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山之家遺址上小觀音山西峰最新路線

活動日期
2014/9/6 - 2014/9/6
所屬團體
藍天隊
困難度
2
類型
» »
類型
» »

mori(mori)

2014/9/8


前言: 為避開小觀音山戰備道大屯山氣象鞍部入口流浪犬侵擾的問題,本隊於上星期日8月31日,由山之家(1)另闢直上小觀音山西峰的新路徑,此路雖能快速的到達基點,但由於山徑過分的陡峭,加上沿途箭竹綿密不斷,使得路徑有欠理想恐往後維護不易。

   有鑑於此,江隊長遂有改道之意。今日亦從山之家改右線上去,雖不能完全避開箭竹林,不過情況上比上星期日理想了許多。幸運在此遇到吉祥大哥,感謝他這幾個月來對於小觀音山(2)西峰、主峰、北鋒、菜頭崙附近這一帶山域默默的付出,將難纏箭竹林理出一條康莊大道。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天氣 : 晴天

日期:2014/09/06

領隊:江啟祥

嚮導:鄭國棟、陳金寶

人員:8人

 

紀錄如下:

07:50 大屯山鞍部停車場出發 H796m。

07:55 由停車場左側下行,到達【山之家】遺址,為昔日大屯山國家登山者的住宿,遇分岔路,左往【菜公坑第一登山口、小觀音山西峰、燒炭古道】,取右上走8月31日上小觀音山西峰基點採筍路新路徑 H812m。

08:03 經雜木林,若取左往基點新路線,在此找到一處上切點,由此再另闢上西峰的山徑,循稜砍路而上 H819m。

08:25 遇到一橫切山徑,往右下戰備道第一大彎處,往左亦可通西峰基點新路線,取直上闢路 H864m。

09:07 續上仍是雜木林,推進頗為順利 H920m。

09:50 進入難纏的箭竹林,由稀疏轉為濃密,沿濕滑的乾溝往上鑽行,就在這時前方的阿寶大叫,一不小心砍到手指,血流如注,所幸做緊急包紮,所幸並無大礙。改由郭文龍為前導,再經一番奮戰,終於衝破重圍,接上往西峰的傳統路,稍作休息 H1020m。

10:15~11:05 取右下往戰備道登山口前杉林地,就地觀察是否有路可避開先前的箭竹林,經探尋的結果,依然到處都是箭竹林無法避開。在此納涼喝早茶,這時來了二位興福寮的採筍人,一起閒話家常,詢問有關路況,可惜毫無所悉 H1009m。

11:39~12:32 往回到小觀音山西峰,今日天空晴朗,從小觀音山主峰到菜頭崙這一條山稜及下方的火山口一目了然,唯一遺憾的是鷹鼻尖附近有濃霧罩頂。到達西峰基點 有一土地調查局圖根點 海拔1047公尺。上星期日已經砍出一寬廣的空地,於此地午餐,涼風習習,並不覺得悶熱。早上不知去向的黃明石,這時突然出現,讓我們頗為驚訝。

12:49 再度回到先前的衫林地─原因是我們在往西峰的途中,由一處突出的岩稜居高往下觀察,發現杉林地附近都是雜木林,應該有路可避開箭竹林。這次在杉木林地上方一點,往下切找路,剛開始箭竹林有些稀鬆,讓我們燃起了一點希望,不過越往下砍路,箭竹林卻越來越濃密,只好作罷回頭。

13:14 回到新闢往山之家岔路,取左陡下修路。

13:51 山之家遺址。

14:06 大屯鞍部停車場。

 

註1: 大屯平國立公園「山の家」,在大屯國立公園,地點位於大屯鞍部附近的谷地,昭和十三年(1938)八月廿七日完成。經費2500圓,為木造十八坪的平房,有浴室、食堂、賣店、並有壁爐設施,周圍草坪可供露營,屋前設有升旗台。昭和十四年(1939)九月卅日,曾在此地舉辦露營大會,並由臺北帝大正宗嚴敬助教授、臺北高校齋藤齋教授、臺北第二師範堀川安市教諭等人,演講大屯國立公園的植物、地質、動物特色及國立公園的使命與利用。(資料:淡基橫斷古道自然及人文資源調查研究 李瑞宗 P29)

註2: 小觀音山的山名,應該相對觀音山而取,清朝的文獻只有大屯山、七星墩山並無小觀音山稱呼。根據台灣登山小史,日本昭和年代(1925)才有小觀音山相關紀載,惟實際年代應該更早。小觀音山當地人稱為「桶湖山」,因為這座山的中央山谷(火山口)狀似一個桶子而得名。這個直徑長1200公尺,深約300公尺,是台灣目前最大的火山口。


文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