裝備討論區

[創意實驗] 組合柴火爐

tzou(鄒仔)

2006/1/17


利用剪裁的金屬板製作爐子感覺總是有點不夠細緻,
主要是怕傷到手, 畢竟並非每個人都接觸過鈑金或者擁有設備,
組合爐最典型的代表是一個自許游牧人的探險生活家,
他用十個月的時間走了七千多公里的路,
全程都沒有帶現代化的爐子, 就僅帶他的組合爐,
而這個故事就發生在本世紀初...

找了一些店家與資料, 最後就用這個瑞士進口的喉糖盒,
原本找到牛奶糖盒, 但是不夠大,
典型的組合爐, 只有四片或者四片半的金屬片,
收納後很小, 每片也不過ㄧ個巴掌多大,
鄒仔採用的方式, 應該可以避免板金傷人事件,
至少自己在收納的時候, 感覺比較好些.

所用到材料, 除了兩個鐵盒外, 還有六根公螺絲與數量不等的墊片與母螺絲,
工具有鑽孔機, 挫刀, 螺絲起子. 固定好底板的螺絲後, 以後組裝與拆解過程
不需要用到其他工具.

施工理念與改進:
1.側板上下交錯是避免力矩作用. 但是建議以鐵盒上下蓋蓋住之下緣鑽孔為佳,
這樣收納就不會被突出的螺絲卡住.
2.固定螺絲鎖側板也可, 但是這樣拆解螺絲在底板, 會有弄髒手的狀況.
3.側板上方應該可以開長條型的通氣口, 但需要切的精緻.
4.背板上方左右兩處與側板邊緣上方可鑽孔預留, 需要固定以支撐較重鍋具時, 只需要將迴紋針或公螺絲導入即可.
5.側板與背板外側螺絲改採手旋的米老鼠母螺絲.


鄒仔柴火爐相關創意實驗系列:
[創意實驗] 罐桶柴火爐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34133
[創意實驗] 組合柴火爐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34140
[創意實驗] 馬達柴火爐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Message/One.asp?MessageID=34389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散客柴火爐短片: http://ilantzou.myweb.hinet.net/mt/stove.htm
  • 沒玩過柴火爐,但想到以一般多片式擋風板架柴火爐的構想,請大家參考與指教了...
  • another idea, fyi, 營釘改成兩層式,可擋風,應可提升燃燒效率,有興趣的人可以試一試看看...
  • 老薑還是比較辣!!! richard提到的, 我在翻 LKK 的露營書籍有看到, 真是太有考古價值了...沒想到現在的ultralight在帳篷與爐子 都是回歸到以前...這個讚!
  • 假日到戶外實地操作檔風板柴火爐,心得如下,請參考並指教 共兩次 第一次模擬燒水煮麵,結果一切順利完成,0.8升水約7分鐘滾.相片1,2 第二次嘗試探討檔風板柴火爐之極限,結果檔風板局部溶化.相片3,4,5. 可惜最大火時未拍照. 分析原因,可能是該處因積熱過久,且散熱不良. 回家查了一下鋁的熔化溫度約600C. 順便請教一下, 鈦鍋黑了,有什麼妙方可清除乾淨嗎?
  • 看來得改用鐵製擋風板加不鏽鋼鍋, 要不然給燒熔了, 一次實驗的費用很高. 不過至少證明可用. 爐子大些火力還是卡旺. 第四台好像看過專洗黑鍋的特效粉, 很久沒看電視了, 或許可以看電視查看看. 不知道清汽車進氣口積碳的噴劑有沒有用 ?
  • >>汽車進氣口積碳的噴劑有沒有用 ? 那些東西可是很可怕的! 很有侵蝕性(手碰到就知道了), 什麼陳年燃燒室還是給他溶解... 黑鍋留著比較有成就感, 不然一陣子再去用鋼絲刷, 刷好再用化纖菜瓜布, 不過我都是用不銹鋼鍋, 鈦的還在考慮之間... >>爐子大些火力還是卡旺 這一點真的沒錯, 我試過大小桶罐柴火爐是這樣沒錯, 開放火在劇烈燃燒後更強(只要風不要太大), 柴火爐最重要應該是通風, 讓它可以產生煙囪效應更棒. 小的柴火爐可以採用馬達強制送風, 真的很誇張說. ps.擋風板賣場賣$199, 那個Sxx廠牌的也流行到國外了呢!
  • 謝謝 Hunter and 鄒仔的資訊 打鐵趁熱,做點功課,查了一下金屬熔點 鋁660C 銅1083C 鐵1535C 鈦1668C 鈦雖高,但大慨不會有廠商推出鈦檔風板吧? 個人認為目前市面之鋁檔風板耐溫不夠,不宜當正式爐用. 只有在適當之不超溫控制下, 才可免強可當緊急爐用. (可現場直接以營釘在擋風板打洞) 鄒兄 你的組合柴火爐之柴火盤如果打一些洞洞是否會有幫住燃燒之煙囪效應呢?
  • 一直捨不得把鈦鍋直接放在柴火上燒,我不要背黑鍋...... “聽說”在未燒前先用肥皂水塗抹在鍋子外面才放在柴火上燒,就很容易清除。我沒實驗過,我不知道有沒有效!後果自負哦!
  • 小光光兄: 趕快用鈦來實驗, 這樣這黑鍋鐵定出名. 有人說塗凡士琳...一樣想實驗的再去實驗. richard兄: 目前看到的煙囪除了凱利壺利用正中間外, 多為對向 上下交錯方式, 或者單純上下方式. 遊牧人的組合爐是後板與左右側板開在近底方橫長方形的通氣口, 上方就波浪鋸齒狀, 這樣就有效應了, 基本上他的底板是沒有開孔的, 原因之一是...... ...... ...... ...... 這樣就可以在桌上使用柴火爐ㄉㄟ.
  • 嗚~~~~ 捨不得啦! 緊來酸~~~~
  • 期待廠商推出黑鈦鍋,黑鋁鍋,黑不鏽鋼鍋..... 聽說黑色的最吸熱,燃燒效率最高.... 任你怎麼燒就是"面不改色"....
  • 鈦鍋黑了,有什麼妙方可清除乾淨嗎? 可用棉花沾銅油擦拭,之後再用沙拉脫洗乾淨.(我都這樣保養我的鍋具.)
  • 網路上搜尋道的一些資料, 內容還蠻多ㄉ, 供大家參考一下 http://zenstoves.net/Wood.htm
  • 這個禪的意境爐子, 我也把他當成圭臬. 最重要裡面的模板太讚了, 連PPI(DPI)都設定好了, 印出來就可以直接用. 我當初就是要用那游牧人的組合爐, 不過實際上有些問題的.
  • 看過這些相片,似乎可將柴火爐依木柴然燒時之放置角度分成直立式與橫置式 直立式---Fire-Spout,Magic Stove,Kettle,Can/Tube Stoves,Trekstov 橫置式---Nimblewill Nomad's 直立式木材投入然燒後應會自行下滑,較無需人在旁照顧柴火,相對的橫置式於木材然燒後須有人將剩餘木材料繼續往爐內推移. 不知是否因為如此所以直立式柴火爐較多種呢?
  • 如果從正面看, 可能還可以分寬徑或深徑的, 我想各有優缺點. 我的散客柴火爐, 後方就用木枝垂直投入的, 前方就折斷進入, 有時就靠著, 有想過改成深徑的...不過感覺最好還是長寬徑相似是對登山較有利的, 而ZIP爐是最特別的, 它的燃料可以很細小, 我自己用柴火爐進行真正的山野行也好幾次了, 感覺就是介於開放火與爐子間.
  • 今天去看擋風板...據說有鐵片的, 鐵片的應該就可以這樣用不會溶化了... 有人實驗用鍍鋅板, 那要注意一下... 還好你有實驗結果, 當初就想剪鋁板當柴火爐.
  • 那實驗之後, 我也找到了8片馬口鐵檔風板(NT$150), 也電話下訂了, 但就在老板要送貨來的前一天,我把它取消了. 因為我認為它結構還是太複雜, 重量還是太重了. 目前也還在思考更單純更輕的方式. 看過一些資料, 柴火爐之溫度會高達800C, 鐵以上之材質應該可滿足, 沒問題. 回頭再細看tzou兄之柴火爐,感覺還真的是非常棒的爐子. 尤其柴火盤與側板,背板間都巧妙利用螺絲母隔開,形成空氣的流暢路徑. 利用鐵盒之現成彎摺形狀,結構強度上已超越Nimblewill Nomad's(若使用相同厚度之材料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