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11.18. 糶米古道-劍頭山-妙高台-山腰路-黃蟬園出虎山溪步道
前 言:
本週天氣一直不十分穩定,原本計畫的坪林山區行,只好另行安盤。選擇吳興街底三張犁附近環山步道,可長可短,看天氣狀況再做調整。
清代即己入墾三張犁,先民以三頭牛、三張犁拓殖的土地,在當時一張犁以五甲計算,總計約十五甲。三張犁以安溪人居多,務農為主,將收成的米穀挑至南港、文山地區買賣,挑夫由山區越嶺挑往南港、景美等地,半途可於新坡嶺休息,而今仍保存糶米公石階步道,在吳興街六百巷一百弄底的古道,約闢於清道光年間,保有相當完整。三張犁的家族,以王、周、陳、林姓氏為主;入墾初期有「田公」為開基主,無嗣,往生後由當地鄉紳,為其建廟祭祀;後托夢鄉里,血食不足,經地方耆老發起重建廟宇之議,而有今日「田公廟」之規模,香火鼎盛。
民國初年,松山、五分埔等地發現煤礦,附近山麓皆為礦區,著名的煤礦有乞食坑、和興、金興和德興;煤產以台車運抵松山火車站。後來礦脈挖盡、以及礦災事故頻傳,因此「松山煤」終於絕跡。
新坡嶺糶米公廟牌樓左側,目前正在大興土木,整修「德興煤礦坑口」,以期恢復舊觀,坑口仍保存相當完整!
行程簡介:
0815 捷運台北市政府站2出口。
0820 分批轉乘藍5,至吳興街總站集合。
0850 會齊成員,沿吳興街583巷出發。
0854 經田公廟。除主神祇外,尚有土地公、觀世音陪祀。
0858 武功周氏宗祠,為當地望族之一。
0901 由吳興街600巷86弄進入。
0904 轉吳興街600巷100弄,往糶米古道方向前進。
0910 循左側石階步道上行,人車分道。
0913 新坡嶺糶米公廟牌樓左側,目前正在大興土木,看來要將德興煤礦坑口,重新恢復舊觀,成為文史景點之一。
0914 沿糶米古道,拾級而上。
0915 旁有石碑「糶米古道登山口」。
0917 財神廟(慈鑾宮)。
0918 旁立石碑,雋刻警世文字。
0929 糶米公廟,一群女眾,在此引頸高歌;速速離去。
0930 廟側步道,清理得相當乾淨。
0936 藍天隊2010.11.6新釘往劍頭山、妙高台,方向指標;由右側山徑亦可上劍頭山(須經墓葬區)。
0938 下挹翠山莊。
0940 紫雲街、瑞雲街叉路口。
0945 經高林閣,由右側石階步道,盤山而上。
1000 福象亭,廟前廣場休息。
1014 劍頭山另一登山口,由此登頂約10分;循此登山口,前往山頂拍照。
1019 劍頭山登頂,海拔H252M,台北市三角點No.93(待查);TMCTS No.04基石一顆,在墓葬旁,拍照後迅速離去,原路退回。
1025 小O繞竹林返回登山口。
1037 漢壽亭「日月照肝膽、山河上版圖」,是關雲長忠肝義膽的寫照。
1038 妙高台,北市「市499」精準點一顆,展望不錯,居高臨下,三張犁就在腳下。
1058 經拇指山下巨石。
1103 步道口,往拇指山260M。
1135 松虎隊「活動中心」?旁有古老土地廟一座。
1136 叉路口,慈惠堂、中華工專;取左側陡下「黃蟬園」。
1143 過「永安亭」。
1149 「黃蟬園」相當幽靜的小木屋,入內小坐片刻,四周題滿了詩詞;據說有許多退休教職人員,在此地經營多年。每天都有位好心伯伯,在此整理環境,用心良苦。
1154 另處「黃蟬園」,不再打攪了。
1155 循石階慢慢下山,石階濕滑,小心慢走。
1202 十方大法禪寺,「廣種福田」;左右護法寶像尊嚴。
1222 俯瞰慈惠堂,在山谷中。
1227 虎山親山步道,貞光禪寺登山口。
1235 復興園,遠望四獸山群峰。
1236 下虎山溪步道,緣溪行。
1243 虎山親山步道,慈惠堂登山口。
1248 福德國小旁招呼站,互道珍重聲中,各自搭車返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