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內寮蕭家莊越嶺大溪漁港百年古道下蕃薯寮溪古道上桃源谷O行

活動日期
2016/9/24 - 2016/9/24
所屬團體
藍天隊
困難度
2
類型
» »
原文出處
Link

mori(mori)

2016/10/10


          

       大溪漁港越嶺百年古道為桃源谷下方內寮內坑這一帶蕭家家族出入大溪漁港、頭城的一條舊路。據貢寮鄉志紀載:蕭家大約在道光中葉移墾至此由此推估此越嶺古道至少有一百五十年之久。(1)

        桃源谷,舊稱為大牛埔位於蕭家莊的後方一處未經開墾的天然牧場,為昔日枋腳和大石壁坑居民農閒放年區域。此處山巒疊翠海天一色美景加上綠草如茵綿延三公里大草坪,倘佯其中有如置身於桃源仙谷,目前已成為老少咸宜郊遊踏青的好去處。

      蕃薯寮溪古道,為大溪漁港越嶺百年古道的一條支線,亦是內寮內坑蕭氏家族和蕃薯寮居民來往的一條舊路。江隊長曾於20年前初訪於此,有鑑於此路荒廢甚為可惜,故再次踏查得以重見天日。比對日治地圖實際古道並沒有溪源上桃源谷這段,此段疑似為往昔的放牛路。(2)

隊伍:中華山岳藍天隊

日期 : 2016/09/24

天氣 : 晴天

領隊:江啟祥

嚮導:陳金成、陸適中

人員:30多人 

紀錄如下:

08:00 在基福 公路(台2丙)約25.6K貢寮大橋貢寮活動中心門口集合

08:29 左往桃源谷指標循內寮產道至內坑蕭家莊附近路旁停車 H310m

08:35 整裝後往前步行至越嶺古道入口 H317m

08:49 左轉入山徑,可見昔日的舊石階路,展望前方著名內寮的水梯田,至分岔路有一指標牌,左往桃源谷不取,續上行 H459m

09:27 鹿窟尾福德祠,此祠為內坑蕭氏家族所建,因此又稱為「內坑福德祠」,此石造土地公廟,坐東向西,廟內對聯曰:「福德修積德,正氣達明神。」年代超過百年以上全體隊員在此合照留念 H504 m

09:40 接上東北角管理局的大溪線步道,左往桃源谷不取,取右下石階路往大溪方向,遇岔路,取左行古道山腰路 H418m

09:53 路右側可見一座古樸土地公廟,也有百年以上的歷史。比對台灣堡圖(1904)古道舊路,最早期的蕃薯寮溪古道應該在此附近循稜下溪  H389m

10:44 續行古道再接回大溪線步道 H398 m

10:57 再遇分岔路,取左山徑陡下坡,此段路徑不像古道,也可能是年代久路基崩塌嚴重 (此路應該是1924年陸測部地圖所畫蕃薯寮溪古道下溪段)   H363m

11:44 過小溪澗,續下來到一處平緩地 H191m

12:00~12:50    往左山腰路續行未發現登山路條,於是折回改左陡下路,來到蕃薯寮溪邊,,右往台2番薯寮橋石觀音路口取左循溪源方向前行於一處溪畔開闊地,在此午餐休息   H138m

13:11 午餐過後,循溪邊山徑而上,見到一棵榕樹有百條樹根盤根錯節,故取名為「百根榕」 H153m

14:03 溯西園古道忽左忽右幾次過溪,離開溪源後轉上稜路疑似為早期的放牛路 H208m

15:00~15:20 循稜而上,之字形路走走停停,有些陡峭途中有一民國42年內寮蕭家人士之造林紀念水泥柱終於上到桃源谷望夫崖(地圖上542峰)此單面山下方風口,此處涼風徐徐,吹得暑氣全消,暫稱為「望夫崖風口」 H504m

15:53 續行經桃源谷,走在綠草如茵開闊的大草坪,加上今日風和日麗的天氣,也難得見到為數不少的牛群,悠閒漫步吃草,讓人感到心曠神怡,往後改走水泥步道下山,於是不知不覺回到蕭家莊了! 

http://blog.xuite.net/hn86740292/moriwei/455758618

地     圖 

GDB檔

隊友紀錄:

2016-09-24 【新北貢寮】內寮蕭家莊起登,大溪古道~桃源谷O行

 1: 據貢寮鄉志紀載:「位於內坑大牛埔下蕭氏石頭厝(現今蕭家莊),為始墾者蕭曰蘭第五房元蒲等分房之夏屋,疑在道光(1820~1850)中葉建。」介於丁蘭山、三方向山和灣坑頭山所夾成的山谷地帶,通稱為內寮其內有小地名:尪仔嶺、赤皮寮、內坑、柑仔坑。其中柑仔坑和內坑聚落多為蕭姓;尪仔嶺、赤皮寮聚落多為林姓。

2:比對台灣堡圖(1898)蕃薯寮溪古道早先大約在土地公廟附近循稜下蕃薯寮溪後沿溪到蕃薯寮聚落,但到1924年日治五萬分之一陸測部地圖,古道路線改由360峰上方山徑循稜下溪。不過1956年五萬分之一台灣地形圖,並未劃出下溪段的路線,卻增加蕃薯寮溪源上桃源谷段,此段疑似到當地人到桃源谷放牛所開發的山徑,並非一般的古道。今日所走的路線,大致結合1924年陸測部的下溪段和1956年台灣地形圖的由溪源上桃源谷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