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天氣:晴
2. 領隊:山羊賢
3. 隊員:叮叮、阿福、喻博
4. 記錄:山羊賢
5. 行程概要:(5/7)瑞龍橋→半平溪→半平攔沙壩→約60米山壁登山口→劍龍脊→381峰→555峰→半平山頂成排岩峰稜(過夜)→(5/8)半平岩稜岩溝拉繩叉路→無耳茶壺山→勸濟堂
6. 交通:於台北火車站搭電車至瑞芳火車站再換往金瓜石客運,至金瓜石後轉搭826公車(早上9:00後才開始發車,半小時一班,假日才有發車)下水湳洞停車場沿濱海公路走至瑞龍橋下出海口登山口(以上是我們的前往方式,過於浪費時間。故以下為其它建議方式)
由台北國光客運西A站搭早上8:20發車的1810.1811.1812三班客運,至禮樂煉銅廠下車
若是週一~週五自瑞芳火車站出發的話,可搭1001公車(7:30.8:55各有一班,假日才有)至台金公司下車
到基隆搭客運自水湳洞或南雅。或者,是到瑞芳招計程車至瑞龍橋。
總之,自行開車是最為方便。而若是公車族請千萬不要輕信客運公司官網及其它網站相關時刻表(註:官網常死當進不去;其它網站的資訊又有錯,不但時刻表內容不同且都沒寫假日1001沒發車之事),請打電話直接向客運公司確認才是。
7. 參考資料:
框框裡的天空(部落格,有不錯的記錄短片及照片,大團體登此路線。http://blog.yam.com/mawmaw3223/article/27915584 )
牧葉的相簿(部落格相本,也是大團體登此路線。 http://photo.xuite.net/_category?sn=21200072&tagid=600b9707b79b19bbb7445457e68bf9fb )
微笑攻略(部落格文章,正統的劍龍稜路線,硬切555峰過後的岩壁真是太厲害了。 http://prusik.pixnet.net/blog/post/621472)
山谷會員(台大山社討論板區,詳細的說明不能翻牆的原因,有圖有真相 www.mountain.org.tw/WebBBS/Message/One.aspx?MessageID=14668 )
更勝高山景觀之黃金稜線-半屏山鋸齒稜歷險記。(補給站記錄,算是我在網路上找到最為詳細的記錄,細心的叮嚀注意事項)
8. 注意事項:
直接翻台電煉銅廠圍牆進去,因裝有紅外線偵測器,會被警衛盯上。故由瑞龍橋出海口溯溪進去
溯溪全程水位大抵不過膝
穿越濱海公路時請注意左右疾駛來車
全程以險峻稜線為主,有嚴重懼高症者請勿輕易嘗試本路線
承上,體力不佳、腳程不快、意志力不夠、易貧血及晚起遲到者也儘量避免此路線
雖說現在不用繩索也能走此路線,但安全起見,隊伍中還是要有擅長攀岩確保者為佳
因路途漫長、地形險峻,萬一摸黑的話是很危險的,而且也沒有可迫降露宿的地方。所以請儘早出發(若是公車族的話,請先查明公車班次,仔細考量全隊能力後再決定是否要去)
承上,不怕一萬只怕萬一,帶頭燈方是上策
天氣不好請勿前往(不論大雨小雨,刮大風起濃霧的日子也是)
夏日炎熱,攜帶飲用水多多益善(2000cc以上以及帽子、防曬油)
登山杖於此路線不怎麼需要(有時反而礙手礙腳)
芒草及懸勾子相當刺人,請穿長袖耐磨衣褲及工作手套
9. 前言:半平山「黃金稜壁」,有山友稱之為「瑞芳的關山大斷崖」,風景壯麗、稜線驚心動魄,雖是條冷僻的登山路線,但卻相當有一探究竟的價值。久聞「黃金稜壁」威名的我,經過多日搜集資料後,決定帶領三位友人挑戰其劍龍稜路線(註:此路線其實已略不同林宗聖老師原訂路線,是其定案之劍龍稜與鋸齒稜登山口之間的岳界新開發路線,由水壩山陡上劍龍稜的後半段精華路線接381峰再走鋸齒稜。詳見補給站討論版),誰知,卻成了我開郊山隊以來最大的一次敗筆......
10. 行程記錄:
5/7
7:00 台北火車站南二門集合。(為避免危險,我對這次參加的成員要求是要有爬過五寮尖、皇帝殿、平溪三尖等陡峭郊山經驗;又,原本也要來爬山的聖母學弟因半夜忽然出現重感冒症狀而無法成行)
7:35 搭乘7:35的電聯車前往瑞芳。
8:25 抵達瑞芳火車站。於站內便利商店進行飲食的最後補給,便前往車站對面的客運候車處轉8:40分的1013公車前往金瓜石。(原本預定要搭1001公車直接到台金公司站,然到當地問了車站內的咨詢處才得知只有週一~五才有發車,且對方表示基隆客運官網常進不去)
9:00 抵達金瓜石。(天色酷熱但微陰,有飄點毛毛雨)
9:35 搭乘826公車下水湳洞。(司機大哥的名字是林獻堂,真酷)途中經過了右方有許多觀光客圍觀的黃金瀑布及左方氣勢磅礡的雷霆峰大岩壁,望著上方的「大姆指岩柱」我笑著跟大家說:「也許礎豪已攀上去這面岩壁到雷霆峰上面過也說不定?」(後經礎豪本人證詞,他的確是攀登過雷霆岩璧,不過,是由雷霆峰下攀就是了,至於「大姆指岩柱」他則還沒爬過)
9:47 抵達前方為陰陽海後方為十三層煉銅遺址的水湳洞站,接著便沿著濱海公路走往瑞龍橋。沿途山壁上長了很多台灣百合,煞是好看。經過樂利橋時,望向橋右方的山頭時心想:「黃金池就在此山上面,而黃金池後方就是俯瞰稜」。(天開始變藍且出大太陽)
10:20 抵南子吝山(標高196公尺)旁的瑞龍橋出海口。僅管開行前會時都看過資料及照片,一行人望著位於海邊的登山口仍不禁脫口而出:「我們真的是來爬山嗎?」於此換上適合溯溪的拖鞋及短褲後於10:30自橋下左側岩礁進入半平溪。煉銅廠區內的半平溪已人工整治過,溪溝兩側為水泥擋土牆,溪水甚是清澈且不過膝,然仍可從溪底黃色岩板看出此區溪流含有大量礦酸的事實。(註:自出海口進入後馬上可看到有一獨木橋橫貫溪溝上空,左方有一廢棄小建築,根據台大的記錄可知裝有紅外線警報器,走陸路的話會被感應到,故這幾年大家都改採水路)
10:39 由溪溝右方緩壁上切路面。(雖然一直溯到攔沙壩亦可,然廢棄大樓前的水泥橋下水潭深度過膝,故於此之前上切)
10:45 一邊小心有無警衛閒閒沒事出來巡邏,一邊經過高有5層樓的廢棄大樓。
10:55 於廢棄大樓附近來回尋找適合下切溪床的地方,最後於廢棄大樓右後方芒草叢生的廢棄水泥道路左側斷裂處下切。(註:有些隊伍是選擇不下切,繼續前往右後方山稜上涼亭再鑽草叢直登劍龍稜)
11:08 重新下切的溪床兩岸已較具有自然景觀,皆為芒草及樹叢。我們沿左岸大石踏上縱臥於溪床中央的四根大水泥涵管。再繼續溯溪。
11:32 抵達攔沙壩前方水潭。於此鑽入右邊芒草叢切到攔沙壩上面溪床。(註:我先上切確認安全無虞,其餘成員再自行上來)
11:50 全體人員皆到攔沙壩上方溪床,此區為碎石淺水區,亦是半平峽谷的入口,風景優美。沿右岸前進20多尺即為S型峽谷的轉彎處,而轉彎處右方山壁有著繩索的陡峭山頭即為稜線登山口。我們於此換鞋休息。(註:若再繼續右轉溯溪則是鋸齒稜登山口及半平大瀑布的路線)
12:20 由於參考網路上的記錄皆只於此處寫右上岩壁攀登上稜,因此當我們休息十分鐘後又花了近六分鐘找接上有繩索的岩壁之入口。最後才發現是從繩索岩壁正下方大岩右方芒草叢進入再攀登才是。這段岩壁共有5、60餘米高,且部分坡度陡達6~70度以上,我們一開始先從左側上攀,然左側不但懸勾子等刺人植物擾人地多,踏點少且多青苔,在努力一陣子後以全隊唯一的女隊員叮叮為先鋒改採右側上攀,接著抓前人架好的伸縮繩索上攀,至此為第一段;而第二段岩壁風化較嚴重,有些地方不穩得先確認後再上攀,先上攀的隊員們踩落的碎石碎泥常搞得在下方的人灰頭土臉。此段亦有繩索(較細)。有時,在攀附此兩段岩壁的安全處,我們會往下看爬多高了,只見溪旁的登山口大岩也變得很渺小,真是令人看了不禁目眩,也不禁咒罵起有哪幾座郊山的登山口像它一樣一開始就那麼「該死」。
13:10 終於登上水壩山的第一個山頭(註:地圖上並沒有標名,但我認為既然在攔沙壩右後方,名為水壩山應該合理;此山為芒草岩石混生山峰,有一大一小兩個山頭),可清楚看到濱海公路、瑞龍橋、南子吝山山頭、鼻頭角、劍龍稜、381峰、基隆山;另外也可看到左邊山腰間的半平山斷崖水管路古道,行走其上想必如履薄冰。(註:有人稱為瑞芳的『錐麓古道』)在此休息10分後,我們續行芒草叢及亂石堆區下第二個山頭。
13:45 抵達水壩山第二山頭。想由此山頭續往龍脊前進得先下一部份垂直的五公尺岩壁。岩壁最垂直處(約兩公尺長)已有架好的繩子,但不長,抓到末端後得往下小跳再踏階梯狀的岩石到芒草叢才行。在之前的陡上岩壁登山口大顯神威的叮叮於此花了段時間才下來。從這裡看正前方劍龍稜那「波濤起伏」的高聳岩稜。
14:02 下了岩壁,先走一小段海拔較低的過腰芒草坡(註:半平山斷崖水管路古道有穿越此地)再緩上至今日的主菜-劍龍稜龍脊前的平臺(旁邊長有許多芒萁,有些螞蟻)於豔陽下吃午餐,於此待了半小時之久。
14:39 開始攀登劍龍稜龍脊。僅管已在出發前看過網路上所有能找到的資料及照片,而在平臺吃午餐時也覺得上頭有滿多踏點,爬過五寮尖、皇帝殿的我們應該可以輕鬆攀過才是。不過呢,親身體驗後才知道,這一小段稜線真的是挺『嚇人』的,攀登龍脊上頭總會下意識的不小心向右下方絕壁張望,懸崖百仞,讓人腳底發軟腦子空白失去繼續上攀的勇氣,有些踏點也不容易踩踏,得小心翼翼緩慢找踏點確實移動。而使我們感到壓力最大的是一連串如同劍龍棘片的岩稜,每當翻過一座尖聳岩稜,正想說可以休息一番時,迎面而來的又是一座更高聳更險峻的棘片,『峰峰相連直達天際』真的是讓人心力交瘁。連帶頭攀登的我也得做好心理建設才能再緩慢上登,女隊員叮叮更是嚇的花容失色,在隊伍最下方久久不動,因此就由本支隊伍唯一非登山社出身的武學社高手喻博再下去帶著她走。(話說回來,這段精華路線由於我們走得膽戰心驚,只敢在安全處拍照,因此拍來的照片不是很好看...有點遺憾。又,在攀登劍龍稜的途中,不知為何,腦海裡一直迴響起伊福部昭的【哥吉拉交響曲】)
15:34 用盡種種五花八門的古怪姿勢,或效法壁虎貼壁或如同騎馬打仗跨坐,汗流浹背,終於上攀到劍龍脊的頂部前半部分。(叮叮也越走越順暢了)此處雖然也有些突起的討厭岩稜,但於下面的部份相比下是寬闊好走多了。且也能看到後半部有些鋸齒狀岩稜的381峰及在其右後方的圓錐狀555峰,而尖聳的半平713主峰則躲在555峰後方無法見識到真面目。雖然知道走太慢,已有摸黑的覺悟,但這時的我們仍堅信應該可以在6點半前上到半平山下切拉繩叉路。
16:25 萬萬沒想到竟花了那麼多時間攀登劍龍脊頂部後半部份的起起伏伏不斷之岩稜(有兩三處還挺嚇人的)才到381峰下方的芒草區,一陣微風,滿山芒草沙沙作響,聲如人語。
16:50 擺脫了芒草及懸勾子(我們把它暱稱為『扎扎』,溯完溪後的整段黃金稜壁都有它的陪伴,莖上的尖刺往往穿透衣褲。攀危險處時最怕遇到它長在非抓不可的安全點上,為了寶貴性命,我們在只得邊攀邊被扎邊罵:「他×的,又是該死的扎扎」)的糾纏,我們來到了鋸齒稜與劍龍稜的會合點381峰,劍龍稜到此算是告一段落。也能看到草山、燦光寮山及555峰後面的半平主峰,半平主峰雖只露出一部份,卻顯得極為突兀,橫看成嶺側成峰,宛如天之逆矛。而海面開始飄來一些雲霧,天色也變得微暗起來。
17:00 等待全員到齊並休息幾分鐘後,往更高處的555峰前進。在381峰與555峰之間的鋸齒單面岩稜看似驚險,但大多並非行走其上,而是踩著草與岩壁間的小小路徑或半蹲壓低重心兩手扶岩壁前進。當然,仍是有幾處是得靠屁股跨坐緩慢移動才行。大體而言是沒有劍龍稜短短一小段就起伏過大的令人受不了。然而此處的海拔已迫近500公尺以上,往下望半平峽谷,原本水量就不大的半平溪看起來更是渺小的快看不到,頭暈目眩指數有增無減。
18:30 太陽半沉,滿天黃燄燃燒成了淡紫色。我和叮叮拿出頭燈,分別走隊伍頭尾以照應沒有頭燈的阿福與喻博,此時終於來到了555峰的稜線之上,越往上走,芒草先是沒膝,漸次沒腰,最後高過人頭(有2公尺高),窸窸窣窣走在不見天日的芒草隧道裡左繞右繞,於七點十分踏上毫無展望的芒草山頂。(註:芒草隧道中有1、2條路條;又,根據記錄,山頂往俯瞰稜方向的交會處空地應該是有展望的,只是一來天色已深、二來我們也沒那閒情逸致確認)
19:25 經過555峰後方的較矮芒草圓山頭。再以屁股跨坐法過海拔較低的一小段岩稜路。這時天色已成了深紫色了。不過,一直到了這時,我們竟還天真的認為今晚11點前能走到金瓜石。畢竟,只要再翻登聳立於正前方的橫看成嶺側成峰之半平山頂成排岩峰稜就能自岩溝拉繩叉路下到我和阿福都很熟悉的茶壺稜了...(老實說,當我看到半平山頂成排岩峰稜前的岩璧時就有預感大概得過夜了...因為那岩壁的所在地真的是挺嚇人的)
19:50 天色倏忽化為烏有,光明如夢幻般地消泯,海山蒼芒,萬物憂戚。我與阿福率先來到半平山頂成排岩峰稜起頭的5公尺大岩璧前小草地平臺(註:簡單來說就是左翻山壁腰繞路前的轉彎處,勉強能站5、6人左右;關於此處更清楚明白的照片,我個人建議可參考部落格【微笑攻略】<黃金稜壁>一文中的『過555 峰不久,來到怪獸照片裡,他們架繩攀爬的小岩峰,也是我拿這張照片來嚇人的地方...』與其文下方的硬切直上及左上高繞照片);我憑藉著記憶中所看到的照片及記錄認為是左繞,而阿福認為是直接切上岩壁(他一開始還說是右切山壁...),而較晚到來的叮叮與喻博也都說左邊是空無一物、深不見底的溪谷怎麼可能過得去?我想了想也開始覺得大概是自己記錯了吧?於是乎判斷眼前這面山壁雖然高聳但仍可分段攀登的阿福與叮叮便摩拳擦掌準備要攀岩了。但是,被我給阻止了,此外,我還說服大家在此平臺過夜,等明早天亮後再看能否繼續前進?過夜理由為下列幾點:
1. 現在天色已黑,我們四人之中又有兩人是沒頭燈的,況且頭燈也不是非常亮且能大範圍的照整面岩壁,在這種情況下能夠正確無誤的踏點上去嗎?再者,眼前這面岩壁雖然就理論上不用確保也不是不可攀越的。但它兩側皆是深達600公尺深的溪谷,只要一個不小心就成了谷底的鬼。更別提我們的攀岩技術並不好,勉強可算是攀岩裝備的也只有兩條扁帶。
2. 只要有一個人在攀登岩壁的過程中出了意外,那麼我們花了一整天時間不靠確保才總算全員平安無事翻山越嶺來到此地的辛勞成果豈不就化為草葉上隨即消逝之露珠?這個責任要活下來的人如何承擔?等天亮下山收屍嗎?(當然,身為領隊的我是絕對要負最大責任的,但其它人也一定終生難過)
3. 即使大家都順利的翻過這面岩壁,但後方的岩稜也並非好省油的燈,萬一卡在上方進退不得,那可就難以安穩的過夜了。至少,現在這個草地平臺雖然兩側皆萬丈深淵,也不是很平坦且還長了幾株惹人厭的刺人懸勾子屬植物,但最起碼能勉強供我們四人卸下背包擠在一起躺著休息。
4. 明天是母親節,僅管我們今晚會讓父母們睡不好覺,但平平安安的活著下山才是最棒的母親節禮物不是嗎?
20:30 全員取得共識決定於此過夜,不過還有個更大的現實問題向我們四人襲來,即:告知家人們要在山上過夜。這真的是很難開口,被罵是一回事,萬一有家長緊張的報警可就不得了了,所以大家都在苦思「講稿」內容並互相討論要如何的「婉約」講話才行?(註:花費20多分)也就是所謂的「善意的謊言(扭曲事實)」,這一方面固然是怕事情鬧大,另一方面也是不想讓家長們太過擔心。總而言之,一到了八點半就由我先打電話給老媽告知山上過夜一事(我沒說睡在危稜上,只說因為天黑遇到大岩壁無法過去,因安全考量而緊急迫降在下方「安全的」林中空地「紮營」一晚(旁人:我們有帶帳篷嗎?還有,這裡哪來的林中空地?));老媽聽完後只回了一句『哭爸!(台語)』就掛電話了。怒吼音量之大連在旁三人都嚇了一跳。(當然,我媽只是一時氣急攻心才會口出惡言,情緒穩定下來後,她有再打來關心保暖及叮嚀我隔天平安帶大家下山即可)接下來則換阿福打電話,據他所說自己的老媽比較神經質,如果知道在稜線上露宿一定會緊張到馬上找警察,於是大家紛紛獻策:
1. 同鄙人在下我一樣『婉約』的說在安全的林中空地紮營一晚(阿福曰:「她還是會報案」)
2. 因為還在山稜上奮鬥中,預計到金瓜石時已11點以後,故打算在當地旅社或警察局睡一晚(阿福曰:「我老媽一定會說:『請親戚開車去接不就得了?』」)
3. 因為摸黑走山路,下金瓜石時已太晚,故借住在基隆的山社學長家一晚(阿福曰:「那她還是會派親友去接」)
苦思種種對策直到最後,我心生一計獻策曰:「跟你媽說因為在山上遇到山社的老學長邀我們到宜蘭老家玩,隔天再於當地待半天四處走走,下午就會回家」為怕阿福老媽起疑,我還建議要不要先找一位學長串通好?(註:並沒有真的找人串演)果然,這個天衣無縫的提案讓原本苦瓜臉的阿福眼睛為之一亮隨即實行,阿福的老媽也相信了,皆大歡喜、可喜可賀。(旁人:山羊,你真是老奸巨滑!)至於叮叮與喻博則是老實的向家長說明實況,不像我們兩人「算計」自己的母親。(森見登美彥:人要知恥,然後去死!)
21:00~24:00 打完電話後,我們各自在草地平臺上(註:說是平臺,其實也不對,是有些坡度的)卸下背包躺在草上閉目養神,有時則坐著聊天、賞玩夜景。
1. 睡覺:三位男生(由左至右:阿福、我、喻博)以背包為枕躺在岩壁青苔地基下草地,叮叮則躺在我與阿福的正下方草地。阿福與喻博的位置較差,如果翻身過大有摔落深谷的可能(喻博躺的位置比阿福還寬許多,但有一小突出岩層橫貫草地,睡覺時會臀部被頂到,所以他半夜常起來『喬』姿勢,天亮後他換位置飽睡一小時之久;而阿福旁邊就是半平峽谷,他竟還能屈膝側躺陷入沉睡也真夠大膽了)。我的位置雖然為處中央,但向來睡姿過差的我左右下方三方向都有人,根本不能翻身,只能像沙丁魚罐頭裏的魚死板的直躺(一翻身會害死人),且阿福與叮叮一人靠我肩膀一人以我大腿為枕,壓得我整晚有些發疼,再加上身為領隊得帶大家平安下山的壓力(這真的很沉重)、缺水(註:爬555峰時喝完自己帶來的2000cc飲用水,其他人也所剩不多,只有兩三小口的份量),使得我整晚幾乎沒睡著(加起來不到半小時)。至於叮叮,位置應該是四人之中最好的,肩膀以上靠在我右大腿當枕頭,以下則能伸直直到腳頂著微傾平臺邊緣的厚實岩塊,是再安全也不過了。
2. 夜景:夕陽落,霧靄起,萬物消融。往北遙望,海上漁火數百盞、山城燈火千萬點,光彩耀眼。回首俯視來時漫長山稜路,山谷間片片白雲,向上騰起,如輕煙般徐徐掠過大小峰巒,再一看,山巔雲層屯積如岩,轉瞬間又成雲瀑,直瀉谷底,片雲不存,極盡變化之能事。正如此想時,不知何時何地又湧來白銅般的雲朵,剎那之間已置身雲霧中,恍惚如入無我之境,沒有人語、沒有車聲、沒有燈影,唯有蒼蒼茫茫,茫茫蒼蒼,多麼幽寂的夜啊!(旁人:你當你在寫散文呀!趕快切回記錄!)
3. 聊天:在這種險象環生的狹小地方當然不可能馬上睡著,所以屈膝閒談打麻將自然是不二首選(誤)。咳,總之,我們談天說地、東西南北無所不談,一開始大家先後悔自己太小看黃金劍龍稜,覺得自己很渺小、很蠢,檢討為何會摸黑的原因(走太慢、休息過久等)、怪罪網路交通資訊有誤...。爾後,則又二百五的往自己臉上貼金箔「我們鐵定是第一支敢在黃金稜壁上露宿的隊伍!」「沒靠確保能走到這已經很棒了!」等自耀自誇、老王賣瓜的話層出不窮。接著,又各自陷入沉默,深深懊悔母親節將屆還讓家人們擔憂不已。有時,則聊聊學校裡獨樹一幟的古怪教授、山社社員們的趣事;甚至連海上漁火「棒受網」都拿來當聊天話題(註:在夜晚使用強力燈光,引誘趨光性軟體動物鎖管(又名小卷、小管)入網的捕魚法)。不過,無論話題再如何的東拉西扯,最後一定會談到冰涼的剉冰等冷飲,畢竟大家因缺水都口乾舌燥(註:除了我以外的三人雖然都還有保留幾小口飲水的量,但,是要留到明日喝的)當然,我們也有嚴肅地討論明早天亮後是要強登岩壁還是找救援的現實問題。
5/8
1:20 自海上飄來的厚重雲朵滯留在稜上久久不去,雖然氣溫沒有變得很比想像中的低,只有感到一點涼意,但卻飄起了絲絲細雨。大概是地形雨吧?大家只好拿起雨傘穿上外套、雨衣坐在草地上等待雨停。(而我則受不了口渴之苦,收集傘面上的雨滴裝入瓶內...想當然爾,連100cc也收集不到)幸好,雨勢極小,且下了一小時不到就停了,僅是勉強使地表表面溼答答的程度而已,只要接下來都不下雨,天亮後讓太陽曬兩個小時就可全乾再攀爬了。隨著毛毛雨的停止,雲霧也逐漸淡薄、朝向草山前進,接著視野頓時豁然開朗,海上漁火、九份金瓜石南雅城鎮燈光、重重山巒終於再度回到了眼前。躺在尚溼潤的草地上仰望,高空無雲,每根芒草尖端都挑著一顆星星。
4:30 青黑色的海、山仍沉睡在雲霧中,但鼻頭角遠方的天空已浮現一抹薔薇色的光,一分,兩分,隨著時間流逝,連山與海也一寸寸染上了薔薇色,很快的又換了桃紅色、鵝黃色,接著雲隙間倂射出一絲金光,霎時,朝陽織射出萬條金線,所到之處,山海皆散發黃金光芒,讓人睜不開眼來,昔日繁榮的淘金山城彷彿在這一剎那間又復活了。(可惜東方海上有點雲層,日出不如預期中美麗;又,天黑到天完全亮的時間大約是早上4點半~六點)
等待日出的同時,我們並沒有虛耗光陰,而是討論【上攀背後這面岩壁的可行性及要不要請人來救援?如果要,那該請警方?民間團體?還是...登山社?】兩個重大議題。關於前者,於天亮後仔細詳觀岩壁的阿福和叮叮是極力支持等到地表完全乾了後硬上岩壁,他們認為只要別踏青苔地基,直接踩踏岩壁上的傾斜乾燥岩溝兩手抓更上一處的小岩縫後使盡力氣讓下半身也能上去就行了。喻博採保留態度,以登山社出身的我們3人意見為主。至於抱持『叩石橋而渡』理念的我則有以下理由:
1. 沒有確保就攀這個有相當難度的岩壁是強人所難的。不但得避開青苔,岩壁上的傾斜乾燥岩溝正中央處在我看來也沒有想像中好上去(距草地地基有近一公尺高);即使雙腳踏上去了兩手也不易抓穩近乎一個成人高度的上頭岩縫,更別說是靠兩手力量像吊單桿似的再跨右腳盪上去。此外,還有更重要的一點:我們四人練攀岩技術的經驗可說是有等於無。
2. 全員都平安順利下山才是最重要的,絕對不准有任何一人在攀登名為『人生』的山峰路上給我中途撤退。
總之,算是以理說服了大家。那麼不硬上眼前岩壁要如何是好呢?走原路下山?別開玩笑了,下比上還難太多了,途中出事怎麼辦?而且以我們昨天的表現鐵定得花十多個小時才能到出海口;折回555峰循俯瞰稜下黃金池接濱海公路?比起我們攀爬的劍龍稜來說的確是較簡單好走,但我行前並沒有多仔細看俯瞰稜的記錄,不是非常清楚路況,因此不列入考慮範圍。再說不管從哪條路線下去,都很漫長酷熱,一整晚沒睡好又缺水的我們能在這種狀態下撤嗎?況且,與此兩條下撤路線相比,只要翻過眼前岩壁,估計最慢三小時內即能到勸濟堂,是最快下山也最能儘早解渴的路線,如此何樂而不為呢?只是既然我們翻不過眼前岩壁卻又想走這條路線,想當然爾,剩下的選擇就只有找救援了。
既然決定要找救援,那麼要找誰好呢?
1. 警方:經開會結果,我們決定不要。理由為:公家機關辦事程序多效率慢;他們不知道黃金稜壁的可能性很大;等到他們弄清楚了也不見得能立即到場;也許會有媒體聞風而來。
2. 世新大學登山社:除了喻博是武學社成員外,我們其他三人都在世新大學登山社待過幾年,要找人幫忙應該是可行的。然而,我個人認為:本校山社這幾年不重視郊山,對台北附近郊山瞭如指掌的現任社員是一個也沒有,更別說是這條冷僻路線,因此要找社團幫忙的話還得詳細解釋現今所在位置要如何到達才行,這樣會搞太晚;記得沒錯的話,今日登山社好像要去新店山區溯溪,如此一來,能來幫忙的人手就更少了,再者,我也覺得沒去溯溪、剩下來有能力來幫忙的現任社員寥寥無幾;找老一輩的學長姐幫忙?是有想過這點,但他們對郊山也不是很清楚,恐怕還是得等上半天。是故,鑑於以上因素,決定不找社團幫忙。
3. 民間團體:由於叮叮有跟北岳、樂活等民間登山團體爬過幾次山,因此有他們的電話,基於民間團體給人較有效率感;北岳、樂活都是著名的登山團體,爬過劍龍稜的應大有人在,如果能夠來的話效率也將提高好幾倍,順利的話最晚中午就能下山了的這兩個理由,故我們決議找樂活成員幫忙。
5:30 我們於早上五點半打電話給對方,大致說明了我們的位置、半夜有下過雨,現在地尚未乾及因一面山壁阻礙無法繼續前行的窘況及提出希望對方能帶繩索過來,放下繩索後我們就可以自己爬上去再跟著下山的唐突請求。當然,也有對於一大早就吵醒人一事說聲道歉。對方靜靜聽完後,表示他知道這條路線,待會會與其它人討論後儘早來幫我們,並要我們先等到地完全乾後看能不能自己翻過山壁,如果還是不行,他會在七點左右打電話確認。
7:00 在對方打電話來的這段時間,我們等到地乾後有起來幾次看能否爬上去,但終究因覺得危險而放棄。所以就又坐下來收集草上露水、吃早餐(記得沒錯的話,好像只有我一個人有在吃,其它人雖然也有帶吃的,但不甚餓)、看風景及等待對方打來。剛到七點,對方就打來了,得知我們還是上不去後,他提議我們能否自己下俯瞰稜到山下?我婉轉的表示恐怕不行後,他表示,他們會派兩名去過劍龍稜的高手前去幫我們,稍後兩名救援人員會主動聯繫,要我們原地等待。果然,20分不到,救援人員就打電話來了,首先,先要我再說明一次位置,接著就表明他們還在居所準備所需物品晚點會開車過來,然後將從無耳茶壺山走過來幫我們。最後,通話末了前,對方還說會帶水過來給我們。就這樣,我們放心的等待救援的到來。
10:40 在漫長的等待中,撐傘忍受著酷熱,眾人沉默不語、甚少交談。大多數時間都是看著無耳茶壺山山下的廢棄礦坑(有看到幾個人裝備齊全魚貫進入裏面)、俯瞰稜下方的黃金池或基隆山等景色。偶爾交談時內容也多半是「明明離無耳茶壺山那麼近了...」「太陽還真大呀...」「...他們還有多久會來?」。大約在10點半左右,對方再度打來,說他們已到了茶壺山山頂,目前在面向半平山的這一面,要我們站起來好知道位置。於是當阿福站起來揮手後,果然看到茶壺山山頂附近有兩個人影也跟我們揮手(從我們所在地來看是10點鐘方向)並在電話中說一小時內會到這裏。
11:20 理應沒有路徑的左邊絕壁下方忽然傳出人語聲,一男一女宛如從地心竄出般現身在已跟「高僧入定」沒兩樣的我們面前,嚇了大家一跳。他們看了看我們笑道:「真虧你們敢在這睡一晚」,隨即拿水給我們喝,另外也還帶來了幾小包餅乾。待我們補充水份後便一人帶頭一人壓隊領導我們出發了。看來還真的是貼著左邊山壁腰繞半平山頂成排岩峰稜後方陡坡才對。(註:攀岩壁往上走岩稜其實也可以,但需有攀岩技術、裝備才行);雖說這裡離傳統的半平山路線很近(註:無耳茶壺上半平主峰路線),地形也較為單純,但走來驚險萬分,比走劍龍脊背還來得恐怖許多。這一方面是因為此地海拔已有600公尺以上,貼行在僅容一人通過的山壁狹路上居高臨下俯視萬丈深淵叫人不由得心裡發毛都難;另一方面則是,今天風勢太大,彷彿要把人吹走似的。總之,這段腰繞路果然同我推想的並非好走,雖然高度、陡峭度遠遠比不上我5年前摸黑攀過的萬榮林道36.5K崩壁(海拔1525公尺左右,而且當時我還把頭燈借給帶頭走的學長緊緊跟在其後,真的是『摸黑』),嚴格來說只能算是「有驚無險」。但是,第三個理由,也是最重要的理由:我之所以會感到身心俱疲、對高度敢到些微發毛,是因為才攀走不到十多分鐘,我就發覺自己狀況很差,每踏一步雙腳軟弱無力直發抖、身體像鉛般沉重,是懼高嗎?非也,絕對是徹夜沒睡、輕微脫水及想把大家平安帶下山的壓力所造就的「體力透支」,尤其是徹夜沒睡最有可能是主因,畢竟我平時沒有熬夜的習慣,只要超過半夜一兩點才入睡,隔天早上便會頭昏昏腦沉沉、走路無力。所以,僅管想加快腳步跟上前方隊員仍不免越離越遠,再加上時而攀上岩稜山頭、時而抓著紅花杜鵑莖枝下切,上上下下,讓處於如此低潮狀態的我覺得像走不完似的,身心頗感壓力,為了安全起見,我只好儘量把重心壓低,甚至是靠屁股緩慢移動,完全不見昨日身先士卒、奮勇前進的英姿,我邊爬邊想,不知道兩名救援人員會不會因此認為我實力這麼『差勁』還敢帶人來這爬山?
12:48 抵達熟悉的半平岩稜岩溝拉繩叉路上頭。直行沒幾分鐘即是我已登過幾次的半平主峰(標高713公尺),救援大哥是有笑著問大家要不要去登頂?不過,眾人只想儘早下山所以就算了。於是乎大家就一個接一個拉繩下岩溝,然後再往無耳茶壺山走去。雖然是再熟悉也不過的傳統路線,雖然都是以往蹦蹦跳跳疾走20分鐘內即可到達茶壺山山頂的安全路線,但『體力透支』的我卻得靠登山杖當拐杖走一步休息一步以連自己都覺得可笑的「龜速」慢慢前進。大概是我走太慢的緣故吧?所以在下方稜上等待良久的救援大哥先和其他兩人繼續走到茶壺山。讓救援大姐壓隊陪著我及阿福走。(註:全隊唯一沒帶手套的阿福因為被芒刺刺到手指中,所以才邊走邊停下來拔刺)
13:45 我終於抵達無耳茶壺山山頂(標高599公尺,年初才出過事)。於平坦處休息,往下看,大家已在涼亭內休息了,於是拖著抖到不行的無力雙腳鑽進洞內再拉繩下去跟大家會合。
13:51 到達涼亭。坐下來沒兩三分鐘,就和大家一起走石階步道往勸濟堂方向下去。後因我走太慢,所以另一名救援人員開車上來接應我、叮叮、救援大姐(兩人是因為等我)到勸濟堂停車場。在等待車子開上來時,我心想現在這個模樣真是丟臉至極,完全不像曾摸黑走萬榮林道、於雷雨天中負重22公斤陡上大屯溪古道也絲毫不感到疲憊的自己。
14:36 於勸濟堂停車場和救援大哥大姐們表達感謝之意後,我們四人搭金瓜石往台北的客運下山,結束兩天一夜的黃金劍龍稜行程。
11. 檢討與感想:
有一句格言是如此說道的:『正確的判斷,唯有建立在正確的情報與分析之上,才有辦法成立。但正確的認知不一定會產生正確的行動。』
姑且不提登山這項休閒活動本身具有危險性及未知性之問題。我雖然在行前花了很多天收集各方資料,並加以整理歸納。另外也召集大家開行前會並輔以自製的黃金稜壁大地圖說明,但造成了如此結果。而單就為何會摸黑的原因來看,試以檢討,得出以下幾點:
(一) 我自網路上取得的公車資訊有誤,比預計到達瑞龍橋的時間晚一小時半左右
(二) 沒有控制好休息時間長短及次數;另外,上稜前也沒督促大家加快步伐。完全喪失了從前開隊時的嚴格精準分配時間作風
(三) 過於高估已隊過險峻地形的能力及所需時間
至於其它錯誤的地方則有:
(四) 既然知道到達瑞龍橋晚一小時半,就應該於得知公車資訊有誤、826太晚發車時轉往已調查清楚的黃金第一稜或半平山上燦光寮山等登頂所需時間短的路線走才是。
(五) 應該於行前跟社團租借頭燈,而不是嫌貴退還。(原以為用我的名義借可以使阿福與喻博免費用,沒想到我被算入非社員了...)又,我出發前一天晚上本來有打算騰出自己的兩個小爐燈打算給他們兩人用,後來轉念一想又覺得6點多就可走到勸濟堂,應該沒關係...
(六) 天氣酷熱,飲用水不應要大家只帶2000cc,而是近3000才行。(此外,我自己這次喝水量沒控制好也是一大錯誤)
(七) 雖然網路上的記錄對於左繞岩壁後的路段沒有詳細說明,但仍可照著走,我不應該不堅信自己的記憶力(指看記錄一事)
(八) 有信念固然是好事,但過於堅定的信念往往會使我們的視野狹隘,而無法做出最正確的行動。想把大家平安帶下山而請人救援的行動雖然沒錯,但現在回想起來,為此信念塞滿腦袋的我不該隔天天亮後坐在原地不動,應該要往稜壁左方再度確認有無路徑才對,畢竟左邊的腰繞路線靠我們自己是可以走的(路條也很多),這樣一來就不用等救援那麼久,使得自己輕微脫水走不太動及害大家曬傷。(註:在與對方通電話的幾次過程,可以感覺到對方認為既然前大半的危險路都安全通過了,後面這一小段路怎會不行的疑慮。事實上的確是有點小題大作)
總之,黃金劍龍稜確實難度高出五寮尖許多,但依我們的真正實力是不應摸黑的,這都是因為身為領隊的自己於這次的登山活動實在是有太多荒腔走板的地方,害得大家得跟我在山上摸黑、露宿,也使得救援人員徐姓大哥大姐得犧牲假日專程來帶我們下山並還給了乾糧及飲水。另外,也讓家長們擔心不已。真的是真的是萬分對不起各位。
p.s 有隊員質疑我為何不先踏勘過一次再帶他們來,對此我甚感難過。我從頭到尾可沒說去過黃金劍龍稜,而且在行前會時我也都用「此處預估花幾小時通過...」來介紹。此外,這也不是公開隊,是山友們假日出來一起爬山而已,我該收集、整理的資料與交待大家要帶什麼的行前作業都做了,這樣的質疑真的有失公正。(當然,我也承認有些地方做錯)再說,哪有可能每次都先踏勘過一次再帶人爬?這樣學會看記錄及地圖判位有啥意義呢?
p.s又p.s關於給救援人員的謝禮,我會找時間請妳(叮叮)轉交的。
欲看圖文並茂版請至我的部落格http://blog.xuite.net/japanyamato/Everest/459907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