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 2005/2/26-28
人員:六男二女
過年的年假沒有爬到山, 於是便計畫在228的三天連假找人去爬山, 今年冬天北部下雨下的很煩, 因此想往南部跑看有沒有好天氣. 而大母母山是已經掛在心頭很久的山頭了, 來過這附近爬了幾次山, 它獨立而渾厚的山勢不管從哪個方向看都不會忽略, 即使在高屏平原, 它也不會被北大武和霧頭比下去.
在網站上看到里阿岩的傳統路線, 於是選擇了這裡作為入口排了一條路線, 有山有水, 才能重溫以前對爬山的感覺. 本來預計的路線是要溯一段口社溪到1100m左右, 再切稜上大母母山, 後來是溯溪沒多久就被地形卡住, 我們也沒帶什麼技術裝備, 就轉進里阿岩稜線, 沒想到稜線也不太好搞, 只看這區的等高線地圖實在會低估它的難度.
**閱讀此記錄請對照二萬五千分之ㄧ地圖
前一天晚上從台北坐夜車南下屏東
2/26
05:40 在屏東火車站跟包車司機碰面, 他載我們到一家很好吃的肉粽店買早餐後就上路了, 台北一直下雨, 跑到南部來卻也逃不過鋒面的威力, 看著車上的雨刷賣力地刷著, 眾人的心中都籠罩著一層陰影, 這實在不是適合出發的好天氣.
沙溪林道的路口原本在口社村, 可是在高樹鄉的青山村也有一條鋪好柏油路的產道接過來, 沙溪林道水泥路約到17k, 之後就要高底盤的車子才能行駛.
7:20 到23.5k的尾寮山登山口, 司機還有事只能載我們到此, 正常車子應該可到25k左右. 下車, 雨還是一直下, 撐著傘打包和吃早餐, 怎麼還沒出發就有悲慘的感覺.
7:50 出發, 踢林道, 雨慢慢停了.
8:20 25k左右, 林道自此只能步行或騎摩托車.
9:10 京大山登山口, 約27.5k左右, 天氣漸漸好轉, 陽光從雲層透出, 大母母山仍深鎖雲霧中.
10:20 30.9k里阿岩登山口 A, 在林道轉彎處, 入口結了一排路標.
小徑沿著稜線下切, 有的地方不是很好走.
11:10 約1000米的岩稜處, 此處展望良好, 大母母山逐漸露出臉來, 但看口社溪谷兩岸夾的很緊, 頗有不祥之預感, 這樣的峽谷地圖上並沒有表現出來, 很像高山溪的特色.
12:00 下到溪, 最後一段路頗陡. 下溪點再下游一段距離地圖上有個四十米主流落差, 在林道上就可看到是個很壯觀的瀑布. 之前下的暴雨讓此時的溪水稍漲了一些, 水也比較濁.
里阿岩的登山口在上游50公尺的對面, 也是綁了一排路標.
12:10 換上溯溪鞋開始溯溪, 剛開始就如地圖顯示的溪床還蠻寬的.
12:30 870m左邊支流匯口, 之後兩岸開始夾緊.
12:45 B點, 主流4米高的瀑布從縫裡噴出來, 看一眼就知道這是技術裝備只有傘帶的我們無法通過的地形. 在此午餐, 商量對策.
瀑布上面的峽谷缺口只有不到三米寬, 而且隱約看到後面還有個更高的主流瀑布. 吃完飯後輕裝從南岸上切看有沒辦法高繞, 上升三四十米繞到第一個地形的上方, 果然後面還有個瀑布至少有二十米高, 在峽谷內聲勢頗大. 如要再爬高繞過也不是沒有可能, 只是重裝爬可能會有問題, 最重要的是要有垂降下溪的準備, 這是我們所沒有的. 當然不甘心就這樣撤退, 所以就決定轉進里阿岩稜線了.
這個瀑潭旁是個大又平坦的絕佳營地, 但為了明天的行程著想, 還是退回里阿岩登山口附近紮營.
16:10 落腳於登山口上游100公尺的平坦沙地, 爬山能這麼早在溪邊紮營是很幸福的.
2/27 天氣: 陰時多雲
7:10 出發, 下溯到里阿岩登山口
7:30 開始爬升, 路跟之前一樣, 不太好走, 但路跡還蠻明顯的, 有幾段較陡的地方有綁尼龍繩.
8:00 上支稜 C點, 標高約990m的地方, 休息.
8:10 出發, 此後路轉沿稜線向西北緩下.
8:20 下到里阿岩東北方的溪溝, 有流水, 之後就沿溪溝上升. 路大致在溪溝的東岸, 有時倒木會蓋住路跡但找一下路標應不是問題.
9:05 過一小段崩踏地形
9:10 上稜D點, 接近鞍部的地方, 有一個獵寮, 往里阿岩的路右下鞍部. 再獵寮附近找了一下, 往大母母稜線有獵路的希望破滅, 看來要自己鑽了.
9:20 出發, 林相還不難走
9:50 上1340m山頭, 之前爬了一段頗陡的土坡. 可展望里阿岩山和後面的尾寮山大津山, 雲海大概在鞍部的高度.
10:00 續行, 剛開始為寬緩的稜線.
10:15 E 點, 像有一面牆擋在前面, 地圖上看起來緩緩的, 怎麼會有斷稜? 果然這裡不能盡信地圖. 找破綻架了十米傘帶輔助上攀.
10:50 全員通過, 上面是很帥氣的瘦稜, 像走在雲上面的感覺.
11:15 F點, 約1390m附近, 又是一階瘦稜陡坡, 土石鬆軟右側又有暴露感, 重裝爬起來有點恐佈, 小心翼翼的通過.
11:40 全員通過, 上到一平台午餐, 可看到近在眼前的1448峰和遠在天邊的預定營地1780m.
12:10 出發
12:45 1448山頭
13:20 1400m 鞍部, 休息
這一段緩緩的走起來沒啥問題, 接下來要一口氣上二百五
13:40 養足精神再出發, 剛開始坡度平均林相普通, 只是藤有點多.
14:30 坡度變陡, 偏右繞上小稜
14:55 約1580m, 休息10min, 續陡上.
15:30 爬著爬著前面又出現一面牆, 約在H接稜點前的地方.
這個點在午餐時遠看就覺得可能會有問題, 因為附近崩的蠻厲害的, 沿稜走算是斷的程度還好的. 輕裝去探上攀的路線, 選了一條較沒暴露感的, 架了15米傘帶上到一小塊平台, 後面還有一階約6米落差, 往右邊沿著羊腸獸徑橫渡一段再上. 這段有點暴露感, 架繩輕裝爬再傳背包.
16:40 全員通過, 上到接稜點1640m, 休息. 這段搞了一個多小時.
16:50 出發, 離預定營地還要爬一佰多.
17:00 緩緩地走一段後接著爬坡, 這裡開始出現箭竹了.
17:30 瘦稜陡坡, 手腳並用.
17:45 終於在天黑之前上了1770m寬緩稜線, 快接近破功了.
今天一整天從溪底爬升至此將近一千公尺, 且大部分是沒路的. 值得欣慰的是, 還好上班一段時間後還不至於太衰, 學生時期這樣搞也是會累的. 在稜線附近隨便找塊空地紮營. 在這裡已經很有深山的感覺, 晚上貓頭鷹還有一些小動物叫個不停, 這種真正的自然原始在勘察路線特別容易感受到, 傳統路線也許走個三四天都還找不到這種感受, 更不用說走了三四天的勘察是怎麼樣了, 這也是勘察讓我們想念的地方. 有時候除了獵人之外, 你是第一批來到這裡的人, 你會懷著更加謙卑虔誠的心, 去感受這裡自然的一切.
2/28 昨晚睡前還看的到星空, 早上起來卻一片霧茫茫, 氣象預報本來就說今天會下雨, 果然在十點多的時候, 雨就下在最苦的時候.
6:45 出發, 維持著標準勘察的作息.
7:05 沿著寬寬緩緩的稜線走了一段, 忽然有接到路的感覺, 路跡沒有很好但可以一直走, 都不用鑽, 砍痕也多了起來, 有的還蠻新的. 之前我們走的稜線偶可見砍痕, 但很少又很舊, 猜測獵人走過但應地形多, 後來就不選此路線, 推測此獵路由沙溪林道下溪, 再順著我們紮營地東北方那條支流旁邊爬上來, 因為這是附近唯一較緩的路線.
帶著欣喜又疑慮的心情續跟, 獵路會上大母母山嗎?
7:15 快到鞍部附近, 獵路忽然變成往繞山腰右下, 在確定稜線無路跡後, 決定跟路走, 獵路不上大母母山的話要去哪? 它的西面都是壁. ..
7:20 石壁獵寮, I 點, 這獵寮位置真好, 在一個很大的懸岩下可遮風避雨, 約可容納四人, 旁邊還有所謂的駁坎, 想必是歷史悠久了.
7:35 出發, 之後路還是沿著山腰繞, 左邊都是一片壁. 路況嚴格來說並不好走.
7:55 來到一個短稜處, 獵路開始明顯下坡, 這附近有一些小腿粗的鉅痕, 想必是來搭獵寮用的. 也有岔路往上, 但跟一跟就不見了, 應該是放吊子用的. 輕裝往
獵路探了一段, 確定之後都一直向西南下坡, 這條路要去哪的呢? 推測是繞過大母母山西稜接到由德文村上來的產道, 當然也有其他可能. 但不管如何, 獵人是不上大母母山的, 我們要自立自強了.
8:50 出發, 打算從短稜處硬切上主稜, 先爬個兩百多上1970峰. 林相不太好但還爬的蠻順的.
9:40 爬升近兩百後, 前面又出現一面壁了, 每次都在近接稜點的地方出問題, 輕裝找尋最好爬的路線, 先要向左邊橫渡到一小溝中, 有點暴露感但有很穩的樹根可抓踩, 還算安全, 最後沿著溝內陡坡上攀, 可以不用架繩.
10:30 全員上達稜線, 在1970峰附近, 休息吃東西, 時間變的緊迫了, 我們可是今天要下山的, 離大母母山剩下四百五, 還會有地形嗎?
10:45 出發, 這時偏下起雨來了.
1970m後並沒有明顯的下坡, 沿著稜線緩緩走一段就開始爬坡了, 前一百米是很難搞的瘦稜, 杜鵑灌叢+茅草箭竹, 鑽的很辛苦, 間雜幾段有點暴露感要手腳並用的陡坡, 光看地圖根本不覺得它難走, 加上淒風苦雨, 有點像高山勘察的感覺.
12:05 走完這段瘦稜, 進入森林. 對嘛! 這才是這種海拔該有的原始林相, 稀疏不構成威脅的箭竹, 土壤厚厚有彈性的枯枝落葉層, 夾雜一些腐朽的倒木和樹洞, 雖不算最好走的林相, 但比起之前簡直有如高速公路. 唯一的不舒服就是濕和冷. 身上這件穿了好幾年的狗鐵絲只剩下稍微保暖的功用, 全身都濕透了, 唉, 對堪察來說, 三和牌雨衣才是王道阿.
13:00 休息, 冷到站著休息不想下背包
剩最後一百五, 坡度也更陡了, 有一些小牆都可避開, 稍微選擇一下抓著箭竹和樹根上攀.
13:40 陡坡爬完, 稜線明顯變緩
13:45 接到大母母山主稜, 轉向東北走這平平的一段, 登頂只是時間的問題.
14:00 大母母山頂.
鑽行在似無窮盡的箭竹裡, 忽然於樹林縫隙瞥見五彩繽紛的顏色, 就趕緊衝了上去, 果然是山頂到了, 久違了的路標掛滿枝條, 原來這顆山現在也變的那麼熱門了. 七八年前曾開隊想溯溪上大母母山時, 還找不太到傳統路線的資料, 現在網路發達, 且更多人在爬山了, 幾乎大部分有三角點的山頭都有綁滿路標的傳統路線. 登頂後雨漸漸停了, 有否極泰來的感覺.
14:10 照完登頂照後就趕緊衝下山, 傳統路線路跡明顯踏實且都有路標指引, 想必此山已經頗大眾化了.
14:45 遇明顯岔路取右, 左邊應該是獵路被人用樹枝擋起來, 剛開始以為是往鬼湖的路, 後來才知道不是. 取右, 往上爬升一小段.
14:55 接上大母母–麻留賀稜線, 這裡又有岔路繞山腰, 但正確的路是沿稜下, 都有路標指引.
15:05 接到大鬼湖的傳統路線, 左往大鬼湖, 右下往佳暮. 這條路還真大, 應該利用率很頻繁, 取右陡下.
15:30 在一展望點休息煮泡麵吃, 對面是井步山, 霧頭和北大武則在雲裡面, 右邊很明顯獨立的山頭應該是德文山.
16:05 續行
16:10 過一小溪溝, 應該為上來的最後水源.
16:50 陡下至一溪溝, 這段路居然就從斷崖中迂迴繞下, 真佩服以前的原住民, 那種等高線我們勘察是不敢去碰的.
17:00 再過一溪溝, 過後的路是緩上一段再緩下.
17:50 出到中興林道. 這裡車子還不能開上來, 續往下踢, 之字型的林道有捷徑可貫通.
18:30 終於跟包車司機會合, 雙腳已經疲憊的快失去知覺.
完美的結束這趟旅程. 換上乾淨的衣服, 到屏東吃大餐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