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14/1/6
我本不想加入近來 "不要鼓勵完登百岳" 與 "環境生態"、"登山者安全把關" 的論述之中,因為那是每個人意見表達的自由,甚至我也十分贊成 推動山岳分級、營地如廁需定點掩埋、冒險級路徑需要專業的嚮導的建議,但有些人的發言已經開始踩到我的紅線了, 諸如:
"我們一起鄙視所謂完登百岳",
"盡快攻頂再增一座落袋與自己設定於某一段時間內完登百岳之族群(甚至2次、3次…完登者),近幾年來似乎都是不離山難的第一號候選人"
所以我也來說說個人的意見:
第一、論述本身就有邏輯上的謬誤,完全沒有因果關係。人生或處事,都要有目標才會有一個衡量的基礎,才會有進步,甚至有人是做為生存下去的意義。 縱使沒有了百岳,那一百二十岳、小百岳、千岳、聖母峰、七頂峰、十四頂峰…等等目標,要不要都 "不要鼓勵”? 沒有了這些目標,人們真的就不爬山,就不製造汙染,就不會有山難了? 我個人反而覺得這些半路出家,會迷路,會嚇的屁滾尿流,只好死命地跟前面屁股,如果下雨就會失溫跌倒的人,對山的認識是片斷的,真的是該先參加山岳分級最初級的行程或聘請專業嚮導,更不用說具備全面的素養去倡議某些論述。
第二、針對周業鎮大哥,在認識他之後,我才知道他是位爭議人物,關於之前發生的事,沒有當事人的陳述或客觀的調查報告,我無法置評,而每人處事標準不同,我也管不了他們的嘴。 但我有個不為眾人所知的親身體驗,可供各位參考:
民國一百年十月十日,我與周大哥一行人在玉山群峰連走馬博橫斷下山的前一天,下午三點在微雨又被螞蝗慘烈攻擊下到了35K工寮。 在吃完晚餐、稍微烘乾衣褲、安頓完其他事、躲進睡袋後,傍晚五六點有一隊逆走馬博上來,前隊才到,周大哥起來跟他們領隊敘舊及安排床位。 但過沒多久,就隱約聽到驚慌的叫喊聲漸行漸近,接著衝進工寮的是他們的原住民協作,他喊著有人掉下去了,有人掉下去了,再來就是一陣陣嗡嗡的問、答與討論... 因為友隊領隊經驗相較周大哥來得少,又算是他認識的山友,所以周大哥就脫掉睡衣,穿回溼臭的行進衣褲與雨衣褲,帶著他去搜救了... 因為遭難者滑落上百公尺傷勢過重,不敢隨便移動, 只能幫他搭個緊急避難帳,留下他們領隊照顧他,但最後遭難者還是往生了。
我們事後的歸納是:
1.逆走路標指標不易辨認,造成友隊找路、走錯路,消耗體力、時間過多。
2.遭難者有了年紀且背負過重。
3.接近35K工寮的那段路很窄,但沿斷崖茅草芒草叢生,讓人誤以為底下有實地。
我與周大哥有近三個月朝夕相處、近身觀察他的機會,我覺得他就像我父執那一輩的台灣阿伯,很土直,不會很世故地、客客氣氣地招呼人,但做人處事很有原則。 剛開始的一個月,因為我體能還沒調適好、老是跟不上他,常被他用三字經問候,也被他威脅下次行程就不要參加,這些參加前兩段行程陪走的人都聽到過。 但因為我有所求、有自己的”目標” ---- 想趁著有總共十二次百岳經驗的史上最強專業嚮導群護航,用最短的時間及最少的費用去做我一直想驗證的事,其實有時會覺得後悔,但想到頭都洗一半了,親友同事也都知道了,拉不下臉半途而廢,所以只好撐下去,只是暗幹在心裡… 還有一次煮晚餐時,因為我懶得搜大揹包拿袋子,把泡麵包裝袋順手丟進了公用垃圾袋裏,被他看到唸了好半天… 我覺得周大哥就是一個固執、孤僻、不知變通、不知與時俱進的糟老頭,但我觀察他也是用同樣的,或是更嚴格的,標準在要求自己,我沒話說了,但我還是不怎麼欣賞佩服他。 但經過馬博事件後,我改觀了;不要說我沒具備他的技能,就算具備了,設身處地去想,當下我是否有這互助精神及勇氣爬出熱呼呼的睡袋、脫掉睡衣、穿回溼臭的行進衣褲與雨衣褲伸出援手去幫助不相干的人呢? 我有時還在想這個問題,可能要真的遇到後,才會知道答案吧!! 相對於近來連同隊隊友出事,都只能下山報警的人,周大哥的古道熱腸與義氣,更相差何止以道里計!
雖然我認為完登百岳是我執,完登百岳兩次、三次…更是執念深重;但周業鎮想完登幾次百岳,想用何種方式完登百岳,只要不犯法,那是他的本事,他的自由,他人有何立場說長道短? 跟過他一次隊,就應該瞭解他的帶隊風格,不習慣就別再參加他的行程罷了;為什麼要跟著別人屁股走完幾十顆百岳,才恍然頓悟,開始鄙視這種行程? 還自陳 "知名多次百岳的嚮導聲聲召喚,還傳了切結書....就闖了。"云云… 大家都是成年人了,有自行判斷、自行決定、自行負責的能力及認知;既已選擇,事後再大放厥辭,是不是有失厚道?
我沒時間去找周業鎮大哥之前發生的山難事件來研究一下,但印象中需要救援的都不是他本人,都是他的隊員。(如果有誤,歡迎更正!!)
以他出隊的頻率、規模跟路線,及他礙於(鄉親)情面,收了太多不夠格爬百岳的人,這些事故數是算少了的!! 敢批評的人,出個幾隊讓大家瞧瞧,就算你(妳)嚴篩隊員,你(妳)能擔保那天不會抽中籤王!? 我就不敢,所以我都不怕別人笑我沒帶過隊。 因為評估過,我所能得到的有形無形報酬,是無法補償行程間的心理壓力、未來可能被群眾公幹及對罹難家屬的愧疚感。
這是缺乏專業嚮導制度、保險制度、救難制度、民眾山岳素養… 等多面向複雜結構問題,但是有些單細胞生物卻只想簡單導向歸咎於西方中世紀末期的「獵巫運動」,尤其是那些原本不夠格爬百岳的人,因為有他,才能安全回來的人在那裏發戰文、打嘴砲、按讚,這是我無法容忍的。 我只看你(妳)到底有了那些行動,得到那些成果,讓我們以一年為期來檢驗 !!
所以僅以我個人的親身體驗,來闡釋這個道理:
我們要學會不要以妄語任意評斷一個人,
更不要去刻意傳播這些根本不真實的個人評論,
你真的知道我是誰嗎?
至於另一位,也是朝夕相處近三個月,完登百岳五次的蕭廉溪大哥,他爬百岳的目的是維持身體機能正常,完登百岳只是順帶完成的,這我就不多說了。
你真的知道他是誰嗎? 你真的認識他嗎?
2.爬山是休閒、也是運動。
曾有人批評,為什麼爬山要這麼拼速度呢?
沒錯!爬山本來就是要慢慢的!
然而有時候可以持『雙重看法』。當爬山被定位是『休閒活動』時,就必需不趕時間、慢慢體驗山林之美;但當它被視為是『運動』時,則不妨設定挑戰目標,於最短期間內完成,就如同奧運選手般,常會為著那0.001秒而辛苦努力終身一樣,在這種理念下,偶而也來一下與時間競賽的極限登山活動並無不可,但這樣的方式,也只能久久辦一次,不宜經常為之。
3.昨晚去看『看見台灣』影片,剛開始一段很長、無配音的美麗風景,實在太美太吸引人了!突然吳念真先生說:『不要懷疑,那就是我們台灣』、『如果您沒看過,那表示您站得不夠高』。當下我感觸很深,我們爬百岳高山時,站在很高的地方確實可欣賞到很多美景,並陸續帶別的山友去實地感受Formosa(意為美麗之島)真諦,奈何卻有人鄙視完登百岳者,真不解…
4.其實爬山不只看風景而已,我有個山友住基隆,他本來大腸長息肉,後來一起爬百岳,說也奇怪,竟然息肉不見了;另有個住萬華的山友本來患心臟病‧也是爬山後不藥而癒。另外您提到的蕭廉溪大哥,山友可能不知道!他是腎臟癌患者,也切除一顆腎臟,現在領有殘障證明,他目前都是靠爬百岳維持健康,甚至在民國100年夥同其他三人『自我補給、日曆天87天』完登百岳,體重很輕,雖已69歲,但體力超強,並不輸年輕人哩!上個月剛剛領取到六度百岳的證書,儼然是山岳界的怪老子!因此爬山這種運動,可以說是好處多多,政府實應多鼓勵爬山健身才對,因為多爬山,國人身體健康,健保支出也會減少啊!
5.1/8參加某登山協會的尾牙,席間,好多人在討論『不鼓勵爬百岳』的議題,幾乎一面倒的反對那論述,也有人說浮潛時也看到海底有玻璃瓶…可見丟垃圾並不是爬百岳的人才會丟,這應該是普遍的社會現象。會丟垃圾其實是教育出了些許問題,為何國小五年級小女生會把衛生紙從雪山帶回、而部分大人卻會在山上隨地丟垃圾?
6. 這個時代是言論自由的時代,而且每個人所受的教育、吃的米飯、生長的環境、年齡‧‧‧都不相同,她有不同意見的發表權利,最後還是勸勸阿彬,不要生她氣吧!
7.附帶說明:100.10.10.在35K工寮的別隊領隊,是國內知名的登山前輩,不論資歷、技巧、搜救次數…都是登山界的翹楚,在在都在我之上,我在他面前,實在沒有說話的餘地哩,他當時是客氣看得起我才找我一齊去現場耶!
古人說三不朽:「立德、立功、立言」, 當今之世,要做到眾人皆能肯定的「立德、立功」實在難之又難,很多都是功過毀譽參半。 相對來說,「立言」是簡單易行多了。
記得在山上周大哥曾說,退休後想將登山經驗編纂成書以盡傳承之責,而在幾週前,耳聞他宣布退休了,此其時也。 我很期待周大哥近三十年來的台灣登山實務經驗談能儘快結集出版問世,一來填補這其間經驗彙整更新的空白,二來造福後進山友並杜眾人悠悠之口。
轉貼我FB上的評論--
兩天前聊天,聊到了有關台灣登山的書籍….
我說到,有關台灣登山方面的書,現代人不是用"寫"的,是用”剪貼”的,“翻譯”的,或是旅遊指南,或是遊記抒懷,絕大部分都跟台灣登山的實務經驗無關或不適用;而網路上當然有相關且更新的資訊,但網海浩瀚,實在難以做有效率的整理與吸收。
以我看來, 目前看過的只有 "台灣登山百科全書" 和 "邢天正登山講座" 是算及格的~
(這兩年出的登山書籍,買了還沒看,不予置評。)
這兩套書都是三十幾年前結集出版的了,雖然大部分的經驗還是可沿用的,但這表示三十年來台灣登山經驗的彙整更新可能是空白的!! 兩個月前, 在全國登山研討會中放砲,說一些前輩經驗的手稿是否有人結集,例如"邢天正登山講座"提到因邢老自我要求高,除"登山講座"外 還有一系列著作,等校訂完會陸續推出,結果我等了三十年… 會議中座談人回覆,邢老回大陸度晚年前,把手稿全交給另一位前輩了,但… 中國人的老毛病,喜歡祕笈,我能諒解這心態,因為我也有蒐書癖 :)
整體論述或許比較花精神,如果願意的話,或先把"跟台灣登山的實務經驗無關或不適用"的部分點出來?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