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淡基橫斷古道」風華再現,平等古圳可直通鹿堀坪

活動日期
2005/9/3 - 2005/9/3
所屬團體
台灣義勇兵團
困難度
0

「風華再現」~「淡基橫斷古道」全線復通記

人數:Omar、素琴姐、寶哥、Peter Pan
行程:「擎天崗—石梯嶺—2.65K叉路—淡基橫斷平林坑溪(平等古圳水路)越嶺段—2.65K叉路—淡基橫斷石梯嶺腰繞段—大尖牛堤草原—淡基橫斷鹿堀坪越嶺段—鹿堀坪—山腰小路—富士大草原—大尖牛堤草原—淡基橫斷石梯嶺腰繞段—3.1K叉路—高頂山—荷蘭古道—風行咖啡—聖人瀑布站」
天候:上午晴,午后轉陰。
路況:
1.「石梯嶺腰繞路」中段與磺嘴山登山路重合,屬磺嘴山保護區範圍,進入前需辦妥申請手續,申請時進入地點寫上:擎天崗或石梯嶺。
2.淡基橫斷平林坑溪(平等古圳水路)越嶺段,小心牛群擋道。
3.古道行經多處水源地,宜小團體活動,嚴禁大隊人馬踐踏,以免觸怒守護「水源聖地」的龍神,遭難獲殃。並請保持清潔,嚴禁烤肉、釣魚。
4.古道全線都綁上塑膠紅繩、鋸齒邊布條。

在台灣交通出版社發行的陽明山國家公園地圖上,「淡基橫斷古道」是用綠色虛線來表示。古道隱藏在山林裡,遺失在人們的惱海中,理應是這般寒愴的顏色吧。而作為交通功能的喪失,虛線也確實能反映出古道目前以及未來的命運。
然而古道不曾消失過,未來也不會消亡。自從我得知這條古道開始,它就一直存活在我心裡,並在那裡熱烈運作,日日夜夜,火燒火燎刺激我。它是作為一種紅色火熱的存在,潛伏在我意識的深層。它擘劃出我登山的行程,在空間中不斷修正我與它之間的距離,在想像中不斷廓清它的模樣,在時間中不斷預告它的出現,然後在現實中激勵我不斷朝它前進。
「綠色的虛線」,古道就這樣被印刷在地圖上,也像這樣出現在現實中。
0903這天的午后,當我走出古道來到鹿堀坪時,濃雲密布的蒼穹下,正是一片悽愴冷光的世界。但這不是悲傷的顏色,這是古道走出歷史墓藏,重返人間,初展風華的素顏。

0750 劍潭捷運站搭上小15公車。在排隊人潮中遇到寶哥。寶哥早聽到風聲,知道我在打探淡基橫斷古道,特地跟來瞧瞧。
0825 擎天崗站下車。剛過一個颱風,馬上又有一個颱風逼臨。西天廓清無比,東天雲氣濃厚。涼風中有股山雨欲來的淒愴味。過「魚路古道」城門上行不久,先後遇到朝陽隊的黑龍大哥、素琴姐。邀素琴姐同行。
0830 磺嘴山管制鐵門。
0914 石梯嶺,「大處著眼」導覽看板。大尖山一帶已是濃雲密布。
0940 「擎天崗—風櫃嘴步道」2.65K處。往右切入密林中。一道土堤順稜延伸下來,擋在前方。往左下尋找缺口。果然不遠處有條路跡清楚的小徑穿越過去。放心跟著前行。一路密集綁上紅色塑膠繩。寶哥也綁上他獨家的鋸齒邊布條,不過他用得很省。
0946 路先向南,再轉西南向。越深入,布條也跟著出現了。但綁的不多,除了「大稻埕永樂隊」外,都沒寫上隊號。一旁小溪幽幽低鳴,接連大雨過後,水量相當充沛。很訝異這裡竟然有水源,小溪若有情一定也會感嘆我的無知。
1002 小草原。大概由北五指方向延伸下來。先前的小溪在右方密林中靜靜流淌,對岸也有條長長土堤,中間有道缺口,表示這是渡溪處。但我們還是先往左探,離開草原進入密林,又遇小溪。因為方向實在偏差太多,於是折返先前草原右方的小溪邊。
1015 返渡溪口,過溪,穿過土堤缺口,又發現「永樂隊」布條。因少人行,路跡需稍加判讀。再行不遠,就沒再看見布條了,得用心判讀地形、可能的路基,更多的是考量古人的用路習慣。
1030 又遇土堤。一樣有個缺口。穿過。另一面竟是滿布荊棘。已無路跡。仔細理路。還好寶哥帶有一把修剪鉗。在這一帶摸索好一會兒,越過下面的小乾溝,登上對面小支稜,順稜下行,在一處平緩處再穿越另一條小乾溝。路轉向西北,方向百分之百正確,因為自平等古圳溪谷開過來的路是東南向。地面滿是雜草,仍需費心理路。
1050 通過兩稜間平緩坡地後,路跡又明朗起來。倒木擋道。
1103—1119 終於接通0828日自平等古圳溪谷踏查的小徑。在接通處密集結上塑膠紅繩。位置在反向越過最高稜後開始北轉附近。在平等古圳溪谷末端兩大支流匯合處,叉路口綁上燈籠狀布條的這一段小徑,主要也是由寶哥理出來的。順稜下望,林間可見稀稀疏疏的布條,估計是通往北五指山。
1119 折返。沿途再密集結上紅繩。
1147 折返過溪處。
1200—1246 回到步道2.65K處。原先以為只要20分的踏查,竟花了2個多小時。讓Omar大哥久等了。生性活潑的Omar大哥當然不會呆坐在此,他早與路過的一位山友,先走了一遍腰繞路。休息、午餐。
1246 往步道左方續行,踏上淡基橫斷石梯嶺腰繞段。路向東北。
1255 進入衫木林。地面滿是被強風刮落的枝葉。倒木也不少。
1259 酒瓶叉路。順稜下行也可接上新開的「750」橫越徑。這條新路穿過好幾條支稜,因此起伏相當大。
1301 接上磺嘴山登山路。路口處在上回踏查時所綁上的「UU30」白色布條,已被巡山員取下。
1305 進入右方土堤缺口叉路。寶哥也發現,他更早之前綁上的布條也遭到相同的對待。一條小溪在下方林中嘩嘩作響,這是鎷鋉溪的一條支流。
1325 出密林進入草原,「磺嘴山保護區」警示牌。
1329—1348 大尖牛堤草原。大尖山整個籠罩在濃雲密霧中。在陰鬱天色的冷光中,草原綠得出油、黃得發亮。
1348 往「淡基橫斷鹿堀坪越嶺段」續行。入口在警示牌前方10來米處左方,路指向東北方。裡頭幾乎沒有任何登山布條,得仔細判讀已相當模糊的路跡,用心尋找可能的路基。密集結上塑膠紅繩。
1407 小土地公廟。這附近沒有耕地,卻有這麼一座小廟,更證明這是舊時一條人來人往相當頻繁的交通要道。左方隱約傳來潺潺的溪流聲。「台灣交通出版社」的地圖將這段古道畫在溪流左側,顯然是錯誤的。
1425 過溪,行左岸。整條古道林蔭蔽天,水氣充沛,中段有處娟秀的小瀑布。颱風過後,路上倒木不少,有些地方需繞道,但未大幅偏離古道。
1432 疑似過溪處。但路在左稜,硬切上行,頗耐人尋味,有可能是舊有路基已消失所致。下稜後地勢寬平。稍行不久,左稜又逼近過來,路徑疑一分為二。直行遇倒木,避開。取左順稜下,不久兩路又匯合。一路順稜下行。
1500 稜尾,兩溪會合處。過溪。
1505 鹿堀坪。廢梯田。在出口處同樣密集綁上塑膠紅繩。
1517—1547 叉路,右上接山腰小徑。取左,下溪邊。泡茶。
1547 往山腰小徑續行。
1607 富士大草原,大片霧紗在微風中翻動,好像在探測寂靜的深度。靜,靜,靜,靜得可以凝結空氣,我有股大喊一聲的衝動,但這股念頭馬上被這四週獨特的氛圍給制伏了。但最終我還是作了一個舉動,我給Omar大哥拍下一張獨照。
1619 小草原。
1624 大尖山牛堤草原。
1629 折返淡基橫斷古道。
1644 接磺嘴山登山路。
1649 叉路,右往管制鐵門,馬上興起了一種心虛、理虧的感覺。取左行,心虛的感覺也隨著深入的步伐,慢慢填實。
1700 折返步道2.65K。向風櫃嘴方向前行。
1714 步道3.1K右轉。大片的草原綿延好幾個山頭,陽光掀開濃雲的一角,出現一小塊的藍天,在霧紗輕漫飛舞中,水塘閃現亮得刺眼的天光。
1720 跨過鐵網。
1722 高頂山基點。小歇一會兒。隨即走入右向的荷蘭古道。
1741 十字叉路。右往高頂山,直往平等古圳。取左行。開始陡下。
1753 過溪,沖涼。
1755 過小支流。
1757 矮石牆,沿著牆邊走。
1807 叉路,左往瑪礁山。
1810 風行咖啡,至善路3段370巷55號。接柏油路,路燈86號,往右下行。
1814 叉路,觀光柑園看板,順右方步道下。
1815—1823 水圳旁果園空地理裝。
1823 續行。天色日益昏暗,取出頭燈。
1827 叉路,右往平等里,續直行。
1834—1835—1840—1845 田尾仔橋。出「平等古圳親山步道」。車登腳橋。聖人瀑布站。


^^^^^^^^^^^^^^^^^^^
後記:
1.古道探勘依據:「陽明山國家公園」,台灣交通出版社,2003年初版。
2.「全線」﹖隨著時代的進步,古道卻日益縮短或消隱,它不是部份變成馬路,要不就是全然消失在人們的腦海中。這裡「全線」指的是未被馬路化的路段,平林坑溪(平等古圳水路)越嶺段,石梯嶺腰繞段,鹿堀坪越嶺段。
3.鳴謝:0828日參與踏查Omar、Pemmer,0903日參與踏查Omar、素琴姐、寶哥。尤其感謝寶哥,比我更早獨力理出平林坑溪越嶺路前段、石梯嶺腰繞路末端,居功厥偉。
4.古道書面指引:
「平林坑溪兩支流匯合處叉路—越最高稜後,路轉向北,注意右邊叉路—土堤—土堤、小溪—小草原—土堤—杉木林—擎天崗風櫃嘴步道2.65K—闊地取右行—杉木林—磺嘴山登山路—過「磺嘴山2.4K」路標,右邊土堤缺口叉路—大尖牛堤草原,警示牌前約10米,左方入口—小土地公廟—過溪—疑似過溪處,路在左稜,硬上—稜尾兩溪匯流處,過溪—鹿堀坪」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古道行經多處水源地,宜小團體活動,嚴禁大隊人馬踐踏。並請保持清潔,嚴禁烤肉、釣魚,以免觸怒守護「水源聖地」的龍神,遭難獲殃。 山林不是我的,也不是你的,山林更不是任何人可擁有的財產。我們甚至連完整愛護山林的能力都沒有。我們只有敬畏祂。 這就是小弟與日後前來的山友們立下的遊戲規則。 本來這個記錄,我是不大願意公開的,因為這條路線經過多處水源地。但最終我還是貼上來了,因為我愛台灣,我愛台灣人。我希望有更多在生活中受盡困頓、折磨的台灣人能多上山,接受大自然的涵養,然後將心量打得更開。「萬法唯心造」,心開路就廣,生活就會好過些,這也是很多高僧大德勉勵世人的話。別的不說,多上山身體就健康,光這樣就可以省下一筆很可觀的買藥錢。
  • 淡基橫斷古道全線復通,寶哥先前獨力理出平林坑溪越嶺路前段、石梯嶺腰繞路末端,居功厥偉,Peter居中策劃,鍥而不捨,毅力非凡,則是靈魂人物,復以因緣成熟,有志一同,古道風華乃現。 謝謝Peter不嫌棄我腳程慢,全程帶我參與,高頂山陡下荷蘭古道時已近黃昏,Peter怕我滑倒,特地走在我前頭,頻頻回頭照顧,自己好幾次因而差點滑倒,真是抱歉,心中充滿感激! 跟Peter一起爬山,讓我更深沉體會到分享,關懷、鼓勵與相互扶持,並從單純的運動進入美的層次,自然的美、心靈的美。「心開路就廣」,心量大,風聲、雨聲、鳥聲、水聲、雷聲、喧囂聲、聲聲入耳!
  • 陽明山巡山大師,Peter又出馬了 Peter一出,果然非凡 私房景點,處處驚艷 每次看了您的紀錄,都會流口水.....
  • Omar大哥真是老當益壯~偶像~~
  • 莊兄,下回您與ㄚ信兄上來,小弟就用這條招待你們。
  • 看到照片後發現上月底的星期六,omar兄有跟甘兄( 寶哥的鄰居 )出來嘛,當時在小草原用餐後,就有人把報紙丟我背後的草叢中,然後就離開! 鹿堀坪石棚旁的路才是河南仔路 ( 這段路線與山友進出鹿堀坪的路是有出入 ) 「台灣交通出版社」的地圖將這段古道畫在溪流左側,顯然是錯誤的。跟「上河文化」的一樣會犯錯誤... 淡基橫斷古道全線復通的說法... 這給我的感覺是太輕率且片面的,老路的踏勘是網絡狀的,也與多方耆老的訪談是全面互相印證的... 至於潘兄說... 本來這個記錄,我是不大願意公開的,因為這條路線經過多處水源地。但最終我還是貼上來了... 哈...此區樹幹上與地下的視覺污染是指日可待 換做是我,除非定期上山清潔垃圾,或像北插之友般 ( 有相同理念的人馬 ),不然就別貼了。若要詳細分析,絕大多數的人都是抱著沒走過的路線去嘗鮮一番的心情 ( 同到此一遊心態 ),等到熱潮退去...真章立見嘛...
  • 報告刺鳥兄, 我上月底的星期六(8/27)先跟悠遊山林從擎天崗走到冷水大山登山口,然後獨自一人走河南勇路到八煙,再從頂八煙回擎天崗,8/28跟Peter、Pemmer兄參與平等古圳水路踏查,都沒在小草原用餐,與寶哥也是9/3第一次見面,更不認識寶哥的鄰居甘兄,爬山也沒有帶報紙的習慣,所以請您再確認真的是omar? 我可以確信我的修為還沒有到有分身的地步:我隨時可以站出來來接受您的指認。 我好奇的是:當有人把報紙丟您背後的草叢中,然後就離開時,您有何行動?憤怒卻保持沉默?或則把報紙撿起來帶下山?
  • 刺鳥兄, 1.您認錯人了。丟垃圾的不是Omar大哥。那天是與寶哥同行的山友告訴您有人亂扔報紙這事,她已經來信告知我事情經過了,確定Omar大哥並不在場。以後在這種公開場合作任何聲明都要謹慎,以免波及無辜。Omar大哥知道您是一時的義憤,會原諒您的。 2.有一件事您說對了,說全線復通是有點輕率、片面,因為我只是根據地圖在找。公視每週三晚間2200時,會播「台灣古道誌」,本週及下週都在談「淡基橫斷古道」。 3.您也點到我的痛處了。真的,我也很擔心,下回再走這條路時,會給我看到垃圾。我希望日後前來的山友,採小團體活動方式,務必保持環境清潔,因為這是台北市北區的水源地。
  • 首先我要說 ...發現上月底的星期六,omar兄有跟甘兄( 寶哥的鄰居 )出來嘛,當時在小草原用餐後,就有人把報紙丟我背後的草叢中... 不等於 影射丟垃圾的是Omar... 但是 我認錯人是事實( 感謝Omar兄認真的說明...) 至於 你最後一段話 我這樣回應 如果我們有機會同行... 還怕你不知道我的為人嗎?也可驗證我寫的跟做的一致否? 只是怕你對我有如此年輕而嚇一跳說...
  • 刺鳥兄, 1.再細讀過您寫的內容後,我發現已曲解您的原意。因為您說的是分別的兩件事,A.「您見到Omar大哥」,B.「您看到丟下的報紙」,而A與B是不相干。但我初看時,還是不小心將他們看成是相干。 2.不僅我相信,Omar大哥也會相信,您是個熱愛山林,肯定會作好保持環境清潔的好山友。請繼續加油,介紹台灣的山林之美,讓更多人愛上山,這樣多多少少也能改變被「惡質中華文化」污染的台灣民心。 3.您的刺鳥網,我因電腦太過老舊無法順利閱讀,日後有行程可多利用e-mail互相連繫。
  • 看完潘兄再一次行程真叫人羨慕 依時間點推估草山芒花盛開時期為何? 利用10月芒花盛開假日請潘兄讓我們幾個客家小第見證先人開墾草山遺跡與現今文明人維護之差益比較 ㄚ信
  • ㄚ信兄, 新竹的客家好漢哪時到,芒花就哪時開。^^
  • 「新竹的客家好漢哪時到,芒花就哪時開」,這是深切認識「萬法唯心造」才說得出口的,Peter兄氣魄真夠! 屆時我也想參一腳喔!
  • 根據您這段描述:「那天是與寶哥同行的山友告訴您有人亂扔報紙這事,她已經來信告知我事情經過了,確定Omar大哥並不在場。」,我終於認識她了!很感謝她沒有袖手旁觀,免除我解釋的麻煩與重負。因為如果我真是那個人,我那有臉見您、寶哥、悠遊山林隊、登山聯隊! 週六在劍潭捷運站搭小15公車上擎天崗,巧遇寶哥與Amily一群人要上磺嘴山,我是從談話中認出那個就是黑美人,所以脫口而出:「您就是Amily吧!」 臨別Amily還送我他家種的一大片柚子,感恩啊! 當然,話題脫不了刺鳥兄那短短的文字:「看到照片後發現上月底的星期六,omar兄有跟甘兄( 寶哥的鄰居 )出來嘛,當時在小草原用餐後,就有人把報紙丟我背後的草叢中,然後就離開!」,任何人看了,直覺上都會感覺到刺鳥兄有所影射。
  • 2005年11月6日12點,預定由平頂古圳上風櫃嘴。 由平頂古圳上碼礁山稜線,沿途山友答稱往石梯嶺及頂山路線已無人用多時, 步道接上擎天崗之前(海拔約700m),判圖,過溪右側路應是往石梯嶺路線, 路條老舊,樹幹上刻鑿的字跡,橫生青苔不復明顯(所以應是舊時路,沒錯) 過不多時,沿路取2005年9月3日淡基橫斷鋸齒布條,於擎天崗往風櫃嘴3.1km處步道接上。 沿途山菊、白芒、落日,風櫃嘴期待的海天景色由霧幕取代,空氣污染的台北有些中海拔的味道,唯獨缺少靜謐的薄霧、空谷鳥音,取而代之的是小販的蕃薯湯碗筷垃圾、重機的喧囂聲及哄吼的人聲。 上網搜尋路條的事證,感謝Omar、素琴姐、寶哥、Peter Pan一行人明確的步條,減少判圖及尋路的時程。 10年前風櫃嘴靜謐美好的豔陽落日,沉放在記憶裏。 ps:感謝途中一位中年婦女,一同撿拾垃圾; 希望每位山友,能多多幫忙保持山上的清淨; 每座山不會因為多些人爬山,而益增其美麗; 每位山友卻因多爬些山而益增智慧及記憶,願山友逐日增多,純粹撿山頭的人,少些。 願合歡山的攤販、垃圾,能年年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