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況回報

清理烏塗炭的四條大眾化山徑

所屬團體
喜恩登山隊
困難度
1
經緯度
0.00000, 0.00000

Taiwangogogo

2021/7/11



清理烏塗炭的四條大眾化山徑

 

 

【前言】

我平常的登山後花園原本只是大崙頭山、大崙尾山和剪刀石山而已。 從去年底開始,我花了幾個月的時間,踏查、爬山、探勘、開路,把自己的後花園往北擴充到梅花山的南北側山區。 自己原本以為從此可以好好的爬山玩水,哪裡知道疫情從五月開始突然變為嚴重。 因此,為了避開登山的人潮,所以想把自己的後花園從梅花山的山區進一步的往北搬遷到萬里烏塗炭的冷門山區。

 

在萬里烏塗炭的山區截至目前為止總共有四條大眾化的山徑。 這四條山徑由西而東分別是從土蜂世家到友蚋山旁邊叉路口的烏塗炭古道(A點和B點之間的航跡),由永德寶宮到504峰叉路口的保線路(C點和D點之間的航跡),由北28-2號公路約1公里處到七分寮山旁邊十字叉路口的保線路(E點和F點之間的航跡),以及從鴻泰礦場到五指山山脈越嶺十字鞍部的越嶺保甲路(G點和H點之間的航跡)

 

在這四條大眾化山徑中,有的山徑的路況還相當不錯,有的則是相當荒蕪。 因此,我從上個月的18日開始,獨自一人逐一的揮刀清理這四條山徑。 經過將近一個月的時間,我才清理好這四條山徑,而且也順道走了友蚋山O形行程和友蚋山越嶺O形行程。 藉由這兩趟的登山行程,我進一步的清理山徑和製作登山紀錄。 底下是我清理這四條山徑的概略敘述。

 

 

 

【烏塗炭古道】

古道有些路段的植被長的比較多,但是路跡相當清楚,而且老路條也不算少,所以不難找路。

 

我沿途揮刀清理路徑、添補路條、拆除可能會誤導人的路條,所以走的不快。 不過,一人獨攀時,最好也要放慢速度,步步為營,才不會驚嚇動物。 說到動物,這裏當然也有山羌和山豬。

 

簡單的說,除了交通比較不便利之外,這條古道是一條非常優質的山徑,非常值得大家週末來走一走。 注意哦,是週末哦! 因為期盼在週間仍舊可以保持她現在的寧靜與美麗。

 

另外,雖然我有在重要的地方補上路條,但是當大家是由上往下走時,一定要特別小心轉稜的地點,而不要一直延著稜線下切而走錯路。

 

 

 

 

 

504峰保線路】

在友蚋山東北東方約 1 公里處,有一座海拔高度為 504 公尺的山頭,稱為 504 峰。 在這座山頭北北西稜靠近友蚋山的這一側有一條保線路。

 

我從504峰在主稜岔路口出發後,刻意沒有清理山徑,同時在距離岔路口約10公尺處,才補了一條路條。 我想只要是有心走這條保線路的人,應該會做好功課,而不難找到這條保線路;但是對於粗心大意而趕路下山的人,尤其是對於登山初學者來說,如果保線路太明顯的話,就很容易走錯路。

 

這條保線路雖然冷門,但是路況大體還相當不錯。 在這條保線路的中途,有一座高壓電塔。 路況也以這座高壓分而兩種。 從岔路口到高壓電塔是一條相當寬大、平緩的泥土路徑。 只有大約三、四處,鬼桫欏和芒萁長得十分茂密,而需要十分費力的清除植被。 其餘的地方,我就順手清理山壁邊的植被。 所以,我三兩下子就全身汗流浹背。 因為路徑相當寬大清楚,所以我沒有補上幾條路條。 不過,為了讓大家比較好找路,我倒是有在高壓電塔的前後出入口多補一些路條。

 

保線路在經過高壓電塔後,路徑變為陡峭的山徑。 同時因為雨水沖刷的關係,路徑已經水溝化,所以稍微比叫難走一點。

 

保線路的出口處是在永德寶宮的旁邊。 更詳細的說,當我們站在大馬路(連結崁脚和友蚋坑的越嶺產道)望向永德寶宮時,左右兩側各有一條小水泥路可以上到永德寶宮。 從我們左手邊的小水泥路往上走大約10公尺後,保線路的入口處(登山口),就在左手邊的山腳下。 入口處有路牌和路條,應該很好之辨識。 至於永德寶宮的位置,大家可以用Google map 搜尋。

 

 

 

 

 

【七分寮山北側保線路】

七分寮山北側保線路的路況還相當不錯,鬼桫欏和芒萁長得比較密的地方有三處。 這三處分別是第二座小橋到第一座高壓電塔的路徑,第二片竹林的路徑和快要接上主稜的路徑。 雖然大家只要用手或是登山杖撥開這些植物就不難通過,我仍舊拔刀清理路徑,這樣走起路來會比較安全。

 

這是一條路徑寬大好走、林相相當優美而且在稜線轉角處涼風徐徐的優質登山步道,非常值得大家利用這條保線路和七分寮山南側的保線路攀登、越嶺七分寮山。 另外,北側的保線路在海拔高度320公尺的地方,也就是在第一片竹林和第二座高壓電塔之間,有一個水量充沛的的溪谷水源。 南側的保線路雖然也有水源,但是水量不若北側來得大。

 

 

 

 

 

【越嶺保甲路】

我在這一陣子走了幾趟的烏塗炭古道和504峰保線路之後,今天開始清理烏塗炭的第三條山徑。 有些人稱這條山徑為面桶寮古道,也有些人稱它為越嶺保甲路。 我大約三年前,曾經和一位朋友一起從七堵面桶寮經由面桶寮古道上到五指山脈的十字鞍部,然後再經由這條山路下切到鴻泰礦場和裕大橋。這條山徑在當時非常的荒蕪。 我和朋友在當時費了九牛二虎的力氣,揮刀清理山徑。 今天我獨自一人從七分寮山下切到十字鞍部,然後再繼續竟由這條保甲路下切到鴻泰礦場。 可能因為這條山徑越來越為冷門,所以今天的路況更為荒蕪,我需要更費力的揮刀清理山徑。 所以,不到一個小時的時間,我全身的衣服就濕得好像剛從游泳池爬了上來一般。

 

我在越嶺保甲路距離終點處約3~4公尺處,往保甲路的右手邊(東北方)開路下切到溪邊。 因為這條路有一些破舊的老路條和紅色尼龍繩,所以我猜想應該也有山友是走這條路下到礦場最高層的泥土平台。 我到了溪邊之後,改順著西北方的一條排水溝上到礦場最高層的泥土平台。 礦場為了防止泥土崩塌,所以在山邊築起一層又一層的泥土平台。 我和朋友之前應該是從平台的東側走到西側,然後順著老路條,沿著溪邊下到礦場大門口。 我今天則是直接從一層又一層泥土平台東側的斜坡,找一條天然小水溝,下切到礦場的最底層。 之後,我就順著礦場的泥土產道走到大門口。




 

 

我這次走出礦場的走法一來簡單好走,二來不用擔心午後雷陣雨是否會有溪水暴漲的問題。 不過,大剌剌的經由礦場走到礦場的大門口,不能經常為之。 另外,因為我經常在週間爬山,因此縱使是走傳統的溪谷路,也常常會在大門口遇上工作人員。 所以,我在7/10就特地利用清理保線路的機會,抽空探勘一條可以不用經過礦場大門口的替代山徑。

 

利用相片的航跡以及由上往下走來說,A點是傳統路在兩溪匯流口但是還沒有過溪的地點。 A點和B點之間的路徑經過當地人所開闢的開墾地。 B點是從開墾地上到稜線的一條廢棄林道。 當地人也已經把這條林道清理的非常清楚好走。 B點和C點之間的路徑則是剛剛所說的廢棄林道。 C點是當地人從林道開始要往北28-2號公路下切之處。 C點和D點之間的路徑是當地人所開闢的小徑,當地人有在此小徑架設一條小細繩。 28-2號公路從裕大橋上行後,第一個髮夾彎剛好就是鴻泰礦場大門口的馬路與北28-2號公路的交會處。 在交會處有一個反射鏡。 當我們面向反射鏡時,D點就在右手邊大約3公尺處。 我有在入口處綁上紅色路條。 不過,再繼續往右手邊走幾公尺後,也有綁一條老舊的紅色路條。 我建議大家就走當地人所開闢的小徑。 在反射鏡的旁邊也有一條水管路。 我個人覺得水管路比較不好走,所以建議大家還是走有綁小細繩的小徑接上廢棄林道。

 

雖然這條替代山路十分好走,同時又可以避開鴻泰礦場的大門口,但是萬一溪水暴漲時,建議大家可以跟我在7/7一樣,直接從礦場走出來。 (礦場也有開闢一條泥土產道連接礦場和最高層的泥土平台。)

 

 

 

 

 

【參考資料】

請有興趣的人,用IG搜尋Taiwangogogo的文章:

 

2021/6/19 烏塗炭古道貳探

 

2021/6/28 似曾相識的 504 峰保線路

 

2021/7/2  友蚋山O --- 烏塗炭土蜂世家起登

 

2021/7/5  友蚋山、七分寮山越嶺小O --- 烏塗炭土蜂世家起登

 

2021/7/7  七分寮山經越嶺保甲路O

 

2021/7/10 七分寮山北側保線路










文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