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大岡山平野七鄉的地勢高點 (前荷,白沙崙,竹仔港,漯底山,新九甲圍山)

活動日期
2008/6/19 - 2008/6/19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類型
» »

jjlu(阿竹)

2008/6/24


大岡山平野七鄉的地勢高點 - 前荷、白沙崙、竹仔港、漯底山、新九甲圍山 2008/06/19

雖然是七鄉, 其實主要只拜訪五個地方, 分別是

 前荷 24M (湖內鄉、路竹鄉)  (三角點 三-五一二, 尚存)
 白沙崙 12M (茄萣鄉)     (三角點 三-五三八, 佚失)
 竹仔港 11M (永安鄉)     (圖根點,      佚失)
 漯底山 52M (彌陀鄉、梓官鄉) (三角點 三-四九四, 佚失)
 新九甲圍山 50M (橋頭鄉)   (人造山)

這平野七鄉在不久的地質年代之前都還屬於海域,
後來因為陸地上升、河川堆積、泥火山的噴發等, 漸成平野,
但這七鄉合計約有一半的面積, 在開台之初都還仍是「蟯港內海」的範圍,
現在雖然內海退化到只剩興達港港內的水域, 但在退化之前的水域如今仍多為魚塭或鹽田等,
除了形成這區域別樹一格的風光, 也可知道這一帶真的是很平、很平.

要在平坦的地區尋找地勢高點,
光是利用近年出版的地圖中的標高, 則是容易有問題的 (有些應是建物屋頂或樹林林稍的高度),
這次的七鄉高點, 主要是參考在百年前所出版的《台灣堡圖》與現況實勘而決定. 其中

 前 荷:車停於其西南方萬應祠旁的大榕樹下,
     往東北方向入林、過濠溝, 約十分鐘內可到達茅草叢裡的基點所在.
     現今地圖上的湖內路竹兩鄉鄉界通過此點, 因此是兩鄉共用的地勢高點.

 白沙崙:茄萣原是海上浮洲, 所謂的「山仔」都只是較高的沙丘而已,
     但沙崙地形易變, 因此仍以舊點位所在的砂崙國小東側高地為代表,
     高地上的制高點立有一「王爺山」的巨石, 車子可開到落差約二米的下方路邊,
     白沙崙舊三角點的點位則約在王爺山北側的荒廢公園之盡頭附近.

 竹仔港:舊圖根點點位位於平坦田間的田埂高處,
     看來果然也是方圓三、四公里內的地勢最高點.
     車停於其東北方的產道, 再沿著田埂就可走到點位的所在.

 漯底山:因為泥火山而形成, 在平野中也特別突出,
     山頂原本是軍營禁區, 如今人去營空, 車停營門前便可徒步進入營區內各高處.
     距營門口約 0.1K 的舊三角點點位附近蓋了座水塔,
     塔頂倒是埋了座「海軍測量氣象局三等三角點」, 視野不錯.

     更值得一提的是,從水塔再往西南方走約 0.2K 有座碉堡, 海景極佳,
     敝人以為這樣的海景在大高雄地區是數一數二的, 適合傍晚來看夕陽與夜景.

     另外, 因為彌陀梓官的鄉界經過漯底山東南側的山腳下,
     鄉界兩側較高的彌陀鄉以山頂為最高點並無問題,
     較低的梓官鄉則鄉境高點落在鄉界上的某處, 判位不易,
     只好也仍以不遠的漯底山山頂為代表.

 新九甲圍山:近年才成形的垃圾山, 現為高雄都會公園第二期園區, 以及橋頭鄉境的新高點.
       在公園西北角停車, 再跟著園區步道約 5min 就可散步到園區內的最高處,
       視野與夜景都還不錯.

而這五個地方的南北分佈也有點距離,
從下午約四點多起程, 在依序走訪之後也已經晚上八點多了.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瑣記〉 ● 湖內鄉、路竹鄉 之 前荷:  路竹鄉與湖內鄉的地勢高點位於鄉界上的前荷基點. (三角點 3-512 → 2-512)  在《台灣堡圖》中便可見標高 80.8 日尺 (約24.5M) 的三角點記號.  點位位於甘蔗田中, 當年五分仔車還在時, 糖鐵就從其緊鄰的東北側通過.  如今則從基點南方約 0.4K 遠的台 28 線公路進入田間產道,  車停基點西南方約 90m 遠的萬應祠旁大榕樹下,  再往東北方向入林、過濠溝, 約十分鐘內便可到達茅草叢裡的基點所在.  而在內政部出版的等高線圖中,  在路竹鄉境另有 25M 的標高點, 據查應是某建物的屋頂, 在尋找地勢高點時便略過. ● 茄萣鄉 之 白沙崙:  茄萣鄉原為海上浮洲,  所謂的高地 (當地人稱為「山仔」) 也只是較高的沙丘而已,  在《台灣堡圖》中可見標高 39.9 日尺 (約12.1M) 的三角點記號位於沙崙的北端,  如今高地整理成公園, 制高點立有一「王爺山」的巨石,  車子可開到落差約二米的下方路邊,  舊三角點的點位則在巨石北側約 70m 遠處, 是另個荒廢公園之盡頭再稍北的地方.  當年的沙崙地形幾乎都已經剷平或綠化,  像王爺山的西側顯然就是在剷平後改建為「砂崙國小」.  也因為沙崙上的地勢變動比較容易,  此行仍以尚存且為原白沙崙三角點點位所在的高地為代表.  在內政部出版的等高線圖中,  茄萣鄉境另有 18M 標高的三角點是位於建物的樓頂,  以及 13M 的標高點 (地名為「大垤」) 應是木麻黃林林稍的高度,  在尋地勢高點時皆略過.  而位於二仁溪口南岸的海濱公園 (前身為垃圾掩埋場) ,  論地勢其實應該已經超過原本低平的鄉境, 但卻又沒有明顯的勝出,  因此在尋地勢高點時僅供參考, 站在海堤的高處看著海邊的風景是還算可以啦.  最後呢,  邵陽燒餅還蠻好吃的 (位於茄萣鄉台 17 線往南快到興達港時改往東向的轉角),  有機會路過的話可當成地方特產帶一些回家. :) ● 永安鄉 之 竹仔港:  永安鄉的地勢低平,  西側約有三分之二的地區在開台之初都還是在「蟯港內海」的範圍 (蟯港又稱堯港)  而鄉境的地勢高點則位於東南隅的竹仔港地區.  在《台灣堡圖》中可見標高 36.4 日尺 (約11.0M) 的圖根點記號,  當時的行政區隸屬於維新里竹仔港庄.  當年來自府城 (今台南市) 的船隻還可經由內海直達竹仔「港」, 又可避免外海的風浪,  竹仔港地區擁有漁鹽之利, 又兼為水陸轉運站, 在當年也曾熱鬧一時,  已有兩百年歷史的文興宮也見證了這段歷史.  如今由文興宮往東行約 0.5K , 車停舊圖根點點位東北方的產道上,  再往西南方走約 0.2K 便可到達點位附近的田埂高處.  而在內政部出版的等高線圖中,  在永安鄉境另有21M、17M的三角點 (二塊厝、管府山)  但都是位於建物的樓頂, 因此在尋找地勢高點時便略過不計. ● 彌陀鄉、梓官鄉 之 漯底山:  漯底山是座泥火山, 山頂還有直徑約 200m 的類似碗狀火山口的地形,  在《台灣堡圖》中可見標高 171.6 日尺 (約52.0M) 的三角點記號位於碗口的東緣,  這便是彌陀鄉的地勢高點.  而梓官鄉的地勢則相當低平, 光是西北側在漯底山的山腳地勢稍高, 便足以睥睨全鄉.  但也因為一過鄉界便是地勢更高的地方,  梓官鄉本身的最高點反而難以判定, 只好權以漯底山為代表了.  漯底山頂原本是軍營禁區, 如今人去營空,  車子可直接從東側開上山頂, 但在營門前被柵門所阻,  可停車後徒步進入營區內探望各高處.  在距營門口約 0.1K 的原三角點點位附近有座水塔,  爬到塔頂的視野不錯, 這時可見腳邊另鑲了一顆「海軍測量氣象局三等三角點」.  而從水塔再往西南方約 0.2K , 在碗狀火山口的西南緣有座碉堡, 海景極佳,  腳下是無數個倒映著天光的格狀水域 (魚塭? 鹽田?),  左右是高雄台南兩大都會區的繁華,  如果是傍晚來看夕陽與夜景, 敝人以為這樣的海景在大高雄地區可說是數一數二的. ● 橋頭鄉 之 新九甲圍山:  跟茄萣鄉一樣, 垃圾山反而成為全鄉的地勢最高點,  不同的是, 這座垃圾山突出很多 (比原有地勢高出了約30米),  風景與視野高出一級不說, 後來還成為行政層次與國家公園同級的「高雄都會公園」.  車停公園的西北角, 再跟著園區步道約 5min 就可散步到園區內的最高處 (50M),  視野與夜景都還不錯.
  • 再補充一些圖, 漯底山的風光實在不錯, 值得再特地一往.
  • 【在永安鄉境另有21M、17M的三角點 (二塊厝、管府山)  但都是位於建物的樓頂, 因此在尋找地勢高點時便略過不計.】 此二點我都去過,都是內補點,管府山是二等內補,不過管府山的二等最近已經廢棄了,二塊厝在國中樓頂是三等內補。另外管府山三等是在高點民宅附近,當然不見,附近碉堡上有補一海軍四等。另附近有三個三等點,地形上都在沙丘上,不過因水災或侵蝕都不能找到。其中三點山的三等內補我有見過在海防監視站上,不過現在監視站已剷除了。 白沙崙舊三等三角點的點位正確來說不是在王爺山北側的荒廢公園之盡頭,而是在更北一點的民宅屋角,但找不到。白沙崙二等三角點的點位則是在王爺山北側的荒廢公園東側下方的民宅後空地中,只是被埋住,應該還在﹝我有向以前的老屋主求證過﹞,這是目前唯一等待出土的二等三角點。至於白沙崙內補二等三角點仍在民宅屋頂上。
  • ==> 在 7777(roc) 的文中提到: > 管府山是二等內補,不過管府山的二等最近已經廢棄了,二塊厝在國中樓頂是三 > 等內補。另外管府山三等是在高點民宅附近,當然不見,附近碉堡上有補一海軍 > 四等。另附近有三個三等點,地形上都在沙丘上,不過因水災或侵蝕都不能找到。 > 其中三點山的三等內補我有見過在海防監視站上,不過現在監視站已剷除了。 可以清楚地記得那麼多地方, 真是超級博聞強記的, 佩服. > 白沙崙舊三等三角點的點位正確來說不是在王爺山北側的荒廢公園之盡頭, > 而是在更北一點的民宅屋角,但找不到。 這描述詳細的程度好像才剛從現場回來呢, 雖然無法像您那麼仔細, 但個人在現場也覺得白沙崙舊點位應是在荒廢公園之盡頭再更北一些的地方, 文中不夠正確的部份已做更完整的敘述, 並感謝您的回應與提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