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插天山為三峽地區最具盛名之一的中級山,是北部山友登高山的行前訓練地點之一,依時間與體能狀況,可選擇多條路線登頂,最輕鬆由小烏來段經神木群起登,在則東滿步道(東眼山、滿月圓)經水源地起登,比較刺激的,可由小樂佩、檜谷線經多崖山上北插,最辛苦就是南北插縱走,比較少人由福山起登,大概因兩邊接駁地點太遠所致吧:夢想家自組隊已登北插天山數十次,上述路線也均走過了,有股興致想嘗試完成這條上北插的路線。
籌備已久的登山行程,在入秋細雨綿綿中如期進行,原本有多位山友想參加,也因天候不佳,路途肯定是泥濘濕滑,而取消同行。最後由今日我們5人按表操課,硬著頭皮上山囉。
交通:
05:40三峽 → 06:00土城 → 北二高 → 安坑交流道 → 台9線 → 轉台9甲線 → 北107公路 → 福山養鳟場 → 07:30往林望眼山產道終點(水泥路)
行程規劃:
07:40第一登山口 → 08:10林望眼山(福山) → 09:30 1090峰 → 10:20 山字基石 → 13:30 唯一水源地 → 12:00 北插天山(午餐1小時) → 原路折返 → 17:20 福山產道終點取車
一大早阿清最辛苦,由林口出發陸續到三峽、土城接隊友,天氣微昏暗但未下雨,轉入烏來後,眺望深山山頭雲霧厚實,心想今日可是硬仗,大家已作好最壞打算,就是全程需穿著雨衣行進。
因登山口前不久已來踏查確認過,所以很快就抵達,07:30停好車整理整裝,第一登山口在水泥路上留有紅色箭頭,稍加留意不難找尋,我們帶鐮刀清理登山口雜草,發現一隻水牛欲下山擋住山路,僵持十分鍾後,水牛仍然快樂的吃草,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改走第二登山口,後退岔路循水泥路上到大道禪院(旁邊有雨量測站),左下接山路進入竹林,08:00遇岔路,右下第一登山口取直行,緩升穿越竹林後,08:17登林望眼山(福山),基點無展望,有一等衛星控制點標誌,三等三角點,No.6254,於合照後,其中一隊友感覺身體不適,怕會拖累隊伍,所以開會改變行程計劃,一員退回開車回土城等候,大約下午五點左右到三峽滿月圓接我們,視行程進度隨時電話連絡(中華電訊比較接收得到)。
分手後續行雜木林,雨勢忽大忽小,穿著雨衣登山,速度變慢,內衣已濕分不清是雨水還是汗水,循階梯狀山勢緩升,途中休息還得檢查螞蝗,09:45抵達1090峰休息片刻,仍無展望,有伐木的痕跡,山頭為光禿,但也比較明亮些。
續行約60分鐘,10:43到達設立山字基石的山頭(H1380m),10:51急陡上碎石坡,因天雨路滑,土壤鬆動易發生落石,得保持距離監測落石,10:57過碎石區通過V字形大石壁,再陡上經杜鵑林,進入平緩山腰路,11:26於林間開闊地前,發現有棕色動物,急速鑽入雜木林,旁邊留有疑似山羌糞便,途中休息處有學術單位研究記號的樹林,平坦雜木林間路跡不明,此地點留有以前舊酒瓶,研判是伐木人員遺留的,只是年代久遠,確認正確方向接上布條後續行,11:56通過林間濕地,11:59山頂處有二座炭窯遺址,12:02抵達唯一水源地,因肚子也餓了又有優質水源,決定在此唯一水源地煮午餐,大家分工合力架起預先準備的臨時遮雨蓬,雖是克難式,總比要掺雨水吃麵好很多了,我們一邊煮薑母茶一邊煮大鍋麵,此時一切從簡,身體不冷不餓即可。
休息午餐70分鐘後,續行13:19發現開始有山毛櫸的足跡,及通過樹幹交錯的杜鵑林,急陡上再連續上下數個乾溝,13:31終於來到熟悉的岔路口,右多崖左北插天山,此時大家的心情轉為輕鬆,此後回家的路更好把握了,13:38抵達北插天山,剛好台北縣山岳會多人也登北插,也請北岳張大哥幫我們合照,短暫交談後即刻下山。
13:52樹根路上途經我最喜歡的夢幻山毛櫸,13:57岔路左北插右下木屋遺址,之後過水源地未休息,水源地僅剩下一頂營帳,帳內尚有北岳5~6人休息,15:29接上東滿步道,因背風面無雨,休息脫掉雨衣褲,換上乾衣服續下山,於17:15抵達滿月圓停車場與早上隊友會合。
綜觀今日行程‧因為下雨時間上有延誤,比計劃中時間慢了許多,也因隊友身體不適,有人可以接駁,意外的走完全程:如果原路折返福山,山路濕滑,急陡下路段會更加辛苦,真是意外中的幸運。
記錄相片:請參閱 http://tw.myblog.yahoo.com/da-mau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