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山裡的故事

瘦稜危崖、岩濕苔滑-峰頭尖越嶺東勢格古道


人稱平溪有三尖,即薯榔尖、石筍尖、峰頭尖。薯榔尖及石筍尖位於菁桐車站附近,有石階步道可以直通山頂,屬於大眾化路線,早已經走過多次,走來單調乏味,毫無樂趣。據說峰頭尖崎嶇迢遙,連綿山稜峰峰相連十餘座大小山頭,從西邊的主峰到東邊的東峰,必須縱走窄瘦稜線,上上下下的翻越一尖又一尖,走來頗為吃力,刺激精彩的程度絕非石階鋪陳、索然無趣的薯榔、石筍二尖所可比擬的。

「平溪三尖」獨缺「峰頭尖」未曾登臨,難免感到遺憾,不時興起造訪的念頭。兩年前為了探尋峰頭尖,獨自一人從平溪國中前的石階步道進入,打算走東勢格古道接上峰頭尖連稜,卻因為路徑不熟,一開始即走岔了路,誤闖進入石燭尖、九龍山的荒辟山區,等看到了石燭尖才知走錯了路,當時憑藉一股傻勁,執意不肯回頭,後來因為下起一場午後雷陣雨,才不得不撤退,但卻因為天雨路滑,在石燭尖旁邊的狹窄岩稜上滑了一跤,幸好及時抓住了樹根,否則跌落山谷恐怕非死即傷,嚴重的後果讓人不敢想像。有了差點失足的經驗,至今餘悸猶存,兩年來不敢再踏足九龍山、石燭尖地界。

去年11月走一趟鳥嘴尖、石霸尖、皇帝殿東峰連稜縱走,在稜線上清楚的展望平溪、石碇的大小山巒,平溪三尖鼎足而立,峰頭尖凌駕各個山頭獨霸一方的姿態,成為最醒目的焦點,讓人顧盼回眸,再三凝視,不禁又燃起再闖峰頭尖的熾熱念頭!

峰頭尖高度不及薯榔尖,並非三尖之首,但卻是三尖中最難爬的一座。攀登峰頭尖大都是自菁桐的白石腳直接上登峰頭尖,然後原路下山;或往東沿稜線走幾個山頭,遇叉路轉北下經九龍山、石燭尖出平溪。但經過上次差點失足的可怕經驗,我不會再去冒險。這一次我事先預作功課,擬定計畫由白石腳循基隆河支游溪澗而上,翻越稜線陡下峰頭山腰路,接上東勢格古道再越嶺臭頭山出平溪國中。

開車進入白石腳村子,路邊幾楝日式建築都已被改建成咖啡民宿,假日遊人如織,早已盡失原本純樸無華的風貌。深入村落盡頭停車,從薯榔寮6號左邊的小徑進入,沿著溪流旁的土石山徑蜿蜓上山。雖然天氣陰霾但濕氣不足,看樣子應該不會下雨,我們篤定的深入森林小徑往前續行,溪澗清流小瀑不斷,景緻秀麗婉約,吸引著我不時的停下腳步取景拍照,深怕遺漏美景。

沿著溪邊小徑慢慢往上爬,山徑在溪澗之間來回穿梭,不時的跨過小溪再進入森林,林中許多大樹上長滿著攀爬植物,林下遍佈姑婆芋、蕈類、蕨類及不知名的小花,到處藤蔓橫生、枝葉纏繞,一幅熱帶雨林的原始景觀。森林蓊鬱水氣瀰漫,溪溝小徑散落著滿怖青苔的大小岩石,相當濕滑,務必小心踩踏步步為營,才能避免人仰馬翻的危險發生。走這種溪谷山徑,一定要挑選好天氣,下雨天千萬不可冒然前往,否則簡直就是玩命。

山徑離開溪澗之後即強登直上,非常陡峭,必須四肢併用辛苦攀爬。從白石腳出發大約費時一個小時左右,方才上抵稜線。稜線上有著不錯的展望,可惜天氣不佳,展望不是很清楚,但是朦朧中往下眺望尚可辨識一坑、菁桐、平溪等村落,對面薯榔、石筍二尖及三坑山、姜子寮山也都迷迷濛濛、怱隱怱現。

稍事休息之後,我們往右邊稜線走去。上攀峰頭尖的最後這段稜線路,高低起伏,必須不斷的攀上躍下,七、八分鐘之後,抵達了峰頭尖主峰。峰頭尖標高609公尺,有一顆日治時期埋設的內務局三角補點,山頂樹木叢生,視野不太好,只有東南方向透空,可以眺望平溪中央尖及東勢格附近山嶺。

離開峰頭尖,回頭走了一大段稜線山路,真正走在瘦窄岩稜上,兩旁都是陡直峭壁,只是岩稜兩邊樹木叢生,無法一眼看到下方深崖,倒也不會感到害怕。可是這段連稜由於較少人走,許多岩面佈滿青苔,滑溜不已,踩踏其上提心吊膽,稍有不慎即有失足的危險。

戰戰兢兢的走了二、三十分的岩稜山徑,好不容易才抵達往東勢格古道的鞍部叉路。難得看見一小片平坦空地,迫不及待的缷下裝備休息午餐。慌忙中饑腸轆轆的囫圇吞棗,阿忠錯把螞蝗當香菇,差點吞下肚去的糗事,成為體力勞累中最佳的精神振奮劑,大家不停的打趣說,阿忠以後爬山都不怕沒東西吃了,抓幾條螞蝗配飯就是最可口的佳餚美食了!

餐後,繼往東勢格古道前進,山徑小段陡升爬上582峰,隨即急陡而下直抵「峰頭山腰越嶺路」方才停歇。「峰頭山腰越嶺路」是藍天隊前年才開拓的路徑,避開縱走岩稜的危險路段,提供攀登峰頭尖另一條安全路線,方便連接東勢格古道,今天我們才得以安全無虞的走一圈O型環繞。

山腰叉路左轉往東勢格古道,沿溪而下,山徑寂寥,周遭樹林茂密,陰暗潮濕,頗有巒荒森林的景象。山徑迂迴曲折,穿梭濃林密蔭,經過兩楝傾頹古厝。未幾,走出密林,眼前豁然開朗,看見下方有一片青翠草原,一條潺潺清溪蜿蜒流過草原,碧草如茵、景色如畫,讓人驚艷不已。突然闖進這片美麗的世外桃源,大家馬上缷下背包,高興的在草原上嬉戲打滾。阿忠提議夏天來此露營,醉臥草原仰望銀河星空,是多麼令人期待的浪漫情懷!

這片草原原來是農民耕作的山坡梯田,廢耕後形成楷梯狀草坪。草原邊緣尚有一戶人家,為東勢格13號,早已搬遷至板橋,只有週末時才會回來渡假。

離開草原接上東勢格古道,山徑小段爬升,越過臭頭山鞍部,循著瓜寮坑溪下行,景觀非常優美。這條「東勢格越嶺古道」去年攀爬平溪中央尖時即走過一次,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古道經過縣政府整理之後,崎嶇濕滑之處,都已架設繩索確保安全,已經不難通行。緣溪下行經過中央尖叉路、峰頭尖東峰叉路及雙土地公廟,不久就抵達廢棄的建源煤礦,山路轉趨平坦,接上舊台車道改建的平緩碎子路,前行不久遇石階叉路,循行而下迅即回到了平溪國中,結束了長達五個小時的峰頭尖越嶺東勢格古道健行。

我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chiahuang0123

文章附件

  • 峰頭尖越嶺東勢格古道GPS航跡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