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華再現」~「淡基橫斷古道」全線復通記
人數:Omar、素琴姐、寶哥、Peter Pan
行程:「擎天崗—石梯嶺—2.65K叉路—淡基橫斷平林坑溪(平等古圳水路)越嶺段—2.65K叉路—淡基橫斷石梯嶺腰繞段—大尖牛堤草原—淡基橫斷鹿堀坪越嶺段—鹿堀坪—山腰小路—富士大草原—大尖牛堤草原—淡基橫斷石梯嶺腰繞段—3.1K叉路—高頂山—荷蘭古道—風行咖啡—聖人瀑布站」
天候:上午晴,午后轉陰。
路況:
1.「石梯嶺腰繞路」中段與磺嘴山登山路重合,屬磺嘴山保護區範圍,進入前需辦妥申請手續,申請時進入地點寫上:擎天崗或石梯嶺。
2.淡基橫斷平林坑溪(平等古圳水路)越嶺段,小心牛群擋道。
3.古道行經多處水源地,宜小團體活動,嚴禁大隊人馬踐踏,以免觸怒守護「水源聖地」的龍神,遭難獲殃。並請保持清潔,嚴禁烤肉、釣魚。
4.古道全線都綁上塑膠紅繩、鋸齒邊布條。
在台灣交通出版社發行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地圖上,「淡基橫斷古道」是用綠色虛線來表示。古道隱藏在山林裡,遺失在人們的惱海中,理應是這般寒愴的顏色吧。而作為交通功能的喪失,虛線也確實能反映出古道目前以及未來的命運。
然而古道不曾消失過,未來也不會消亡。自從我得知這條古道開始,它就一直存活在我心裡,並在那裡熱烈運作,日日夜夜,火燒火燎刺激我。它是作為一種紅色火熱的存在,潛伏在我意識的深層。它擘劃出我登山的行程,在空間中不斷修正我與它之間的距離,在想像中不斷廓清它的模樣,在時間中不斷預告它的出現,然後在現實中激勵我不斷朝它前進。
「綠色的虛線」,古道就這樣被印刷在地圖上,也像這樣出現在現實中。
0903這天的午后,當我走出古道來到鹿堀坪時,濃雲密布的蒼穹下,正是一片悽愴冷光的世界。但這不是悲傷的顏色,這是古道走出歷史墓藏,重返人間,初展風華的素顏。
0750 劍潭捷運站搭上小15公車。在排隊人潮中遇到寶哥。寶哥早聽到風聲,知道我在打探淡基橫斷古道,特地跟來瞧瞧。
0825 擎天崗站下車。剛過一個颱風,馬上又有一個颱風逼臨。西天廓清無比,東天雲氣濃厚。涼風中有股山雨欲來的淒愴味。過「魚路古道」城門上行不久,先後遇到朝陽隊的黑龍大哥、素琴姐。邀素琴姐同行。
0830 磺嘴山管制鐵門。
0914 石梯嶺,「大處著眼」導覽看板。大尖山一帶已是濃雲密布。
0940 「擎天崗—風櫃嘴步道」2.65K處。往右切入密林中。一道土堤順稜延伸下來,擋在前方。往左下尋找缺口。果然不遠處有條路跡清楚的小徑穿越過去。放心跟著前行。一路密集綁上紅色塑膠繩。寶哥也綁上他獨家的鋸齒邊布條,不過他用得很省。
0946 路先向南,再轉西南向。越深入,布條也跟著出現了。但綁的不多,除了「大稻埕永樂隊」外,都沒寫上隊號。一旁小溪幽幽低鳴,接連大雨過後,水量相當充沛。很訝異這裡竟然有水源,小溪若有情一定也會感嘆我的無知。
1002 小草原。大概由北五指方向延伸下來。先前的小溪在右方密林中靜靜流淌,對岸也有條長長土堤,中間有道缺口,表示這是渡溪處。但我們還是先往左探,離開草原進入密林,又遇小溪。因為方向實在偏差太多,於是折返先前草原右方的小溪邊。
1015 返渡溪口,過溪,穿過土堤缺口,又發現「永樂隊」布條。因少人行,路跡需稍加判讀。再行不遠,就沒再看見布條了,得用心判讀地形、可能的路基,更多的是考量古人的用路習慣。
1030 又遇土堤。一樣有個缺口。穿過。另一面竟是滿布荊棘。已無路跡。仔細理路。還好寶哥帶有一把修剪鉗。在這一帶摸索好一會兒,越過下面的小乾溝,登上對面小支稜,順稜下行,在一處平緩處再穿越另一條小乾溝。路轉向西北,方向百分之百正確,因為自平等古圳溪谷開過來的路是東南向。地面滿是雜草,仍需費心理路。
1050 通過兩稜間平緩坡地後,路跡又明朗起來。倒木擋道。
1103—1119 終於接通0828日自平等古圳溪谷踏查的小徑。在接通處密集結上塑膠紅繩。位置在反向越過最高稜後開始北轉附近。在平等古圳溪谷末端兩大支流匯合處,叉路口綁上燈籠狀布條的這一段小徑,主要也是由寶哥理出來的。順稜下望,林間可見稀稀疏疏的布條,估計是通往北五指山。
1119 折返。沿途再密集結上紅繩。
1147 折返過溪處。
1200—1246 回到步道2.65K處。原先以為只要20分的踏查,竟花了2個多小時。讓Omar大哥久等了。生性活潑的Omar大哥當然不會呆坐在此,他早與路過的一位山友,先走了一遍腰繞路。休息、午餐。
1246 往步道左方續行,踏上淡基橫斷石梯嶺腰繞段。路向東北。
1255 進入衫木林。地面滿是被強風刮落的枝葉。倒木也不少。
1259 酒瓶叉路。順稜下行也可接上新開的「750」橫越徑。這條新路穿過好幾條支稜,因此起伏相當大。
1301 接上磺嘴山登山路。路口處在上回踏查時所綁上的「UU30」白色布條,已被巡山員取下。
1305 進入右方土堤缺口叉路。寶哥也發現,他更早之前綁上的布條也遭到相同的對待。一條小溪在下方林中嘩嘩作響,這是鎷鋉溪的一條支流。
1325 出密林進入草原,「磺嘴山保護區」警示牌。
1329—1348 大尖牛堤草原。大尖山整個籠罩在濃雲密霧中。在陰鬱天色的冷光中,草原綠得出油、黃得發亮。
1348 往「淡基橫斷鹿堀坪越嶺段」續行。入口在警示牌前方10來米處左方,路指向東北方。裡頭幾乎沒有任何登山布條,得仔細判讀已相當模糊的路跡,用心尋找可能的路基。密集結上塑膠紅繩。
1407 小土地公廟。這附近沒有耕地,卻有這麼一座小廟,更證明這是舊時一條人來人往相當頻繁的交通要道。左方隱約傳來潺潺的溪流聲。「台灣交通出版社」的地圖將這段古道畫在溪流左側,顯然是錯誤的。
1425 過溪,行左岸。整條古道林蔭蔽天,水氣充沛,中段有處娟秀的小瀑布。颱風過後,路上倒木不少,有些地方需繞道,但未大幅偏離古道。
1432 疑似過溪處。但路在左稜,硬切上行,頗耐人尋味,有可能是舊有路基已消失所致。下稜後地勢寬平。稍行不久,左稜又逼近過來,路徑疑一分為二。直行遇倒木,避開。取左順稜下,不久兩路又匯合。一路順稜下行。
1500 稜尾,兩溪會合處。過溪。
1505 鹿堀坪。廢梯田。在出口處同樣密集綁上塑膠紅繩。
1517—1547 叉路,右上接山腰小徑。取左,下溪邊。泡茶。
1547 往山腰小徑續行。
1607 富士大草原,大片霧紗在微風中翻動,好像在探測寂靜的深度。靜,靜,靜,靜得可以凝結空氣,我有股大喊一聲的衝動,但這股念頭馬上被這四週獨特的氛圍給制伏了。但最終我還是作了一個舉動,我給Omar大哥拍下一張獨照。
1619 小草原。
1624 大尖山牛堤草原。
1629 折返淡基橫斷古道。
1644 接磺嘴山登山路。
1649 叉路,右往管制鐵門,馬上興起了一種心虛、理虧的感覺。取左行,心虛的感覺也隨著深入的步伐,慢慢填實。
1700 折返步道2.65K。向風櫃嘴方向前行。
1714 步道3.1K右轉。大片的草原綿延好幾個山頭,陽光掀開濃雲的一角,出現一小塊的藍天,在霧紗輕漫飛舞中,水塘閃現亮得刺眼的天光。
1720 跨過鐵網。
1722 高頂山基點。小歇一會兒。隨即走入右向的荷蘭古道。
1741 十字叉路。右往高頂山,直往平等古圳。取左行。開始陡下。
1753 過溪,沖涼。
1755 過小支流。
1757 矮石牆,沿著牆邊走。
1807 叉路,左往瑪礁山。
1810 風行咖啡,至善路3段370巷55號。接柏油路,路燈86號,往右下行。
1814 叉路,觀光柑園看板,順右方步道下。
1815—1823 水圳旁果園空地理裝。
1823 續行。天色日益昏暗,取出頭燈。
1827 叉路,右往平等里,續直行。
1834—1835—1840—1845 田尾仔橋。出「平等古圳親山步道」。車登腳橋。聖人瀑布站。
^^^^^^^^^^^^^^^^^^^
後記:
1.古道探勘依據:「陽明山國家公園」,台灣交通出版社,2003年初版。
2.「全線」﹖隨著時代的進步,古道卻日益縮短或消隱,它不是部份變成馬路,要不就是全然消失在人們的腦海中。這裡「全線」指的是未被馬路化的路段,平林坑溪(平等古圳水路)越嶺段,石梯嶺腰繞段,鹿堀坪越嶺段。
3.鳴謝:0828日參與踏查Omar、Pemmer,0903日參與踏查Omar、素琴姐、寶哥。尤其感謝寶哥,比我更早獨力理出平林坑溪越嶺路前段、石梯嶺腰繞路末端,居功厥偉。
4.古道書面指引:
「平林坑溪兩支流匯合處叉路—越最高稜後,路轉向北,注意右邊叉路—土堤—土堤、小溪—小草原—土堤—杉木林—擎天崗風櫃嘴步道2.65K—闊地取右行—杉木林—磺嘴山登山路—過「磺嘴山2.4K」路標,右邊土堤缺口叉路—大尖牛堤草原,警示牌前約10米,左方入口—小土地公廟—過溪—疑似過溪處,路在左稜,硬上—稜尾兩溪匯流處,過溪—鹿堀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