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登山論壇

印太洋瓶鼻海豚 出沒南灣

文章標籤
新聞

ann469(雲英)

2003/2/14


印太洋瓶鼻海豚 出沒南灣
墾管處決委託鯨豚學者展開研究 建立豐富的海洋生態旅遊

記者郭漢辰/屏東報導

墾丁南灣海域出現珍貴的「印太洋瓶鼻海豚」,為推動墾丁南灣海域的海豚生態旅遊,墾管處昨天宣布委託鯨豚學者,針對在墾丁南灣海域附近出沒的「印太洋瓶海豚」活動模式、分布、移動等情形,展開長達一年的保育研究,進一步掌握這群海豚的生態行為,為遊客建立更豐富的海洋生態旅遊。

墾管處在民國七十九年委託花蓮財團法人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調查墾丁國家公園海域鯨豚類生物種類及分佈調查研究案后,第一次記錄到靠岸型印太洋瓶鼻海豚 Tursiops aduncus,游入南灣近岸活動,維持固定路線出沒,尤其每年六至八月,遊客都可以在貓鼻頭眺望點用肉眼清楚觀察到。

墾管處指出,為了更瞭解此項近岸鯨類生物資源的族群動態,該處今年再次委託財團法人國立海洋生物博物館教育基金會加拿大籍華裔鯨豚博士王愈超博士與原當年研究群人員,針對墾丁南灣及其附近海域印太洋瓶鼻海豚,進行活動模式、分布、移動及豐度的保育研究,進一步掌握這群海豚的生態行為,為遊客進行生態旅遊,建立完整的重要資料。

墾管處表示,印太洋瓶鼻海豚在中國海域的生態資料相當少,也是直到最近才被科學家研究出與真瓶鼻海豚(Tur-siops truncatus)為不同種,印太洋瓶鼻海豚的鼻端較長,過去兩年的研究也發現,南灣及其鄰近西北側沿岸海域,可能是印太洋瓶鼻海豚經常出沒的棲息地,過去文獻也顯示這種瓶鼻海豚,特別受到水族館青睞而被大量捕捉訓練表演,再加上台灣附近海域的棲息環境受到破壞,使得這種海豚大量減少,其保育問題值得重視。

墾管處指出,墾丁南灣海域的觀光活動愈趨熱絡,但印太洋海豚已不較以往與人類親近,這可能與此地區海域活動及外海過往船隻頻繁,人為活動對海豚行為產生影響有關,南灣的這群近岸型海豚,可能成為賞鯨豚活動的主要角色,須建立完整的南灣海域海豚生態資料。

該調查研究計畫研究期程為一年,預期完成中、英文台灣南灣海域印太洋瓶鼻海豚生態調查報告及台灣南灣海域個體辨識記錄,墾管處表示,有這批族群資料後,對於如何減少對海豚的干擾,以及提高大眾對海豚保育的重視,將大有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