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5/10/25
西勢水庫:舊稱為「暖暖水庫」,又稱「觀音湖」
日治以後為了基隆為台灣首要的港口,乃在明治29年(1896),由台灣總督府聘請英國工程師威廉勃登(William K. Burton)與濱野彌四郎開始調查水源,於明治31年(1898)開始動工,水源地設在暖暖西勢溪,計畫以基隆市街未來達到3 萬人的給水設施,並於35年(1902)完成。隨著用水需求增加,大正12年(1923),於現址開始興建水庫,並於昭和2年( 1926)7月完工,舊稱「基隆水道貯水池」。
內西勢坑古道:或稱為西勢坑古道
暖暖的西勢坑,又分為內外西勢坑。其中外西勢坑,內有外西勢和中心崙聚落;內西勢坑,曾為《毛少翁社》(註1)和《大雞籠社》(註2)的社域,根據清朝的古文契和《淡新檔案》記載,已出現「樟空湖」和「鹿寮埔」聚落(註3),到了日治地圖又出現「阿文坑」(註4)和「烏土口」地名(註5)。藉由大正11年(1921)陸測部二萬五分之一《台灣地形圖》,可得知西勢坑古道,主要是暖暖經內西勢坑,通往「嶺腳寮」和「柴橋坑」的舊路,其中內有西支線通往「草濫」,因經阿文坑,可暫稱為「阿文坑古道」。另有一西南支線橫越過拔西猴山、姜子寮山稜線可通往「平溪仔」,及東北支線大約越過「東勢坑山」附近下「義興社區」,其古道網絡可說是四通八達。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日期 : 2015/10/11
天氣 : 陰雨天
領隊:江啟祥
嚮導:鄭忠政、曾仁傑
人員:30多人
交通 : 國道1或62快速公路下八堵交流道右轉東勢街36巷進入,約在基福公路(台2丙)1.8K處。
注意事項: 西勢坑古道要過溪多次不適合大隊人員前往
紀錄如下:
08:14 暖暖東勢街36巷【來福宮】,入口約在基福公路(台2丙)1.8K處 H590m。
08:19 經36巷2號,取右上越嶺路往【觀音湖山】 H37m。
08:38 竹林、柳杉路,抵越嶺鞍部,左上觀音湖山,取直下西勢水庫(觀音湖) H135m。
08:58 沿溪溝下行,到達【西勢水庫】,又稱暖暖水庫,當地人稱觀音湖,此處欣賞山光水色、波光粼粼,一處良好的展望點,拍照留念 H765m。
09:38 循湖邊山徑上行,過觀音湖山岔路(未見指標牌),續行有分岔路,往右過溪可到【拔西猴山】和泰安產道(旦旦後),取直行西勢坑水路 H81m。
09:46 下到溪邊發現奇特的疊石,據說是潭哥的傑作 H83m。
10:00 沿溪邊小徑續往上行,【益安宮】,光緒葵未年(1883年)建,剛好遇到一位來自碇內的葉先生每星期都會來此祭拜 H105m。
10:28 山徑轉上繞行,下型路有一疑似【礦場石厝遺址】 H122m。
10:36 昔日【東慶煤礦】開採,所遺留下來的工寮,附近可見運煤的鐵軌 H127m。
11:12 過溪多次,到達小流瀑 H159m。
11:43 再左右過溪,鑽過【岩洞】,這時才知道該減肥了??? H210m。
12:13~12:56 來到一處較寬廣的溪邊灘地午餐 H283m。
13:09 依然是過溪,再過溪,轉上行平坦的【古早厝地】H283m。
13:34 續陡上,隨後走一段平緩的腰繞路 H320M。
13:34 最後一次過溪 H345m。
14:34 往後山腰路緩上,抵分岔路,右上往【中窯尖】,取左行林相優美的柳杉山徑往【東勢大崙】和【暖東峽谷】 H515m。
14:54 四岔路越嶺鞍部,左上往【東勢大崙】,右上往【中窯尖】,取直行走【消腱嶺古道】下暖東峽谷 H476m。
15:04 抵【雙溪口】,舊稱坑頭 H476m。
15:18 抵消腱(墾)福德祠 H345m。
15:43 抵東勢大崙分岔路,續下經余家古厝 H292m。
16:04 抵【暖東峽谷】 H160m。
16:30 在此遇到【法大團】,一同搭上基隆市【603公車】 16:20車班回基隆。
相關紀錄:
隊友紀錄:
註1: 暖暖西勢坑古文契: 道光拾壹年(1831):「立公賣盡根字人王合成眾等緣,前年得毛少公物(翁)社通事翁麗水等番山壹段,址在樟空湖管下灰磘內外,東至大崙眷分水為界,西至溪為界,南至王榻崁墘毗連為界,北至鹿寮埔頭崙眷為界。」
註2:《淡新檔案》: 道光15年(1835)10月3 日,大雞籠社土目慶昇所稟:「具稟台下大雞籠社番土目慶昇,緣昇充當石碇保暖暖一帶山業收納口糧以資奉公資費,因先年吳陳協等侵墾黨佔與王取控爭致傷命一案,府憲鄧斷將吳陳協等所墾西勢埔、鹿寮埔兩處埔地,不論新舊墾,暨行充公,累昇等口糧被充無著,慘莫勝言。」
註3:關於有「樟空湖」和「鹿寮埔」,據《淡新檔案》所留下的附圖:研判: 「鹿寮埔」大約位置「阿文坑」相似,至於「樟空湖」可能在「益安宮」附近,此「樟空湖」並非七堵友蚋的「樟空湖」。
註4: 明治37年(1904)《台灣堡圖》,出現「阿文坑」的地名,根據地圖研判在西勢水庫旁通往拔西猴山的古道上。另據《台灣總督府檔案》:明治32年(1899)高收第2813號(土匪討伐案件):
發文日期: 明治三十二年九月十八日
收文日期: 明治三十二年九月十九日
發文者:第十三憲兵隊長井上親忠
收文者: 臺北縣知事村上義雄
一、九月十七日上午二時賊十餘人攜槍械闖入陳進,陳田宅強奪金錢、衣類後往十分寮逃走。同賊四日上午二時侵入西勢坑阿文坑劉金能宅,拐帶兩幼兒,並強略金品,上賊操用漳州語,首領不同。
二、九月十八日之槍聲經查為水道工事人員誤認巡邏壯丁匪賊而予開槍者、但土匪由八堵往西勢坑通過仍為事實。
註5: 明治32年(1899)《日治四十萬分之一台灣全圖》出現「烏土口]地名,實際位置不祥,據研判即可就是「古早厝地],但目前尚未找到相關的資料佐證。
08:14 暖暖東勢街36巷【來福宮】。
08:19 經36巷2號,取右上越嶺路往【觀音湖山】。
08:58 沿溪溝下行,到達【西勢水庫】,又稱暖暖水庫,當地人稱觀音湖,此處欣賞山光水色、波光粼粼,一處良好的展望點,拍照留念。
09:38 循湖邊山徑上行,過觀音湖山岔路(未見指標牌),續行有分岔路,往右過溪可到【拔西猴山】和泰安產道(旦旦後),取直行西勢坑水路。
09:46 下到溪邊發現奇特的疊石,據說是潭哥的傑作。
10:00 沿溪邊小徑續往上行,【益安宮】,光緒葵未年(1883年)建。
10:36 昔日東慶煤礦開採,所遺留下來的工寮,附近可見運煤的鐵軌。
11:12 過溪多次,到達小流瀑
13:09 依然是過溪,再過溪,轉上行平坦的【古早厝地】
15:04 抵【雙溪口】,舊稱坑頭。
15:18 抵消腱(墾)福德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