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大竹溪山、鞍輪名山、小林、曲積山、小鞍輪名山﹝未竟,改走拉比嶺山、民權山﹞一日行

活動日期
2005/1/15 - 2005/1/15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0
類型
» »
類型
» »
類型
» »

7777(roc)

2005/1/16


大竹溪山、鞍輪名山、小林、曲積山、小鞍輪名山﹝未竟,改走拉比嶺山、民權山﹞一日行
由台南經甲仙走台21線至小林,到台21線223.5K處右轉改走小林林道,先走約600公尺遇左岔小路,左轉走約600公尺到路底,循路標走到崖邊,補照此十年前就來過的小林森林三角點,此點也是座標東西軸正負值相反,只有當地蓍老才知道此點,資料上根本找不到。回到岔路口,左轉再走約800公尺,才是小林林道0K起點,再走約150公尺路右彎處右邊有一不明顯的下坡廢棄產道,右轉沿廢棄產道走約300公尺到稜尾鞍部,左側稜線上有一山字水泥柱,此點和小林森林三角點對測。回到小林林道順路走,前面3.5K路況時好時壞,3.5K以後到9.5K皆是水泥好路,過9.5K後到11.3K岔路口皆是爛泥土路,轎車不宜。11.3K岔路口左往鞍輪名山,先左轉循路標走約1.2K到登山口停車,右上走約20分鐘登頂鞍輪名山,3-7182基石完好,有人將山頭清理過,視野不錯,東邊的我丹山、小關山皆可看到。回到11.3K岔路口左轉再上,由此開始林道岔路非常多,沿路重要岔路口本人已補路標,原則上是走最明顯的上坡路,走約400公尺到工寮前岔路口要取左,左轉再走約1.5K到鞍部三岔路口,取最右邊的路再走約300公尺到大竹溪山東北小鞍,仍沿林道稍下坡再上坡循路標走約700公尺到登山口停車,直上走約2分鐘登頂大竹溪山,3-7181基石完好,有人將森林三角點放置於3-7181基石旁,竹林中視野不良。
回到台21線223.5K處,右轉台21線往三民鄉走,到台21線209.9K處民權村前右轉走三民林道﹝環鄉道路﹞,走約2.7K遇到右岔水泥路,右轉水泥路走約3K遇到左岔上坡水泥路時路轉土石路,此左岔上坡水泥路為曲積山傳統路線,左轉走約200公尺遇右岔土路,路口有【民權高分#16右104電線桿】,右轉土路上到開墾地果園最後工寮﹝海拔高約1150公尺﹞停車,沿稜直上走約30分鐘可達曲積山,山頂3-7552基石西方約3公尺樹下有奇怪的森林三角點,挖開下半截似乎是石頭,但頭部似乎是水泥,且沒有肩凸,真奇怪。山頭清理過,視野不錯。回到岔路口,左轉繼續走林道,由此開始為石頭路及爛泥土路,轎車不宜,走約2K遇左岔上坡土石路,此為曲積山李克德兄所走路線,左轉走約650公尺到鞍部三岔路口停車﹝海拔高約1350公尺﹞,取最左邊的路再走約150公尺到最高點開墾地,左入竹林接樹林,沿不明顯小徑走約15分鐘可達曲積山。回到岔路口,左轉沿林道再前行約2K,路在整理無法通行,時間已晚,打道回民權,改走比爾嶺山、民權山。
回到台21線209.9K處民權村前右轉台21線繼續往民生走,走約1.4K到台21線208.5K處﹝剛過民權大橋後﹞遇左岔路,左轉走約1.2K遇右邊民宅﹝和平巷168號﹞及民宅剛過的右邊有鐵門的小水泥右岔上坡路,右轉小水泥右岔上坡路走約500公尺遇右岔土路不取,左轉再走約100公尺遇左岔不明顯的下坡廢棄產道時停車,左轉廢棄產道循路標走約100公尺到稜尾處,即見民權山森林三角點在樹林中。
回到民權大橋岔路口,左轉再沿台21線前行走約100公尺到台21線208.4K處遇左岔路往表湖,左轉順路走約300公尺遇右岔路不取,左轉再走約200公尺遇左岔路往電信局發射站不取,右轉再走約200公尺遇左岔路往順天宮不取,直行順路再走約3.7K到工寮前岔路口,左往托亞奇依山不取,右轉順路走約400公尺遇左岔土路不取,右轉土路上坡再走約100公尺再遇左岔路仍不取,右轉土路上坡再走約50公尺再遇左岔路,此時直行或左轉皆可,直行再走約50公尺到茶園工寮前空地,左陡上茶園最高點即見到拉比嶺山森林三角點及高屏溪水源保護區界36號水泥柱,另有一不明用途小水泥柱也在旁邊。若於之前左岔路左轉陡上到茶園,再右陡上到茶園最高點即到拉比嶺山,此路線爬升較少些。上山時間在5分鐘內。此山視野一級棒,卓武山、高庭山、曲積山、河表湖山等盡在眼底,非常值得一遊。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曲積』這個超怪的名字到底代表什麼意思,看地緣關係原來是代表三民鄉民權村,此地真正的原住民名稱是「マガツン社」音(ma-ga-tsu-n),清朝漢人用台語譯成『蚊仔只社』,日本人把原音翻譯成:マガ(曲);ツン(積),懂日語及此地原住民語者一看即懂,光復後改成民權村可以說是亂取一通,現在到處都要求正名,用中文讀『曲積』就像硬取個民權村一樣不知所云,一個用最近村落取名的山竟然很少人知道其中的緣故,只是這樣的對照已經失去方便記憶的原意,應該從那裏改起我也不知道。 『鞍輪名山』則是自日文的アンワナ社翻譯過來的,アン(鞍)ワ(輪)ナ(名)社(台語舊稱紅番仔社,音a-n-wa-na),此社大部分遷移至現今的民族村,三民鄉剩下的民生村旁邊的『高庭』也是這樣來的,民生村舊稱タカヌワ社(takanuwa社),タカ(高)ニワ(庭)。
  • 類似的例子其實很多, 較大的其中一例就是「高雄」(日語讀為: タカオ, ta-ka-o, 打狗是也), 這樣的地名至少在日治時代曾被「正確」地唸了幾十年, 既然要〈正名〉也不知從何改起, 比較需要的也許是〈正音〉或〈註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