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3/8/6
小弟上網爬文有關O型聖稜縱走資料,發現大多採逆時鐘方向,想請教各位前輩,若以順時鐘方向(從雪東開始,池有結束),會有甚麼較困難的問題要克服嗎?其次請教O型聖稜縱走沿途取水位置為何(8月分水量)?個人攜水量應如何決定較宜?感謝指導。
7月下旬才順走完,的確,上斷崖比下斷崖費力氣,但下斷崖比較恐怖(因為品斷幾乎是垂直,素斷有一段由上由下是看不到腳點的,因為中間的石頭突起,看不到XD)
如果您力氣大、臂力強、腳夠長,又不懼下的話,逆走會比順走不費力~~
近日若山上都有午後雷陣雨,水比較不成問題,山屋都有水.....
以上,參考囉
非常感謝前輩們詳細解析指導,謝謝。
順時鐘:爬升高度較少,過斷涯時看得到腳點。
逆時鐘:可從1.9K黑森林水管路溜走,不過下斷涯較不輕鬆。
另一個大問題就是接駁的問題
把車子停放在雪山登山口,跟停放在武陵山莊的差別是很大的
前者的海跋高度比後者高許多
若從雪山登山口出發順時針走,下到武陵山莊出來後欲返回雪山登山口停車場,在沒有事先預約接駁車的情況下走回去是相當吃力的...(須再爬昇300公尺左右~)
感謝各位前輩的經驗指導,大家溫馨可貴的經驗留言,不但讓喜愛登山的後輩受用,更感覺登山補給站是登山者的溫暖大家庭。
小弟想再請教走過O聖的前輩,車輛接駁如何安排才妥當?請前輩們多指導。
順帶請問
縱走聖稜線從大霸開始到雪山圈谷這段,沒走過,體力中下
要往北走或是往南走,比較妥當並且風險較低?
順帶請問
縱走聖稜線從大霸開始到雪山圈谷這段,沒走過,體力中下
要往北走或是往南走,比較妥當並且風險較低?
.
.
傳統上, 絕大多數隊伍都是從 大霸 往南走 ( I 型聖稜 ).
.
不過...大霸尖山 "今年" 可能都不會開放 ----- 走 O 型, 然後在途中往 霸南 "偷走" 看看吧 ( 如果今年要去, 就只能偷跑了 ---- 萬一被逮到的話, 自己負責喔 )
小弟當年選擇從雪東主走的原因是:因為這樣才比較有機會走完聖稜線(大霸到雪山)
因為看過不少紀錄從大霸或是四秀過來,有時會因為展望、天氣、體力、去過了等等因素...
最後會放棄雪主,直接從凱蘭特崑下水管路到369山莊...
所以當年決定先上雪主就是了XD
LEoN大大你這話"兔"到很多人喔!
現在開O聖的, 80~90%都是走水管路吧. 你根本就是暗示他們沒走"完"咧. 是沒錯啦, 嚴格定義是這樣. 可是岳界這樣搞也很多很多年了.
走過就知道, 北稜角跟雪主這段蠻操的, 省掉這段也有其道理. 不過北稜角的地形超特殊的, 很值得一看.
另外回覆一下感覺上比較新手的幾位, 我認為聖稜這帶的跟路, 在百岳之中算難的, 因為它是在森林界線之上, 有好幾段只能靠疊石. 路感和眼力比較弱的, 會跟的相當辛苦, 所以是建議你們至少到50岳以後, 再考慮自己來走. 經驗還不夠的時候, 這種路線真的還是跟團比較好.
ㄜ....再走一回就好
我也想再走一回聖稜線 :)
不過 這次就應該會跳過雪主了拉 ^^"
.
不材2013年8月5~8日,完成第一次聖稜線,獨攀!我是D0晚把一輛單車載到雪山登山口管理站鎖住,然後開車至武稜山莊睡車上,D2是最勇的第二天要處理下品斷及下素斷,若順時走會在第三或四日才準備上素斷及品斷!
若順時走,不行強人路線,觀光拍照為主,行程可能約:
五日走法:
D1宿369,D2宿雪北,D3宿雲達卡,D4宿新達,想從369直取雲達卡,會比較沒享受的FU
四日走法:
D1宿翠池,D2宿雲達卡(強人行),D3宿新達
所以我選逆走!
D1宿新達,D2宿雲達卡,D3宿369,其實D3我申請是翠池,因為去過了,偷懶取水管路,不過9/13我會同行程睡翠池!
D3睡369時,大早0530開始出發下山,0810我就到管理站了,中午在羅東吃牛排,感覺太爽了!
所以這回,一定要睡翠池,多花個四小時重新上主峰再下山,計畫晚餐羅東吃牛排!
雲達卡山屋其實是在穆特勒布的山體上,要從此回到雪北稜線的路基,布條多處不清,很像南湖東峰稜線切陶賽峰,前途不清時,先回頭看來路,確定來路清楚正確後,再假設自己是開路者應該會怎麼走,多探幾步方能找著!應該就是前輩所述路感及眼力!......完成聖稜線後,我的百岳記錄終於突破20座!
前途不清時,先回頭看來路,確定來路清楚正確後,再假設自己是開路者應該會怎麼走,多探幾步方能找著!
有時, 路就是一條沒有草的地方在你前面, 很清楚.
有時, 一大片都是石頭或土, 沒有草. 我上次是跟人家講, 你站在一條路標或疊石旁, 就先看下一條路標或疊石在哪裡. 然後思考怎麼走過去, 那通常就對了. 不過這要常有人走的路線才是這樣.
有時箭竹茅草叢裡有很多洞看來都是路, 我上次是跟人家講, 路是硬底的, 踩上去不會虛虛的, 會軟中帶硬.
有時會有倒木導致路線改道, 這時要用頭腦去理解為什麼路要這樣分岔不自然.
通常, 先把地圖讀一遍背下來, 而且隨時觀察整體和局部的地形(與植被), 會幫助我們更快找到路標和疊石.
但真正到探勘等級的路感, 確實就是"假設自己是開路者應該會怎麼走". 路標是沒什麼機會遇到的. 你要用地圖(還有指北針或GPS)去決定要不要跟, 要到我的目的地得往哪邊走, 怎樣會有最好的植被和地形, 怎樣有最好的view或遮蔽, 那就是另一門藝術了. 這種東西有些要看天賦, 有些人沒什麼人教就非常厲害, 明明路都被草蓋到看不到了, 他就是可以走在上面完全不偏掉. 這個就是最極致的路感, 可能這些人的祖先就是好獵人吧.
不過素密達山屋到雪北那段是非常特別的, 那個下繞是因為地質導致的, 如果有熟看紀錄, 先有預期心理, 應該就沒問題. 不過聖稜這整段路標確實好像需要叫國家公園去補一補了.
我爬山,不為”爬百岳”而爬,會返復爬感覺很好的路線,如南湖!
我遇過探勘迷的山友,她說(沒錯,是女孩!)要她這樣爬,百岳早爬完了!
因為,爬山,不是為了”百岳”!
素密達山屋,雪北山屋,垃圾一堆,,山友,營業團,志工…留下來成堆待燒,
我也起興要把整堆垃圾化灰來賞心一下,可想想,我要睡的山屋及裝備是煙燻等級~作罷!
若全部志工要清,還真為難,可是有本是扛上山就應該有本事扛下山,這太基本的觀念了!
“山爬很多的人,不一定懂得愛山!”
路逕不清就算了!
這是很多人心中曾有的掙扎, 但安全的價值是高於環保的.
若為了水的處理過程需使用能源和化學藥劑, 覺得要天然環保反對淨水處理, 那地球人口就得少掉一半. 環保的偏激極致就是殺人, 電影也演過, 不是嗎?
看看現在某人被全國看笑話, 我們必須自我警惕, 菁英自大心態有多不可取. 路徑不清, 一樣有更顯資歷不足的人會想要獨攀來試試看, 就算不認同, 但你是否希望他能安全回家? 這一念之善, 就是我們和那某人的差異所在. 要不是國家公園把路修這麼大, 在三十年前有多少人有能力獨攀聖稜? 絕對沒有那麼資淺的啦. 所以, 別這樣想, 這種掙扎國家公園早就想過, 很多前人都有過內心交戰, 最後會這樣有其道理. 要不要綁路標和留繩索一直是個爭議, 但別以為自己的想法就一定是對的, 那種自我非常危險.
其實, 獨攀聖稜的前提是
1. 你是可以徒手爬岩過這幾處斷崖的, 而且你非常熟悉繩索跟器材的操作. 因為一個人要吊背包可是非常麻煩的, 重裝攀岩也是很特殊的訓練.
2. 有人幫你留下繩索
現在我看到的其實都是後者. 所以大家都是享用前人留下的繩索才能做這件事. 現在知道這樣, 你可有明白你的獨攀是真的準備好了, 還是建立在前人所留的繩索還在且是安全的這個前提之上呢?
前幾天在山上遇見山友詢問:背多少水?
因為他遇到桃山山屋兩桶水龍頭全開放光水事件!
遙想前人及大縱走隊,
水
是這般無比重要!
能獨立找尋水源或大飲看天池是偉大!
順時鐘,雲達卡斷崖、素密達斷崖、品田斷崖就要爬上去,輕裝對男生不夠成問題;但如果是一個人重裝的時候,會唉唉叫...
可能會缺水的地方是素密達山屋的水塔可能無水,可詢問最近去過的山友;雪北山屋的水源比較沒有問題,天氣炎熱,行進間可能需要行動水2000C.C.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