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北得拉曼巨木群上尖石內鳥嘴山

活動日期
2008/11/22 - 2008/11/22
所屬團體
百歲倆人組
困難度
0
類型
» »

前言:
北得拉曼巨木群位於新竹線尖石鄉新樂村水田部落,為目前台灣發現最低海拔的紅檜木林,平均海拔約在1400m至1500m。
轉述報載…”2002年三月,北得拉曼巨木群由媒體曝光之後,大量遊客蜂擁上山,當地水田部落長老毅然決定「封山」等新聞便陸續不斷出現。三月廿一日,水田部落更推舉廿位長老前往台北市二二八紀念公園召開記者會,除了向大眾說明他們封山的緣由之外,更藉此機會提出他們對於部落及巨木所在地區的「自然主權」觀念,期待政府能對他們的主張與訴求有所回應……
年來彥君幾番邀約,欲往尖石北得拉曼一遊,但因心理尚存當地泰雅族人拒絕外來訪客的刻板印象,所以這些年來一直沒有機會前往。
20081122因緣際會的情況下,初次造訪北得拉曼,既震驚原始風貌森林得以完善保存,更是痛心兩三千年紅檜巨木慘遭訪客無情的人為破壞,我也終能體會部落長老何以不惜與社會對立,誓言保存泰雅族老祖先所遺留的山林。
水田部落又稱飛鼠部落,北得拉曼山(泰雅族譯音)即為聖山,部落山林間擁有數百株千年紅檜木,部落長老擔心紅檜林曝光後會遭人為破壞,所以隱匿紅檜林五十餘年,直到2002年媒體披露後才廣為人知,卻也是部落噩夢的開端。
遊客及登山客大批湧入,對環境、對部落造成嚴重的破壞,車輛呼嘯而過,垃圾大量製造,千年紅檜慘遭蹂躪,更激起部落族人封山的意念。
上北得拉曼山,我的心是悲痛的,我的情緒是低落的。
交通資訊:
二高北上下竹林交流道→120線往橫山→120線台3線共道→過內灣→過尖石→行至35.5K左轉新樂大橋(直行為煤源部落八五山)→竹58線→水田部落→竹58線1.1k右轉上水田林道支線→秋月山莊→水田林道支線(前三公里為柏油路續行一公里的水泥路最後三公里則是凹凸不平的土石路)→北德拉曼步道第二登山口。
行程簡介:
沿著水田林道支線上行,路旁掛有林務局整修林道的公告,車行至土石路三公里林道終點前約300公尺道路封閉,路旁將車停妥。
08:37(H:1070m)整裝後出發。
08:40北德拉曼步道第二登山口,登山口綁有不少部條,循木梯而上。
一路行於台灣杉木林之中,每隔100m有一指示木牌路徑清楚,林蔭遮日,沁涼不覺有寒意,空氣中獨特的木材香味飄散,精神為之ㄧ振。
08:55過0.6K,抵一「好漢坡」指標,步道之字形陡上。
09:20步道坡度轉較平緩,抵1.0K,此處有石椅以供休憩。
09:30指示木牌1.2K,另有指標右往水田山(拉庫山)單程160分鐘,左往北得拉曼神木及鳥嘴山,取左續行。
此處俯瞰右下方峽谷中八五山部落,眺望遠處內鳥嘴山,視野奇佳。
續行,繞過一巨石後上主崚,崚上岩稜凸起,有若刀刃直向天際,旁有木梯騰空架起,由岩壁側身通過。
稜上凸出岩尖上書「回音谷」,試著往山谷大聲長嘯,果真懸崖下深壑處傳來隱約回聲,抬頭眺望關西外鳥嘴山,清晰可見。
09:40抵1442峰,進入稜上可見一整片高大森氏杜鵑,我想:花季時,這裡也是處人間美景。
旋即進入腐植土山徑,山徑上佈滿厚厚一層落樹針葉,形成最佳的避震器,踩在這天然的地毯上,柔軟又極富彈性,舒服極了。
09:50抵神木區岔路口1,右下往神木區,直行往瀑布及內鳥嘴山。另有一導覽圖,上述”神木區一圈來回約80分鐘,共有四棵巨木”,一旁置有木椅及塑膠水管接出的山泉水可供使用。
10:00小休後續往內鳥嘴山。
11:05神木區岔路口2,右下往瀑布、北得拉曼神木。取直行,續往內鳥嘴山方向前進。
11:20神木區岔路口3,右往瀑布、神木、水田林道支線登山口。取直行,續往內鳥嘴山。
11:40上主稜,遇一三岔路,指標左往那結山、貴妃山、關西外鳥嘴山,右往內鳥嘴山,取右續行。
忽見崚線上出現一抹淡黃,心中不禁有著幾分悸慟(這是多年來的遺憾?)更有幾分懷疑與期盼?
真的!是耶!突然的眼前出現一片金黃,數株台灣山毛櫸「註」在冬日的艷陽下閃耀金光,碩大粗壯的樹幹拔地而起,羅列於迎風坡及稜線崖邊,枝椏蒼勁,大開大落,金黃色樹葉成傘開狀濃密茂盛,高掛枝頭,陽光透過葉縫林梢投影地面,灑落一地金黃。
天空湛藍,雲朵潔白,我沉醉在這片金黃之中
曾經連著三年上北插天山,曾經幾回遠至太平山翠峰湖台灣山毛櫸步道想對妳一傾思慕之情,卻始終無法一賭絕世容貌。
面對老天這份山毛櫸的饗宴,我貪婪的猛按相機快門,對這不期然而遇的美麗邂逅,我不敢置信,對這份豔遇感動莫名。
11:55帶著心滿意足的感恩,抵達神木區岔路口4,有一指標[右下往瀑布、神木],抬頭見樹上釘有一標語上書「加油,基石快到了」。
12:00箭竹林。
12:02岔路,指標右下煤源(攔砂壩)登山口及鳥嘴部落,並有一空地可供休息。
12:03登頂。
內鳥嘴山(H:1749M)三等三角點6285號基石,另有一頭前溪水源界柱,山頂處展望不佳。
內鳥嘴山又稱北得拉曼山,泰雅族譯音「聖山」的意思。
新竹地區有三座山以鳥嘴為名,分別為尖石鳥嘴山(又稱內鳥嘴山)、關西鳥嘴山(又稱外鳥嘴山)及五峰鳥嘴山。
12:15小休並午餐後下山。
12:20回至神木區岔路口4,取左下往瀑布、神木,有一告示牌上書「路徑在過支稜後陡下難行請小心通過」。
12:35拉繩陡降,這坡度應有六十度,架有繩索,小心通過,安全無虞。
12:42山徑轉為平緩山腰路,未己,達溪底。
12:46抵瀑布,水流沿石壁而下,激起陣陣霧氣,潺潺溪水,撲面不覺寒意。
12:51抵一號神木。
又稱飛鼠神木(H:1464m),沒有解說牌,但依資料「樹高35M,胸圍12.3M,在黃昭國先生調查台灣神木的排行榜中,名列第52名」,樹幹中空、曾遭受雷擊,下半部樹身焦黑,但樹頭上梢依舊綠意盎然。
13:02岔路,有一指標右往水田山、水田林道支線登山口,取左往巨木群,跨小溪過岩石。
13:10抵二號神木,又稱鳥嘴神木,樹根底部有被鑿釜痕跡,讓人萬分心痛。
13:12抵三號神木,又稱阿扁神木,樹如其名,樹身下半部呈扁平狀,在一旁地上不知那位好事者寫著”2630”,讓人不覺莞爾。
13:15抵四號神木,枝幹碩大,矗立山谷之中。
13:20回抵指標岔路,取左續行。
13:35神木區岔路口。
14:40循原路返回至登山口,在踢300公尺林道回抵停車處,結束北得拉曼之行。
註:
臺灣山毛櫸
學名:Fagus hayatae Palib.
科名:殼斗科
臺灣特有種,屬於冰河孑遺種,主要分布於北臺灣中海拔地區。分布地區為臺北縣:逐鹿山、北插天山、魯佩山、南插天山;宜蘭縣:銅山、阿玉山等。
台灣山毛櫸,又名水青岡,台灣特產種,屬落葉喬木,高可達20公尺,樹幹灰白,無分裂的木栓層。
主要生長於迎風坡及崚線上,性喜冷涼潮濕排水良好的山坡地,生長地的土壤含石率高並呈酸性。每年三月底至四月中開花,九至十月果實成熟,葉卵形,一般長6公分左右,葉緣為芒狀齒。雄花常先葉開放或與葉同時開放,成下垂的頭狀花序,雌花與葉同時或比葉後開放,常單一。殼斗常四瓣分裂,外被刺狀肉瘤,堅果三稜。
山毛櫸這類植物早在第三紀以前即已出現,甚至可追溯到白堊紀。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歐、亞大陸和北美的溫帶地區,台灣則是山毛櫸植物群落在全球分布位置的最南界。
台灣山毛舉林中分為三層:最上層者為台灣山毛櫸,高約15公尺;中層為喬木及灌木,高2至5公尺;下層則為草木層。
一般而言,山毛櫸林中樹齡約70至100年者佔多數,秋天落葉前變黃色,是台灣赫赫有名的溫帶型落葉名樹,被列入文化資產保存法中明令保護,是文資法中台灣珍貴稀有的十一種植物之一。

更多的照片及行程請至部落格參考
http://tw.myblog.yahoo.com/jw!xShEBv6THBK19fzZ5iVIwe4-

文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