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17(日)晴朗,午後陰接近傍晚開始下雨。
◔ 06:05 出發。
◔ 06:43 到達加羅神社叉路口。路途中經過2處水源,1個營地,1處崩塌,其中一個營地之前夥伴來過時的駐紮過,較為平整乾燥,比起昨晚睡得木人樁營地好很多,建議可以在此處紮營,不過腹地有限,不適合大隊人馬。

◔ 06:57 嘉平林道與加羅神社下切口,在林道放下重裝,輕裝前往。
◔ 07:30 到達加羅神社。領隊開放尋寶時間,探訪好一陣子。
✍ 新舊太平
1914-1936 舊太平山時期
指的是最早進行林業開發的多望溪西南岸之家羅山區。以土場為起點,蘭台為開拓站,小規模的沿著多望溪西南岸上游,順往加羅山、四季一帶進行開發生產。

舊太平山區各地關係位置圖 1996 林清池,
圖片出處*西元1914年 台灣總督府著手規劃太平山森林開發。
*西元1915年 完成台灣林也調查,規劃界線,統一管理。
*西元1916年 舊太平開始出材,第一批使用蘭陽溪的水流運抵宜蘭的員山。初期伐木、集材皆為人工作業,在山上以木馬道運送木材,由人力集運,從山上輾轉運至土場,再順著蘭陽溪水流放到員山儲木場。此方式稱為管流運材,只在舊太平時期短暫使用,當計劃使用蘭陽溪建設水力發電後被迫改變,西元1924年鐵道建設完成後,即停止管流運材,開始使用森林鐵路,是為平地運材,儲木場與集散地也改至羅東。
*西元1926年 太平山出張所改為太平山派出所。生產技術與規劃更進步完善,山地運材部分也開始採用自動式台車與山地軌道,運輸量大增,舊太平山林場的開發事業逐漸擴大,山上的員工從原本兩百多人躍增為六百人。
*西元1929年 四月,因集材機車頭噴火,造成森林大火,面積達24.3公頃,損失檜木估計約有三萬五千多株。
*西元1936年 從西元1915至1936年遷移至新太平山為止,舊太平山時代開發面積3,189.03公頃,林木開採積共1,192,358立方公尺,年平均產量為56,769立方公尺,總共運作了21年。
舊太平山派出所興建完成後,陸續完成醫務所、神社、小學校舍以及運動場等等,隔一年太平山郵便局成立,也開始裝設電話,主要用於站與站之間的通車聯絡,之後,電話線路衍伸至太平山,除了辦公廳各股設有分機,還普及到個宿舍及林木生產現場。
山上的合作社,稱為「酒保」,販賣各種民生用品,在員工增設至六百多人時,開始設有食堂。合作社對於員工,一律採取簽帳,月底再從薪資扣除,這樣的交易方式稱為「吃根」,除了便利,也很少有呆帳的情況。
最初舊太平聚落,引用多望溪溪水發電,由於電力有限,晚間只能供應到9點,但大自然的力量沖毀設備,因此舊太平又恢復竹莊照明的方式生活。電力、水源、通信與學校教育設備,都是由當時的營林所所負擔,稱為「生產附帶設備」,都是由林場照顧員工。
資料by世紀之森─蘭陽林業百年場記
1937-1982 新太平山時期
是西元1937年開發地轉移至蘭陽溪上游,和平西、南澳溪茂興線上的給里洛山、三星山、獨立山一帶,也就是我們今日熟悉的太平山。

新太平山區各地關係位置圖 參考來源《太平山開發史》,
圖片出處開始拜訪舊太平聚落。其實已經很多山友來到此地拜訪過,並且將神代山、神代池、神代神木跟加羅神社暱稱四神湯,來到加羅神社時,發現階梯幾乎都已經被清除得非常乾淨,似乎少了點味道,主殿石頭上則擺放好許多來到山友再次區發現後撿拾的瓶瓶罐罐。
加羅神社只是這個區域的一小部分,舊太平聚落範圍其實不小,除了神社外,聚落的其他地方都非常值得一探,於是在神社的階梯上開心的拍完團照後,就跟龍頭、一些夥伴到聚落的其他地方去探探,並且從之前的日本地圖還有照片,判斷舊太平聚落的整個範圍分布。

太平山派出所附近の全景。照片上的標示是我自行標示對照的。
圖片出處從上圖可以判斷,運材鐵道是從右方水平腰繞將過舊太平聚落,搭配地圖發現,之後再從左側方分成東西兩條路線繼續前進。龍頭先往左側探去,沿途已經沒有鐵軌,雖然有明顯的路基,但有地方坍塌無法過去,前方的多望溪水清晰可見。之後轉而探左方,沿途都可以發現有駁坎或是樓梯、斜坡可以通往聚落上方,像是村落的巷弄分佈感,沿途有看見一小段毀損生鏽的廢棄軌道,還有許多瓶罐垃圾,我們在此也尋了不少寶。實地探查後,的確發現神社在左上方,之後周遭有非常大片的聚落遺跡,不管是房屋地基、駁坎或是玻璃瓶罐,發現若是仔細探查,這一片還有很多小地方可以好好探詢一番,比上方的加羅神社更有趣味。
原先預定如果不能從鳩之澤過多望溪的話,就從留茂安上嘉平林道,從神代山附近的可能運材林道,一路走至舊太平聚落,而不是走嘉平林道進入舊太平,但可能也會遇到許多坍塌。

✍ 鳥居系統
分為 「神明」和「明神」兩種,主要差異點在於笠木的彎曲和柱子的傾斜狀態。鳥居結構中,最上面那一根稱為 「笠木」,另有人稱壓條。因此判斷加羅神社是「神明系鳥居」。神明系鳥居大多是直線性強而且造型單純。神明這個稱呼,是伊勢內宮的祭神~天照大神~的總稱。因此侍奉天照大神的神社都採用此形勢的鳥居。資料出處-懷古日式建築剖析圖鑑

舊太平聚落下方,應該原為運材道,右側未經過山坳處發現的零星鐵軌遺跡。

下層有更多的玻璃瓶罐遺跡。

猜猜這是什麼呢?是陶製的插座喔,這樣才能有效絕緣導電。

一層層的屋舍分佈,不只駁坎非常整齊,常常會有一段樓梯可供上下通行。

當時發現覺得很奇怪,龍頭回去一查,發現可能是早期照明工具-電土燈、電石燈,
結構說明>>
這個基座很特別,不知道是幹嘛的?還有一些房屋地基,我們還沿著邊緣在想像模擬當時屋子的佈局是如何。

鳥居下方二十八層階梯,大部份人都會在此拍照留念。
回到加羅神社時,有些夥伴已經睡了一輪好覺,這時我在某處突然發現一個時光寶盒,打開後,發現裡面有幾個小玩具跟一個筆記本,封面上有寫座標、mail等等。一群三八的夥伴們,邊亂扯邊寫愛情浪漫劇本的,之後拍下封面,想說回來時也許可以跟對方聯繫看看,畢竟頗有緣分,一整群人在那邊好久,只有我找到那個寶盒,之後大家很有興趣在網路上搜尋未果,於是我就直接寫信給對方了,並且還有收到回信,是個意外的小樂趣。
◔ 09:00 離開加羅神社。
◔ 09:25 回到嘉平林道下切口,稍作休息。

途中經過一處大坍方,但被修築的還蠻穩固的,但雨天可能還是要多多注意。
◔ 10:23 到達一寬稜處休息,似乎是林道卡車迴轉處。

◔ 10:30 出發。
◔ 11:10 到達小溪流處,午餐休息到12:00。
◔ 12:14 離開午餐休息處。

龍頭發現的動物腳印,我回去後上網找資料比對後,猜測可能是黃喉貂。
◔ 13:11 到達保線所,休息。
◔ 13:35 離開。
◔ 14:26 到達四季柵欄口。往下走不久即遇到司機大哥,換完衣物後開始飄起雨,還好避過。
今日總距離 16.2km / 行走+休息用餐時間 8:39 / 上坡總計 391m / 下坡總計 754m / 最高海拔1726m / 最低海拔1170m
今日心得
一早大家乖乖起床,很有效率的吃完早餐收好帳,豐賓仍然用競速太極之姿帶領大夥熱身,雖然有人做起來像葉啟田...總之精神滿滿繼續踢嘉平林道,到達加羅神社叉路口。全團開始輕裝下岔路,開始看到被砍伐過的檜木大樹頭,在加羅神社拍完著名的階梯景點後,開始探尋這片曾經是太平山的熱鬧中心“舊太平聚落”,往下先尋找林道,往南看到疑似運材車會經過的隘口,往北邊則是找到廢棄軌道,這條林道可以通到神代山,並且直達十字路山下,並且都有路徑通往每層聚落,完整的駁坎遺跡,住宅基座、階梯概括,跟資料所顯示的古照片幾乎一致,心中滿滿的是感動,還發現一個時光膠囊,原來是有隊伍留下,想讓有緣份發現他的人留下些什麼訊息,非常有趣,不小心就在舊太平聚落逗留尋寶了好一段時間。之後沿著嘉平林道接四季林道出來,慶功宴時大夥沒在客氣的拼命奪取桌上的佳餚,三兩下就把整桌清光,開開心心的早早回到台北。
這次路線實在好玩,雖然重裝背水,找資料、比對古地圖雖然花時間,但越找越有趣,找路時,超強雙刀手前方開路還有龍頭領路指導,走在不多人去的路線,夥伴們互相幫助,搞笑、音樂讓大家適時放鬆,一路上嘻嘻哈哈非常愉快,更是個練習行進技能、體能、判圖的好機會,還認真了探訪舊太平聚落,欣賞到不只有加羅神社的精彩,剛剛好的路線,棒棒的夥伴們,感謝大家,有遺跡、鐵道跟訓練的週末兩日,豐盛又好玩。
好強喔!
終於您們找出舊太平山路線,
之前網站也查過並沒有人走過,
您們完成後現在這條路線應該開始會有山友開始探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