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南阿冷山阿冷山

活動日期
2018/3/18 - 2018/3/18
所屬團體
個人
困難度
1
類型
» »

minnelee(李XX)

2018/3/30


活動名稱:南阿冷山阿冷山(附航跡圖及GPX)

活動日期:1070318()

參加人員:楊智全、林玉真、陳秋芳、林鋒昇、陳益莊、張芳綿、張英岳、李季臻、                       

         林惠婉、李俊民

攀登山岳:南阿冷山(1198m3-6585)、阿冷山(1540m,2-1546)

活動概述:

    阿冷山、南阿冷山在台中市和平區至南投縣國姓鄉境內,台灣番族志《森丑之助》(1917)將原屬於泰雅族南勢群分為七社,計有沙布耶、希拉古、捎來、阿冷、白毛、貼字悠完、南阿冷,山名即取自於原住民的社名。漢人與南勢群的接觸可追溯到乾隆三十七年(1772) 漳州人進入南勢的水底寮拓墾。清光緒十三年(1887)台灣巡府劉銘傳派兵討伐水底寮、大茅埔和水長流一帶的原住民,在達成和解後開出一條隘路由馬鞍寮、二拒、三隻寮、水長流到埔里社的南北線(此為台21線的前身),在沿路設置統櫃,派兵駐守。

    阿冷山是台中縣登山會的會山,攀登路線有三,一為傳統路線,即從裡冷橋進去,在生利橋停車,往上溯裡冷溪約10分鐘即抵登山口,自登山口來回約6.5h,較具挑戰性。另一條由台21號道17K長雙橋左轉入長興林道,由南阿冷山北攀,來回約6h。第三條為太清宮路線,從台21號道14.7K左轉進白毛林道,至太清宮後沿白毛山西南小支稜上攀,來回約2.5h。本次取第二條路線。

 

行程記錄:

0535烏日出發,沿1號國道北上,下豐原交流道接張英岳。復沿台3線往東勢,過東勢大橋右轉。

0645在東勢麥當勞集合後,沿台8往谷關方向。走13.5公里到天冷「天福大橋」(21起點),右轉過天福大橋往國姓。

073017.1K左入(里程歸零),經長雙橋(里程0.3K),過橋後再左轉(若右轉則接長雙巷,可抵台2117.5K)

0734下坪橋(里程0.9K),過橋右轉即是長興林道,路口有「星星的故鄉、綠度母亭、沉香谷」以及「南投林區管理處下坪-29林班長度6公里」等指示牌。沿著主要道路柏油路行駛,路況很好。

0746抵五岔路口(里程5.6K),左為長興林道主線往南阿冷山;左二下坡路為星星的故鄉休閒農場;直行下坡車道,往綠度母亭、沈香谷;最右道路往長興山。取左主要道路續行,路面狹小會車不易。

0801抵達岔路(里程8.6K),路口空地可停車,取右上。

0802 第一個轉彎處停車(里程8.7K),約可停四輛自小客。(高底盤汽車或是四輪傳動車子還可以開到0858相思樹林鞍部南阿冷山登山口空地停車)

0839整裝出發,此行係為3/22武陵四秀行前訓練,故重裝負重而行。一段大陡坡之字上升,頗累人的,但天氣晴朗,左側可看山形壯碩的阿冷山與其左方的次郎山、白毛山(阿白縱走稜線),橫亙天際。

0853水泥路終點,續行土石路。

0858相思樹林鞍部,兩側林相非常漂亮,此為車輛行車終點,亦為南阿冷山登山口。樹上標示牌寫著右往「中川山(南阿冷山)3分鐘」左往「阿冷山2~2.5小時」取右循廢棄林道往南阿冷山。

0859前進約40公尺,捨林道右上樹林。

0901南阿冷山,山頂林木圍繞無展望,三角點兩邊缺角嚴重。照相後原路返航。

0906返回0858鞍部,續沿土石路林道往阿冷山。

0911三岔路,左為稜線徑,循右側土路前行,路轉下坡。(左上可上舊瞭望台,循稜線徑亦可與土路在前方交會)

0918鞍部岔路,取左循稜線寬闊路徑而行,應是舊林道。由0858鞍部至此走了約600公尺林道。

0920阿冷山登山口。

0937小休。

0946續行進入山徑,初期有芒草叢,但不久走在稜線上路卻很乾淨寬大。

0955含有岩片的稜線,岩片參差夾雜在山徑上,直至1002始脫離。之後乾枯落葉掉滿山徑,踩上去悉悉嗦嗦的有點滑。沿途有廢棄捕鴿網掩於泥土內,以前非法捕鳥(鴿?)應是蠻盛行的。山徑轉為陡上,進入雜木林,是此行較陡的一段。

10151421峰中阿冷山,山頂腹地寬廣,適合大隊人馬休息。樹上釘有指示牌往「阿冷山約70分」,右轉有路沿東稜緩下,可往東阿冷山,路跡明顯。但夥伴說登頂此山要跟芒草奮鬥。於此休息。

1028續行,山徑轉為陡下,上阿冷山前,還會下至1330m鞍部再爬升。山徑在雜木林內,路徑清晰。

1036又經一段岩稜,不同的是岩片取代了土徑。

1040鞍部,山徑轉為上坡。屢見黑色半掩的廢棄鳥網掉落地上被枯葉掩埋,說明此地亦曾是鳥類殺戮戰場。

10421368峰,有一水泥界樁,下坡後進入芒草區,但不礙前盡。途中展望點可遠眺仍是皚皚白雪的雪山。

1047黃藤出現,但為數不多,不礙行進似乎有人清理過。

1050半掩於泥土中的帆布,旁有白色的尼龍鳥網及一鐵製鳥籠,顯見昔時非法捕捉嚴重。

1052 1330m最低鞍部,開始爬升上一山頭。

1115腰繞1448m峰,右側為崩塌地形,山徑陡上,接著翻越兩座小山頭。

1131全程唯一架繩處,開始拉縄陡上。

1134阿冷山,山頂林木茂盛,展望欠佳,僅於林隙瞥見對面的唐麻丹山及後面的東卯山等山頭。山頂已有多隊山友,係由裡冷林道登山口經阿冷山前峰上來,於此午餐。

1228原路返航。

1240回至1448峰。

1303下降到1052鞍部。

1319回抵1368峰,遠眺東阿冷山與1421峰兩山頭並列,東阿冷山更見高聳。

1335 1421峰,小休。夥伴往前探東阿冷山路徑,因時間不足,只能初探。

1354續行。

1414山徑盡頭,續循寬大土路回。

1437回到0858相思樹林鞍部,取右踢林道。

1452抵停車處,取車賦歸。

 

GPX檔:

https://onedrive.live.com/?cid=80A803BAAAF0678F&id=80A803BAAAF0678F%212507&parId=80A803BAAAF0678F%21943&o=OneUp

更多其他照片及登山記錄請參觀個人部落格:http://jmleeminnelee.pixnet.net/blog

更多GDB檔及航跡圖請至

李俊民 的 OneDrive >Documents 下載https://onedrive.live.com/?cid=80A803BAAAF0678F&i


文章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