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24/6/25
6/17-6/18家人來日月潭度假,第二天早上先去走貓蘭山步道,由茶葉改良場入口出發,走15分鐘抵達貓蘭山東北的魚池鄉水源12號;續行貓蘭山步道走11分鐘抵達貓蘭山3-5005號仿點;接著順訪龍鳳宮的日月潭玉島社狛犬,接續來到向山遊客中心,走向山湖畔的天空步道,有向山懸臂式觀景台與看見拉魯等2個觀景台;中午來到久聞盛名的石龍宮,有夠多的免費泡麵任君取用,泡麵土地公廟饒富趣味;午後進到南投市區尋訪古蹟,走了南投武德殿與藍田書院等南投縣登錄的古蹟;最後去尋訪位於南投高中的南投神社狛犬,於校史館內妥善保存。
1、向山遊客中心:
向山行政暨遊客中心於
2、向山懸臂式觀景台:
日月潭有條湖景天空步道,延伸湖中的懸臂式觀景台,坐擁日月潭最美的湖景眺望角度,拉魯島、水社大山、大尖山、文武廟、水社碼頭與慈恩塔等;從向山遊客中心走5分鐘就可到達,續行環湖步道底還有一超美的看見拉魯觀景台。
3、石龍宮:
是位於臺灣南投縣中寮鄉永和村的土地祠,因信徒多以泡麵祭祀並在此吃泡麵,而其土地神稱為「泡麵土地公」;專收泡麵的「隱藏版土地公廟」,很多香客都會直接扛一箱箱的泡麵來參拜,拜完還可以免費吃泡麵,因此一「泡」而紅,成為遊客朝聖的特色廟宇!
2南投神社狛犬:南投高中-觀園旁有手水舍、參道石階等遺跡
南投神社為日治時期1942年設立於臺中州南投街的一座神社,其前身為1926設立於南投公園內的南投社,祭神為開拓三神、北白川宮能久親王,1926年南投社舉行鎮座式啟用;於1942年南投神社的決定選址在南投街中南部的高地,神社基地面積比南投社還大了20倍,1943年南投神社舉行鎮座祭啟用,1944年,南投神社的社格自無格社升格為鄉社,為終戰前在台灣多數升格的神社之一;南投神社原址在二戰後設立了南投高中,而南投神社的一對狛犬被保留在其校史室內;另南投高中的觀園據說是社務所的位置,可以看到拜殿的基石,被當成步道的踏石,另在觀園裡面有一個手水舍,被灌滿水泥改成桌子;另於南投武德殿旁有石燈籠的殘件,猜測應是南投神社的殘件。
南投神社有一對狛犬保存於南投高中校史館內,學校的總務主校非常和善,經溝通後開啟校史館讓我們拍攝,校史館於敬業樓二樓有上鎖,狛犬保存良好;另學校內還有些南投神社殘跡,因上課中校園不便亂逛,下回有機會再訪。
1、武德殿及其附屬建築群-南投市彰南路2 段65 號
南投武德殿創建於日治昭和12年(1937),其創建背景與中日甲午戰爭時,日本武道界為激發民族意識,大肆宣揚武道精神,並於明治28年(1985)創建「大日本武德會」有關;「武德殿」由「大日本武德會南投支所」選址興建,民國34年(1945)二戰後,由警察單位接收為南投縣警察局辦公地點,此後歷省府山地農牧局工作站、環保局曾在此辦公,最後租給經營與軍公教福利品供應中心。
南投縣文化園區展館四周擺放許多古文物,看到兩座石燈籠有可能為南投神社的遺跡?另還有一看來很眼熟的石柱,有著奉獻字樣,應為南投神社石燈籠竿的殘件;另於南投縣縣史館還有一塊近藤昌之碑。
本碑係明治38年(1905)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撰文勒立,用以紀念土地調查局技手近藤昌之在雙冬地區測量之殉職事蹟;於2014年登錄為南投縣一般古物,此碑保存於南投縣縣史館。
藍田書院建於清道光11年(1831),係由南投縣丞朱懋延邀南北投及水沙連兩堡仕紳議建書院,至清道光13年(1833)10月竣工;於日治大正4年(1915)末,以「原貌遷建」方式,改築於今崇文里文昌街現址;已有一百九十餘年歷史的「藍田書院」,歷經了多次遷建、整修,原貌已失,目前書院前進勉強維持書院之外形,後進是信徒極多的鸞堂,其書院的傳統特質早已消失無存,僅留祠祀之功能,俗稱「孔子廟」或「文昌祠」;現在大殿供奉主神文昌帝君,副祀紫陽夫子。後殿二層樓,一樓為濟化堂,中殿奉祀關聖帝君、孚佑帝君、司命真君,左側供奉城隍,右側供奉福神。二樓為大成殿,中殿供奉至聖先師孔夫子神位,左側七十二賢人神位,右側歷代聖賢神位;廟內古匾有清道光22年(1842)的「天上文衡」,清同治3年(1864)的「文明氣象」,清同治4年(1865)欽加二品頂戴臺澎督學使者皖江丁曰健的「奏凱崇文」,清同治7年(1868)吳聯輝立的「瑞氣如珠」,及清同治9年(1870)立的「丕振斯文」等古匾;於民國74年(1985)公告為臺閩地區第三級古蹟,現改為南投縣縣定古蹟。
感謝
已修改圍補點
個人覺得仿點似乎不恰當,除非它是民間自行設立,或借國土測繪中心的名義私設的。若是真的由國土測繪中心自己設立的,應該仿照內政部補立的說法,說它是國測補,即國土測繪中心補立的。在日本,國土地理院所補立的,基石上會有國地調的字樣,用以區別舊時設立還是再補的。個人覺得若國土測繪中心願意補立,實在是一件美好的事,個人非常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