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石第四部曲 ─ 「牡丹池→針山」
人員: 小胖(領隊)、周大哥、蕭姊姊、唐牛、正琳、倍倫
預定計畫:
DAY0 8/1(二) 板橋→埔里→廬山。
DAY1 8/2(三) 屯原→雲海保線所→天池山莊。
DAY2 8/3(四) →光被八表→卡賀爾山←→彥山→能高山→能高主峰下營地
DAY3 8/4(五) →能高南峰→光頭山→牡丹池
DAY4 8/5(六) →2948峰→1900M三條谷水匯口恰堪溪源→過溪對
岸南上切→富士岳(2810M)《關鍵日,要陡下1000M再陡上
900M;至少要上到2400M的寬稜》
DAY5 8/6(日) →針山→富士岳
DAY6 8/7(一) →2869峰→2971三叉峰→南稜下→2600M萬里橋溪
DAY7 8/8(二) →溯源至萬里池→接上傳統路→屯鹿池→三叉營地→安東軍山
DAY8 8/9(三) →安東軍南稜晃晃→三叉營地→萬大南溪主流
DAY9 8/10(四) →松風嶺→奧萬大→埔里慶功
DAY10 8/11(五) 預備日
實際行程:
年初南二子歸來後,毫無疑問地,針山就是下個目標了。只是該用什麼方法上去呢?針山三面皆空,只留西面與白石東稜相連。若由安來溪底直攻而上,似乎太過於勉強,但若只由白石山沿東稜過去卻又稍嫌單調;到底該怎麼規劃出一條山水山水的路線呢?
還記得那是獨自坐在丹大西溪的悠閒午後,溫柔的陽光曬暖了略酥的皮囊,偶然間靈光乍現,想起前年登望台山時,腳下的恰堪溪是整片黯綠,那麼至今還未曾聽有人造訪的恰堪溪上源是否能突破上針山呢?下山後,馬上接到小胖的電話,默契好到令人訝異。
「唐牛,我看到一條路線上針山囉。」電話那頭小胖掩不住興奮。
「天啊!該不會是要下恰堪溪源頭吧!」我說。
「對阿,你怎麼知道?那邊只有一條稜可以上針山稜線,我計畫從牡丹池下去,過溪爬九百上富士岳再單攻來回針山,酷吧…」小胖說。
於是,牡丹池→恰堪→富士岳造訪針山,這條路線便定案了,而其中最關鍵的莫過於牡丹池下恰堪溪源這部份,下溪的稜線雖然明顯,但是有兩個地方有斷層,分稜點要走的恰到好處才能順利下溪;另一方面,如細看地圖,過溪點是密集的等高線所匯集的四條谷水,那會是四道險惡的瀑布嗎?那未知的明日世界會是怎生的光景呢?但那裡卻又是擁有險惡地形的恰堪溪,被下游旋轉麻花瀑布與上游光頭山崩壁所夾的唯一破綻啊!
訪過針山,將眼光轉至幽深的萬里橋溪源,我們也要嚐嚐緣溪上溯萬里池的滋味,還有那安東軍山南稜奔馳的水鹿。綜合以上,能在我的大學生涯結束前,為白石區塊寫下一個完美的句點,可以說是沒什麼好遺憾了。
DAY1 屯原(8:30)→雲海保線所(10:20)天池山莊(15:00)
古道依舊,百合迎風相送,天池卻又是再訪。天色漸晚時,原住民烤著山豬肉,飲酒話山事,8月15戴曼程前輩將同伍氏兄弟登深堀。
擁有一盆火的感覺的確是好很多的,他拿起一瓶洋酒喃喃唸著這是不是whiskey,我順著歪斜的洋文看著,的確是呀,怎麼您卻又不喝小米酒了?
DAY2 天池山莊(5:15)→卡賀爾山(8:15)→能高主山(11:15)→大陸池(13:15)
翌日,風強雲陰沉,牛魔角眺彥山卻是如此低矮,不去也無妨,這下又早早到了預定營地,再往前走個幾步好了,攀能高南峰前的小水池紮營了事,水源是挑了西邊的草溝,來回僅40分鐘,後人若嫌棄台灣池,這裡或許可以考慮。夜裡,廬山方向一陣陣電光火石,好在只見閃電不聞雷聲,雨不是下在這的。
DAY3 C2(6:30)→能高南峰(9:30)→南鞍午餐(11:00)→南鞍後山頭(13:00)→牡丹
池(15:20)
第三日,天空仍是陰沉,是老天體恤我們不要讓被太陽晒昏吧。能安草原依舊亮麗,草原裡百花齊放,最多的是石竹、金絲桃,還有一堆紫的白的黃的不知名的,全部都像是為了迎接夏天來臨而跳出來的小動物般,全身洋溢著活潑靈動的生命感。好不容易陡上了能高南峰,展望卻是出奇的好,除了低層的雲,遠山近水歷歷,東邊的花蓮吉安街道與海面上兩艘輪船也都清晰可見。陡下又緩上後,眼前突然一片開朗,腳下的草坡綿延至對岸山丘,中間隔了偌大的谷地,長滿的短草好像綠色北極熊的毛皮,柔軟的想讓人打滾。但都還沒來得及趕到牡丹池,就下起雨,我們選了最保守且最有效率的方法抵達湖邊。牡丹池別來無恙,妳還是那麼純真、樸實。
才搭好外帳,雨就停了!有人禁不住妳的美跑到後面山坡嘎擦嘎擦地按著快門,有人坐在岸邊石頭上靜靜的抽著香煙,也有人不小心喝醉了倒在帳篷裡,還有人根本就是消失了,也許來到妳的身旁,就是該好好的放鬆心情,卸下平日的枷鎖,換上沒有顏色的衣裳,聆聽妳的美。妳知道嗎?當月色如華從濃郁的森林背後緩緩升起時,這些走散的人們,卻又像被吸引的小動物般聚集到湖邊的空地上,靜靜地隨著月色呼吸,直到、直到、直到……
DAY4 C3(10:30)→2948峰(11:15)→2700M(12:30)→2050M支流溪底(16:00)→恰堪溪主流起登點左岸1920M(17:00)
噢!有如宿醉般的起床,怎麼天空已大亮,我悄悄的走到湖邊,靜默的煙嵐冉冉而起,澄澈的湖水倒映著水藍的天空,天空真的很藍,像是抽空似的藍。「咕咕‧咕咕」,後面傳來怪異的聲音,不用說也知道是小胖起床了,我回頭對他微笑,接下來的幾個小時是定要以相機掃盡所有池水的魅影了。只是我怎麼還是這麼傻,企圖用相機抓住所有的美景,卻永遠不如靜靜坐著細細領略造物主的不凡。
我爬到北面的石塊區,只見針山北稜扭曲不可侵犯、富士岳北稜倒是和氣多了,我脫下了鞋子襪子,赤足走在無人的廣大草原上,前方出現了一堆石塊,我爬了上去,坐在最高點,看著湖邊小小的紅點,心裡卻有種說不出的氣塞。就像小小的種子隨風飄在空中已經看準了要落下的點時,卻又忍不住想要再多飛遠一點、多看一點。爾後,我躺在隱身石塊後的軟草池,呆呆的看著沒有雲的藍天,卻彷彿聽到藍天流動的聲音。實在是很想多待一點阿!不過還有行程要走呢。
昨晚協議將今天的行程拆成兩半,早上混一點時間彌補昨天下午預期的夕陽,之後只下到恰堪溪就好,缺少的半日行程從安東軍南稜拿回來補償。所以留連到十點半才從出水口南邊的草坡起登迂迴至2948山頭,在稜線上花了點時間選擇下切的稜,一經確認後便一發不可收拾的往下,林相是典型的鐵杉箭竹林,只要好好把握住鹿爺爺的路,當然就輕鬆許多了。關鍵的2350M分稜點東向稜線明顯捨棄不走,正南向的稜本就不明顯,下了50M之後接到稜,順勢往下走卻發現右邊(西邊)竟然還有一條比我們高的稜,挖哩勒!不妙了,硬著頭皮往下走,直到2250M時此稜宣告終結。過小溪溝後接上左邊(東邊)稜線,續行至2050M後又宣告結束,東邊溪水聲轟隆,探頭外看,是一連串瀑布,沿著邊坡下到溪床後,在大石頭間下溯不久,主流已不遠。最後一關是此支流摔到主流的25米瀑,高繞下至恰堪溪主流上游,再下溯回到支流25米瀑下游約50米處紮營。
簡單的說,我們並沒有按照原先設計的稜線下溪,在2350M分稜點就已經走到地圖上畫不出的微地形上,這條小稜在預定要走的大稜東側,發育不良的結果,使我們到了2250M又作了一次修正,基於現地考量,選了東側的另一條發育不良小稜,最後在稜尾的邊坡下到支流溪底,這條支流也就是四條谷水中的最下游一條。基本上從牡丹池下恰堪溪並不算太難,只要在2350M分稜點走好就沒問題了。
恰堪溪水比想像中大多了,營地下游約100米開始進入高聳的峽谷,而匯流口上游兩側是由至少10米的硬質岩層所構成,再上去不久就是光頭山下的崩壁,破綻開的正是恰到好處,富士岳北稜緩緩的平鋪在對岸,只要過溪直上就對了,嘿,瀏覽完這片無人之境,正好濃霧沉降而下,這裡是白雲的故鄉、仙人養息之地。
DAY5 C4(7:00)→見牡丹岩2060M(7:45)→2250M見稜右瀑布群(9:00)→2480M午餐(11:40)→富士岳(14:45)
上切的稜線就在對岸,過溪後當然就上切,接到稜之後當然就好走。山北水南為陰,富士岳北稜植被比昨天下來的稜線好走多了,一開始就接上幾個林間寬地,如地形圖所示,初始並不明顯的小稜會在2400米處匯集轉緩,此後就一條腸子通到底了。背包多塞了10公升的水,腳步固然沉重,第一個休息點甩下背包,還來不及擦乾額頭的汗,眼前卻被一個沖天而立的巨石給震攝住了。哪個不明白的人還是伸手指了她。「喀!你看,好美…」,只能自我安慰Jerry說往後七日都是好天氣囉。
2250M的瘦稜可以看到右側(西邊)一連串的巨瀑,不過繼續往上視野更好,你會發現以主流為要的恰堪溪上游,兩側匯集的支流全都很有默契的長成一連串瀑布模樣。而隨著高度陡升,身旁也由原始闊葉林轉為紅檜、細箭竹,其實很高興能夠這樣輕鬆的走在處女稜上,這樣子爬山還有什麼好挑剔的呢?
當你愈發感覺要撞上白石東稜時,那就表示快到了;終於,來到最後的透空處,丟下背包往高點走去,被雜林所包圍的基石恰如南二子北峰基點般完好,穿過雜林,眼前一片亮白,銀白色的大理石構成的南壁一路滾落到安來溪底。翻湧不斷的白雲矇住了對岸金黃色的南二子峭壁;跳上基點旁的一個瞭望石,屏息等待。終究雲開霧散,南二子雙峰填滿了天際,耳邊只剩安來溪水聲與細微的雲流音,只是沒幾秒,一切又覆在白幕裡,留待明日吧。
DAY6 C5(7:00)→2601峰前等倍倫(9:00)→針山(10:40)→返程(11:40)→富士岳(15:20)
是昨天選的好營地!坐在營帳內品茗享受大自然為您搭好的一個絕妙舞台,日出自大檜雙峰間升起,斜照二子雙峰肌理明顯,一千七百米下的溪水兀自流著,黃金構圖點左下正好端著一座「富士跳水台」,紅衣人於其上姿態撩人,攝影師在外面嘎啦嘎啦不停的拍著,應是上天開了最小光圈,怎麼這畫面是如此細緻。好咩!玩夠了,來兩片花生醬燒餅該往針山去了吧。
往針山路大致可分三段,第一段是富士岳至2601峰前鞍,這一段有斷棱,稜線上是鳥鳥的向陽植物,輕裝小心通過並不太需要架繩;第二段是前鞍至2601峰,此處進入背陽,陰冷好走,尤其2601峰展望佳,峰頂為青松白石,是拍攝二子北峰與針山的好點;此後進入森林一直至針山頂為第三段,行在檜林巨木下頗為稱意。登頂針山遍尋不著台大當年掛的鐵牌,爬到樹上也只能勉強看到霧中的南二子,耳邊不時響起落石滾動入溪的聲音,這樣一顆好山,也未免 * * * 的太徹底了吧。
牡丹岩的威力挺快的,傍晚秋姐傳來的簡訊如下:「太平洋上群魔亂舞,總共有三個颱風,且海上颱風警報已發佈」,望著對岸雙峰間稀落的縱谷霓光,突然不知道該說什麼好。接二連三的颱風訊息,決定改變計畫放棄萬里橋溪上溯萬里池,改白石東稜走到底接傳統路線,在大雨前趕到萬大南溪大河床結束後的上切點。
DAY7 C6(6:00)→2864峰前見台大裝備(8:40)→2974峰午餐(10:30)→白石山(12:30)→屯鹿妹池午晚餐(14:40)→萬大南溪第一支流獵寮遺址(17:20)
東方雲海如潮水般不斷灌了進來,此地已不宜久留,沿稜行至2869峰前,地上兩大包台大前人留下的裝備,緬懷前人的豪情同時,突然看到一個令我感興趣的東西,一個密封袋裡裝了一張白紙,裡面會有什麼樣的隻字片語?當然實際上已經成家立業的男人,在深山裡卻仍是被鎖在二十幾歲的年輕記憶裡,他們是用這樣的吊帶、繩索爬針山?他們是用這樣的鍋子煮飯?忽然想起這兩、三年爬山的日子,影響我最深的一段話就是當時阿佑對隊員們講的:「人事要先盡再去聴天命」「要有做大事的準備與氣度」。我輕輕地撕開袋子後,裡面的紙張保存的異常完好,只有輕微的濡溼,那是四張白石山區的兩萬五千分之ㄧ地圖,比照我手上拿的第三版,好像的確有點不同,我翻看了正面與背面,沒有留下任何言語,小心的摺好後,放回密封袋,抬頭看已漸遙遠的南二子浮島,十年前的岩鞋、十年前的吊帶、十年前用的鍋子,是呀!十年過了,不變的卻是攀完針山要面臨被颱風追趕的命運。
林間跟著瘦徑陡上至2971峰後,植被便轉為草坡了,與小胖走在草原上大喝一聲,「探勘結束啦!」,至此與鹿相隨至白石山基點,再與秋姐、Jerry通訊後,領隊決定今夜下撤到第一支流獵寮。
DAY8 C7=C8中午雨停轉晴
醒來是一片漆黑夾雜著啪拉啪拉的雨聲,難得的是,做了兩個惡夢後,現實居然比噩夢更恐怖,雨勢大,根本無法過溪,收音機傳來更壞的消息,寶發颱風後腳未走,桑美颱風又即將登陸,看來確定要再多待一點時間了。
DAY9 C8→萬大南溪→松風嶺→埔里→台北
隨著直昇機的聲音,腳步加快隨著山路而轉,心裡想著該不會是來找我們的吧?
萬大南溪河床是滾滾濁流,不過總是能找到出口的。在中午順利抵達奧萬大,沒幾個小時又在埔里吃著豐盛的慶功宴了,怎麼後面的行程像是大火收汁過乾的滷肉稍嫌太老呢!
好像是結束了......
如果時光倒回,我仍然會頭也不回地鑽進白石國度裡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