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谷關雙雄>八仙山-唐麻丹山縱走

活動日期
2010/5/1 - 2010/5/1
所屬團體
風林火山自組隊
困難度
0
類型
» »

谷關雙雄>八仙山-唐麻丹山縱走
◎時間:2010年5月1日(星期六)
◎天氣:晴/多雲
◎參加隊員:
風林火山自組隊:風林火山、陳身榮、林春圖、劉正義、陳立坤、唐錦繡及林美苓等共7人
◎攀登山岳:
八仙山 谷關七雄老大,標高2,366M 編號1547號二等三角點。
唐麻丹山 谷關七雄老么,標高1,305M 編號6409號三等三角點。
◎登山行程摘要:
森林遊樂區第二停車場[5:45]---3.5K涼亭[7:36]---八仙山[8:50]--- 叉路(往裡冷林道25.6K) [9:44]---2176峰[10:13]---鞍部空地(午餐) [10:58~11:56]---1843峰[12:30]---抵PVC水管位置[13:55]---離溪谷右上切[16:03]---唐麻丹山[16:49]---唐麻丹山登山口停車場[18:25]
登山總時間合計12小時40分(含休息及午餐時間)
◎行程記錄:
0545八仙山森林遊樂區第二停車場,整裝出發。[H880m]
※天剛亮沒多久,向左望去巍然聳立的基隆山映入眼簾清晰可見,看來今天會是一個晴朗的好天氣,真是爬山的好日子。
0552靜海寺
※經靜海寺後,為八仙山登山步道0.0K登山口起登點。一開始就是長陡坡陡上,步道情況良好且採之字形上升。
0635~0645八仙山步道1.5K涼亭。
0736~0743八仙山步道3.5K涼亭。
0833~0838廢棄流籠頭。約步道5.5K處。
0850~0922八仙山。[H2366m](休)
※離開八仙山山頂,開始往西南南方向沿稜線前進,展開今天的新路線之旅。
0930杜鵑花稜線展望點。
※從八仙山山頂下坡不久後便抵一處開滿漂亮杜鵑花之稜線展望點,由此處回望綠意盎然之八仙山頭,煞是漂亮。
0944叉路口。叉路口有一棵大樹,樹上釘鐵牌指示<45分>左側往裡冷林道25.6K,前行<30分>往山頭2176M。
0951高大杜鵑純林(1)。
※抵一處高大且茂密之杜鵑純林,走在鋪滿落葉有彈性鬆軟之綠蔭下,真是神清氣爽,精神百倍。
1002左側大崩壁展望點。
※沿稜線前進,抵一稜線左側出現大崩壁處,稜線上展望很棒,最明顯的山頭便是東向矗立的基隆山及九仙山,裡冷林道則蜿蜒在南側山腰上,繞過東八仙山南向支稜後,繼續往基隆方向而去。
1013山頭2176峰。
※2176峰為本次連稜縱走路線上較明顯之山頭,無基點,已釘有標示鐵牌一塊,山頂為叢林山頭腹地狹小。
※經2176峰後為連續陡下坡,林相大多為雜木及箭竹混合林,箭竹林有時稍密,但要通過並不困難。連續陡下約需45分鐘,下降高度約385公尺,還是蠻辛苦的。
1058~1156鞍部。(午餐休息58分) [H1791m]
※鞍部為一茂密森林下中型空地,在此休息午餐。
※鞍部右切下山谷約20分鐘有活水源,如有需要可下切來回取水使用。
1205高大杜鵑純林(2)。
※又抵一處高大且茂密之杜鵑純林,綠蔭加彈性軟地毯,還是一樣令人陶醉。
1213右側崩壁展望點。
※抵一稜線平緩小山頭,右側為碎石崩壁,展望良好,尤其近看正前方之1843峰,是一個欣賞1843峰很不錯的角度。
1230山頭1843峰。
※山頭附近生長較多且較密之箭竹,為本次縱走路線最多箭竹之路段。
1244尾稜優美造型枯木大樹幹。
※山頭1843峰尾稜平坦地,有一棵造型優美之枯木大樹幹,地勢寬闊平坦,周遭為雜木林,其間夾雜著稀疏約半人高的箭竹。
1247釘鐵牌處。[H1765m]
※由樹幹釘鐵牌處起又開始一大段的下坡路,直到PVC水管處止,這段路大部分為雜木混合闊葉林。
1259樹林內亂石區。
1305右側展望點。
※在樹林內行走,右側突然有一大透空展望點,隔著大甲溪,松鶴部落、東卯山、屋我尾山近在咫尺,稍遠處則是鳶嘴山、稍來山以及往小雪山延伸之稜脈,。
1310~1317杜鵑林空地。[H1575m](休)
※又是一大片之平緩杜鵑林空地,杜鵑林綠蔭真是這趟縱走路線最大的享受。
1338~1344平緩森林空地。[H1357m](休)
※前行約6分,雜草旁出現幾隻巡邏土蜂及疑似土蜂窩,可能是本隊前面隊友驚動了土蜂,土蜂盤踞在行進的路徑上,等了數分鐘後還是無法通過,當下決定繞道而行,最後還好有驚無險的通過。
1354抵PVC水管處。[H1335m]
※從一大早出發前進至此,似乎比原先預期的還要順利,想說今天要完成八仙-唐麻丹稜線縱走應該不會太困難才對。但人算不如天算,由於接下來因為誤判錯下乾溪溝,讓我們接下來的後續行程走的備極艱辛。
※起先下切至一小乾溪谷,然後沿乾溪一路往溪谷下游走,最後離開乾溪谷往右硬切接上往唐麻山頂不遠處之稜線。
1354下切抵小乾溪谷。 [H1268m]
※沿小乾溪往下游走,溪谷時有水時又變成伏流,石頭濕滑難行。由於乾溪谷佈滿甚多芒草及橫亙的樹枝,因本次行程未備山刀砍路,走的非常辛苦。
※在乾溪河谷裡前前後後折騰了約莫1個多小時,方於上切左稜觀察地形時,發現唐麻丹山頭赫然就在乾溪谷右側稜脈的尾稜上。
1603右切往上離開乾溪谷。 [H1177m]
※離開乾溪谷後一路往上陡升,行走在完全無路跡之山徑上,有時需使出又爬又抓之全套功夫方能慢慢前進,經過一番奮戰後,終於上切到正確的唐麻丹山稜線上。
1642上稜線。 [H1278m]
1645接往蝴蝶谷之步道。
1650~1732唐麻丹山。[H1305m](休)
※唐麻丹山,我們終於走到了。辛苦走了一整天,終於登上唐麻丹山,過程中雖有切錯路徑之瑕疵,但畢竟終能完成八仙山-唐麻丹山縱走之新記錄,也算是一大突破,感覺上辛苦總算有了代價。
※感謝春圖兄在山頂煮食熱薑湯與大家分享,熱薑湯對走了一整天的疲憊身軀,真是莫大的幫助啊!大家吃些食物補充體力及稍作休息後,不敢久留趕緊下山,要不然今天可能要摸黑了!
1801唐麻丹山步道0.9K涼亭。
1822唐麻丹山步道0.0K登山口。[H678m]
1825登山口停車處。整裝後賦歸。

◎後記:
※本次行程雖完成八仙山-唐麻丹山谷關雙雄縱走,惟從PVC水管處至唐麻丹山行走之路線因誤判下切乾溪谷,導致錯走非正統之稜線路徑。此一小段稜線路徑等來日開發補齊後,將可成為完整之稜線縱走路線。
※<八仙山-唐麻丹山稜線>未來路徑開發完成後,因路標完整又有指示牌且路徑清楚,健腳山友預估約可在11小時左右完成。
※<八仙山-唐麻丹山稜線縱走>連稜縱走沿路並無困難地形,沿路林相原始且非常優美,尤其有幾片高大之森氏杜鵑純林及幾處展望相當不錯之景點,非常值得推薦給健腳山友們來感受這片原始森林之美景。
※感謝領隊風林火山、身榮及春圖兄們連走數趟,只為開發此深具意義之經典縱走路線,其精神實令人感佩。
※超健腳山友可依王教授建議從松鶴部落上八仙山縱走唐麻丹山,然後走蝴蝶谷步道下松鶴部落,完成大O型縱走,如此可省去接駁車之麻煩,但這要陡升又陡降1700M,且要連稜縱走頗長的稜線,的確是一條夢幻的經典路線。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再PO幾張漂亮風景照
  • 謝謝風林火山自組隊山友的辛勞與 akun 兄的記錄分享. 附上你們的航跡(藍色)和 2007 年我們走唐麻丹 O 型路線(綠色)的對照圖,給大家參考. 蝴蝶谷步道開通後,此段山徑更加無人造訪,所以很難辨認,造成你們在乾溪谷往下游走太多了,以致於錯過上切的舊路.
  • 再PO幾張漂亮風景照
  • 如果從松鶴線上八仙山,經唐麻丹走蝴蝶谷步道至松鶴叉路下,就離八仙山登山口不會太遠了. 只不過,這樣會很累人的.
  • 阿坤: 辛苦了,紀錄很完整很詳細,我讓各位辛苦了謝謝大家。 輝清兄 下切山溪溝確實,走過頭了,以致錯過上切稜線的舊路, 不過我回來在想,這樣沿著山溪溝的舊路徑並不很理想。 所以 在下預計本週找時間,將此段稜線約400m直線砍出來, 再次由1843m山稜線尾端,經過水管路直線下切接上對面的稜線, 5/1現場觀察,山溪溝的位置是在稜線左側,而且稜線是完整的。
  • 這是一條值得推薦的路徑, 一路上都在稜線上走很美, 是一條很完美的稜線,全長約16~17km, 陡上八仙山,隨後一路下降到唐麻丹山, 八仙山頂後面路徑路標我們綁得很密集, 重要轉折有加強,走起來並不會太困難, 值得山友走一回,唐麻丹山下裡冷林道, 剛好是谷野溫泉,也可以順便洗個溫泉。
  • 王教授您好! 感謝前輩提供資料指教。在藍色與綠色路徑交會處附近,當時確實有發現一小截約5公分未有名稱之白色塑膠登山路條,不知是否為 貴隊所綁路條?但除此斷截之路條外,附近並未有任何其他路條及路跡可循,因此才會繼續沿溪下行,但過不久後,發現航跡已偏離,所以重新定位研判後作路線修正,才切上正確路徑。 松鶴上八仙山縱走唐麻丹山再下松鶴之大O型夢幻經典路線已補充於本文後記事項。謝謝提醒!
  • 我們到乾溪谷前,路條已用罄. 不過,後來又有幾位山友加綁路條,可能是這些山友所綁的.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18726 建議可以從唐麻丹山往東南下至鞍部後,續行至叉路口. 此時不要右下乾溪谷,採直行很可能就可接上稜線或抵達乾溪谷上游. 有土蜂的話,秋天走這條路線會有被蜂襲擊的隱憂.
  • 感謝您們開路的辛苦及詳盡的記錄. 更感佩風林火山兄的執著與毅力,若無對山林的熱情則無以為之! 相信日後對於想完成谷關七雄者,則能有速成的選項(一次爬雙雄),對南部登山者而言,也可省趟舟車的勞頓!謝謝您們無私的付出!
  • 海龍兄: 過獎了!開發這新路徑都是歷次各位山友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真要感謝歷次參與的山友。 這真是一條林相優美風景秀麗,長距離的連走路線,很適合重口味的山友來挑戰一日行程,約10~12小時。 谷關七雄現在可以連走二座的路徑: 新增是:八仙山連走唐麻丹山,另外是:東卯山連走屋我尾山; 至於單座谷關七雄連走其他山頭的路線有: 阿冷山連走白毛山、波津加山連走鞍馬山(莊)、八仙山連走東八仙山; 以及最困難的-- (沒有做好準備,千萬不要貿然前往) 馬崙山連走白姑大山(二天以上),有這六條跟谷關七雄相關的路線。
  • 開發由八仙山過來的1843m尾稜,接上唐麻丹山南稜這段新路徑—後續消息 2010/05/09-與阿戊、阿坤、吾共三人共同去打拼 07:55-由王家茶園最後農家工寮出發。 08:20-沿著水管路到達1843m尾稜稜脊處,開始沿著稜線開新路徑。 08:40-下切稜線全半段是完全無路徑的芒萁及黃藤區域,不好搞。 09:40-沿著1843m尾稜下切開發約400M的新路徑,接上唐麻丹山南稜下來的尾稜交叉稜,也接上山溪溝上來的舊路徑。 10:15-登頂唐麻丹山三角點休息。 說明: 1、此路徑是八仙山下唐麻丹山,由1843m尾稜接上唐麻丹山南稜一段極為關鍵性的路徑。 2、若此段路徑未開發,將需要沿著舊富太山步道上唐麻丹山南稜,而事實上舊步道已荒廢,且又要下切山溪溝到最低山凹處再上切唐麻丹山南稜,是不實際又費時費力的走法。 3、此路徑開發完成,預估由王家茶園停車處,經水管路到稜線上青剛礫轉折向下,沿著稜線向下接上南稜到唐麻丹山,快者一小時可達,路徑起伏不大,全程約2.2k左右,應該是目前最輕鬆登頂的路徑,全程沿著稜線走都在林相優美的路徑上,夏天也是避暑。 4、本路徑路標我們綁的很密集,轉折有加強,路徑路底清理寬約30~60cm,稍微有經驗山友應沒有問題。
  • 感謝風林火山團隊為八仙山縱走唐麻丹山的付出,這真是一條值得推薦的路徑 並非要剽竊原創實因月底要單攻武陵四秀中部地區苦無練腳程的地方,看到貴團隊發表八仙山縱走唐麻丹山新路線見獵心喜,預計5/17從松鶴部落上八仙山縱走唐麻丹山,然後走蝴蝶谷步道下松鶴部落,以12小時內完成大O型縱走。 希望貴團隊再接再勵發堀新路線嘉惠山友!
  • 進哥: 貴隊 單攻連走金柑樹山、鹿屈山、獅子頭山當天來回30km/14h,這樣飆汗又慓悍的速度及耐力,嚇壞一推人在下真是佩服五體投地;來走松鶴上八仙山下唐麻丹山松鶴對你們來講,真的只是練練腳程的場地而已。但有你們的加入,可把這路徑踩寬些、踏實些也是對此路徑作出貢獻,一條路徑的成熟及養成是需要山友大家共同來努力。 頭幾趟來嘗鮮都需經驗豐富的山友,也是為此路徑付出一份心力,在此預祝你們順利成功。(從松鶴上較硬喔!另外是5/17週一?) 貴隊 將是第一隊由松鶴上八仙山下唐麻丹山松鶴當天走完全程的隊伍,你們的紀錄將很有參考價值,期待你們的紀錄以嘉惠山友。 進哥 還有一當天單攻的行程(但需二地接駁):南坑山上百志興保山下雪山坑山大o行,較困難較刺激有空可以試試。
  • 風林火山的勇士!從八仙山縱走唐麻丹山!開路先鋒!向他們致敬吧!在莊舍的部落格有你們5月9日的英照!莊舍的部落格:http://tw.myblog.yahoo.com/jw!yg9t0dSYHx.S8XZvIhqQFQ_uiw--/article?mid=1806&prev=1807&next=1749
  • 再補上探勘開路完成正確之稜線航跡圖 2010-0509<青剛櫟樹(水管路旁)~唐麻丹山段> 另平緩森林空地~至青剛櫟樹(水管路旁)已另闢稜線新路 剛好可避過遭遇土蜂地點,使本路段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