡,於山壁下方,應為舊時牧牛之水槽,前有一片空地。
09:51稜上土提,左下方十餘公尺處即步道2.8 K,土提左方亦有路徑應可通往磺嘴山傳統山徑、但未見到路條;順土提右側山徑行,此路線前接七五0橫越徑,土提位於稜上、以石塊與泥土堆砌而成。
10:10七五0橫越徑入口處,計畫先探勘往磺嘴山路徑,左入雜木林、林內路徑分歧,無路條,往左循不明顯山徑應可接回09:51稜上土提處,取右循稜行,終於找到路條。
10:19稜上三叉路,右往磺嘴山路徑,先取左行探山徑入口處,出草地續下。
10:23抵步道2.65 K叉路口,此處即往磺嘴山徑正確入口,循原路回。
10:26回至10:19的稜上三叉路,循山腰徑行,進入杉木林。
10:33酒瓶三叉路休息,右下七五0橫越徑,遇到三位山友。
10:42磺嘴山徑叉路(uank兄紀錄0.9 K叉路),此處為炭窯大崙,依李瑞宗教授調查,此段磺嘴山徑左往石梯嶺步道1.3K鐵柵門、屬淡基橫斷古道,94.12.31剛走過。右往磺嘴山、前方uank兄紀錄的1.1 K叉路,淡基古道可右轉大尖山土提草原、出鹿堀坪;再進入屬生態保育區,於此原路退回。
10:48回至酒瓶三叉路,取左下七五0橫越徑,路徑明顯。
10:58七五0橫越徑十字路口,直行有路條、應可下林氏古道?左出大尖山土提草原,取右探查七五0橫越徑至入口處路段,腰繞路山坡陡峭、路徑上上下下。
11:05濕水仔溪源頭之一,溪水潺潺,前行又跨過一條支稜,再下至乾溪溝,有路條溯溪谷上、應會接到剛才往炭窯大崙的山腰徑。
11:21回至10:10七五0橫越徑入口處,剛好繞一圓圈,左切入林。
11:23回至10:19稜上三叉路,取右往酒瓶三叉路。
11:30再度光臨酒瓶三叉路,續取右下。
11:35回至七五0橫越徑十字路口,取左行。
11:39下至溪谷,涓涓細流,隨即跨過一條支稜,沿途林相原始、綠蔭蔽天,穿梭於密林當中,山坡陡峭,山徑上下起伏、狹窄難行。
11:44再度下至溪谷地形,山徑繞山腰而行,沿途見到許多棄置便當盒、咖啡杯、塑膠袋等垃圾,污染好山好水,令人心痛不已。.
12:02溪流,水量大洗把臉,沿途山徑濕滑難行。
12:10支稜三叉路,左上應可接淡基橫斷古道,取山腰徑續行。
12:15下至另一乾溪谷,山徑轉為上坡路,路徑轉為清晰。
12:31七五0橫越徑入口處,此秘徑沿750等高線開闢,沿途細數計跨過七條支稜與六個溪谷地型。秘徑與磺嘴山山徑大約平行,但難度有如天壤之別,於此來回探路耗費不少時間。出口右下方十餘公尺處、有一面磺嘴山生態保育區警示牌。此處眺望大尖山宛如就在眼前,山形類似早期鐵匠用的風鼓手把,所以當地人稱「風鼓手仔彎」;如循土提草原行可通往大尖山、富士坪或由林氏古道下瑞泉,於此午餐。
12:54續行進入樹林,左有捷徑通往磺嘴山徑uank兄紀錄1.1 K叉路口,循稜路徑續上,牛路縱橫。
13:03避難小屋,此處舊稱「聖公媽崙頭」,今日風和日麗,二週前來時卻是淒風苦雨;左出石梯嶺步道1.3K鐵柵門,取右往磺嘴山方向行,此段山徑舊稱「落崙仔」,稜線左大尖後山、右側為大尖山、前方則為磺嘴山。
13:09大尖山指標叉路口(uank兄紀錄1.6 K叉路),取右山徑行,進入樹林,山路泥濘,牛群出沒。
13:19土地公廟叉路口,前行為大尖山鞍部草原土提,取左下往溪頭尾土地公廟,山徑陡下、路跡不明。
13:24叉路口,右側有一山徑交會、猜測應通往土提另一入口,續下。
13:26溪頭尾土地公廟,有一片水泥地及一間小巧石砌的土地公廟,香爐尚插有香枝,於此休息。
13:33循古道續下,山徑不明,沿途有石階、駁坎等遺跡,不久有溪流出現在左下方,此條應為後湖仔溪。
13:40踏石過溪,此處舊稱「石橋仔」,古道繞至溪對岸、順溪畔行,進入舊時牧牛地,路徑縱橫,有舊墾地、駁坎等遺跡,循古道續下、左側出現另一條頭前溪的支流。
14:01溪流合流口,如取左過溪有一間僅剩石棚的「鹿堀坪土地公廟」,有山徑分別通往磺嘴山稜線路或往鹿堀坪山,取右過溪進入鹿堀坪梯田草地,相傳舊時此台地有山鹿棲息,因此稱鹿堀坪。
14:05鹿堀坪梯田,應有顆礦務課893號礦物基石,上次未找到,聽藍天江隊長此礦物基石尚在,被當成梯田駁坎的砌石,駁坎長滿蕨類植物,還是沒找到。
14:14續行,順山邊草原進入杉木林。
14:17廢棄的牛舍,已為雜草、蔓藤等掩沒。
14:18叉路,左過溪接鹿堀坪古道出大坪,取右山腰徑往富士坪,進入杉木林,左側山林有當地人在採蜂蜜,山徑寬大、平緩上坡,途中遇到數位山友,此路線已記不清走過多少次了。
14:41富士坪草原出口,進入大草原,右往大尖山鞍部土提草地,取左下,經過草原窪地的富士池,左往牛背山,有數頭牛在吃草,有另一條稜線路通往鹿堀坪或順稜之越嶺古道出大坪,眺望磺嘴山風景絕美。
14:52富士坪基石處,有顆礦務課892號基石,標高640公尺,於此休息。
15:00續行,如直行進入樹林、循富士古道可出溪底分校,取右小草地往大尖山稜,牛路縱橫,山徑泥濘,上至稜線前遇叉路,右往大尖山,取左行。
15:08稜上叉路口,為一小草地,右往大尖山,取左順稜下,進入杉木林,路徑明顯。
15:24瑞泉古道叉路口,標高612公尺,左循古道會與富士古道交會,分別通往.
富士坪、大坪或溪底分校,取左往瑞泉,古道平緩
15:28石棚,前行林下見到一條紅白相間的不知名小蛇?這個季節竟然有蛇出沒。
15:36舊墾地,有駁坎、廢耕地等,前行有柑橘園、茶園等,路旁有許多養蜂箱。
15:56下至菜園、跨過瑪鍊溪,右循林市古道可上大尖山鞍部草原。此地原本有如桃花源,優美山水、人間仙境,現假日時人滿為患,當地住戶鄒家真的「不堪其擾」。取左產道下,經過魚池、荷花池。
16:05回至鐵門停車處,結束今日滿載的秘徑之旅。
16:11車行,原路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