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拉庫拉庫溪流域基石攻略之三~闊闊斯大分山

活動日期
2013/4/21 - 2013/4/24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4
類型
» »

拉庫拉庫溪流域基石攻略之三~闊闊斯大分山

 

闊闊斯

 

第一天

 

        清晨起,由大分山屋出發,經橫跨闊闊斯溪的大分吊橋後,馬上右轉往山的方向上切,隱隱約約的山徑往上不久,即在翻過小稜後開始橫腰,大致是沿闊闊斯溪河谷上方腰繞,隨著距離漸遠,看著對面闊闊斯溪支流上那[闊闊斯斷橋][斷橋前山洞]過了不久以後,橫腰路面就漸往溪谷方向下降,下溪點是一處光滑的石壁,不過,板頁岩上正好有踏點可以輕鬆的下到溪邊;如果這時找過溪點,脫鞋後立即過溪就往對岸爬上一點就可以接上賽珂支線古道,我是一路一直沿溪上溯,直到找到一個滿意的免脫鞋的過溪點,溪底石頭正好分配均勻的讓我輕鬆過溪,此點正好在<<上溯方向左岸那崩壁前>>,此處已經很接近賽珂了!一過溪後,爬上不到廿公尺就接到古道了!

 

        順著古道向南前行不遠即漸往山的方向上切,就在經過一個反轉180度的迴頭彎山壁後,順利的接上一條小稜,這附近非常陡峭,就在爬上漸緩處後繼續往西,往山的方向前進,此時要留意這附近,當往西方山的方向爬,就在右手邊一直都要跟乾山溝保持距離,換句話講,就是眼睛看得到乾溝就可以,不需跟乾溪溝太接近,隨著高度的上昇會由乾溝旁抓樹根爬上去會合一次外,直上到補武(65)森林點前,都要跟乾溪溝保持距離;往上林相是雜木林,樹下乾淨,過家屋疊石遺址後就漸有蕨類植物,要爬上去補武(65)森林點前那一百公尺是這座山比較難行的地方,原因是這段上坡路面都是碎石,腳踩上去就會滑下一點,非常難行~

 

        爬上到補武(65)森林點1930m,就可以喘口氣了!這附近林相優美,山坡處處可為營地,當找不到森林點後我決定在此紮營;這回上山,我沒揹水,原因是計畫要在往山頂稜線之南那溪溝找水源,於是午餐後就往上探路順找水源,在近2100m一個大寬稜上有許多大樹的山背面,一轉過不到三十公尺就可以聽到下面傳來潺潺溪水聲,好漂亮的一條小溪,就此取水回營,來回不到一小時;其實,如果不要跟我一樣紮營在補武(65)森林點旁,就續爬到那大寬稜紮營,取水才約十多分鐘~

 

        整個下午都在營地附近找森林點,奇怪,說好的補武(65)森林點怎麼找都找不到,這種立基點位置是有好展望的,連帶的我連補武(66)森林點也不想去找了!整個下午就在此營地喝酒想事情~

 

 

>>>>>補武(65)森林點撿些石頭堆起來代表


第二天

 

        天明即輕裝順著昨天已走過路徑上行,一過昨天2100m那大寬稜後往上是一片黑森林,隨即稜線轉右往北後再轉西, 沿路都是大松樹,稜線越來越明顯,要走錯路很難,一直往上都有水鹿在走的路跡,直到2480m這裡是一處裸岩瘦稜,手腳並用的爬上去後,因無大樹遮掩,站在瘦稜頂上展望風景,!從新仙山.多美麗.儒潤拉下迄拉庫拉庫溪底那條長稜與大分山稜清楚可辨。

 >>>>>大部份都是這種稜線路徑

 

        闊闊斯山的山頂如果沒有帶GPS定位的話,很有可能會跑錯山頭,因為如果直行山頂會被假山頭誤導而爬錯,其實應在山頭的凹谷處轉南切左直上才對,山頂基石完好,對空標誌是擺成三和牌形狀,而非十字標誌,很舊了!基石是內補355號,新中橫一0號,三等三角點,立於基石旁,在東邊下方有一谷地,有一個約三米寬的水鹿池;附近俱是松林,完全看不出去,無展望;照完相後下山回到營地是上午十一時,吃個午餐收拾裝備拔營下山回到大分山屋才午後二時半~

 

 >>>>>()闊闊斯()賽珂山()南雙頭山.拍攝地點大分山2300m附近崩崖上

 

 

 

 

大分山

 

第一天

 

        清晨由大分山屋後面登山小徑出發,起先跟著往水塔及濾水桶方向有明顯路跡,過後不久就自行抓方向朝西北方陡崖邊邊走,經過落果研究黑網及黑熊氣味陷阱後,在稜線必經路上研究單位還架有自動攝影機,再上就是一塊[往塔芬池10K]鐵牌,經陡坡過散兵坑後就爬上近1800m空曠的大空地;此處短蕨類鋪地,若是由對面多美麗稜線下來時,看過來很明顯此處是一片空曠地,研究人員通稱此地為[36],意即是一片開墾地;前曾來此找過次武(9)森林點未果,這番前來又花了我半個多小時,森林點還是沒找到!

 

 

 

 >>>>>下圖:由次武(9)森林點(36)看向()馬西山()阿波蘭()馬西桑

 

       小休後從短蕨類大空地邊邊開始往上爬,太陽很大,很曬,不過,展望超好,從大水窟山.秀姑巒山.馬博稜線.公山稜線.馬西山經阿波蘭.馬西桑等名山一字排開,右方新仙山經多美麗到儒潤山稜及後方新康山跟其後的連理山,昨天爬的闊闊斯稜線也一覽無遺;2000m處一片被山豬拱過翻土的地面上無意中看到一片對空標誌半埋在土裡,,很奇怪!沒有基點或測量標怎麼會有對空標誌?

 

>>>>>下圖:往塔芬池10K鐵牌

 

        不久就鑽進密林,此去2147峰無路徑,是抓方向陡上,爬上2147峰後就要左轉90度走稜線,由此開始直至登頂,林相俱是純松林,在一個分鞍處又發現一塊往[塔芬池8K]鐵牌,沿稜往西走,直到左邊邊崩壁上,跟地圖顯示的一樣,抓崩壁邊邊往上爬,14:00當經一個雙股稜後,就開始要找營地了!我是選在雙股稜的中間短草空地,這樣比較避風,此地2230m,若由山上往下走,稜線會因崩壁而斷,這時就自會切換到雙股稜的另一邊,現我由下往山上走,稜線結束是在乾溝,就此紮營,準備明日朝左爬上前述的由上往下那條陡稜!晚上有月光超冷的!

 

第二天

 

        天明輕裝出發,先爬上陡坡接主稜後,一口氣爬上2482,在此小休,此去到2489峰稜線路明顯,有上有下路徑清楚;2489峰後路徑不明就要抓方向走,太陽是由我前進的方向後方照射下來,我朝西走,所以,爬坡時都可以清清楚楚的看著地上我自己的黑影;2703峰後,起先在2640m鞍部看到一個水池,以為發現這水池好高興我要命名為[大分池],殊不知,爬上到基點山頭後,才知道這附近竟有好幾處大小不一的水池,基點位置不在最高處,是在一塊平坦的空地上,往北有透空處可以看出去,其它方向都是松林無展望;基石是內補356,新中橫十一號,三等三角點;對空標誌也是擺成三和牌樣子,而非十字,對空標誌毀損被擺在一旁,附近水鹿好幾隻一直看著我;若立於基點看向東北方的下面有一個像貨櫃那麼長的水池,跑下去取水,這水源水質還有99,算不錯了!

 

 >>>>>大分池


       大分山基點山頭空曠且有水池水源,是一個紮營的好地點,若往北轉西稜線走,直線距離中央山脈主稜的[尖山],俗稱[塔芬山]3090 m二等三角點不到2.5公里,這座大分山應該是全東部最接近中央山脈主稜的基點山頭;塔芬山旁有塔芬池,那大分山旁的水池就應該稱為[大分池]~

 

 

>>>>>大分池的水質我給99


        原路下山回雙股稜營地約12:30,由大分池取的水源匆匆煮個泡麵充飢後拔營下山,殺回大分山屋都已經是16:30~

 

 

>>>>>由大分山稜線透空處看三叉山及南二段南向山頭

 

 

 

後記:

 

  1. 這二座山都是要用二天來完成的,闊闊斯山這座如果是紮營在賽珂,輕裝一天來回上下1400m是可以的,闊闊斯的難度是在,由溪底爬上到1900m那補武(65)森林點這段路,往後直通點位山頂是不難的!往上後面這條稜線路蠻明顯好走的。

  2. 大分山的難度是距離遠,有上有下山頭多,地圖標示要通過2147.2482.2489.2703這四座山頭,這一路上,我只有看到一張[淡江登山社]的舊路條,算來這條山徑並無文明污染,日後若有探勘隊伍由此爬上塔芬山轉南二段下向陽,應該是一條很棒的路線!

  3. 早年,爬高山時12個人的隊伍裏就要有一張高山嚮導証,當年各社團高山嚮導証的申請資格,大部份都是訂要完成五岳三尖,因此,有些行程就是由塔塔加先爬玉山主峰後下八通關,再單攻達芬尖.秀姑巒山後下東埔,只求得快速得到高山嚮導証,等日後,有機會再來走日據八通關古道東段上大分走塔芬山轉南二段南向下向陽,將南二段拆開來走!

  4. 晴朗天空無雲的日子,我站在大分山1800m俗稱[36甲]處那空曠地,對著四週高山呼喊~[喚山]!看著四週高山圍繞著[大分],[大分]真是一個挺特殊迷人的地方;當年布農族祖先由南投巒社.郡社翻越中央山脈大水窟來此定居,這一般山客也都是只有利用日八古道由大水窟山屋經托馬斯下到大分;若由中央山脈主脊的塔芬山經大分山下到大分,時間應該可以一天半到達,日後若有南二段隊伍隊員發生高山症要緊急下撤時,可以考慮由此下到1300m的大分山屋~

  5. 在要去爬闊闊斯山前,我也曾嘗試走闊闊斯斷橋,也就是由大分第二層[賽珂支線古道]往闊闊斯溪邊走到闊闊斯溪支流合流點,當過仙人掌區.神秘山洞後,古道路跡是在斷橋前懸崖邊結束,此處合流點峭壁直削溪底,決不可行,請勿嘗試由此攻闊闊斯山!

  6. 至此,拉庫拉庫溪流域裏新中橫系列基石最後一號,大分山新中橫十一號也完成了!算是此區域告一個段落~完~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賴兄

    請問那個新中橫十一號的石碑是什麼來頭?

  • 那個「新中橫十一号」應該是三等內補356 其中一面的刻字

    3-IC346~356 都有刻上新中橫編號,前文有列出一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