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3/4/24
福興頭山、福興后山、石井山、石壁下山、大統台山、雙溪山與冷洽水山-新竹基石【峨眉鄉與寶山鄉】巡禮篇7
日期:102.04.20
成員:小李
紀錄:小李
今日前八顆基石除崎林莊圖根點已遺失外,其餘的坪林山、見樂窩山等7顆基石難度都不高;接續下來的福興頭山、福興后山、石井山、石壁下山、大統台山與雙溪山等6顆圖根點,上山大都在10分鐘內,輕易的撿到;其中的雙溪山圖根點因山頭開挖被棄置,重埋於高點;最後的冷洽水山圖根點則非常冷門,自行闢路上山,往返走了1小時,有些苦戰!今日爬了新竹地區14座山,找到13顆基石
行程簡介:
一、福興頭山:又稱福尖頭山或富興頭山,位於新竹縣峨眉鄉,標高150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由水流東山走竹43-2線往東走約1.9K,右轉三峰路(竹43線)走約1.2K,舊登山口於電桿「富寶高幹3」號;靠近跨過台3省道處,此登山口已荒廢,退回約百公尺,左入墓園道路,由上方砍路接回稜線山徑;穿梭於竹林間,接近基石方有路條,於高點找到福興頭山圖根點,上山走約11分;山頂於竹林間無展望,下山改採直接下公路,2分鐘即下抵公路駁坎上方,高3公尺的水泥駁坎,想辦法拉樹枝垂降;此山往返走22分鐘,其實基石就在公路的上方,有駁坎難上登,只能走稜尾的山徑上山。
二、福興后山:又稱富興后山,位於新竹縣峨眉鄉,標高176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由福興頭山續走三峰路(竹43線),隨即接到舊台3省道左轉走0.3K,接新台3省道往南走約1.8K【92.5K處】,左轉竹43線往峨眉湖方向走0.5K停車,電桿為「富興高幹116」號。
左入保線路、途經114號電塔,走約160公尺接公墓道路,續走約70公尺;左入竹林山徑,跟隨路條繞個半圓形,於高點找到福興后山圖根點;基石露土頗高,山頂於林間無展望,上山走9分鐘;此山亦可由楊公廟方向的道路上至公墓,只要幾分鐘即可登頂。
走完此基石回至台三省道北行,右轉竹43線往峨眉湖,繞大埔水庫一圈;欣賞天恩彌勒佛院的彌勒大佛,之後至十二寮風景區用午餐。
三、石井山:位於新竹縣峨眉鄉,標高160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此餐後十二寮風景區走竹43線,回至台3省道往北走1.8K,左轉石峰道路(竹43-1線)走0.75K;路口有石井村3鄰、石井坪指標,左轉小農路0.4K,停車於41號民宅前,高106公尺。
前行經過民宅,右轉果園的水泥農路走130公尺,左轉土路進入柑橘園,至果園的上緣進入竹林小徑,隨即取左找到石井山圖根點;山頂於竹林間無展望,上山走10分鐘。
四、石壁下山:位於新竹縣寶山鄉,標高133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由石井山回至石峰道路(竹43-1線)往北走1.4K,前接三峰路(竹43線)走0.5K,續左新湖路四段(竹40線)走0.85K,再右轉峰城路(竹47-2線)走1.3K停車;登山口前50公尺有一別墅,左側空地堆積有水泥大水管,旁有售地的廣告牌。
由廣告牌後方鑽入樹林,隨即接到一剛砍過的山徑、取右行,高點找到石壁下山圖根點;基石露土頗高,附近另有一「HSD 16013」基樁,上山只要2分鐘;下山想要走明顯小徑下至空地,有駁坎難下,還是走回廣告牌的小徑。
五、大統台山:位於新竹縣寶山鄉,標高128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由石壁下山續走峰城路(竹47-2線)北行走1.9K停車,入口有752巷指標,電桿為「榕樹高幹18支14」號,右側農路鐵門有上鎖;翻過鐵門走約20公尺,左上竹林、自行找路,至高點找到大統台山圖根點;基石露土頗高,山頂於林間無展望,上山只要5分鐘,基石就在路旁的山頭,由稜尾上登較平緩。
六、雙溪山:位於新竹縣寶山鄉,標高127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由大統台山續走峰城路(竹47-2線)往寶山交流道方向走0.8K,右轉峰城二路、前接湳坑一街等山路彎繞走1.8K;再右轉三峰路二段(竹43線)走0.95K停車,電桿為「峨眉高幹41」號,右側開發地有鐵門;由鐵門右側走泥濘的土路往上,遠看山頭被開挖、就心想基石會不會被剷除?走3分鐘即抵達高點,見到被棄置於土路的雙溪山圖根點;搬上殘存的土丘,以山刀挖洞重埋,距離原點位約1公尺;山頂被開挖變成此開發地的水塔區,還好來的正是時候,還能救到此顆基石。
七、冷洽水山:位於新竹縣寶山鄉,標高167公尺,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由雙溪山走三峰路二段(竹43線)往回走0.7K,右轉寶山交流道的聯絡道走0.8K;至交流道右轉大雅路二段走0.35K,前左轉大坪路彎繞走2.2K;右轉寶山路二段(市竹3線)走0.6K,右側的開發地有道路已接近冷洽水山的山頭,惟入口有鐵門,考慮後決定走此山南側的傳統路線上登;續走寶山路二段(市竹3線)走0.7K,右轉通學路走約1K,續右轉通學路65巷走0.6K停車,前方農宅有鐵門,高136公尺。
先走鐵門右側果園上方的土路、想去接傳統的稜線徑,走70餘公尺路底找不到山徑上山,至寶峰路2號農宅問路,得知並無山徑上山,只好自行找路;由鐵門處走水泥路經農宅,果園的道路左轉往下走約200公尺,路底的谷地有一池塘,取右走30餘公尺來到山腳下;右過獨木橋,鑽入桂竹林、尚不難行,走4分鐘接到廢棄土路;往左走約10公尺,由小溪溝上切、竟然有路條,走5分鐘再度接廢土路;右側荒廢難行,隨著稀疏路條走行土路走150公尺,至稜尾右上竹林;剛開始一段好走,再來竹林轉密很難鑽行,先沿著竹林與芒草的交界處走一小段;再來遇到密的細竹林、根本無法鑽行,取左開發地上緣的短草地行,左側的道路已接近山頂;走一小段後接近基石處,拉芒草陡上,有夠辛苦,鑽進竹林隨即找到冷洽水山圖根點;旁另有顆台灣省政府立於民國72年的頭前溪水源保護區界水泥樁,圖根點埋於崖邊,俯瞰下方的開發地等,上山走32分,有些辛苦!
下山改走傳統山徑,走1分鐘竹林內有顆NO3控制點,此段竹林稀疏好走,走一小段下接土路;沿著剛才上山的路線回至農家鐵門停車處,此山往返剛好走1小時,有夠冷門!如利用東側的開發地的道路上山應較快,只要克服最後一段的芒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