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岡山平野七鄉的地勢高點 - 前荷、白沙崙、竹仔港、漯底山、新九甲圍山 2008/06/19
雖然是七鄉, 其實主要只拜訪五個地方, 分別是
前荷 24M (湖內鄉、路竹鄉) (三角點 三-五一二, 尚存)
白沙崙 12M (茄萣鄉) (三角點 三-五三八, 佚失)
竹仔港 11M (永安鄉) (圖根點, 佚失)
漯底山 52M (彌陀鄉、梓官鄉) (三角點 三-四九四, 佚失)
新九甲圍山 50M (橋頭鄉) (人造山)
這平野七鄉在不久的地質年代之前都還屬於海域,
後來因為陸地上升、河川堆積、泥火山的噴發等, 漸成平野,
但這七鄉合計約有一半的面積, 在開台之初都還仍是「蟯港內海」的範圍,
現在雖然內海退化到只剩興達港港內的水域, 但在退化之前的水域如今仍多為魚塭或鹽田等,
除了形成這區域別樹一格的風光, 也可知道這一帶真的是很平、很平.
要在平坦的地區尋找地勢高點,
光是利用近年出版的地圖中的標高, 則是容易有問題的 (有些應是建物屋頂或樹林林稍的高度),
這次的七鄉高點, 主要是參考在百年前所出版的《台灣堡圖》與現況實勘而決定. 其中
前 荷:車停於其西南方萬應祠旁的大榕樹下,
往東北方向入林、過濠溝, 約十分鐘內可到達茅草叢裡的基點所在.
現今地圖上的湖內路竹兩鄉鄉界通過此點, 因此是兩鄉共用的地勢高點.
白沙崙:茄萣原是海上浮洲, 所謂的「山仔」都只是較高的沙丘而已,
但沙崙地形易變, 因此仍以舊點位所在的砂崙國小東側高地為代表,
高地上的制高點立有一「王爺山」的巨石, 車子可開到落差約二米的下方路邊,
白沙崙舊三角點的點位則約在王爺山北側的荒廢公園之盡頭附近.
竹仔港:舊圖根點點位位於平坦田間的田埂高處,
看來果然也是方圓三、四公里內的地勢最高點.
車停於其東北方的產道, 再沿著田埂就可走到點位的所在.
漯底山:因為泥火山而形成, 在平野中也特別突出,
山頂原本是軍營禁區, 如今人去營空, 車停營門前便可徒步進入營區內各高處.
距營門口約 0.1K 的舊三角點點位附近蓋了座水塔,
塔頂倒是埋了座「海軍測量氣象局三等三角點」, 視野不錯.
更值得一提的是,從水塔再往西南方走約 0.2K 有座碉堡, 海景極佳,
敝人以為這樣的海景在大高雄地區是數一數二的, 適合傍晚來看夕陽與夜景.
另外, 因為彌陀梓官的鄉界經過漯底山東南側的山腳下,
鄉界兩側較高的彌陀鄉以山頂為最高點並無問題,
較低的梓官鄉則鄉境高點落在鄉界上的某處, 判位不易,
只好也仍以不遠的漯底山山頂為代表.
新九甲圍山:近年才成形的垃圾山, 現為高雄都會公園第二期園區, 以及橋頭鄉境的新高點.
在公園西北角停車, 再跟著園區步道約 5min 就可散步到園區內的最高處,
視野與夜景都還不錯.
而這五個地方的南北分佈也有點距離,
從下午約四點多起程, 在依序走訪之後也已經晚上八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