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21/9/6
白米甕西南【含基隆燈塔(暗砲台暨觀測所)與白米甕砲台】與大武崙山【大武崙砲台】-基隆基石巡訪篇1
日期:110.09.04
9/4去基隆撿幾顆陸軍用地界柱,第1顆基石於白米甕附近,路過再度去基隆燈塔參觀,觀景平台可欣賞絕美海景;再來的「燈砲連線」步道有暗砲台與觀測站為新開發的景點,「暗砲台」入口封閉沒開放,剛開放的「觀測站」則很隱密,平台視野佳;再來今日第1顆為白米甕西南的陸用地防1617號界石,於白米甕附近路底停車,水泥小路走250公尺即抵達,只要5分鐘即輕易入袋;再來回到白米甕炮台參觀,封閉一段時間剛開放不久,此回再來又增加許多公共設施,值得一提的是將觀測所鐵堡進行情境復原,砲台有無敵海景;接著驅車往大武崙撿了幾顆陸軍用地界柱後,順道去走大武崙山3-819,上山只要2分鐘,有一級棒的視野山海美景兼具;再來順稜下到大武崙砲台,為日治時代基隆地區保存最完整的砲台之一,來過太多次了但還是順時鐘繞砲台一周。
行程簡介:
◎基隆燈塔:建造於西元1900年,位於基隆港西岸碼頭萬人堆鼻,原為磚砌圓塔,民國51年(西元1962年)改建為鋼筋混凝土圓塔;座標 324547 2783399。
◎暗砲台與觀測所:基隆市新建一條步道稱『燈砲連線』,由基隆燈塔串聯白米甕砲台至球子山燈塔,步道新開放「暗砲台」暨「觀測所」等2個新興景點,成為新興的秘境;觀測所座標 324461 2783446。
車停基隆港西岸光華路底前的基隆燈塔入口,水泥路走
再來回到燈塔大門,跟隨指標走小水泥路往上
1、白米甕西南:位於基隆市中正區,標高82公尺,陸軍用地界柱防1617號界石;座標323770 2783152。
由基隆燈塔入口右轉光華路37巷狹窄巷道跟隨指標走5百餘公尺至白米甕炮台停車場,取直巷道走
取直小水泥路走
◎白米甕砲台:始建於1900年(明治33年)12月,為台灣總督府為因應日俄戰爭之虞而修建防禦工程之一,同時也是基隆要塞中最早完成配砲的堡壘砲台,原名「白米甕堡壘」屬海防型砲台,成為負責基隆港外港海域的第一道防禦防線;座標324032 2783421。
再來回到白米甕炮台參觀,有新建的步道通往球子山燈塔;進入白米甕砲台參觀,此砲台興建於西元1880年間頗有歷史,封閉一段時間剛開放不久,來過好多次此回再來又增加許多公共設施,值得一提的是將觀測所鐵堡進行情境復原,不是剛整修好了嗎?觀測所入口上鎖,但仍可看到內觀,砲台有無敵海景,涼亭旁有顆基隆市政府精導點05號。
2、大武崙山:位於基隆市安樂與中山區交界,標高
由白米甕驅車往大武崙砲台,去尋找外木國旗嶺與大武崙山間的幾顆陸軍用地界界石;找了6顆界石後順訪大武崙山,車停靠近砲台入口的登山口。
入山徑走2分鐘抵達大武崙山3-819,此山為小百岳之一超熱門,來過N次再度造訪,山頂有一級棒的視野山海美景兼具,但熱到快中暑。
◎大武崙砲台:修建於1900年3月(明治33年),亦為台灣總督府為因應恐爆發之日俄戰爭之虞而修建,原名為「大武崙山堡壘」,與白米甕、外木山砲台同時扮演基隆港西側海域的防禦工事;光復後砲台為國軍接收隸屬基隆要塞轄下,於民國98年(2009年)公告為「國定古蹟」。
由大武崙山順稜走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