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肚山山脈,北起大甲溪,南至烏溪,由於海拔不高,再加上山勢平緩,所以整條山脈之上幾乎快要被開發殆盡,若不是建有大片的住宅供人居住,就是被開發成農田,種些較為耐旱的農作物,像是地瓜、花生等等。不過因為大肚山山區緊臨著台中市和清水鎮、沙鹿鎮等人煙聚集之處,所以成為附近觀賞夜景的最佳去處,如國道3號清水休息站,或是望高寮等地,都是著名的欣賞夜景的好地方。
由於台中老家就在大肚山上,這回趁著短暫回台中的機會,抓住一個空檔時間,就準備來拜訪一下位於大肚山山脈之上的幾座三角點。
從上河文化的北島地圖上得知,整條大肚山山脈之上最高的三角點應該是位於台中都會公園旁邊的「北大肚山」,標高313公尺,不過看看地圖上的位置似乎是在軍營之中,所以無法拜訪,不過事後查看Garmin的地圖,卻把它標示在公園之中,到底那個位置才是正確的,只有等待下次回到台中之後再來詳加調查。既然最高的三角點暫時找不到,那就把目標放在以「大肚山」為命名的大肚山三角點,和擁有一等三角點基石的王田山。
我們先將車子沿著遊園路﹝中市75﹞往成功嶺、烏日方向前進,來到望高寮附近停車,這邊現在興建了大片的觀景平台供大家登高望遠,欣賞白天、夜晚不同的景致。記得小時候這邊還沒啥開發,我們常常騎著腳踏車來到這邊,然後在山上眾多的軍事碉堡之中鑽進鑽出,體會一下那種「探險」的滋味。車子停好之後,拿出GPS,就開始尋找第一顆三角點:大肚山。
從中市75道路往上走,在接近縣市交界處的地方有一座「怪怪」的動物園,旁邊有水公司的屋舍,在水公司屋舍的鐵絲網之上發現了登山布條,由GPS上的地圖看來,三角點就在橫過旱田過後不遠的地方。沿著田邊較為堅固的地面前進,不到10分鐘就來到了大肚山,找到了基石的所在。
大肚山,海拔294公尺,山頂有台中市政府航測GIS編號1001﹝87.06﹞基石一顆,基石的位置在縣市交界稜線處,往西邊就是碎石坡懸崖,往東則是緩坡向下,三角點在這樣的位置上,算是挺不錯的。
找到了大肚山基石之後,走回大馬路,然後回頭往成功嶺方向下山前進。因為之前曾經看過山友們的遊記寫道王田山的基石位於雜草叢中,有點難以發現,所以一路之上都小心翼翼地,不敢漏失掉任何一條小徑,直到來到倒Y字路口,王田山的登山口處,才發現自己真是多慮了。這個倒Y字路口,左邊是中台路,右手邊的圍牆、馬路,甚至連電線桿之上都用紅漆噴上了三角點的標誌,走進小徑之之中,路徑明顯,在加上整路之上都有登山條,也有更多由紅漆所標示的三角點符號,我一面看著這些有點「氾濫成災」的紅色三角點符號,一面想著:這可能是因為「一等三角點」的特殊地位,才會使得這顆王田山的三角點受到如此隆重的對待吧。走到一棟廢棄屋舍之處,往右轉上土丘,稍微撥開茅草,就來到了王田山。
王田山,海拔230公尺,山頂擁有一等三角點基石一顆,這顆基石顯然不久之前才有人上來「保養」過,因為基石四週的雜草清理得十分乾淨,基石上的白漆紅字也都非常的清楚,真的是要感謝這一群喜好三角點基石的夥伴們,有了他們這種可愛、付出無所求的奉獻精神,讓大家在登山越嶺的同時,多了一些「摸基石」的樂趣。
找到了這兩顆基石之後,開始趨車返家,結果在正要開始下山回家的小路旁,竟然看到了三角點的標示!沒辦法,遇到這種情形,只好再度泊車,進入旱田之中一探。旱田之中有一座碉堡,有明顯的路徑可以爬到碉堡的頂上,爬上之後,果然找到了一顆基石,這是省政府地政處測量局87年4月所立,編號L115的三等控制點,這種位於「人造建築」之上的三角點,我還是第一次看到!
在碉堡之上和這顆奇怪的基石合照留念之後返回停車處,再度啟程回家。回到家中,迎接大家的是媽媽所準備的一整桌好吃的家常菜,為今天有點驚奇的基石探訪之旅,畫下了完美的句點。
行旅照片及GPS軌跡圖:
http://tw.myblog.yahoo.com/kenneth-classicalmusic/article?mid=6885&prev=-1&next=68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