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三天兩夜木瓜山,哈崙山地鐵道。

活動日期
2015/11/27 - 2015/11/29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3
類型
» »

abbyyin(阿比)

2015/12/18


✍  2015 11/27(五)~11/29(日)三天兩夜 木瓜山哈崙山地鐵道


一年多前從山友阿綿那邊得知,因為就讀歷史系,所以她之前常常走訪一些山林鐵道,去探訪早期林業鐵道的歷史興衰,恰巧聽過一次嵐山工作站的講座後,心裏更是響往。去年底原本安排見晴太平鐵道,也因為種種原因我未能成行,在某些巧合下,其他山友發起了”史詩般的木瓜山“行程,才發現木瓜山是哈崙山地鐵路的起點,讓人更是期待,雖然到最後發起人未能參與,我初次變成領隊,但也因此有緣聚集了一隊這麼棒的夥伴同行,木瓜山本身的歷史過往與山林都非常豐富有趣,但若是沒有此次同行的夥伴們,相信一定會少了很多很棒的過程與回憶。


【木瓜山哈崙山地鐵道】

中央山脈東側的花蓮山區在日治時期,就進行大規模的田野調查,並在木瓜山區發現大量的檜木林,因此在1930年日治時代由花蓮港木材株式會社開始採伐。花蓮區共有三條高山森林鐵路-林田山鐵道、哈崙鐵道、嵐山鐵道,我們這次去的就是哈崙山地鐵道,哈崙線的起點是池南轉運站,終點為木瓜林區第77林班,全長50km高山鐵路,五個長達4,707公尺的高山索道,直逼中央山脈主脊。

光復後由國民政府接管陸續延長規模,民國78年政府全面禁止伐木,至今已經封山長達27年,當時因為興盛林業而在山中所搭建的工寮與宿舍、機具、火車頭、車廂、索道頭都棄置在山林裡任由荒廢,獨自在山林裡慢慢生鏽、傾倒敗壞直至完全消失。哈崙第三索道頭至王矮山附近,因部分路段山壁營中坍塌,已經無法全線通行,因此得分為索道段及鐵道線行走,此次我們走的就是索道線,第三工寮所在地是以前的大景車站。

☞請大家共同維護歷史遺跡,好好愛護,讓更多人有機會一窺原始樣貌。

【夥伴】
  共計 4男4女,共8人。

  龍哥(嚮導&攻擊手)                綿綿 (Day1,3 領航員)
  龍頭(壓箱寶)                           瓜瓜(Day2 領航員)
  阿賢(生火泡茶手&澡長)        佳螢(醫官)
  裕淵(第二攻擊手&紀錄)        阿比(領隊&紀錄)
  沿莉(開團&留守人)

【交通】 包車,從台北到花蓮來回。
【個人必備裝備】  安全帽、攻頂包、6m扁帶、大D x 2、水袋 or 水瓶(水源為鐵桶水)。
【菜單】 個炊,兩日早午晚餐。

【參考紀錄】
  2005 小花軍團 漫步山林鐵道中—木瓜山
  2005 東華大學 木瓜山
  2007 花蓮木瓜山 (政大)
  2011 木瓜舊木瓜哈崙森林鐵道巡禮
  2011 木瓜山Day1初探哈崙山地鐵道第三工寮

【預計行程】
  11/26(四)晚上集合,台北出發。
  11/27(五)產道入口 → 產道碎石處 → 第一工寮 → 第二工寮(午餐)→ 鐵軌 → 第三索道 → 第三工寮。
  11/28(六)起床早餐 → 鐵軌 → 溪溝木瓜山登山口 → 木瓜山(午餐)→ 溪溝登山口 → 探水源 → 第三工寮。
  11/29(日)起床早餐 → 第三索道 → 台車木門處 → 第二工寮 → 第一工寮 → 產道碎石處 → 產道入口 → 慶功。

【實際行程】

Day 0   11/27(四) ☁ 傍晚稍冷,風大。
◔ 20:00  台北,台電大樓捷運站一號出口集合。
◔ 21:00  到達蘇澳7-11 休息上廁所。
◔ 21:20  出發,上蘇花高,可能因為週四晚,一路上沒有塞車非常順行。
◔ 23:53  到達花蓮壽豐鄉志學民宿(一人$350),入房後刷牙完不到10分鐘立馬睡著。

Day 1   11/28(五)☁ 早上多雲,午後開始起霧陰天。

產道第一柵欄鎖鏈停車→第二柵欄鎖鏈處→碎石產道入口→明德鞍部→第二工寮→鐵軌→檜木大型拱門索道頭→三號索道頭、台車→三號工寮。(行進時間,含休息拍照午餐大約:8小時14分 / 爬升高度約:1200m)

◔ 05:00  起床,去附近買永和豆漿、便利商店裝熱水,整裝上車,出發。
◔ 06:30  經志學火車站轉至台九丙,往南行駛不久後在15.4k處,右手邊有一招牌阿尼吉民宿右轉進入。
◔ 06:37  經過池南橋後在岔路口下車確認方向,確認方向往循尾稜沿著水泥產道而上,路旁有一電線桿綁有路條。
◔ 07:12  / H400m 到高壓電線桿產道處,司機大哥堅持無法繼續在開,因為車子不是四輪傳動,上方無法倒車非常危險等等,我們只好背上裝備開始踢產道往前,其實產道的路況還不錯,但建議之後若要上山的朋友,還是叫四輪驅動較為安全方便。



◔ 07:27  此時開始有點擔心,因為時間不早再加上需多踢這一段產道,深怕會摸黑到達第三工寮,往前走不久後遇到大片的檳榔園與種植山蘇的區域,詢問正在摘採山蘇的當地原住民可否載我們到達登山口,四輪驅動小藍卡車主是高阿公,分了兩趟將我們八人載往第一柵欄鎖鏈處。
◔ 07:30  四輪驅動小藍卡,第一趟載四個人上去(龍哥、瓜瓜、螢螢、阿綿)。


◔ 07:42  小藍卡回來,第二趟載最後四個人(龍頭、阿賢、裕淵、阿比),因為前方無法倒車,便在第一柵欄鎖鏈前150公尺下車,但因為忘記拿路邊登山杖,我跟裕淵與高阿公開車返回上車處取回,路上閒聊後得知阿公原住民本名叫做 Sugan,並且是太魯閣族,12/10 就要過78歲大壽,Baki Sugan身體還非常健朗,但膝蓋有風濕所以行走需要拐杖,住在文蘭村,年輕時有上木瓜山打獵,留了電話下山時請來接我們跟包車司機會合。

☞ 鐵道老手阿綿說 Baki 為太魯閣族語的祖父,要放在名字之前,所以稱呼Sugan爺爺為Baki Sugan。

◔ 08:00  / H580m。全員到齊,從第一鎖鏈處開始往之字上坡,途經整片栽種整齊的檳榔園。
◔ 08:08  遇到第二柵欄鎖鏈處,繼續沿著水泥產道往前走,龍頭砍支竹杖給螢螢使用,因為螢螢的登山杖也留在阿公菜園旁,預計下山時在尋回。
◔ 08:12  平整水泥產道終點,與舊產道連接處,此時路寬縮小,地面凹凸不平。
◔ 08:19  / H680m。遇叉路口,左方與直行皆綁有路條,來過兩次的夥伴綿綿建議,往左轉會腰繞較遠,直行較為快速好走,於是大夥繼續直行,連續幾段之字坡緩上。
◔ 08:34  越爬越熱休息脫衣。
◔ 08:40  出發。
◔ 08:42  / H829m △ TWD67 座標2646699 / 298713 三叉路口,確認方位,討論是否已超過第一工寮。
◔ 08:51  / H875m 休息,放下背包往左探行,路上雜草刺藤叢生,大約140步行距離即可看見一號索道發送點,發送工寮,快到工寮10公尺前,右手邊有一稜尾,閱讀他人紀錄時,發現有的人會從這邊開始上切,但我們選擇回到休息處,龍頭與龍哥先行往右(產道續行)探路,之後回報此路較為好走也不用開路,於是綁上腳丫路條後,選擇此路繼續往上行走。


通往第一發送工寮,長滿雜草的林道上。(機房就在後方荒煙蔓草之中)

◔ 08:44 / H950m 綁上腳丫第二路條。
◔ 10:09  / H1100m 到達明德鞍部 △ TWD67 座標298014/ 2646270,接近快要陡上處休息吃行動糧研究地圖。



◔ 10:38 / H1147m 第1處拉繩,不久後遇到腳邊一處小水源,研判跟前陣子下雨有關。
◔ 11:11 / H1310m 第3處拉繩,瓜瓜被螞蝗偷襲,第一位犧牲者。來木瓜山之前,早已久聞東部山區七彩螞蝗的威力,果不其然這三天每人身上多少都會沾惹到,也有幾位夥伴脖子慘遭種草莓。
◔ 11:19 / H1335m 第4處拉繩,停下確認自己是否在正確路徑上。


沿途確認自己所在位置。

◔ 11:30 / H1380m 第5處拉繩。
◔ 11:37 / H1400m 第6處拉繩。
途中經過至少9處小拉繩區,研判為下坡濕滑所使用,繩索較細窄,不留意很容易忽略,沿路也能看見早期人為的痕跡,猜想應是早期鐵路工人所行走的路徑,還有用石頭所架設的石階石板路,但都濕滑破碎不平整,或廢棄生鏽的鐵線,行走起來要稍稍注意,以免滑倒,此時已經慢慢進入雲霧區。


往上爬就切到鐵軌。

◔ 11:53 / H1490m 第九處拉繩。上攀切到鐵軌處,往右方過懸空長滿雜草鐵軌即是第二工寮,往左沿著鐵軌則是往第三工寮之所在,開始午餐休息,此時氣溫已經很低偶有冷風吹拂,趕緊穿上保暖衣物,以免著涼。
◔ 12:20 準備出發,氣溫偏低,大家穿上雨衣抵禦冷風與葉片上潮濕的水氣。
◔ 12:25 遇到第一段高架鐵軌,主樑長滿青苔下方支柱崩懷,看著崩壞的支架,沒有其他想法,馬上選擇下切腰繞。


◔ 12:32  遇到第二段高架鐵軌,周圍無法腰繞,此段鐵軌距離較長,並且轉了個彎,內側雖為雙軌但鏤空較為搖晃,當前方夥伴爬行時,後方也會跟著搖晃,於是一次一人通過,嚮導攻擊手-龍哥到此處也不得不跪下爬行向前。隊伍裡,除了阿綿有豐富的走鐵道經驗之外,其他人都是第一次行走,因此大部份人在經驗技能上都較為生疏,看著年代久遠生鏽的鐵軌,長滿青苔碎爛的朽木更是讓人無法信任,於是大部份平常英勇的夥伴們,都不得不慎重緩慢的專心行走,練習走鐵軌這項新的行進技巧。(為了安全著想,出發前希望大家都能帶岩盔或安全帽,也帶有繩索與大D,以備不時之需。)

☞ 鐵道老手阿綿經驗談【鐵道走法-爬行】


當你相當害怕或鐵道太濕滑無法穩定腳步,覺得自己無法行走通過,請拋下羞恥心,直接蹲下來爬行吧。

標準爬鐵道姿勢
一腳膝蓋請塞在雙軌的中間,將身體重心放在雙軌的那隻膝蓋上。
另一腳請跨在另一端鐵軌上,可以的話是雙膝都跪在鐵軌上最好,但腿要夠長。
雙手抓著兩邊的鐵軌爬行,無須碰觸身邊經過的所有枕木。

由此開始,龍哥在前方就一直拿著草刀開路,龍頭在後方協助將路徑清除的更加好走,路雖平緩,雜草常常覆蓋滿滿的在鐵軌上,或是垂墜在鐵軌上方,這使得開路與走鐵軌時間花了不少,但也因為去程時開路清的很乾淨,回程時也順暢許多快速,但也辛苦了龍頭與龍哥一路上拿著草刀開路,這其實很費體力。


◔ 12:46 行經隘口,鐵軌鑲在一般泥地上,很扎實。
◔ 13:17 到達二號索道口,旁邊有台毀損的台車,不久後發現腳下的水泥灌漿石溝,生鏽的索道繩索夾在縫中。
◔ 13:31 / H1510m 到達二號索道著點,小休,跟還屹立不搖的檜木索道頭合照。


◔ 13:51 離開鐵道,開始走腰繞路,此段腰繞海拔上升不多沿途螞蝗也很多,身旁的野草都沾滿潮濕的水氣,因此褲子兩側與手套都沾滿水氣濕搭搭的,此時最好穿上雨褲,要不然低溫加上潮濕,若不是正在行走產生熱氣,依當天的氣候來說是會感覺寒冷的。
◔ 14:44 終於腰繞結束,開始一連串不囉唆的陡上。
◔ 15:45 / H1815m 陡上結束,到達第三索道頭,右手邊是已坍塌的索道頭,左方則是台車與破損車廂鐵軌處,取左,但又是一陣與強壯的芒草搏鬥,在濕滑的陡土坡奮鬥一陣子後,看到在這海拔將近2000公尺的山中,居然有這樣的車頭、車廂與鐵軌,讓人實在感動,疲累感一掃而空,夥伴們看到這時,心裡也都非常感動,一邊欣賞一邊拍照,想像著當年是怎樣的光景。


看到蹦蹦車,大家精神為之一振。


傾倒敗壞的車廂。

◔ 16:08 前行遇到換軌處,旁邊有轉轍器,控制軌道方向。


佈滿松蘿歡煙蔓草的鐵軌,不知道這輛山中列車會開往何處。

◔ 16:14  / H1815m 雲霧潮濕低溫下到達第三工寮,前方有一圓形水塔,工寮前方還有三個生鏽水塔,數個小鐵鍋,裡面裝有乾淨雨水。


◔ 17:09 砍柴想要生火,但因為過於潮濕低溫於是放棄。大家趕緊躲進屋內煮飯休息,換上乾爽的衣物,先使用揹上來的淨水,工寮外鐵鍋內的水,先咖啡綿質濾紙過濾雜質,再用濾水器過濾,濾出來的水質還不錯。


找尋乾木。

上方工寮已倒塌傾斜,下方工寮內也有稍微傾斜並有破損,偶有冷風從外灌入,六人排排睡在前段傾斜的木板跟塌塌米上,利用外帳拉繩將門口的冷風擋住,但晚上睡覺時還是感覺寒冷,半夜溫度大約只有六度。另外兩人在後段只剩幾根支柱與木板上就寢,但後段工寮側邊破損很多,因此半夜冷風常常灌進屋內,兩位夥伴都感覺非常寒冷,隔天直接在木板床上拉起外帳,抵擋半夜冷風,聽說效果不錯。


榻榻米已經傾斜,並且非常潮濕,一位夥伴睡這。


下方有大木板,睡了五位夥伴,但因為傾斜越睡會越往下滑。牆壁兩個洞,用藍白布稍微遮掩,半夜還是頗冷。


夥伴將木片重新擺齊在上方睡覺,但左方牆壁破損嚴重,晚上風會灌進屋內。


喝點熱茶後低溫下,其他夥伴很認真地拿出下週的逐鹿山地圖討論,21:00 左右大家前前後後早早就寢,躲進睡袋內禦寒去,後半段工寮的阿賢說半夜風大非常冷,他還一度以為自己睡在稜線上,前半段的木地板上則是邊睡邊往下滑的感覺,證明工寮果然是傾斜的。


Day 2   11/29(六)☼ 天氣晴,氣溫回升,金黃色的太陽光線照在對面的山頭。

第三工寮→木瓜山登山口→木瓜山頂→木瓜山登山口→在水線處往上往下探水源→第三工寮(行進時間,含休息拍照午餐、探水源,大約:8小時48分 / 爬升高度約:627m)

◔ 06:30  大家賴到這時才起床,開始吃早餐,準備登頂包。
◔ 07:55  出發,沿途在鐵軌旁發現有黃色水管沿著鐵軌拉設,初判應該是早期從水源處拉至第三工寮處作為使用,但有些地方已經破損,沒有任何水源滲出。
◔ 07:59  開始走鐵軌,沒多久便經過一大段沿著山壁繞行鐵道,對面的山頭也能看到明顯橫向的一條線,應該也是哈崙山地地鐵線。沿途倒木雜草非常多,龍哥跟龍頭花了不少時間在清除雜草刺藤,偶而還得砍斷橫倒在鐵軌上的倒木,但從這一段到木瓜山登山口處的鐵軌都非常美麗,大部份都還算完整,枕木被風雨濕氣歲月侵蝕的不算嚴重,長滿綠草的鐵軌跟大自然融為一體,但行走時還是得多加注意,看清楚在前進,要不然濕滑的腐木還是會要人命,若是仍然害怕走鐵軌,幾乎都有往旁邊稍稍下切的土徑能夠行走,不用擔心。


遠遠看,覺得自然好巨大,人類好渺小。


沿著山形而走鐵軌,非常美麗。


陶製的隘子,是當時通訊設置上長串的絕緣體。


迷人的清晨陽光。



☞ 鐵道老手阿綿說【鐵道走法-單軌】
這張照片是單軌,只能小心翼翼的走鐵軌下的主樑,盡量不要踩與鐵軌垂直的橫向枕木,雖然它們都是檜木做的,但是放快30年沒照顧,沒人知道承重力剩多少。


☞ 鐵道老手阿綿說【鐵道走法-雙軌】
此照片的雙軌可直接上(但有邊坡可走,就盡量不要冒險)。

走法
正向交叉步走,比較不會卡包,視線也比較遼闊,但重心變動較大,行走時可將登山杖抵著另一條鐵軌的內側來維持平衡,這樣就不用擔心腳下的枕木是否穩固。
橫向側走:重心沒有轉換,走起來比較穩定,但要留意軌道兩側植被。
腳側人正向:有些隊友採三七步走法,盡量讓腳在軌道的面積最大化,有側走的優點,身體正向,也可以去免除卡包的困擾。若能夠習慣,此為最佳解。


◔ 09:00  經過地圖上水線旁的木瓜山登山口,綁上一路條,直行鐵軌北向是哈崙山地鐵道往舊木瓜方向,取左上木瓜山,天氣開始炎熱,脫掉外套跟雨褲。

地上佈滿蕨類濕土,樹上掛滿松蘿。

 ◔ 09:10  出發,谷線在左南西向前進,此處是樹上掛滿松蘿的林地,蔭綠的蕨類豐富倒木頗為潮濕,陽光穿透林間的枝葉,非常美麗。

開始慢慢陡上。


穿透松蘿的晨間陽光。

◔ 09:22  / H1850m 小休,天氣越來越炎熱,脫衣服,在H1900處開始轉北,經一稍微平緩坡後轉往西向在H2050m處切至東北走向稜線上至木瓜山頂。後半段時,龍哥讓裕淵走第一個攻擊手,讓他嘗試第一攻擊手開路找路的感覺。


沿途調整路條,讓後來山友能走得更清楚更安全。

◔ 09:39  / H1935m 補充行動糧,對照地圖。

當初被砍頭的檜木,如今只剩殘軀。


◔ 09:43 出發。

開始陡上中,經過一株巨大倒塌的扁柏。

◔ 10:10 / H2040m 小休。
◔ 10:17  出發。沿途開始發現有巨木被砍伐的痕跡,地上也陸續發現山羊、水鹿的排遺,更特別的是地上開始有不少青剛櫟的殼斗,以及被啃食後一片片完整的棕色鱗片輪環。

青剛櫟的殼斗,好像一頂頂小帽子,越往山頂路上越多。

◔ 11:30  / H2380m 結束陡上轉至南向,小休,大夥聊天,陰涼林區落葉撲滿地上。途中經過一片不小的區域地上,遍佈許多小番茄大小的黑色排遺,原本以為是黑熊的,下山後查詢依造大小顏色與形狀,應該是山豬的。

原以為是黑熊排遺,後來上網比對後,山豬可能性大很多。

◔ 11:45  到達三角點不遠處,看見一獵寮藍白帆布,但帆布已經破損,旁邊還有使用三角點旁的白色帆布拿來當作蓄水池使用。


藍白獵寮,就在三角點附近。


三角點直升機帆布,被拿來當蓄水池。

◔ 11:50 / H2427m 登頂木瓜山休息午餐,太陽很大天氣頗為炎熱,但沒有陽光照射處還是會感覺稍冷,大夥紛紛脫掉雨鞋開始曬乾襪子跟雨褲。木瓜山擁有一等三角點,沒有任何展望,但沿途生態景觀豐富,大夥仍然非常開心。

陽光下開心的大夥。

◔ 13:00  下山,原本上山時跟的幾乎是太魯閣登山隊路條,但下山時,卻在一叉路處無意跟到千岳俱樂部路條,此路較難行走,需橫跨穿越不少倒木,路徑上也感覺較少隊伍經過,稍窄並且雜草較多,一陣子後到達被砍伐過的巨木區,接回原路。
◔ 14:34  回到木瓜山登山口。
◔ 14:40  / H1853m 整裝,意外發現脖子被螞蝗血吻。從地圖所標示的水線往上尋找水源,途中大小石塊分佈地形相似,走到將近 H1914m 處未果折返,回至 H1853m,開始沿著水線望下尋找至 H1742m仍然未果,雲霧也逐漸升起,


沿著溪溝往上探水源。

☞ 【探水源】
此次上山,有安排探水源,從以前上木瓜山不是揹水,就是只有工寮旁鐵桶裡的水,為了想造福後續來訪的山友,我們試著想找出水源處。當時木瓜山區林業活動如此頻繁,左想右想都不可能沒有水源供給,加上沿鐵軌行走時,沿線的黃色水管,更讓人相信也許以前是有水源,因此我們在木瓜山登山口附近,沿著地圖上的水線先往上尋找,龍頭說,如果有水管可以接,那水源勢必要在高處才能往低處流,往上探了將近100公尺左右,發現溪溝的結構大致相同,而且石塊堆疊的地形,不知道是不是當初崩塌將水源埋住了,龍頭說繼續往上找到機率不高,因此回到登山口的高度,開始繼續往下探,下方地形變化較多,但也差不多探了近100m仍然未果,加上時候不早山區濃霧已起,大家還得走一小段鐵路回工寮,於是放棄尋水,回去尋找資料還是找不到,猜想水源有可能在舊木瓜那邊。


◔ 15:56  / H1810m 回到下切處。
◔ 16:05  喝口水整裝後,出發回到第三工寮。回程時龍頭有提醒不要繼續走鐵道,選擇安全的下切腰繞比較好,因為下山回程有可能精神不濟、之前走鐵道很順利或登頂後精神放鬆所致,但押後的我沒有注意聽到,前方有夥伴上鐵道時也跟著上,以至於跟前方隊伍有一段不小的距離,這段經驗也讓我學習到以後遇到這樣的情況該如何處理。

走鐵軌,回第三工寮。

◔ 16:43  到達第三工寮。
開始濾水準備晚餐,遍巡周遭水源,發現工寮左方鐵桶水最為乾淨,雖然有蝌蚪水質只呈現淡黃色,沒有異味狀況不錯,先用綿質掛耳式濾紙先將雜質去除,再使用濾水器,出來的水無色無味,濾水器也不容易堵塞,瓜瓜聰明的使用吊掛濾水器的方式,這樣無需費力,便可得到一碗碗乾淨的水質。


男生們則在較為空曠地依序架起乾柴,漸漸也生起火堆,將潮濕的木頭慢慢也開始燻乾,今日氣候較暖乾燥,天空的星星也非常的多,抬頭似乎看到天蠍座星群,不久後月色也逐漸明亮,有了營火,大家開始圍在旁邊聊天取暖,甚至靈機一動,將多餘濾過的水放進獵人烹煮過乾淨的鍋子,放在火堆上開始煮水,熱呼呼的熱水就讓大家一瓢瓢取用浸濕毛巾,在月光下隔著衣服擦澡,或是躲在工寮黑暗處擦完換上乾淨衣服,沒想到在山上也能如此舒適乾淨,圍在火堆旁的大夥都非常開心笑到不行,說著我們不只山友還都變成了澡友。

Day 3   11/30(日)☼天氣炎熱展望不錯,但空氣似乎有薄薄一層沙。

三號工寮→三號索道頭、台車→檜木大型拱門索道頭→鐵軌→探二號工寮→明德鞍部→碎石產道入口→第二柵欄鎖鏈處→水泥平整產道第一鎖鏈柵欄。(行進時間,含休息拍照,探二號工寮總計:5小時9分 / 下降高度約:1220m)

◔ 04:30  起床,吃早餐。

昨晚大家說好不賴床,6:00準時出發,所以早早起床,就在大家還在邊吃早餐邊收拾,龍頭一個迅速已經將背包收好,整整齊齊的等待大家,並且在工寮的前段發現一枝獵槍,應該有180公分長,裡面沒有彈藥,研判應該是會來到工寮的原住民所有,於是乎大家非常好奇的一一拿來感受,將鍋盆擺好可以繼續接雨水,昨晚的營火則再次檢查有沒有全部熄滅,好一陣子大家才慢慢離開第三工寮。

大部份的夥伴都第一次拿到獵槍,感覺非常特別,一一擺出帥氣姿。

◔ 06:12  從三號工寮出發。其實天氣非常好,往第三工寮後方看,還能看到帕托魯山、七腳川山,穿上雨衣是怕昨晚的露水在沿路的草叢葉片上,會弄溼衣服。

◔ 06:41 從三號索道頭出發(清晨的陽光照射在生鏽的台車處,穿透車廂落在蹦蹦車的座位上,景色非常美麗,因此在此停留拍照一段時間)。


最帥氣可愛的索隆嚮導-龍哥


車廂裡的座位其實很小,但座椅其實都是用真皮去縫製的,坐在裡面像穿越時光隧道。


陽光下的車廂,跟霧中的車廂,截然不同感受。


時間的流逝,不知道何時,這台蹦蹦車也會慢慢瓦解崩壞,然後慢慢回歸自然,不留下痕跡。


大家依依不捨,在這邊流連忘返許久。

◔ 06:50 天氣真的炎熱,開始脫雨衣。
◔ 07:40 / H1498m 小休。


樹上掛滿許多松蘿,可見這邊平時非常潮濕,但在陽光下,卻又非常美麗。

◔ 07:50 到達二號索道著點,拍照。從這邊可以看見三號索道著點處,但已經三號索道頭全部崩塌,當初全部是用非常巨大的檜木所架設,非常壯觀。


經過一夜,原本是山友的身份又多加一個“澡友”阿賢說的,還一直說以後沒這種行程要怎辦呀!!XD

◔ 08:00 離開二號索道著點。


二號索道著點到二號工寮間,還有一段鐵軌需要行走。


最後一段鐵軌,也是當初下切腰繞過的高架鐵軌,看著長滿青苔的支架,真不確定他的支撐點還剩多少。

◔ 08:32  / H1474m 到達二號工寮旁最後鐵軌處,休息,但我很想去傳說中的二號工寮看看,龍頭幫忙開路,小腰繞鐵軌後探二號工寮,大夥也一一跟上,從二號工寮的窗戶往外探去視野極棒,第一次在花蓮爬這麼高的山,往山下看的遠方是太平洋,木瓜溪與花蓮溪匯流口,海岸山脈的起點,前方小山丘般高的鯉魚山、一潭小池水是鯉魚池,左方遠處一片小高地則是美崙山。


無敵景色,海天相連。


站上窗台才能一覽美景。


龍頭發現二號工寮內,有一背負用的支架,綁繩的方式就像當初龍頭上意外事故課程時,所教的方式,果然很多很多東西,都是跟在地的文化、原住民學習而來的,真的要尊重各種文化。


有種真的要跟木瓜山說掰掰的感覺。

◔ 08:57  大夥回到路徑上,準備出發下切。這時先跟Baki Sugan聯絡,說我們大約12:00會到一號鎖鏈處。

◔ 09:40 / H1186m 小休,夥伴被虎頭蜂巡邏,雖然大家都戰戰兢兢不動,但阿賢還是手指被虎頭蜂叮咬,一咬下時非常刺痛,醫官螢螢立即讓阿賢吃藥已防引發嚴重過敏反應,好好處理一番,陸續出發。


被虎頭蜂叮咬的右手,已經紅腫到看不出來關節。

◔ 10:03  停下,再度查看被虎頭蜂叮咬夥伴的反應,手掌開始紅腫變大,陣陣刺痛,擦上藥膏後為了防止戴上手套藥膏被擦掉,於是綁上束帶後再戴上手套,大夥繼續前進。

◔ 10:26  / H977m 小休,打電話請 Baki Sugan 提前11:30分到第一柵欄鎖鏈處等待。

◔ 10:35  / H886m 小休。

◔ 11:08  / H 715m 叉路口,龍頭將左方路條調整至右方直行產道處,希望為其他山友指引較為清楚安全不用開路砍草的路徑。

◔ 11:21  第一柵欄鎖鏈處。基本上來說這邊不應該上鎖鏈的,Baki Sugan說山上的路是大家的。


到達第一鎖鏈處,這裏的植栽區別的非常清楚。


第一鎖鏈處不好倒車,往下走200公尺 Baki Sugan 的小貨車正在等待我們。



Baki Sugan 在第一柵欄鎖鏈處下方大約200公尺處等待我們,這次開較為大台的四輪驅動小貨車上山,所以大夥能夠一次全部上車,坐在小藍貨車的後方下山,看著陽光一一穿透樹葉,後方的景色慢慢遠去,好像真的跟木瓜山告別了。



離開前在 Baki Sugan 的工寮前合照。

此時山下天氣非常炎熱,彷彿還是夏天,在檳榔樹與種滿山蘇的腰繞產道上穿梭,到達下方我們包車的司機大哥等待處,Baki Sugan 邀請我們到他快要到台九丙的工寮裡,讓大家稍微梳洗換裝,說是工寮也不像是,阿嬤跟一隻頗有個性的貓也在,裡面有養魚、雞還種有橘子、咖啡豆,雖然有支付些許上下山交通費,但阿公的熱情可愛大家都非常感謝。

☞ 【心得】
這次木瓜山真的讓人好難忘,沒有預料到收穫會如此的多,而且一邊在寫紀錄一邊上網查詢資料時,了解了更多關於台灣林業的種種,希望能夠真真正正的親身去走過每一條,並且好好地瞭解那樣的過往與歷史。

頻繁爬山好一陣子,但這樣有歷史過往的路線,生態豐富,鮮少有人為破壞的路線確不常走過,走在鐵軌上雖然也會擔心安全,但更多的則是滿滿的感動,像這樣的地方在台灣應該還有很多很多,身為島嶼的子民是否該好好感受探訪,將那樣的歷史重新撿拾好好整理,傳承下去,於是上山前大夥說好,要好好記錄整理這次的行程記錄,將山上的路條調整好,找到水源,讓後續山友能更安全安心的爬山,雖然最後沒找到水源,但能做的都試著去做了,也是種學習。

除了對山林歷史的感動之外,夥伴間的互相幫助,開懷大笑都讓人記憶猶新,大家都一起受訓,從初階到中階,登山能力、行進技巧都很平均。這次隊伍裡有體能很棒又很照顧人的龍哥(索隆)、十項技能滿滿卻又非常感性讓人安心的龍頭、貼心很有梗泡茶生火一流的賢賢、來到木瓜山已經三次,有著滿滿鐵道經驗的熱心阿綿、注重安全責任感強,很會照顧夥伴的瓜瓜、體能一流醫術也一流的行動救護車螢螢,最年輕最菜但體能好細心又貼心的行動駝獸漂亮淵,當然還有第一次當領隊的菜鳥阿比。

下山後,阿綿跟我分享教授上課時的一句話:「領隊是人格,隊伍是風格」。

如果以這次來說,木瓜澡友隊伍是阿比喜歡的風格之一,在木瓜山上的開心、安心,順利都是因為有這群好棒的夥伴,感受到了,雖然還有很多不足的地方,但都是經驗,嘗試過學習到了,就是收穫。


Blog多圖版
木瓜山,哈崙山地鐵道。月光下的澡友(上)
木瓜山,哈崙山地鐵道。月光下的澡友(下)


所有回覆

  • 很棒的行程,感謝分享^^

  • 很開心你也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