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2/5/5
以下內容經作者同意轉載分享山友參考
原文發表 http://blog.yam.com/amjads/article/19982993
作者 : amjads (秀樹)
1. 基本介紹
正北(TN): 又稱真北, 為地球地理的北極, 在天文測量測定為永不變的方向。
圖北(GN): 又稱方格北, 在地圖的方格縱線上方所指即為北方。
磁北(MN): 指北針N端所指的方位即地球磁場的北極。
方位角: 以地圖的北方為基準, 順時針方向算出某目標與圖北的水平夾角。
反方位角: 反方位角是原方位角相反方向的方位角。
即:方位角<180°時,反方位角=此方位角+180
方位角>180°時,反方位角=此方位角-180
磁方位角: 以指北針的北方為基準, 順時針方向而測出某目標與磁北的水平夾角。
磁北和正北的差稱為磁偏角, 向西偏為負, 向東偏為正, 磁偏角會隨時間在一
個範圍內飄移, 圖北和正北的誤差很小,通常忽略不記, 磁偏角之換算,最好
參考各地形圖之偏角圖, 或者以 -3.5 度為台灣地區經驗平均值, 公式如下:
磁方位角 = 方位角 + 3.5 度
而不同地域的磁偏角可由下列網站計算求得:
http://geomag.nrcan.gc.ca/apps/mdcal-eng.php
根據上述網站計算, 台北地區的磁偏角每年都會小規模的偏移:
2011年 3°51'
2010年 3°48'
2009年 3°46'
2008年 3°43'
2007年 3°40'
2006年 3°37'
2005年 3°35'
2004年 3°32'
...
2000年 3°23'
標準地圖指北針的構造(正面)
2. 圖上定位 依地圖上已標出的兩點(觀測點、目標), 利用指北針定出目標的方位角。
[例1] 在地圖上測量出 七星山的方位角(觀測點五指山)
1. 將指北針的透明底板長邊靠在觀測點與目標的連線上
2. 旋轉分度盤, 使北方箭號指向地圖的北方
3. 微調底板位置, 確認子午線與地圖的經線疊合或平行
4. 由刻度指示線讀出七星山的方位角為 309 度, 另計算出反方位角
為 309-180=129 度
5. 故實地在野外測得七星山的磁方位角約為 312 度
6. 假想若從七星山頂反測回來,則方位角為 129 度,磁方位為 132度
3. 後方交會法 已知兩個遠方目標的磁方位角, 求本身在地圖所在的位置。
[例2] 在未知點觀測觀音山及烏山頭山的磁方位角, 並在地圖上標出未知點
1. 水平持指北針, 將底板的目標指向線對準觀音山的山頂
2. 旋轉分度盤, 使北方箭號與磁針的N端重合, 再從度數指示線讀出
觀音山的磁方位角為 292 度, 換算方位角為 289 度
3. 旋轉分度盤, 使度數指示線指向 289 度的刻度
4. 將底板長邊的一端靠在觀音山的山頂位置
5. 微調底板位置, 確認子午線與地圖的經線疊合或平行
6. 求得該紅線的延伸線即為觀測者本身可能的所在位置
7. 重覆 1~6 步驟, 將目標改為烏山頭山, 測得方位角 316 度, 並
求得一另條延伸線, 此兩條延伸線的交點即為原觀測者所在的
未知點
4. 前方交會法 在已知的兩個地點, 求得未知目標物在地圖上的位置
[例3] 從刣狗寮山行進前往新山, 看到遠方有一座不知名的山, 想確認該山的山名
1. 在刣狗寮山基點處量測該山頂的磁方位角為 17 度
2. 旋轉分度盤, 使度數指示線指向 14 度的刻度
3. 將底板長邊的一端靠在刣狗寮山的山頂位置
4. 微調底板位置, 確認子午線與地圖的經線疊合或平行
5. 求得該紅線的延伸線即為遠方山頭可能所在的方位, 此時大約可
以初部推測該山很有可能是丁火巧山
6. 步行至新山的東崚, 再度測得遠方的山頂的磁方位角為 38 度
7. 旋轉分度盤, 使度數指示線指向 35 度的刻度
8. 將底板長邊的一端靠在新山的位置
9. 微調底板位置, 確認子午線與地圖的經線疊合或平行
10. 再度求得該紅線的延伸線與丁火巧山有交集, 故該山可以很肯定是
丁火巧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