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番社跡山、眉有岩山、島俱子山、東保津寒山 O形 連環登 (起訖點:司馬庫斯部落)

活動日期
2012/12/29 - 2013/1/1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4
類型
» »
類型
» »

                           番社跡山、眉有岩山、島俱子山、東保津寒山  O形  連環登

2012/12/29:晴時多雲

05:45 司馬庫斯部落。

05:57 斯立富瀑布叉路口。
直行,即是司馬庫斯巨木群區登山口;取右方下坡之產業道路,往斯立富瀑布續行。

06:11 叉路口。
往右,轉入下坡之小徑(入口,並非特別明顯)。

06:22 一小片竹林。

06:24 遇一粗鋼纜橫空而過。

06:28 第一道溪澗。
岩石溪澗,溪水豐沛,行水區寬幅約15公尺,直接踏石過溪(山徑在正對岸,地表是蕨類)。
續行約40公尺,見一被支解的巨大肖楠;再續行,山徑穿過一片竹林。

06:48 溪澗。

06:52 山徑向左轉越過平緩稜脊。
稜脊上有獵人營地(勿沿稜往下行)。
註:第一溪澗至此為平緩、好走的山腰路,越過稜脊後,山腰路徑變窄,且稍有起伏,但不難走。

06:57 乾溪溝。
遇見雄藍腹鷴成鳥,以及山羌嗥叫聲。
再稍往前,有一小簇矢竹叢生長,泰雅族先民,應是取它當箭桿的。

07:07溪澗。
岩石溪床,寬約20公尺;惟無水(左側上游石壁上,有一縷如帶的瀑布,應是枯水期,故水量小)。
過溪後,邊坡有幾株綻放著白色花朵的阿里山根節蘭。

07:22 山徑繞過支稜(這裡有廢棄鐵皮3張)。
註:之前,山徑稍有起伏;之後,山徑變成下坡路。

07:44 岩石峭壁。
下降一段路後,腰繞至峭壁下(註:峭壁在左側,右側則是土質鬆軟的陡坡地形)。山徑續往下降(有繩確保),並不好走。

07:52 路右,一棵胸徑近2公尺的闊葉樹巨木。

08:12 橫越約10公尺寬之乾溪溝。
這是伏流地形,流水唰~唰~唰~的從下方3公尺處,流淌而出。
續沿溪左往下行(註:溪左、溪右,以面對出海口為準)。

08:21 抵崩塌亂石區。
走出濃密的闊葉樹森林,景色豁然開朗:眼前是搖搖欲墜的巨岩,腳踩的是鬆散的碎裂岩屑,這可是一片不穩定狀態的亂石惡地,它的上端就是司馬庫斯巨木群區登山步道2K處的碎石坡,所有滾滾而下的岩塊,都在這裡蓄積。
正前方(西方)溪的彼端,是一堵峭壁絕巘,下方流淌著豐沛的泰崗溪水,西北方的天際線,司馬庫斯木屋區依稀可見。
巨岩上,一條白色「交通大學」的路條兀自飄揚。循著它的指引,找到垂懸的白色棉繩,居高往下一瞧,繩索末端離亂石區底端的溪畔還差了一大截,這如何是好!
「既來之,則安之!」揹起大背包,咬著牙、拉著繩,一步、一步,輕輕地、戰戰競競地往下垂降……這是一段危機四伏的路程;因為,只要風吹草動,不知是巨石還是碎石,將如石瀑般,傾瀉而下。
牽引著我的繩索已到了尾端,但離溪底還有一段落差,這可怎麼辦:取出自己的繩索來加長──不可行──往後的行程也許還用得到!用跳的一躍而下──不可行──大背包不壓斷我的脊椎骨才怪!用滑降方式迫降──不可行──岩石受到牽動,將活生生地把我埋在石塚裡!
看來唯一可行的就是拉著繩索,再一步、一步小心翼翼地爬回原點,另外找出路。
東看看、西瞧瞧之後發現,原來巨岩的另一側,隱藏著一條相對安全的石坡密道(石坡上,亦有白色「交通大學」路條指引),我索性將那條飄揚的路條,移至這道石坡的頂端。

08:52 下降至泰崗溪畔。
找到正確的路,下降就不會太難了!
泰崗溪谷,兩山相逼:這裡有震懾人心的垂直峭壁、有討人歡心的旖旎秋山、有蜿蜒曲折的美麗溪流、有扣人心弦的巨石之美、更有那讓人畏懼的碎石惡地,若非現在才是行程的開始,我一定會在這裡多待片刻!
沿著巨石壘壘的右岸往上溯(往南),途中聞到一股幽幽的檜木香。

09:05 通過亂石區。

09:14 高繞過巨石。
繞過巨石,再往下切入溪畔,一堵向內斜的岩壁,巧妙地成為獵人的營地(有營火遺跡),河灘上亦殘留著足跡(此處至雙溪匯流處,有多處營火遺燼)。

09:22 雙溪匯流處。
右側主流由南而來,匯集了馬洋山、大霸尖山、品田山、馬惱山南向內廣袤的水源,因此水流洶湧;左側支流由東南而來,匯集了雪白山、西丘斯山、鴛鴦湖、東保津寒山、島俱子山、眉有岩山這片開口向西的水源,因區域較小,水流相對柔和。
我隨手撿起獵人的竹杖,捲起褲管、拎著鞋,從河口涉著冰冷的溪水渡溪。

09:40 滑了一跤,但安全過溪。
過溪後,往上爬個幾公尺(稍偏左);然後,順著河階走約100公尺,再拉繩往上爬幾升個小落差後,山徑又進入鬱鬱蒼蒼的闊葉樹森林。從此,將逐漸遠離泰崗溪谷(現在,泰崗溪在右側、落差約30公尺),並之字向上,朝往番社跡山的稜脊推進。

09:52 山徑左側,發現二小段疑似人工疊石駁坎。
開始出現松樹、松葉。

09:58 入桂竹林,回頭可見司馬庫斯部落的木屋。

10:02 爬上稜脊(已無松樹)。

10:07~16 出桂竹林(之前,有鐵皮簡易獵寮一座)。
從離開泰崗溪谷到進入這片桂竹林為止,種種跡象讓我覺得,這一帶似乎曾經有人居住過,是否為真?待日後再請教當地的泰雅族耆老!
桂竹林內是平緩的寬稜,出桂竹林後又開始爬坡。

10:19 半傾木屋(內有電機一只)。
爬上稜脊繞過木屋,往東南東沿著稜線而行。
註:先走一段不算短的緩坡,接著就是陡上坡,這中間有一片高大而美麗的闊葉樹森林。

10:29 一片小範圍的桂竹林。

11:36~55 松樹山頭(研判這是1543峰)。
往東南續行,林相轉變成闊葉樹與針葉樹(鐵杉、肖楠、松樹)混合林,稜線亦轉成平緩的窄稜,透過林間隙,兩側的拳拳群山,一覽無遺。

12:14 巨石下。
窄稜即將再變成寬稜。

12:32~52 開闊處。
又遇見雄藍腹鷴成鳥,同時也聽到山羌嗥叫聲。
稜線又變窄了!往前走30公尺,稜線上巨石壘壘,視野毫無阻攔(360°景觀),新竹縣尖石鄉最偏遠的中級山,泰半都羅列在眼前。

13:08 小鞍部。
山豬也來爬番社跡山(只見黑影、不見豬,但聽到齁齁叫聲)!
奇怪的路徑:左轉90°向上,然後迴轉,就登頂番社跡山了!

13:10~28 番社跡山〈1648M//三等三角點No.6279〉。
看起來有些荒涼,大概不常有人來攀爬吧!
續往1929峰前進:前行路、路跡明顯(先沿著平緩的寬稜,然後沿著左側的山腰路行走)。

13:48 山頭。

13:51~14:09 石塊鞍部。
又要陡上坡了!

14:35~45 獵寮區。
這是一片地勢平緩且擁有美麗闊葉樹森林的荒野,蔥鬱的森林下,有獵寮、有水桶蓄水;惟水質汙黑、不堪飲用。
四處溜達後發現,附近還有獵寮、蓄水桶,主人將蓄水桶口遮蓋,水質保持得還不錯。
在這裡又遇見雄藍腹鷴成鳥,同時也聽到山羌嗥叫聲,難道是想自投獵人的羅網!

14:00 約30公尺長之獨木橋。
倒木自成橋,又開始緩上坡。

14:03 平緩窄稜。

15:10 出現扁柏與闊葉樹密生的森林。
馬上又要陡上坡了!

15:28 稜線路徑上(上坡路),見連續3坨野生動物排遺(地表枯枝,有被動物踩過之跡象)。

16:17 稜頂。

16:25 長著松樹、芒草的乾燥山頭。
研判這是1929峰。
沿東南向稜線下陡坡(松針路徑)下過了頭,索性緊貼著正確的稜脈下緣的峭壁,順勢往下行。

16:56 大獵寮。
來到這裡,終於找到突圍的缺口,奮力往左橫切,爬上主稜鞍部。

17:02 主稜鞍部。
這是1929峰鞍部,稜線大略成東南─西北走向。
這區域是一片美麗的針、闊葉樹混合林:第一冠層為高矗、挺拔的台灣扁柏,第二冠層為物種多樣的闊葉樹林。
天色已昏暗,森林裡一隻好奇的山羌,骨碌碌地瞪視著我。

17:36 出現稀疏的細箭竹叢
開始持燈夜行,感覺有點昏頭轉向。

17:46 上稜線。

17:52 山頭。
往170林道下切。

18:09~19 抵170林道番社跡山登山口。
稀疏的細箭竹叢山徑結束。

18:45 170林道9K。

18:49 望見「月在東方、有雲半掩」。
月亮不亮,但明朗細緻。

18:59 取右側山坡滲透之水備用。

19:45 右側有水源。
前方左側水泥護牆,有五只紅色反光板。

19:52 溪澗水滿溢路面。

19:53 溪澗水。

19:55 170林道5.5K工寮。
飲用水,往回走到19:53之溪澗取水。
晚上十點就寢:一躺上溫暖、舒適的草墊上,屋外就淅瀝淅瀝地下起雨來,我的心好像被這場冬雨淋濕了一樣──涼了半截!

 

2012/12/30:陰雨

07:03 170林道5.5K工寮。
昨夜,下了一整夜的雨!
凌晨加大的雨勢,啪啦啪啦襲打著工寮的屋棚。
我輾轉反側、一夜難眠:難道千辛萬苦,翻過一山又一山來拜訪的「眉有岩山」將成為我的“沒有緣山”嗎?
慵懶地賴到天亮才起床。意料之外地發現,天空只飄著縷縷雨絲,這下心又熱呼呼了,精神也變得抖擻,速速整裝,啟程攀登眉有岩山(註:登山口在面對工寮的左側,一起登就是陡上坡)。

07:32 聽聞「轟隆、轟隆」的響聲。
在雲霧籠罩之下,我分不出遠方的陣陣聲響,是響雷抑或是山崩!

07:48 長著數株台灣扁柏的平坦地。
從登山口到這裡,為一路陡上的山坡路;惟地表幾無絆腳的植被。
從這裡到眉有岩山頂,路徑變得比較平緩但有些起伏的稜線路。

08:42 眉有岩山前之山頭。
之前,還有一個落差不大的小山頭。

08:48 最後鞍部。

08:57~09:03 眉有岩山〈2328M//二等三角點No.1553&森林三角點〉。
二等三角點編號面&森林三角點正面,皆被粉飾過。

09:11 抵08:48之最後鞍部。

09:18 抵之08:42之山頭。

09:58 抵07:48之平坦地。

10:23~11:18 回到5.5K工寮。
揹起大背包,往170林道口邁進。
P.S.近日陰雨綿綿,林道旁岩壁有多處滲透水可取用。

12:40~13:41 抵棲南監工所(某一側,中華電信訊號良好)
這將是今晚我溫暖的家!
棲南監工所,位於100林道&170林道叉路口(註:170林道口,設有鐵柵門一座,人員可繞過),屋外有好幾只蓄水桶(水質乾淨),從屋裡、屋外研判,棲南監工所經常有人進駐。
安置好大背包後,起程往160林道攀登島俱子山。

13:47 抵100林道&160林道叉路口。

13:59 抵160林道1K。

14:04 路右,有溪澗水源。

14:12 抵160林道1.5K。

14:18~35 抵160林道2K。
資料記載:島俱子山登山口應在1.8K、1.9K,
但我在這一帶來來回回地尋找,根本找不到任何山徑,也找不到任何路條。
回到1.5K後再折返,依舊一無所獲。

14:46 搜尋到160林道3K。
徒勞無功,再退回1.8K~1.9K處。

14:57 從1.8K~1.9K間,自闢登山口。
因找路耗時過久,已有夜歸的準備。

14:59 追蹤到路條。
比我預期的還快追蹤到路條。
起始時,山坡平緩亦有明顯路跡,登山路條多樣且斑爛。我樂觀預測,傍晚時分,我將佇立在島俱子山之巔。
隨著我逐漸進入深不可測的箭竹林海,路條越變越少,也越變越老舊。
在莽莽的箭竹林海中,路跡和路條時斷、時續,追蹤起來不再是件容易的事,而且經常會讓我陷入混淆不清的迷離狀態。
我樂觀的態度,逐漸轉趨於保守;最後,我索性放棄追循先行者的足跡,自闢蹊徑往頭頂上的稜脊強攻!
費盡力氣,終於強渡關山爬上稜線。
爬上稜脊後,稜線路徑就比較好追蹤了;然而,路條依舊稀疏,且看起來全是歷經滄桑的模樣。

17:45 登頂未成往下撤。
前方高點就是島俱子山:估計只剩不到200公尺的距離,登頂島俱子山,似乎是唾手可得!
天色已昏暗,我已無法再憑藉著天光找路;取出頭燈,準備夜登島俱子山。
打開頭燈才發現,在霧裡、在舖天蓋地的箭竹林海中,燈光映射下,只是一片混沌未開的茫茫狀,分不清稜線、分不清山坳,寸步難行啊!
為了安全起見,我毅然決然地放棄登頂,悻悻然地往下撤退。我望著島俱子山興歎──我不會想再來了(我實在沒有雅興,千里迢迢再回到這片廣袤的山域裡,與惱人的箭竹林海纏鬥)!

18:40 夜宿荒野。
四野茫茫,看不清哪邊是山、哪邊是谷!
我小心謹慎、步步為營地往下撤。我在箭竹林海中,鑽呀鑽,鑽了將近一個鐘頭,不知怎地就鑽到了一棵台灣扁柏巨樹下(一路瞎子摸象般往下撤,我心知肚明,走得並不如預期的遠)!
這棵台灣扁柏巨樹有個大樹根,樹根向內凹陷,凹成一道深邃且乾燥的樹根洞。這是老天恩賜的屏障,我只考慮了三秒鐘,就決定今夜不回家!我毫不遲疑地將整個人「塞」入這個洞窩(我才不管它是狗熊窩,還是老鼠洞,反正今晚我就是要鳩佔鵲巢),曲蜷著身體躺臥,準備來個抗寒大作戰。
鎮夜狂風簌簌,偶爾竄進的絲絲風尾(這可是個避風、避雨的好洞穴,但晚風實在太強勁),冷得讓我直打寒顫、牙齒喀喀作響(事後才知道,當夜氣溫急速下降,平地下探攝氏10°c)。我想,今夜將是個難挨的漫漫長夜!

 

2012/12/31:晴轉陰有霧

06:20 鑽出樹根洞。
昏昏沉沉、半夢半醒,以為今夜不是那麼地容易渡過!
待我睜開眼睛時,天色已曚曈;昨夜,並沒有比我想像的難過!
鑽出樹根洞時,眼前的景象讓我驚喜萬分:濕漉漉的箭竹叢,早已被夜晚的陣陣強風吹乾;晨曦的彤彩,亦將台灣扁柏森林渲染得紅通通。我見機不可失,決定捲土重來,再征戰島俱子山。
依然是與惱人的箭竹林海苦戰,只不過昨天箭竹是雨露盈盈,而今天是乾燥無水。

07:30~50 島俱子山〈2346M//三等三角點No.6291〉。
曉風殘月,日出有曜!
登頂時:遒勁的山風,已化成輕微的和風;淡淡的月兒,還高掛在西方天際;東南方的初日,溫馨和煦──多美好啊!

08:44 西南方見雪霸(聖稜線)積雪。
依然沿著稜脊下撤!
雖然,我極為小心、謹慎,但我還是經常失去路徑。最後,我決定切離主稜,自闢一條沒有箭竹叢干擾的山坳路回160林道。

10:21 下切至160林道。
在這片蠻荒的山域裡鏖戰了一天一夜,終於回到160林道。此時,迎接我的是一隻台灣長鬃大山羊:牠就像八風吹不動的尊者──文風不動,專注地看著我從天而降!
山上既無冰亦無雪。回到林道才發現,岩壁上處處是晶瑩剔透的冰柱,樹木也包裹這雪白的霧淞。

10:28 抵160林道3K。

10:46 抵昨日14:57之自闢登山口處。

11:18 抵100林道&160林道叉路口。

11:26~12:55 回到棲南監工所。
發現屋外蓄水桶內的蓄水,已經結成硬邦邦的厚冰;還好,昨日已取1.000cc的飲用水入屋。

13:03 100林道&160林道叉路口。

13:13 100林道28K。

13:25 100林道27K。

13:55 100林道25K。

14:48 100林道22K。
左側平台上,有一大片鐵皮屋工寮。

14:55~15:00 東保津寒山登山口。
登山口位於100林道22K與21.5K之間。
登山口至山頂,山徑不算陡,但沿途有許多礙腳的枯枝倒木。

15:16~21 東保津寒山〈1963M//三等三角點No.6269〉。
三等三角點編號面,被粉飾得潔白。

15:37~45 回東保津寒山登山口。

16:09 100林道20K。

16:49 100林道17K。

16:50 100林道鐵柵門(人員可繞過)。

16:51 鴛鴦湖自然保留區管制站。

 

2012/01/01:陰有霧

05:50 鴛鴦湖自然保留區管制站。

06:16 司馬庫斯古道入口。
又走過了頭!
2007年仲夏,我溯溪至鴛鴦湖,回程循100林道走到15K中央研究院鴛鴦湖工作站(旁有登山休息站一棟),經山友指點迷津,才又回頭找到司馬庫斯古道入口。
今天,舊地重遊,竟然又錯失了古道入口,走了好一段路之後,才又折返回頭!
正確的古道入口,大約在100林道16.3K處,能辨識的就是入口處,矗立著三面鐵製說明牌。我的記憶影像,人造杉林底下有條乾溪溝,芒草叢雖然濃密,但依稀還有踏痕;然而,現在一眼望去,盡是既密實、又潮濕的萋萋芒草,我怎麼都無法聯想著名的司馬庫斯古道東端入口,竟是如此的荒蕪!
註:從此處到古道最高點的山徑(司馬庫斯古道東段),崎嶇起伏、次第往上攀升,其間有不少的坎坷危路。

07:08 路右有一座廢棄索道頭&鋼索。

07:11 越過有水之溪溝。

07:18 入密林。

07:53 翻越一支稜。

08:03 雙獨木橋。
這一帶是蠻荒氣息濃郁的苔蘚林。
我有些疑慮,這是司馬庫斯古道嗎?當年,一條司馬庫斯部落豢養的大黑犬,陪著我探險,走在古道上,我並沒有感到踟躕、猶豫!

08:26 山腹路徑。
起伏不大,已經可以看出這是泰雅族先民們,蓽路藍縷走出的山徑。

11:25~11:48 山徑轉折開闊處。
記得從這裡,可以遠眺中央山脈北一段。

11:58 西丘斯山岔路口。
右上,往西丘斯山。

12:12 石壁下。
這一帶的山徑右邊,皆是岩石山壁。

12:21 司馬庫斯古道最高點。
註:從此處到「14:44離古道往左下切」處,一開始山徑急速下降;之後,坡度變得平緩,其間偶而有短暫的難行路。

13:04 崩塌亂石區。
我第一次溯神木溪,就是從這裡爬上司馬庫斯古道的。

13:28 紅檜根部水源。
這是我很喜歡的水源地(我曾於乾季通過多次,沒遇見水源斷流過)。

13:35~46 雪白營地。
位於雪白山、西丘斯山鞍部下方的雪白營地,地勢寬平、營地層層,紅檜巨木蔚為成林,闊葉樹亦鬱鬱蔥蔥,附近又有甘冽的紅檜根部水源,個人認為這是個頂級的好營地(我第二次溯神木溪,就是從這裡爬上來的)。

14:23 乾溪溝。

14:44 離司馬庫斯古道往左下切。
直行之司馬庫斯古道已坍毀多年,故現在皆取左側陡坡往溪谷下切。
註:從此處到溪谷,先是陡下坡,然後變成緩下坡。

15:01 紅檜巨木。

15:05 溪谷(水流潺潺)。

15:07 雙溪匯流處(水流潺潺)。
沿著溪流左岸山麓,順溪谷下行。
註:此處至大老爺紅檜巨木,山徑雖然是沿著溪流旁的山麓而下,但山徑仍有起伏且顛躓。

15:19 胸徑約2公尺之被伐倒的紅檜巨木。

15:43~50 抵司馬庫斯巨木群區之大老爺紅檜巨木。
註:此處至司馬庫斯部落為遊客步道,步道寬平好走,偶有緩坡起落。

16:12 抵4K景觀廁所。
暫且駐足,品味雲霧飄渺的群山:這四天走過的眾山,皆在雲深不知處!

16:40 楓香亭。

16:53 崩塌區。
下方深邃的泰崗溪,就是我第一天冒險下切泰崗溪畔的地方!

17:35 司馬庫斯巨木群區登山口。

17:37 斯立富瀑布叉路口。

17:44 觀景涼亭。
重回部落時,已萬家燈火,五彩燈飾將部落點綴得燦爛輝煌。去了荒野、又重回人間,驀然想起,今天是2013年元旦日。

17:52 司馬庫斯部落停車場。
揹著大背包,踽踽地走在部落的道路上,與一泰雅婦人擦身而過。
她親切地問著:「爬山呀!」
「是的。」
「太晚了!」
「是太晚了。」
來自原鄉淡淡的關心,湧起了一股暖暖的溫馨,為四天的豐富之旅,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送給你一首詩表心意

      勇者獨行開山路

      夜宿板根抗冷凍

      靈鳥珍獸笑來客

      藝高膽大贏尊敬

  • 賴兄您好:

    感謝賴兄費心贈余以詩!

    這片山域,被鎖在深閨中(林道管制、閒人勿進),我一直無機緣來訪!

    元旦四天假期,原打算登玉山群峰,奈何遲申請無配額。靈光一閃,迅速變更行程,來個司馬庫斯O形連登──獨自一人走入了荒野。

    行程後三天,亦陰亦雨,老天總在關鍵時刻幫了我,要不然「眉有岩山」就成為我的「沒有緣山」;我已放棄登頂的島俱子山,也不會有機會扭轉乾坤,重新登頂成功,謝謝老天助一臂之力!

     

  • 郭李大哥平安:

      您太強了!佩服!佩服!何時要帶我們去親近這四座山。

                                 怡恩

  • 郭李兄:單槍匹馬入無人之境...這行程太精典,不禁要為你按10個讚!

  • 怡恩姑娘您好:

          這條路線要我再走一次?恐怕我沒那麼長的假期奉陪!如果只爬番跡社山,我倒樂意陪妳們走走!

         番跡社山雖然不高,但可別小看了它,它可不是輕而易舉就能親近的喔!

         尖石的番跡社山就像五峰的天頓山一樣,低陷在群山之中,別有一番風情。它的山腳下,有景象萬千的泰崗溪谷,峰頂前的岩石窄稜,可以仰望許多尖石鄉極偏遠的中級山,這包括妳曾經攀爬過的雪白山、西丘斯山、東泰野寒山、留倉賀山等等,山域內森林茂密,有些地段闊葉樹森林高大而美麗,我認為妳會覺得不虛此行才對!

    P.S.這條路線,我身歷其境走過之後,我認為妳們三天就能完成;不過,首先必須克服島俱子山這道難關,不能在這裡耗時太久。

                           

  • Fuline兄您好:

    謝謝您的誇獎!

    你我的共同特點就是習慣獨行,這次剛好有四天的假期,我就隻身入山,進入我陌生的山域裡探險,眉有岩山與島俱子山因有老天適時的幫忙,我才有機會竟全功!

  • 郭李兄:很多年沒有自己在山上過夜了..
    76-81年間還蠻常一頂個人帳、露宿袋甚至帳篷外帳就一個人在山上過夜
    奇萊連峰、北大武、七彩湖、中雪、阿吉、四秀、尾寮溯登、大小霸....
    婚後這種機會更少,現在就等小孩更大些了...

     

  • Fuline兄您好:

        家──是個甜蜜的負擔!

        好男人,肩負「家」的重責大任,當然不能再像昔日年少輕狂時,輕率冒險、恣意露宿荒野!

        不畏懼隻身露宿荒野,也是你我相同的特質之一。這些年來,每年我都會隨興所至、隨遇而安地在野外露宿個二回,我還蠻能甘之如飴地享受孤獨一人被黑暗籠罩著的寂然感。

        這次,頭、尾二天我睡在溫暖的建築物裡,中間的一天,意外地野宿於蠻荒的島俱子山之中(這趟四天的探索之旅,我原本帶著營帳上山,但沒用著營帳),這一夜,我藏身在冰冷的樹根洞裡,並不覺得太難挨,我想,這和我們累積了一些露宿荒野的經驗有關吧!

  • 很久沒看到這麼精彩的中級山探查記錄,給您一個讚。

  • Lee兄您好:

    很高興我這次探索荒野所發表的登山資料,能獲得Lee兄您正面的評價,這將會是下次我再發表探險文章的動力,在下謹在此向Lee兄致上最高的謝意!

  • 郭李兄:
    宛若跟隨你的腳步
    深歷其境
    時時高潮迭起

    大哥的行程一發表,總是讓人耳目一新
    每每引起山界的大震撼
    全國山友莫不驚呼連連,讚歎聲不斷
    真是由衷的佩服
    使我不得不也來湊熱鬧一下

     

  • 張兄您好:

    您的褒獎,教我不知如何回答!

    不過;因您之言,還是讓我覺得樂醺醺!

    說不定下次入山時,因我太醺然,而搞不清東南或西北呢!

    P.S.之前,張兄邀約的高山行,因當時鋒面一波又一波,顧慮高山積雪或結冰,而不敢應允;然而,已一段時間風和日麗,也許我可以再考慮您的方案!

     

  • 太酷的行程,太有勇氣的獨行。讚!x10微笑

  • Kouli前輩:

    能否惠賜航跡檔?後生想循前輩步履從司馬庫斯到番社跡山.

    探訪泰雅族從瑞岩溪翻過大霸尖山,在此處居住的遺跡.

     

    謝謝!

    亂集團安哥敬上

     

     

     

  • 阿翔兄您好:

         感謝阿翔兄您的讚賞,在此我要向阿翔兄您報告:

         在我的人生旅程中,我曾花了一段不算短的時間,單槍匹馬在海外旅人罕至或旅人未至的偏遠地區歷險!

         現在,我已無法再像從前一樣,恣意地到世界之極地探險,我只好留在台灣,爬爬我挺喜愛的台灣美麗山林。我把我那蠢蠢欲動的探險因子融入了我的登山方式之中,時機湊巧時,我就會來一趟別開生面的登山旅程,這趟行程,也是因機緣湊巧才締造的!

  • Kouli兄你好

    我去年跨年自己一個人計畫去哈盆營地露營,後來徹底失敗,現在我慢慢在增加信心當中...

    最近才接觸登山的我,走入冷門的山林中真的發現另一個世界,說不上來的興奮與怪,為什麼既膽小又想一步

    一步慢慢往前走,有點矛盾。(慢慢走,前題是不能跌倒)不然怎麼平安回來。

    方便留 e-mail 嗎?

     

  • 安哥兄您好:

         很抱歉,我沒有使用GPS,因此我沒有航跡圖可供參考!不過我聽熟識的山友說,某一隊伍計畫到這片山域從事登山活動,他們是使用GPS的,您也許有機會得到他們的航跡圖!

         另:這趟行程,我安排四天,如果您取得航跡圖,那麼島俱子山就不需要花太多時間與箭竹林海鏖戰,整個行程安排緊湊些,第二天宿100林道22K鐵皮屋工寮(應該可以住人才對),或趕到100林道15K的登山休息站,我認為三天就能完成!

    P.S.如果只要從司馬庫斯部落走到番跡社山以及170林道,那麼二天就夠了(原路來回),而且沿途有獵人經常走的路徑可循(如果只走到我研判的泰雅先民居住遺址,一天即可輕鬆來回)。

                                                                                                      kouli 敬上

     

     

     

  • 阿翔兄:

         人類天生就是怕黑、怕孤獨(一般人還會怕野獸呢);因此,您初嘗試獨自夜宿,會產生莫名的不安與恐懼,這可是「人」之常情而非您膽小,等您習慣了獨行、習慣了黑暗之後,忐忑不安的心,自然就會安住,甚至於還能自得其樂地享受孤寂呢!

         因為您才剛接觸山林,我忍不住要提醒您,陌生的山域危機四伏,經驗不足者千萬別躁進!我建議您可以先參加負責任的社團或有經驗者的登山行程,先學習知識、累積經驗、認識山友,等更精進之後,您就能隨心所欲地在山林裡優遊(冷門的中級山,就如阿翔兄你所說的,是一個會讓人興奮的有趣世界)。當然,獨行者完全無奧援,小心謹慎、避免受傷害,乃是最重要的課題!

    P.S.我的e-mail:[email protected](迄今我還未使用facebook,且還不經常上網呢!如果您用e-mail和我聯絡,而我沒有馬上回覆,還請兄台您見諒!)。

     

  • 獵人走的路,也是有一些路跡嗎??還是?他們會自行作記號嗎?我正在想,獵人的登山能力,與對山徑的了解,或從他們的身上得到什麼對登山有利的資訊、經驗…。

  •  

    阿翔兄:

     

         「路」是「人」走出來的。獵人經常出入的動線,我們稱之為「獵徑」,野獸出沒的路線,我們稱之為「獸徑」(以後入山時,千萬要當心,別誤入了獵徑或獸徑而不自知)。

     

         獵人初入陌生的山域,為了避免迷路,通常會留下標記,這包括刀砍、結草、折枝、疊石、綁膠繩……等等,相同的路線獵人進進出出多次之後,就走出一條屬於獵人行走的路徑──獵徑。

     

         獵人不以登頂為目的,然而大部分的登山者,卻把登峰造極當成無可取代的目標,所以二者所走的路線不盡然會相同。不過,登山者在開闢登山路線時,往往會借助獵徑;因此,獵徑(或古道)與登山路徑有時會重疊、有時會分道揚鑣。

     

         獵人熟悉他經常出入的領域,在這領域內,一草一木、一山一石,他都瞭若指掌。可是,當獵人進入陌生的山域時,他還是會戰戰競競、小心謹慎,絲毫不敢大意;但是,因為獵人長年在山林裡游獵,既了解山林又經驗豐富,通常都能以極精簡的裝備,就能游刃有餘地在陌生的山林裡優遊!我登山所崇尚的簡樸哲學,也是師法於原住民獵人的簡便風格(前幾年,我還曾請泰雅族獵人出獵時讓我隨行,我想進一步了解獵人的狩獵文化,獵人在山林裡的生存之道,只可惜我沒有足夠的時間可調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