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1/12/22
◎ 活動單位:桃園縣龍潭山岳協會
◎ 活動日期:2011/12/10(六)、2011/12/11(日) 二夜二天
◎ 參加人員:
周盛松(領隊)、徐福運(嚮導)、王錫堂(嚮導)、李本盛、曾福媚、張立正、林梅雪、余春暖、吳添泉、莊文淵、陳美雲、王東銘、賴允寶、楊幸娟、楊素玫、曾寶貞、周盛龍、黃立雯、呂東玉、蔡吳香、葉秀榮、羅其忠、毛慧蓮、林秀櫻、江玉霞、翁沼晨、張碧玲、徐婉晶、彭清妹、黃妍甄、詹靜枝、呂東堯、楊秀美、邱碧梅、王秋菊、黃緞妹、林秀貞、傅新德、聶永孝、劉淑美、李金龍、鄭美鳳、李金華、涂金雪、魏秋連、潘紹錦、嚴振中、王苑貞、周宜欣、鄧振文、郝嘉瑾、高嘉臨、吳瑞彩、謝珮文、賴盈如、何連芳、胡如花等共57人
◎ 交通工具:大巴2台,進入花蓮縣玉里、宜蘭縣南澳
◎ 天氣:陰轉多雲短暫雨
◎ 瓦拉米古道:
為八通關越嶺道最東的一段健行步道,從山風到瓦拉米,全長13.6公里,爬升高度約500米,整條步道平緩,並沿著拉庫拉庫溪谷而上,一路的山容溪谷、林相植物等呈多樣變化,顏色層次分明,有點像奧萬大,走起來輕鬆且視野佳,秋冬可賞楓,是熱門的健行路線,有管理單位定期除草養護。
瓦拉米位於一處寬闊的山腰平台上,原有駐在所、招待所、教育所、醫療所等設施,規模可觀,越嶺道則從下方繞過。目前新建太陽能山屋一座,被稱為五星級的山莊。
在日本統治時代,瓦拉米駐在所亦稱「蕨駐在所」,因為瓦拉米在日語中意為「蕨」。然而,根據學者調查,此地的布農語舊名含意是「跟著頭目去出草」,可能日本人取其諧音而重新加以命名。
步道沿線原有布農族部落分布,昭和年間,日本政府強迫原住民集體遷徙,以便集中管理。後來,這些部落逐漸消失和湮沒於荒山之中。
(註:瓦拉米步道過4.5K佳心段之後,要辦理入山證與入園證,方可進入)
◎ 南澳古道:
又名舊武塔古道、比亞毫古道,是泰雅族人聯絡四季與南澳間的山徑,全長27.5K。日據時為警用理番道路,光復後因原住民逐漸遷離而告荒廢,目前林務局已修復南澳端的三公里,訴說著泰雅族少女莎韻的故事。
◎ 莎韻的故事:
莎韻生命中最後一段路
西元1938(昭和13年),日本正值戰爭時期,到處調派年輕人到中國參戰。當時在流興社的警員兼教育所老師田北正記,也在抽籤名單中,於是流興社派了泰雅族女子青年團,協助田北正記搬運行李。
記得那天下著大雨,一行人從流興社往南澳平原方向走去,十七歲的少女莎韻哈勇(Sayun Hayun)在通過南澳南溪的獨木橋時,不幸失足落入洶湧的溪水中。
莎韻在責任與榮譽感的驅使下,冒著危險也要達成任務,彰顯出泰雅族Gaga的核心價值,以及共享共榮的族群意念,更表現出尊師重道的精神,成為後人尊崇的典範,莎韻之鐘就是為紀念她而建。
「月光小夜曲」優美的旋律,正是來自「莎韻之鐘」的電影主題曲。
活動行程記錄:
****************************
前一晚 (12/9)
****************************
◎ 21:15 龍潭大楊梅鵝莊前集合完畢,出發。
一個月前,蘇花公路115,8K處因坍方施工,開始實施交通管制,晚上7:30後無法通行,打亂了我們的計畫,不得已只好將行程改為南走屏東台9線,然後再東繞到花蓮去,準備環台一圈。
幸運地,在出發前一天,蘇花公路已解除晚間管制、車輛可自由通行,於是我們又馬上迎回走蘇花公路到玉里的舊計畫,不但節省時間與油錢,更皆大歡喜。
此次活動經龍岳山友及好朋友們熱烈響應後,有二台大巴、共57人參加。
在晚上七點半左右,已陸續有人抵達集合地點,同時,今天也有冷颼颼的寒流攪局,讓早到的人,在空曠的停車場飽受寒風之苦。此時,竟有台遊覽車因塞車遲到半小時,屋漏偏逢連夜雨,幾乎快凍掛一堆人了。還好,總幹事阿光前來送行,算是雪中送炭,順便發送會員大會的開會通知。
導遊出身的小嚴,有點職業倦怠,不喜歡遊覽車窄小的座椅,已自行搭火車到玉里會合,其他人則分乘AB二車,啟程。
一上車,不能免俗,每人分發香蕉1根、橘子2個、飲料2包,及義美的餅乾等。
◎ 23:30 東澳火車站,小休息。
****************************
第一天 (瓦拉米古道)
****************************
◎ 02:09 壽豐火車站,小休息。
大夥在車站廣場閒聊之下,才知B車的伙伴們,上蘇花公路之前都沒睡覺,在會長與堂哥的帶領下,唱起卡拉OK來了。輸人不輸陣,看來明天回程,得讓A車的夥伴們唱到騷聲才可以,否則就被比下去了。
◎ 03:20 在玉里接小嚴上車。
地方不熟,手機溝通了好久,才接到人。然後,車上開始發早餐,2個包子1個饅頭,份量似乎多了點,很多人沒吃完。
◎ 04:00~05:00 抵達南安玉管處,大休息。
這邊有盥洗設備、地方又寬敞,方便休息。只是,廁所間數少了點...
大夥雖然一夜沒睡好,不過此時,真正在車上休息的人仍不多,或聚眾閒聊或晃來晃去,準備迎接即將到來的拂曉行動。
◎ 05:25 大巴抵達台30線0K處之瓦拉米古道登山口,整裝後,起登。
此時天色未明,頭燈與手電筒上場。
古道寬敞好走,長長的人龍隊伍,在報數後,魚貫往瓦拉米山屋方向推進,燈火閃爍,有點像玉山攻頂段的螢火蟲隊伍。
周盛松領隊、我居中策應、堂哥自願押隊。另有會長、蔡大哥、吳添泉等幾位嚮導彈性支援,加上非高難度路線,大夥心情輕鬆不已。
黑暗中,經過了山風一號吊橋,近百米長,限重10人,將隊伍間距拉開,緩慢通過。走過橋中間會有點晃,有點意思啦!
◎ 06:11 經過山風二號吊橋,天色微亮。
◎ 06:43 步道指標3K處。
步道旁每500米會設一里程樁,方便知道自己位置所在。真的,大夥一路就在數著里程聲中,雀躍前行...
◎ 06:47 綠色護欄的水簾垂幕灣道。
頭上低垂的竹草滴水不斷,似水簾洞,而地上濕漉漉,且右側為垂壁,所以設有護欄,需小心通過。
資深會員張立正夫妻因膝蓋無法走快,決定自行慢來,走多遠算多遠。最後聽說仍有走到8K處才折返。
因此這次瓦拉米一日往返的重頭戲,共有55人走完全程,比我們預期的還要好!
◎ 07:00 遇小坍方,泥濘且有水流沖刷,隊伍放慢速度。
這次參加的新人很多,怕有人不敢通行,於是上前幫忙引導通過。
此時天已大亮,右側山嶺上煙嵐籠罩,山頭隱約,有雲海飄捲,別有一番景致。
沿途蕨類植物豐富,路旁及溪谷中,有紅葉和黃葉遠近妝點,翠綠與豔色交錯,一片秋意濃抹,令人目不暇給,走來身心舒暢。終讓昨夜的睡不安穩,值回票價矣!
古道右下方拉庫拉庫溪蜿蜒東去,谷深林碧,視野隨之遠眺而行。
◎ 07:26~07:50 抵達《佳心》駐在所遺址,指標4.5K處。
先循石梯左上,到駐在所遺址平台,隊伍大休息。
平台上有涼亭與洗手間,設備齊全,只是一下湧入50多人,設施似嫌少了點。
大夥各自拿出糖果乾糧等來招待眾人,一時間,熱鬧不已。人實在太多了,繞一圈下來,休息時間已過大半。
補充體力後,在石階上排排坐,拍團照。一樣,要把50多人擠到階梯上,又嫌石階短了點。
這階旁的石牆青苔滿佈,很有遺址的味道,易撩人思古幽情。
拍完團照,隊伍浩浩蕩蕩走下石階,左轉,續往瓦拉米方向推進,以登山客的標準來說,山徑依然平緩好走。
佳心之前的4.5K路況佳,一般遊客可自由進入;但過佳心段後,屬玉山國家公園管制區,要辦理入山證與入園證,方可進入。
◎ 佳心駐在所:
沿著拉庫拉庫溪南岸而行,4.5K至佳心,駐在所遺址位於步道上方,循著玉管處鋪設的枕木階梯上行,即可見到一個大型平台。這裡標高820米,平台有經過整理,並建立涼亭和廁所。佳心展望不錯,除了溪谷對岸的卓溪山,還可遠眺海岸山脈和花東縱谷。佳心駐在所位於三叉路口,早期自此分出阿桑來戞支線,下方有布農族部落遺址,早先還有小米田的遺跡。
日治時,佳心也是規模屬一屬二的駐在所,附設有「佳心乙種蕃童教育所、佳心蕃產交易所、佳心療養所」等設施。
◎ 08:14 路旁有顆巨石,上面鋪滿了姑婆芋,景觀特殊。
◎ 08:46~08:55 《黃麻》駐在所遺址,地勢平緩,隊伍休息。
◎ 黃麻駐在所:
黃麻駐在所標高約900米,道旁有解說牌,里程指標約為7.8K,如今可見一片長滿蕨類的平地。
駐在所原有壯觀的建築物,但很早即遭到國民政府派員焚毀。根據文獻記載,此處所以稱為黃麻,是因為山黃麻數量很多,不過,根據學者的調查,布農語之地名,應是「有大片小米田」的意思。
◎ 09:01 一個小下坡,隊伍放緩速度。
人很多,所以只要遇到稍微有點困難的地形,長龍隊伍必會緩慢下來。
尤其王醫師的女兒下坡會比較慢,還好這次隊員都能互相體諒,不會不耐煩,氣氛很好。為此,王醫師在第二天的慶功晚餐上,特地帶著女兒逐桌敬酒感謝...
◎ 09:15 左上方台地,有「喀西帕南社事件日警殉職紀念碑」,拍照後續行。
碑正面刻著:喀西帕南社事件殉職者之碑。
碑左側刻著:大正四年五月十二日戰死。
碑右側刻著:昭和五年六月二十六日建立。
◎ 喀西帕南社紀念碑:
在8.7公里處,一旁有木椅供人休息,這座碑為紀念在「喀西帕南事件」中殉職之日警而立。
1915年(大正四年),日本警方因為收繳槍械成效不彰,凌虐喀西帕南社的頭目,引發社眾不滿。5月12日傍晚,數十名喀西帕南社與台東新武呂溪布農族人,奇襲喀西帕南駐在所,10名日警遭馘首,駐在所遭焚毀,此即為著名的「喀西帕南事件」。
◎ 09:32 黃麻一號吊橋。
橋長約50米,限重10人,我們一樣採取拉開間距的方式通過。
此處的警告標示比較特殊,除一般常見的毒蛇、虎頭峰外,還多了「小心黑熊」與「小心螞蝗」二種。黑熊曾在這裡出現過是沒錯,不過碰到的機會很低,可以忽略,至於那軟軟的螞蝗,幾乎所有的女生都害怕,不知道沒事,一公貼出來,反會讓她們一路走來心裡發毛...幸好今日天冷,螞蝗不活躍,是有看到蹤影,但並未得逞。
◎ 09:49 黃麻二號吊橋。
橋不長,蠻粗勇,直接通過。
◎ 10:17 寬平處,小休息與集合隊伍。
人多,連小休息都有萬頭攢動的氣勢,難得...
◎ 10:37 瓦拉米吊橋,位於指標12K處。
長約80米,隊伍一樣拉開間距通過。
不管橋長橋短,一律限重10人,也搞不懂這安全系數是怎麼算出來的?
◎ 10:49 路過一段駁坎路,左側有石頭堆砌的駁坎,景觀特殊。
◎ 11:01 路左有一「危險!洞深!請勿靠近」的警告牌。
探頭一看,果然有個深不見底的大洞穴。我們猜想這一頭栽下去,可能會像溜滑梯一樣,一路滑到溪底去...沒錯,洞口完全無護欄,的確危險...其實,只要加上簡單護欄,安全度將會大大提高!
◎ 11:08 抵達目的地《瓦拉米》山屋,午餐,大休息。
山屋周邊風景漂亮,地方寬敞,設施完善、有水有電,果然是山界休閒渡假的好地方。
此時山屋內無人,感覺疲累的人,可先到山屋內小憩補眠,不錯的享受。
吃飽後,大夥到處拍照玩耍,我們的攝影高手黃妍甄小姐,也帶著大家玩起"跳拍"的遊戲來,一片歡樂聲。
◎ 12:20 拍團照。
◎ 12:35 整隊,原路折返。怕摸黑下山,催促隊伍快行。
◎ 12:59 返經《瓦拉米》吊橋。
◎ 13:35 路過黃麻二號吊橋。
◎ 13:59 續過黃麻一號吊橋。
有隊友腳抽筋,由堂哥在後面慢陪,主隊伍的押隊工作換交給我。
結果下山的狀況反比上山時多,快慢不一,主隊伍又拆成了好幾隊...
◎ 14:15 喀西帕南社事件紀念碑,續行。
◎ 14:35 《黃麻》駐在所遺址。
我們抵達時,前峰部隊的前腳剛離開,未停,追了上去。
◎ 15:12 姑婆芋巨石。
◎ 15:41 返抵《佳心》駐在所,大休息與集合隊伍。
堂哥也從後面追了上來,顯然隊伍的頭尾距離,相差不遠。
◎ 16:25 水簾垂幕之護欄灣道。
此時此地,真個走到人仰馬翻了,不但自己一路無精打采,聽說還有人邊走邊打瞌睡,狀況連連。看來如此緊湊的行程安排,的確有它的缺失,下次要檢討改進才行。
◎ 16:56 山風二號吊橋。
天色已漸黑,眾人加緊腳步...
◎ 17:08 山風一號吊橋。
早上摸黑進來,沒看清楚山風一號的全貌,現在又摸黑返回,一樣沒見著山風一號的真面目。
◎ 17:26 返抵登山口,整裝,上車。
天色剛黑下來,頭燈沒用著;抵達時間又與領隊印發之行程表訂時間相差4分鐘,準點。
一大早進來,入園與入山證無人收取,直到返經南安時,才交給派出所。
◎ 18:45 瑞穗晚餐。
◎ 19:30 進駐瑞峰花園溫泉民宿。
整棟民宿幾乎給我們包下來了,大夥怎麼吵都沒關係...
泡溫泉...有分室內池與露天池,自行取捨。
這邊溫泉較混濁,含有礦物質。但不論如何,在走完古道後能舒服地泡個湯,真是人生一大享受。
◎ 20:30 大廳喝酒聊天,由堂哥主持。
他把在座的每個人都介紹一遍,除給新人認識外,也炒熱了現場的氣氛...
◎ 10:00 就寢。
堂哥他們繼續哈拉與飲酒作樂到11點才結束。
我一躲進被窩,沒幾秒鐘就睡著了,其他人什麼時候進來,完全不曉得,一直到清晨4點才醒過來。
聽說,其他人也睡得很熟...這溫泉的功能真強,不但如此,還聽說第二天都沒有人喊腳會酸痛...
****************************
第二天 (南澳古道)
****************************
◎ 06:00 起床。
◎ 06:30 早餐。
◎ 07:05 從瑞穗出發,往南澳北上。
從早上7:30開始,一路卡拉OK歡唱不已,車上幾位歌王歌后輪番上陣,保證無冷場。尤其我們楊氏姐妹花的一首"秋蟬"合唱曲,音色婉轉動人,更驚豔全車...
到休息站小休時,發現天氣轉好、地板是乾的,大夥高興不已。出發前被連續的大雨特報困擾,都擔心這趟行程會在雨中度過,結果,天氣也比預期還好,當然高興了。
採購團的大團長東玉姐姐,在休息站大買特買,然後帶了一堆名產上車,十分開心...不過,等車行一段路後,才突然想到,剛剛竟忘記去洗手間了...不愧是團長,果然敬業!
◎ 09:45 通過蘇花公路之清水斷崖段,展望不錯。
◎ 10:10 再放大家下車休息一次。
真個兒是易放難收,一堆人跑去排隊買便當,說是要當今天的午餐,結果,現做便當的動作超慢,拖了不少時間。還好今天不趕時間,可以慢慢來。
◎ 11:30 終於抵達金洋村活動中心,5台接駁車已久候多時。
整裝與休息後,上車出發,往南澳古道前進。
乘坐這種開放式的小柴車,很多人沒嘗試過,興奮不已。公司前年由小嚴主辦的武界之旅,我們就體會過了,所以知道要小心迎面而來芒草樹枝,及從天而降的毛毛蟲與蜘蛛網等...
◎ 12:01 抵達南澳古道登山口。
拍照留念。
◎ 12:11 起登,隊伍又浩浩蕩蕩出發了。
◎ 12:22 平緩處,小休息。
一開始為一段緩上坡,但難度不高。
◎ 12:25 南澳古道指標0.5K處,續行。
◎ 12:31 第一座吊橋,橋下另有一座已毀的舊吊橋。
南澳古道沿著南澳南溪而行,谷深水潺,石奇山翠,美景如畫,行走其間,宛如仙境。
◎ 12:36 通過南澳古道唯一的陡上地形。
採"之"字形走法,約3~4分鐘路程,緩慢上行,並不累人。
◎ 12:39 溪谷的展望點。
◎ 12:46 「舊耕地」平台處,小休息。
◎ 12:49 指標1.5K處,隊伍續行。
所謂數大是美,這二天常會看見長龍盤據在山路上的動人場面,五顏六色,煞是壯觀。
龍岳的單一行程,很少搞到這樣盛大,這次瓦拉米受到大夥的青睞,也讓人見識到龍岳的實力了。
◎ 12:57 經過一段左側有拉繩的垂壁段,長龍突然靜止不動。
我在中間段,不知前面發生什麼事,周盛松對講機又沒開,經口頭詢問,方知遇到新崩坍了。往前查看,原來有一處約5米長的崩塌點,已將路面及拉繩掩蓋,周盛松正清理中,於是以登山杖幫忙將路基與踩點拓寬。
江玉霞也在幫忙,不知背包拉鍊已鬆開,一個起身,一件背心隨即垂直掉落深谷下,我在後面只能眼睜睜看它飄落而去,使不上力...結果,這件背心不是她的,是我們秋菊寄放...還好不是Gore Tex的高檔貨,沒那麼心疼。
在加強拉繩及確認安全後,由嚮導群在危險處幫忙指揮確保,隊伍小心通過,續行。
◎ 13:16 第二座吊橋。
◎ 13:27 一處展望南澳南溪的佳點。
水碧谷美,有點慕谷慕魚的味道,加上沿途有不少的拉繩垂壁段,極似小型的錐鹿古道,單趟走來雖短短的3.2K,卻值得一遊。
我們昨天剛走過漫長的瓦拉米古道,今日行程,猶如倒吃甘蔗般輕鬆甜美,特別是風景依然讓人目不暇給,眾人歡樂不已。
◎ 13:33 抵達3K的寬緩處,續往步道終點前進。
有幾棵鳥巢蕨及艽芎樹,碩大突出,十分搶鏡頭。
隊伍前行,經過一段奇岩山路,抵終點之牌示處,拍照或瞻仰後,大夥陸續折返3K處,午餐與大休息。
此時,才發現有一小牌示上,寫著「莎韻的故事」...這也未免太小家子氣,要不是有心人,可能還真不會注意到呢?
◎ 14:05 原路返回。
一樣下起了霧雨,不大不小,雨衣可穿可不穿,大夥撐傘為主。
我改為押隊,一路慢慢陪著楊氏姐妹拍照而回。因路程短,所以隊伍並未拖太長...
◎ 14:27 通過新崩塌點,由領隊在對面指揮確保,逐一通過。
◎ 15:07 全隊返抵南澳古道登山口,接駁車已在待命中。
因車後斗已被雨淋濕,無法坐下,大夥只好用蹲的。腳很酸、天又寒冷,所以短短幾公里路程,卻變得特別慢長...
◎ 16:00 回到金洋村活動中心,轉搭大巴。
隨後前往南澳越嶺古道入口前的海鮮土雞餐廳,慶功宴。因為蘇花115.8K處的交通管制,要到17:30才開放通行,這段時間正好用來晚餐,不會浪費。
◎ 17:15 餐畢,回程。
這家餐廳料好實在,是我們上回來探路,詢問朝陽步道登山口時,意外發現的。因為當時村長正打電話進來訂餐,我們一聽,就知道是在地內行人的最愛,妥當了。今天的菜色中,有一大盤的小黑鮪魚生魚片,鮮嫰滑口,特別令人印象深刻,連不愛生魚片的我,也多吃了二片。
沿途依然一路卡拉OK歡唱不已,加上雪隧又順暢無比,不知不覺中,為此次的瓦拉米行,劃下了完美句點...謝謝所有參與這次活動的夥伴們,感恩與托福了。
◎ 20:20 返回龍潭,解散,各自賦歸。
後記:
這次行程,從路線規畫、餐飲住宿、入園入山、人員與交通安排等,領隊周盛松真的費盡了心思,更為天氣不穩及蘇花施工等不確定因素而傷透腦筋...兼有20人左右報名後又臨時退出,直讓他費用吃緊,差點準備自己墊錢!行前每天與我手機討論細節,看來電話費也花掉不少錢了吧?不過他仍樂此不疲,依然為下一季的活動繼續熱心規劃中...
一個社團若要成長,真的非常需要這種無私奉獻的人,特此說明與褒揚!相信,此種熱心人士,在山界各社團中,必大有人在~
瓦拉米古道_活動照片:
http://album.udn.com/fullwin1/341080
南澳古道_活動照片:
http://album.udn.com/fullwin1/341082
*****************************
南澳古道 (調寄 滿江紅)
*****************************
歲月川流,沖不走、溪南莎韻。
聽泉壑,林楓橋畔,豈留幽恨?
夢雨紛飛隨霧落,煙雲縹緲乘風遁。
有輕嵐穿谷伴君行,山無盡。
紅葉冷,芳華困。陳酒喝,狂歌引。
踏江河千里,岫巒方寸。
一縷情思曾泊寄,百年恩怨終潛隱。
嘆興亡依舊水悠悠,崖高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