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武陵四秀之時間緊迫一刻不得閒行

活動日期
2007/2/12 - 2007/2/14
所屬團體
實踐大學綠野登山社
困難度
0

badman(布丁)

2007/2/25


武陵四秀之時間緊迫一刻不得閒行
活動名稱:武陵四秀
活動日期:96年2月12日—14日﹙三天二夜﹚
活動地點:台中縣和平鄉、新竹縣尖石鄉
活動領隊:曾志豪﹙男/實踐OB二年級﹚
活動嚮導:田于正﹙男/實踐在校二年級﹚
活動隊員:張懷仁﹙男/實踐OB四年級﹚
攀登百岳:桃山(3325M)、喀拉業山(3133M)、池有山(3303M)、
品田山(3524M)
氣象資料:02/12 台中 降水量0mm 氣溫15~26度
02/13 台中 降水量0mm 氣溫15~28度
02/14 台中 降水量0mm 氣溫16~29度
交通工具:去程→自用四人座小客車﹙戰車;車號AF-4406﹚
回程→國光號客運、火車
交通資訊:台北→宜蘭→台7甲線(中橫宜蘭支線)→武陵農場接武陵路
至武陵四秀登山口進入步道
司機:黃國信
記錄:張懷仁
糧單:三餐自理
團裝:輔助繩一條、冰爪X3

山區簡介:武陵四秀是位於雪山山脈的四座秀麗山峰,全長約為19.5公里,步
道沿線有品田山(3,524公尺、以險峻危崖出名)、池有山(3,303公尺、
因其山側的草原多水池而得名)、桃山(3,325公尺,其因峰頂頗似桃尖之
美而得名)、喀拉業山(3,133公尺,山名是由泰雅語翻譯而來)等四座百岳
山峰。武陵四秀的地質景觀以品田山岩層最為特殊,其扭曲如弓的背斜
岩層,堪稱世界級的地質景觀,其結構主要為始新世的變質砂岩和板岩
的互層,係由五百萬年前蓬萊造山運動的作用--隆起、褶皺及輕度變質,
再加河流的侵蝕而形成。

留守:廖崇凱﹙廖百岳:戰車主人﹚

預計鐵人行程:

D0 02/11(日)
桃園南崁—台南新營—台北

D1 02/12(一)
台北—宜蘭—武陵農場—桃山登山口—桃山—桃山山屋C1

D2 02/13(二)
C1—桃山—詩崙山—喀拉業山—詩崙山—桃山—三叉營地叉路口—池有山第一登山口—池有山—池有山第二登山口—新達山屋C2

D3 02/14(三)
C2—品田山—新達山屋—三叉營地叉路口—池有山0K登山口—武陵山莊—遊客中心—羅東/宜蘭—台北—桃園

實際暴肝行程:

D0 02/11(日)

0130 下班回到家
0300 打包
0500 坐統聯回新營與家人圍爐
0800 回到新營
1130 羊肉爐大餐
1800 燒酒雞大餐
2130 去統聯客運等車
2200 搭上往台北的車

D1 02/12(一)天氣:多雲時晴,沒下雨

0130 抵台北火車站…等待其他隊員
0300 國信與志豪開車抵車站,上車與他們會合
0320 抵士林載于正,武陵四秀行程也正式出發囉
0500 抵宜蘭夜市,在此休息吃早餐
0830 抵武陵農場,門票使用學生票價142元/人,記得要帶學生證
0900 為了辦入山證,又開回武陵警察小隊辦理入山證
1000 排隊等了近一小時才辦完(辦證文件一定要帶齊)
1022 回到停車場,從「林務局武陵山莊」出發,紅色鐵柵欄進入
1025 抵武陵吊橋
1031 遇一方行柱500M
1037 遇一方形柱1000M
1042 抵桃山登山口,右邊切入即為往桃山防火巷上桃山
(沿水泥路續行為往池有山登山口上三叉營地及桃山瀑布)
1047 出發上桃山,一般遊客請止步
1047 桃山登山口0K
1052 桃山登山口0.2K,遇一柵欄,勿再直行,須往下切溪底方向走
1055 遇木階梯往上走
1104 桃山登山口0.4K
1105 桃山登山口0.5K
1109 桃山登山口0.6K
1114 桃山登山口0.7K
1119 桃山登山口0.8K
1125 桃山登山口0.9K
1126 往桃山主峰木牌
1132 桃山登山口1K
1139 桃山登山口1.1K
1148 桃山登山口1.2K
1157 休息,調整背包腰長,總覺得重心太低,但已是到底了,無法調整
1215 出發
1220 桃山登山口1.4K
1227 桃山登山口1.5K
1236 桃山登山口1.6K
1246 桃山登山口1.7K
1248 休息
1251 出發
1256 桃山登山口1.8K
1304 桃山登山口1.9K
1311 桃山登山口2.0K
1315 抵一超大平台,有兩張長板凳,發覺自己體力似乎快用盡了,整個人精神很不
集中,隨時有昏厥的可能,那種感覺很特別,身體很平和,很安祥,只要再不集
中精神,很可能就這麼走了,內心變的有點惶恐,是高山症嗎,這就是高山症
的感覺嗎? 還是體力透支,造成的生理反應?趕快卸下大背,用意志力集
中精神,然後趕緊補充水份與行進糧,試圖改善這種生理反應,雖然就這麼讓
他睡著了,很舒服,一了百了,但時後還不到,我還不想這麼早走,後來昏厥的
狀況已改善了,但整個人變的有氣無力的,很不想講話,看樣子自己的身體狀
況有點糟,要跟大家講我的狀況很不好,我(們)撤退吧!我想要說出這一句
話真的很不容易,難怪過去一些山難的案例,隊員的身體狀況總是拖到了出
問題了,才被發現,要再處理已是晚矣!過去爬了這麼多的大山還不曾有高
度適應上的問題,難道身體(體能)狀況不好也會引起高山症,我立刻想起最
簡單的測試辦法,「走一直線」,我覺得我的身體平衡沒問題,應是單純的體
力問題,身體實在是太累了,過度的操他,又沒有充足的休息,這幾天的工作
也確實很累,真的是要抱怨一下,最後還是不要輕易的說放棄好了,繼續走,
看著登山指示圖上的「現在位置」,有苦說不出,我們才走不到一半的路,系
真的嗎,看到前面高聳而立的山徑,這時不知大家心裡在想什麼,我想若大家
不是同心協力的話,這條路真的會很難走,本來沒有用登山仗的,現在拿出
來用,減輕身體的負擔
1333 再出發
1335 桃山登山口2.1K
1340 登山口2.2K
1343 又遇兩張長板凳,後進入森林內
1347 登山口2.3K
1352 登山口2.4K
1354 遇一三叉路(黑水塘水源56m/桃山/登山口)
1356 營地(四人帳X 2頂)
1357 登山口2.5K
1405 休息,覺得再這樣下去不行,已經沒有退路了,不可能撤退下山,只有往前進了,
今天一定要到山屋,出發前完全沒有料想到會有急迫露宿的可能,沒有帶外帳,
也沒有帶睡墊,只帶了地布,雖說要急迫露宿,因為天氣好,也不怕,但就是不想,
一定要想辦法改善目前狀況,不然是很難走到山屋的,當下決定要把兩公升
的公水給拿掉,減輕重量,於是就把他們分給志豪還有于正喝,剩下的志豪再
背上山,這時突然想起不知上什麼課,好像有教使用登山仗,單支可省50%的力
,雙支可省80%的力,剛剛使用登山仗確實減輕了我不少的負擔,於是再跟于正
借了一支來用,使用兩支登山仗之後走起來身體真的變的很輕鬆,腳也比較不
會累,雖然行進速度仍然不快,但我相信能走就有的走到的時候
1423 帶著「真堅定」的心情,再出發
1424 抵停機坪
1426 登山口2.7K
14xx 休息
1442 登山口2.8K
1447 登山口2.9K
1456 登山口3K
14xx 休息
1508 出發
1518 登山口3.2K
1536 登山口3.3K
1551 登山口3.4K
1600 登山口3.5K
1611 木牌「往桃山主峰」
1616 登山口3.6K
1629 登山口3.7K
1642 左方有一觀景平台(3160M),小腿突然又抽筋啦!休息吧
1650 出發
1652 登山口3.8K
1705 登山口3.9K
1718 登山口4K
1726 登山口4.1K
1737 登山口4.3K
1743 登山口4.4K
1750 登頂「桃山主峰」3325M,這時心情超極興奮的,我(們)終於辦到了,有志者事
竟成,此時的山頂是起大霧,刮大風,又很冷,風寒效應讓我沒戴手套直接與
空氣接觸的手快凍傷了,一點都不誇張,手都發紅反紫僵硬掉了,此刻就有如
影集裡去攀登聖母風的情景一樣,山頂上的天氣真是變化莫測,瞬息萬變
1757 下山往「桃山山屋」出發,登山口4.5K
1803 抵達「桃山山屋」太感動啦!屋裡屋外的溫度真的差很多,山屋裡真的很溫暖,
山屋外真的冷的可以了,冬天爬山果然還是不能小看,如果是急迫露宿可又是
另外一番場景了,如果是輕裝迷路在外過夜,又冷又餓的的狀況,那還真難熬。
「桃山山屋」正如南二段與馬博沿路的山屋一樣高級,都是同一款式的山屋,
裡面有太陽能日光登,插座等設備,屋外兩側又有儲水槽,後面又有小木屋廁
所,真的是很環保又很方便,真是五星級的山屋,忍不住又讚美他一下
1830 開始煮飯了,這次是自己準備自己的三餐,我先煮了杯三合一熱可可喝,暖一下
身體,再來正式煮晚餐囉,先拿鋼杯煮白飯,再淋上「紅燒牛腩飯」真空調理包,
香噴噴的可口美味大餐就在眼前,美中不足的是飯煮的有點多,吃不完,留著當
明天的早餐吧
1930 到小木屋上廁所,此時滿天的星空銀河真是壯觀,天氣真好,可是外面的空氣依
舊很冷,很像在冰庫一樣
2000 睡覺囉,為了減輕大背重量與空間,便宜行事,原本以為睡山屋應該不用帶睡墊
就可以的,但是發現地板真的是冷冰冰,雖然躺在睡袋上,背部還是有點涼涼
的,經過這次後,我覺得冬天爬山睡墊還是帶著比較好,有助於睡眠品質
2400 睡到自然醒,真的是睡不著了,起來上廁所,外面仍然是很冷,回到山屋後,就把
剩飯煮成稀飯吃了,繼續睡,還是有點睡不著,是因為沒有睡墊的關係嗎,還是
睡四小時就夠了呢
行進路況:
今天從桃山登山口(2005M)上到桃山(3225M)共上升了1200公尺,走了五
公里的山路,其實一路上路都很大條也很好走,雖人家說桃山防火巷很
陡,但哪條山路不陡呢,我們一共踢了七個半小時的路,還是在預估的八
小時內完成了,平均0.1K走了九分鐘,一公里走了一個半小時
人員狀況:
其實除了我之外,我覺得大家都走得很好,雖然一路上都是我帶隊,在距登
山口2K(板凳區)之前,我的狀況還不錯,到了2K處好像氣力用盡一樣,身
體什麼都很好,只是走不動而以,很想睡覺,很想休息,也就是從此之後,腳
也開始有抽筋現象,休息時趕快嘴裡一直含著鹽巴,行進間志豪也一直
給我補充維他命C片,還好抽筋的狀況不是很嚴重,再加上用兩支登山
仗輔助,爬上坡時真的很省力,就這樣一步一步的靠著意志力上到了桃
山頂,雖然一度有一種偷懶的想法,我走最後面好了,在後面慢慢走,但想
一想隊伍也才三個人而已,最後還是要一起走到山屋,走後面只會讓速
度更慢而已,就放棄這種偷懶的念頭,全心全意的往前走,雖然速度不快,
但途中也沒多做休息,終於還是到了山屋,上山前秤了一下自己背包的
重量,將近二十公斤,在體力用盡的狀況下,減輕了兩公升的水,讓大背重
量降到十八公斤,就是這小小的兩公斤,也會讓大背感覺輕盈不少,難怪
有人走到掛掉時,幫他分攤裝備,減輕重量後,他又可變成一尾活龍,可見
背負重量超過某個平衡點時,會使人覺得寸步難行,所以上山前的體訓
及負重訓練是多麼重要,可以大大的提升這個平衡點。
宿地水源:
今天住在桃山山屋,是個五星級的山屋,分上下兩層,有太陽能日光燈,充
電插座,兩側各有一個儲水槽,山屋後有一間小木屋廁所,水源方面由於
桃山附近也沒有什麼看天池及溪流之類的,本屬缺水,好在山屋有建儲
水槽可儲水,水還蠻乾淨的,我想幾星期內有下雨的話,應不用背太多公
水上來

D1 02/13(二)天氣:陽光普照,沒下雨

0330 起床煮早餐,還是各自準備,我煮泡麵加上半束的麵條及高麗菜還有一顆蛋花
0443 從桃山山屋出發
0452 上到桃山頂
0500 喀拉業山3.4K
0504 喀拉業山3.3K
0511 喀拉業山3.2K
0515 喀拉業山3.1K
0520 木牌「喀拉業山/桃山」
0527 木牌「喀拉業山/桃山」
0531 喀拉業山2.9K
0532 木牌「喀拉業山/桃山」
0536 木牌「喀拉業山/桃山」聖元營造工程護備卡
0538 喀拉業山2.8K
0542 喀拉業山2.7K,上坡
0549 喀拉業山2.6K
0556 喀拉業山2.5K,下坡
0558 路中一塊大箭竹空地,上坡
0601 喀拉業山2.4K
0605 喀拉業山2.3K
0608 喀拉業山2.2K
0610 喀拉業山2.1K
0614 喀拉業山2K
0619 喀拉業山1.9K
0621 木牌「喀拉業山/桃山」3165M
0623 喀拉業山1.8K
0628 終於抵達失落已久的「詩崙山」3194M
0629 喀拉業山1.7K
0635 喀拉業山1.6K
0638 喀拉業山1.5K
0641 喀拉業山1.4K
0644 喀拉業山1.3K
0647 喀拉業山1.2K
0656 喀拉業山1.1K
0658 喀拉業山1K
0700 喀拉業山0.9K
0703 喀拉業山0.8K
0706 喀拉業山0.7K
0708 喀拉業山0.6K
0710 喀拉業山0.5K
0713 喀拉業山0.4K
0716 喀拉業山0.3K
0723 喀拉業山0.2K
0724 喀拉業山0.1K
0727 登頂「喀拉業山」3133M,四周的展望都被略為高大的箭竹擋住了
0752 出發,回山屋囉
0755 喀拉業山0.1K
0757 喀拉業山0.2K
0801 喀拉業山0.3K
0803 喀拉業山0.4K
0804 喀拉業山0.5K
0807 喀拉業山0.6K
0810 喀拉業山0.7K
0814 喀拉業山0.8K
0817 喀拉業山0.9K
0819 喀拉業山1K
0823 喀拉業山1.1K
0826 喀拉業山1.2K
0829 喀拉業山1.3K
0833 喀拉業山1.4K
0837 喀拉業山1.5K
0842 喀拉業山1.6K
0845 喀拉業山1.7K
0846 抵達「詩崙山」休息
0857 出發囉
0900 喀拉業山1.8K
0902 喀拉業山1.9K
0906 喀拉業山2K
0909 喀拉業山2.1K
0912 喀拉業山2.2K
0915 喀拉業山2.3K
0918 喀拉業山2.4K
0921 開始陡上桃山
0923 喀拉業山2.5K
0929 喀拉業山2.6K
0934 喀拉業山2.7K
0945 喀拉業山2.8K
0947 木牌「喀拉業山/桃山」聖元營造工程護備卡
0953 喀拉業山2.9K
1002 喀拉業山3K
1008 喀拉業山3.1K
1012 喀拉業山3.2K
1020 下到底,開始上眼前的桃山
1021 喀拉業山3.3K
1026 喀拉業山3.4K
1033 再次登頂「桃山」, 喀拉業山3.5K,瘋狂拍照,展望實在太好了
1057 出發
1059 桃山0.1K/三叉營地2.2K
1102 桃山0.2K/三叉營地2.1K
1102 抵達「桃山山屋」,簡單吃個午餐(蘋果一顆+行進糧)
1150 往「新達山屋」出發
1151 三叉營地2K
1153 三叉營地1.9K
1155 三叉營地1.8K
1158 三叉營地1.7K
1201 三叉營地1.6K
1203 三叉營地1.5K
1207 三叉營地1.4K
1213 三叉營地1.3K
1217 三叉營地1.2K
1222 三叉營地1.1K
1228 遇一攀爬拉繩處,超陡, 三叉營地1K
1233 過完,休息
1239 出發啦
1240 三叉營地0.9K
1242 黑繩拉繩處,連續兩段
1249 上完
1256 三叉營地0.8K,遇世新五人隊伍
1301 小小攀岩處,三叉營地0.7K
1303 小岩壁下攀
1306 三叉營地0.6K
1315 三叉營地0.5K
1324 三叉營地0.4K
1330 遇一岩壁,攀岩
1333 三叉營地0.3K,攀畢
1337 木牌「桃山 / 池有山 品田山」
1339 三叉營地0.2K
1346 三叉營地0.1K
1349 品田山3.1K ?
1352 抵三叉營地叉路口,木牌「桃山2.3K/品田山3.1K/登山口3.5K」
1412 出發囉
1413 品田山3K
1415 池有山第一登山口,從碎石坡重裝上
1438 登頂「池有山」3303M
1444 下山囉
1455 下至平路,往左邊(南方)走
1459 從池有山第二登山口出來,木牌「池有山0.3K」
1503 品田山2.7K
1514 品田山2.6K
1524 品田山2.5K
1533 品田山2.4K
1539 木牌「新達山屋/三叉營地」
1542 品田山2.3K
1549 品田山2.2K
1551 黑水塘
1552 品田山2.1K,有四人帳X2營地
1555 有四人帳X3大草地
1556 品田山2K
1601 品田山1.9K
1603 左邊一黑水池,出森林
1604 左邊一黑水池
1606 品田山1.8K
1609 有四人帳X5營地
1611 抵達美美的「新達池」,若再當它是黑水池就太沒眼光囉
1614 左邊一黑水池
1615 終於抵達「新達山屋」,跟桃山山屋是同一款的, 品田山1.6K
1730 煮晚餐囉,還是先煮一杯三合一熱可可暖暖身,再來還是煮飯加紅燒牛腩調理
真空包,最後再煮一杯鐵觀音茶,喝完早早就睡了
1900 睡覺
2430 又睡醒了,沒事做,只好煮宵夜來吃,並減輕大背重量,就煮了一束半的麵條加紅
燒牛腩真空調理包來吃,真是美味,志豪也做了布丁凍分我一半,宵夜吃得真飽
行進路況:
從桃山山屋到喀拉業山一路上雖是上上下下的,但整體來說則是下得多
上的較少,去程3.7公里的路我們花了2小時44分,而回程則反之,上得多
下得少,到桃山頂3.5公里的路,我們花了2小時41分,其實一路上路很大
條很好走,我們採取穩中求快模式,不管去回,都用一定速度前進,不會特
別的去衝,讓自己很喘;從桃山山屋(3283M)到三叉營地叉路口(3202M)
共2.1公里,我們走了2小時02分,這一段路算是四秀中最崎嶇難走的,
先下到鞍部(3125M)再上到三叉營地,途中也是上上下下,要經過好幾個
拉繩攀爬處,有幾處路也是蠻陡的,但其實還蠻安全的;從三叉營地路口
到新達山屋全程共1.5公里,我們花了2小時03分,包含重裝上池有山頂
,這段上下起伏較不大,去程略微下坡,不難走
人員狀況:
今天大家狀況還算是不錯,而我的戰鬥力也提升到70%,今天還是一樣由
我帶隊,于正在後,志豪壓隊,今天行進間就走了9小時30分,包含休息拍
照午餐共花了11小時30分才到紮營地,所以行程也是蠻緊湊的,有別於
第一天的累,雖然都是累,但今天是快樂的累,因為行程都在掌握中,而且
能在下午四點初就到達山屋,昨天是快到六點時才有如攀登聖母峰一樣
在風大霧大又冷的狀況下登頂桃山,真是有夠誇張的天氣,我走到後來
三叉營地路口到新達山屋是越走越沒力,我發現光靠早餐及午餐的熱量
好像撐不了一整天,必須適時的補充行進糧,否則會越來越不帶勁耶,而
行進間又好像會有厭食症,吃不下東西,在山下覺得好吃的行進糧,卻在
行進間覺得不想吃,而看到別人帶的卻覺得很好吃,真是怪,我覺得行進
糧的種類與打包方式也會影響吃的食欲,我把它區分成兩種,一種是行
進間短時間的休息,像是一分鐘內的,不卸大背包的,這種就要買容易溶
解的,生等津止渴的食物,不會越吃越渴,像酸梅,糖果,葡萄乾,維他命C
片...等,一種是五至十分鐘以上的大休息,這種就要買高熱量的食物,像是
巧克力,夾心酥餅乾,沙其馬...等,再來就是打包的方式,小休息要吃的最
好是用較小的袋子包裝,且可以隨身攜帶的,大休息要吃的就可用較大
的袋子包裝,行進糧最好是可以打包成一小袋一小袋的,今天要吃的量,
明天要吃的量,可先分好,放在好拿的位置,如頂袋...等
宿地水源:
今天住在新達山屋,是個五星級的山屋,分上下兩層,有太陽能日光燈,充
電插座,兩側各有一個儲水槽,山屋後有一間小木屋廁所,水源方面由於
山屋本身就有儲水槽,幾星期內有下雨的話,水源應不至於有問題,況且
山屋旁還有新達池,看起來也蠻清澈的。

D1 02/14(三)天氣:多雲時晴,沒下雨

0330 起床煮早餐,一樣是泡麵加高麗菜及一顆蛋花
0440 往品田山出發,品田山1.6K
0444 品田山1.5K
0448 品田山1.4K
0453 品田山1.3K
0459 品田山1.2K
0502 品田山1.1K
0506 品田山1K
0509 品田山0.9K
0515 品田山0.8K
0521 品田山0.7K
0526 四人帳X2營地
0531 品田山0.6K
0535 品田山0.5K
0539 品田山0.4K
0544 抵達品田山前峰,此時風略大,蠻冷的,前方的路還是看不太清楚,因為大家都沒
走過,為安全起見,只好在此等待日初的到來,此時的心情真是七上八下的,很
緊張又很興奮,此行的重頭戲就看現在了,就傘兵等待著陸區的到來,準備
跳傘的心情
0608 天終於亮了,該是上場的時候,從這裡要先下攀將近垂直看不到底的岩壁到鞍
部,志豪打頭陣,于正在後,我最後下,看見一條長長到底的架繩,一開始以為是
要拉繩垂降下去,但跨出第一步之後我才哈哈大笑,放下心中的大石,原來是這
麼回事,一開始爬下去後,會接到一個略為之字形的斜坡,沿著斜坡貼近岩壁向
左邊橫度一小段,再順著路慢慢下攀到鞍部底,路真的很大條,很安全,到處都
是手腳點可抓可踏,跟本用不到那條原本就架好的繩子,有了這條架繩確保,是
更加的安全
0617 第一段下攀完畢抵鞍部,品田山0.3K,第二段就是要上攀到品田山,路一樣很大
條,很安全,小小的給他攀爬一小段而已
0623 品田山0.2K,之後就為正常的山路陡上到品田山,有積雪,但很好走
0628 品田山0.1K
0634 終於登頂「品田山」3524M,此時天氣驟變,風超級大,所有的雲為什麼好像要在
這裡集合似的,什麼時候有下召集令,難道又在上演攀登聖母峰續集嗎
0641 在山頂只待了七分鐘,就下山了,好不容易才爬上來的耶,而且只跟「桃山0K」
木樁合照,山腳點跑哪去了咧
0649 品田山0.1K / 三叉營地3K
0653 品田山0.2K / 三叉營地2.9K
0700 下抵鞍部
0701 品田山0.3K / 三叉營地2.8K
0707 上攀至品田山前峰,休息
0714 出發,目標新達山屋
0716 三叉營地2.7K
0719 三叉營地2.6K
0722 三叉營地2.5K
0725 四人帳X2營地
0726 三叉營地2.4K
0728 出樹林,大草坡
0731 三叉營地2.3K
0733 三叉營地2.2K
0734 三叉營地2.1K
0735 三叉營地2K
0736 三叉營地1.9K
0741 三叉營地1.7K
0743 三叉營地1.6K
0745 抵達「新達山屋」,整理大背,三叉營地1.5K
0812 出發,目標三叉營地
0814 新達池,三叉營地1.4K
0817 三叉營地1.3K
0819 三叉營地1.2K
0821 三叉營地1.1K
0822 怪草營地,四人帳X2
0824 黑水塘營地,三叉營地1K
0829 三叉營地0.9K
0835 三叉營地0.8K
0840 三叉營地0.7K
0844 三叉營地0.6K
0850 山中傳奇導覽牌,池有名樹就是那顆啦
0853 三叉營地0.5K
0859 三叉營地0.4K
0903 池有山第二登山口,木牌「池有山0.3K」
0905 三叉營地0.3K
0906 碎石坡路
0907 三叉營地0.2K
0909 池有山第一登山口,木牌「品田山/池有山/桃山/登山口」
0912 三叉營地0.1K
0914 三叉營地叉路口,木牌「桃山2.3K/品田山3.1K/登山口3.5K」
0916 抵達「三叉營地」,登山口3.5K,休息補充食物,我吃了一顆大蘋果
0932 出發,目標登山口
0936 登山口3.4K
0936 一空地,木牌「池有 品田 / 登山口」
0941 登山口3.3K
0943 木牌「池有 品田 / 登山口」
0945 登山口3.2K
0948 登山口3.1K
0951 登山口3K
0955 登山口2.9K
0957 登山口2.8K
1000 登山口2.7K
1003 登山口2.6K
1005 登山口2.5K
1008 登山口2.4K
1009 四人帳X4營地
1011 登山口2.3K
1012 四人帳X3營地
1014 登山口2.2K
1015 木牌「池有 品田 / 登山口」
1015 登山口2.1K
1016 木牌「池有 品田 / 登山口」有一大空地
1019 木牌「池有 品田 / 登山口」有一大空地
1020 登山口2K
1023 登山口1.9K
1030 登山口1.7K,一大空地,終於走一半了,休息
1039 出發
1042 登山口1.6K
1046 登山口1.5K,一小空地
1048 一小空地
1051 登山口1.4K
1054 登山口1.3K
1058 登山口1.2K,一超大圓形營地
1105 登山口1.1K
1106 木牌「池有 品田 / 登山口」
1108 登山口1K
1111 登山口0.9K
1114 登山口0.8K
1116 登山口0.7K
1118 登山口0.6K
1121 登山口0.5K
1123 登山口0.4K
1125 登山口0.3K
1126 登山口0.2K
1128 登山口0.1K
1130 登山口0K,終於下到水泥路了,木牌「池有 品田山 / 武陵」
1153 出發,一路的水泥路之字下坡
1220 方形木樁「2000M」
1225 遇一「松濤亭」
1231 抵「桃山登山口」
1235 出發
1240 方形木樁「1000M」
1244 方形木樁「500M」
1253 抵「紅色柵欄」
1253 抵「林務局武陵山莊」
1300 在停車場,遇一小發財車正要開車下山,馬上使出第二專長「攔便車」,誓死達
成任務,不成功就成仁,交涉成功上車囉
1314 抵「遊客中心」在公車站牌前等車,還真想不到從停車場到遊客中心的路還真
是有夠長的,用走的不知要走到何年何月何日才能出來,真的很長,計畫要用走
的踢出來,時間最好要掌握好
1350 由於司機國信沒有排到假,載我們來之後就回去上班了,回程只好搭公車囉,下
午有兩班公車可坐,第一班是一點四十分從梨山經武陵農場到羅東的,第二班
是兩點十分從梨山經武陵農場到宜蘭的,公車來的時間很不固定,總之要搭公
車就早點下山來等車吧,在遊客中心買了燒肉粽吃完一抬頭,就喵到國光號客
運從前面開過,趕緊跑到站排去搭車,搭上梨山到羅東的車,票價278元
1620 抵「羅東夜市」,好熱鬧喔,逛街的人真多,去吃一家很有名的豆花冰店,火車站
裡也有一家分店耶,真是失算,應該先去吃別的,由於時間不多了,只好去便當
街包了一個雞腿飯及買了一杯珍奶上火車吃
1737 搭上往台北的自強號火車,票價243元
1915 抵達「台北火車站」
1930 搭捷運淡水線到民權西路站
2000 到國光號民權西路站搭往桃園經南崁到機場的車
2100 等了許久,終於有位子可以上車了
2140 抵桃園南崁下車,終於到家了
行進路況:
從新達山屋到品田山前峰共1.2公里,我們花了1小時04分,這段路很好
走,從品田山前峰到登頂品田山共0.3公里,我們花了26分鐘,其實這段路
還蠻好走的,只是在現場看起來要先垂直下斷崖,再垂直上攀到山頂,好
像很恐怖,但實際上路是之字形開的,很好走,也很安全;回程從品田山前
峰到新達山屋只花了31分鐘,蠻好走的,從新達山屋到三叉營地共1.5公
里我們花了1小時04分;從三叉營地到池有山登山口共3,5公里,我們
花了1小時58分鐘,一開始的路稍陡,但還算好走,後來就一路緩下了,走
起來蠻舒服的,天氣溫度也很舒適;從池有山登山口踢到武陵山莊,我們
也花了1個小時走完這段水泥之字路。
人員狀況:
今天的行程其實較好走,只是因為要趕公車,所以變得有點在急行軍,從新
達山屋到三叉營地還算是正常速度,三叉營地之後我就在飆車了,而于
正還能跟得上,腳程算是頂級的,大家都順利的踢了出來,狀況很好,諸事
圓滿。

後記:
這次三天的行程得以順利完成,其實是要感謝很多人,包括跟我換班的兩位同
事,還有家人陰錯陽差的幫了個大忙,發現了大背肩帶的縫線快要斷裂,趕快
拿去給師傅修補,還有司機國信剛下班,就熬夜開車載我們到武陵農場,一路
上邊開邊睡,當然不是這樣啦,是開車到很想睡,停在路邊小睡一下,就這樣的
撐到了武陵農場,好在沒有要跟我們一起上山,不然肯定會成仙的,然後還要
趕回台北上下午一點的班,真是累ㄚ,這次在體能完全沒有訓練,體力最不好
的時候上山,真是冒險,想說慢慢走,再調節身體狀況,不要走的太慘就好了,但
還是不幸發生了預料中的慘劇,誰叫我體能,體力同時不好呢,作息不好,三餐
不正常的吃,反而在山上作息正常,睡眠充足,三餐吃的飽飽的;這次又跟老戰
友志豪還有于正上山,感覺真的很親切,學生時代就跟志豪爬過許多山,給我
的印象總是體力很好,更恐怖的是在我畢業後的兩年,志豪的百岳也到了六
十幾座,破了我的記錄,而跟于正也爬過了南北插縱走,給我的印象也是體力
很好,第一次的中級山縱走就是南北插天山連走,第一次的大山縱走竟是逆
馬博橫斷,爬山都挑最難的走,真是青出於藍勝於藍,長江後浪推前浪。第一
天我的狀況不是很好,志豪一直補充我維他命C片,而于正也借我登山仗,才
讓我順利的走到山屋,我想要不是我們三人彼此「同心協力」的話,要走到
營地,那肯定是不可想像的任務,不只是身體的累,精神層面也會非常痛苦,好
在隊友們給與在精神上很大的鼓舞,才讓我有信心一定可以到山屋的;還要
感謝老天給我們這三天的好天氣,尤其是沒有下雨,因為爬山都穿球鞋,所以
只要下雨,鞋子肯定濕掉;這次是冬天爬山,雖然是暖冬沒下什麼雪,但山上冷
起來還真是很冷,睡墊及手套一定要帶,還有最好能夠有件可以套頭的風衣,
讓身體皮膚越少面積跟外面冷空氣接觸越好,風一吹真的很冷,希望不要再
上演攀登聖母峰續集了;最後踢出了登山口,還好有攔到一台小發財車,不然
肯定踢到遊客中心會踢的很爽快,真是老天保佑,事情總是一直迎刃而解,每
個難關都被我們順利度過了,雖然身體是很累的,但內心卻是喜悅的,我相信
只要「同心協力」,沒有什麼難題是不能解決的,這次的旅程又是一次美好的
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