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孤舟 -- 1010 北大武山記行
活動日期:97/10/11~97/10/12
領隊:黃信亮
隊員:王彥人.高海生.彭惇勇.顏廷芳.許育郡
梳捲著妳底長髮 飛散飄逸
迴繞在妳底耳際 陣陣輕柔
朵朵憤恨隕落的驟雨
奔流竄躲在起伏的臉龐
呵!
黑霧中的妳
靜默無語依舊
親近妳 是今生的渴望
路 卻是那麼迢遠漫長
身影忐忐曲折迴繞
踩過盤根交錯的岩隙
探究妳生命的秘境
不眠長夜
只為了此一段因緣
心 那肯就範於平躺的驅殼
遊蕩在寂靜的山林
驚蟄起身的午夜
喘息爬昇是踉蹌步履
按奈住煩悶的心
滴滴滑入眼眶的 是潸潸熱淚
仰望 眾星 低垂不語
明月 靜立山崗
朝陽浮掠起 緲遠的天際
那是娘親不肯閤上的雙眼
倚閭凝視遠方未歸的征影
煙塵中 煙硝邇漫獄地
望斷歸鄉夢碎 一再……
歸來吧
海洋召回征子的遊魂
四處捲動翻騰的流雲
夜夜撫過
孤立的南方之舟
北大武山,標高3092,是台灣百岳倒數第8 ,雖然不像玉山高聳峻立,但中央山脈綿延到快到南島的屏東縣,海拔能夠過3000公尺,實在難得。所以在台灣5 嶽中,北大武山命為南嶽。
也因為如此,她為一等三角點(在南端的群巒中,沒有比她高了),視野非常遼闊,東可眺望台東綠島,極目南方巴士海峽,西面見屏東高雄都會平原,三面豐沛匯集的水氣時而臨及,北大武山是觀賞雲海的絕佳地點。
更甚是,台東衝來的霧氣,快速移動,站在這至高的山頂屏障,流雲會隨著山勢陡降而下,形成壯麗,氣勢奔騰的「雲瀑」,此時,置身山頂,臨望這些快速流動的流雲,加上遠望眩目的陽光,時而天旋地轉,遺世獨立的幻覺油生。彷若站在飄浮的海上孤舟,在綿綿無盡的流雲中上下浮晃。
北大武山,一天單攻也可,二日是較合宜的行程。三日者,大部份的人會選在山上的大武祠露營,觀看天上的繁星和明月,而我們依一般行程,夜宿在中途的「橧谷山莊」,這地方是在整個山林中,右有山澗依偎,供水方便,但因為是睡大通舖,入夜後,仍就是人聲雜沓,不易入眠。一般人,都會選在凌晨2點出發攻頂,摸黑中,上山的路陡峭曲折,而且是盤根交錯在頁岩,若下雨,青苔的山壁不易攀爬,時生意外。近5公里的行程,往往要耗盡體力和時間,當走到近三角點的大武祠社神時,剛好是觀日出的地點。
大武祠神社,建於日據時代,紀念日本發動大平洋戰爭而立,當一些台灣弱冠的青年,把自已年青時光的寶貴生命,為日本皇國所謂大東亞共榮圈,捐出他們生命,個成為皇民的英靈,夜夜幽靜地迴散在這山陵大地。
今日的我們,可能生活中為著一些情感挫折而低迴憂鬱,痴心貪瞋、或也為了一些利益而斤斤計較,但在風寒中佇立,遙望那些在南洋被迫充作軍伕的,在槍林彈雨,遍地屍骨,轟隆的煙硝砲聲,驚恐變形的臉頰,無望的生命中扭曲掙扎,也只有到「死亡」的來臨,才能解脫一切,他們的無名事蹟,被刻劃在這寂寥的山頭,望著千秋的海洋;頹圮的華表,披著青苔腐泥,靜臥天地間,日起日落,歲歲年年……
生命到底有何目的? 也許活著,就是意義了!
詩人鄭愁予,也是登山的愛好者,60年起,走最台灣眾多百岳山巒,1965年,他曾經為大武山寫下數首短詩,此行的背負中,就帶著他的詩集,在午后的橧谷山莊的參天的百年樹蔭,靜靜地讀著。
大武山輯之一 風城
漫踱過星星的芒翅
琉瓦的天外 想起
響屧的廊子
一手扶著虹 將髻兒絲絲的拆落
而行行漸遠了 而行行漸渺了
遺下 響屧的日子
漂泊之女 花嫁於高寒的部落
朝夕的風將她的仙思挑動
於是 涉過清淺的銀河
順著虹 一片雲從此飄飄滑逝
大武山輯之二 大武祠
萬枝箭竹把蜃樓釘在
初月金黃的土上
廘遊以後 泉水隱去幽聲
流落的靈魂乃互飲
英雄的濡沫
啊 投巍峨的影且永於滄海
如一列鯨行 頻頻迴首
背後是大圓 是天穹的鏡
而流落久了…..智根生在何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