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員:yarn、xwhip、bebravekind
實際行程
0208 民雄→二水→水里→達谷蘭→產業道路盡頭涼亭登山口→藍白雨布獵寮
0209 藍白雨布獵寮→開高山→2400m→2700m→鹿角營地
0210 鹿角營地→2800m→向左腰繞起始點→望鄉山西稜→望鄉山→郡大林道32K工寮
0211 郡大林道32K工寮→望鄉山→郡大山→望鄉山→32K工寮→水里→二水→民雄
參考紀錄:
01.開高山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4889
02.開高山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8317
03.郡大山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6549
04.水源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6801
05.水源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4871
達谷蘭→涼亭登山口
於VALANA地標開始沿產業道路上升,一路上沿主線行進,遇大角度轉彎及往下之岔路皆忽略不取,於產業道路中段遇左往僅剩木製支架之涼亭之岔路,取左前往涼亭駐足吹風賞景。於涼亭處另有岔路,取右長滿高密芒草之廢車道前行,之後遇一疑似崩塌後又重新整理過的乾溝下土石路面,此處應該就是祥馬登山簡訊中路斷下切再上的地方,此時已經修整,可直接通過。
涼亭登山口→藍白雨布獵寮
於涼亭登山口上登,一路上路徑明顯、路條密集,雖然路線大部份皆為之字形上坡,但重裝行走其間仍頗感吃力,於水管陡升處更須直接硬上,地面若是岩石尚且可以咬牙一忍,但於鬆軟土石且有落葉覆蓋其上的地面則真的是頗消磨人意志。於藍白雨布獵寮之前尚須經過高密芒草叢的試煉,雖然大部份路徑旁的芒草皆不致於影響行進,但仍有少數壞份子會切割未被衣物所包覆的皮膚,行走其間仍須注意小心。
藍白雨布獵寮→開高山
離開藍白雨布獵寮繼續上行,路旁仍有芒草隨侍在側,在通過巨大倒木(長約10m,粗約1.5m)後即接近開高山前林間空地,於接往開高山前林間空地之前會遇到左上方有路條孤懸,取右則有密集路條的平緩腰繞岔路,取右腰繞方能進入開高山前林間空地,空地展望大塔山鄰近諸峰很是美感。開高山基點尚須由空地下行約5m進入芒草叢中空地方能得見。
開高山→2400
由開高山前林間空地取北向緩坡上行,一路上不需動刀開路,於林間行走,甚少阻礙。進入2230m~2400m間陡坡路徑清楚,且遇有兩條交通大學登山社之白底紅字路條,猜想應該是http://www.wretch.cc/blog/mclub/14666904 此位山友所綁的吧。於上抵2400緩坡前開始動刀劈除會阻礙前行的橫向樹枝,2400緩坡寬敞平坦,處處皆可為營地,且有廢棄獵寮座落其中。此處松針鋪地再加上林蔭、涼風,不在這裡睡個午覺就太可惜了。
2400→2700
繼續前行,秉持著盡可能不動刀的原則,遇到橫生樹枝或是茂密箭竹,我們都是能繞就繞、能撥就撥。上抵2560平坦開闊地,雖然周圍仍是箭竹苦海,但仍能遠眺望鄉郡大連稜,且能仰望矗立眼前的2700前陡坡,收拾心情,作好準備,繼續前行。 在2580m~2650m間陡坡盡是高密箭竹叢,本隊路條在此區段大量耗損,不得已,只好把全聯塑膠袋切割成一條條路條應急使用(全聯的割完了就換open將)。2650之後進入較為稀疏且分散的箭竹叢中,於林間上升,頗有南湖松風嶺的味道,易於前行。上抵2700平坦小空地處有垃圾與生火痕跡。
2700→鹿角營地
於2700平坦小空地繼續向東北方平緩前行,地形為雙股稜,行走於左股之上,右下方凹谷盡是松針,只是凹谷面積不大,難以充作營地使用。於將行上升處於稜左緩坡箭竹較稀疏處整理出一塊空地(適合四人露宿或二人帳一頂),並在一旁的樹枝掛上途中拾得之生有長度約30cm鹿角的水鹿頭骨一枚,名之為鹿角營地。一路上獵人所放置的鋼線套索數量頗多,途中也有看到疑似水鹿的動物骨架旁有鋼線套索,此區似乎是水鹿族群的勢力範圍,同時也是獵人的重點獵區。
鹿角營地→2800→向左腰繞起始點
由鹿角營地往東北方上升,一路上可見舊時砍痕與鋼線套索,於一棵大樹的樹枝上掛有外架式背包,足見此區先前有獵人在此活動。沿稜繼續陡上開始出現岩稜,左為密箭竹,右為破碎崩塌地,稜線上則有樹木枝幹,岩石表面並覆蓋有紅褐色松針,此區亦可往南遠眺玉山群峰,實為全線的經典區段,行走其間,心曠神怡。上抵2800開始平緩前行,並可見望鄉山西稜的緩稜形勢,於將行陡升處取左開始腰繞前往望鄉山西稜。因為望鄉山西南側稜線頗為陡峭,使我們連嘗試一下的意願都沒有,因此在路線設定上便捨西南稜直上望鄉山的路線,代之以由西南稜轉接西稜再上望鄉山的路線。
向左腰繞起始點→望鄉山西稜
開始沿稜左水平腰繞約20m 隨即切過乾溪溝,再往前行隨即接上明顯緩下腰繞路徑,於緩下起點可見鋼線套索。路徑明顯持續往西稜繞行,路徑左右皆為箭竹,於第一個有展望的箭竹叢環繞空地休息,續往前行仍依明顯路徑腰繞。行至望鄉山西稜往南旁支之小支稜坡面時,明顯路徑消失,繼續前探似無路徑,返回發現金屬水瓶處上攀,初時似乎有人走過,但愈往上行植被愈密、坡度愈陡,不得已,只好且上且繞且鑽砍,希望能早點接上望鄉山西稜,一陣灰頭土臉後,終於帶著一臉囧樣陡上到林間點綴著稀疏箭竹叢的望鄉山西稜,大休。建議後人如果要採取腰繞路線前往望鄉山務必繼續橫切,先接往西稜再上望鄉山,像我們這種快到西稜前就往上切的舉動只會把自己推入”囧”境,這一段著實令我們吃足了苦頭,感覺不是很優質。
望鄉山西稜→望鄉山
吃飽喝足後沿西稜往望鄉山前進,稜線上雖然有高密箭竹林(因為竹子比之前遇到的要來的粗,直徑大約8mm~10mm)盤踞,但其中似乎隱約有路徑通過,行來頗為愜意。持續上升至一高約3m的垂直岩壁,採取人裝分離的方式吊背包通過。之後行經地面上黃色雨衣處,稜線上為高密且無路徑之箭竹林,先往稜左下行約3m進入箭竹林間空地,再循著稀疏處上抵稜線。之後的路仍然需要撥撥繞繞,但前行不久即抵達氣象局自動氣象及雨量遙測系統望鄉山中繼站,結束探勘,開始進入前往郡大山的大眾路線。之後的路況請參考其他攀登郡大山的紀錄,此處就不加贅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