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沙灣、牡丹岩、萬大北溪探密
2004年八月18日下午,我站在牡丹岩旁,雙手輕撫著岩壁,眼神凝視著它巨大的身影與旁邊的刺柏與鐵杉大樹,嘴裡頭輕喃著:牡丹岩,我終於來拜訪您了!
這是我見到牡丹岩的第一句話,這幾年來對於牡丹岩的期盼與願望,在今天眾人的努力合作之下,終於是順利的達成了,站在碩大的牡丹神石旁,人變的甚為渺小,如此的毫不起眼。當整塊巨大的牡丹岩浮現在高聳的鐵杉林後的那一瞬間,它著實震撼了我的心,也穿透了在場所有隊友的靈魂,回想起來,那是一個多麼令人動容的時刻啊!
楔子:烈火青春VS最後硬漢
第一次聽到牡丹岩的名稱,是在1992年台大登山社白石山計畫第一次評估報告中所看到的,當時只覺得這個山名很特殊,便開始有了想要更進一步了解的念頭,後來隨著資料的收集,才知道原來他是一塊非常大塊的岩石,矗立在遠離中央山脈的雲深不知處,同時也蘊藏了原住民賽德克人的神話故事於其中,它的附近森林蓊鬱,非要走到他的腳跟下才能感受到他的巨大與神秘,否則難以窺其全景,所以牡丹神石這個地方,就深深的映在我心中,心想不知何年何月,我才有機會去親臨牡丹岩的芳澤呢?
2004年七月初,敏都利颱風帶來了充沛的雨量,傾盆的豪雨肆虐了台灣的中部山區,多處的山區也因此進行封山動作,但接下來的一個半月中,太平洋並未再形成侵擾台灣的颱風,政府隨後也逐漸開放了部分的山區,抓住這個機會,我們一群人在小胖與秋姊的號召之下,組成了這隻堅強的探勘隊伍,目標除了探訪神交已久的牡丹神石之外,也包括了彷若世外桃源的巴沙灣谷、孤芳自賞的巴沙灣山、箭竹覆頂的望台山、清幽沉靜的牡丹池、以及路況是一連串疑問的萬大北溪路線,這些地方都是我過去計劃已久但卻一直未能成行的地方,但是這一次,終於逮著了機會,可以去完成這些心願了!
我們這一隊探勘隊是由十七位堅強的隊員所形成,有超過一半以上的成員年齡都未超過三十歲,學生中是以世新大學登山社為班底,加上部分其他學校登山社的學生與校友,其他的成員有的雖然年齡超過四十以上,但經驗豐富的程度自不在話下,有了這樣子的隊友,心理頭著實安心了不少,不過這種老少配的隊伍,還是領隊秋姊與嚮導小胖形容的最棒了----烈火青春VS最後硬漢。於是,在台北火車站前帶著未能搭上我們這班列車的朋友們的祝福,我們囊括老中青三代的十七個探勘成員,往目的地慎重的出發了。
能高美景依舊,越嶺路況不再
能高越嶺路,是一條相當具有人文歷史的路線,也為能高安東軍縱走的入口,這條路早年是賽德克人所走出來的,後來的日本人將之拓寬,甚至想修成車輛可通行的馬路,但因太平洋戰爭而暫停;隨後國民政府來台,在民國40年時,政府將東部多餘的電力運送到西部,所以又將此路線拓成兩公尺寬的人行步道,甚至機車可行,不過這一次我們見到的景象則是諸多吊橋斷裂,我們必須採取高繞政策後再下接回越嶺道,越嶺道途中美景依舊,遠山望去仍然清新亮麗。但當我們路過雲海保線所後沒多久,更令人震驚的景象映在眼前,原本只有一小片崩塌的山腰,現在卻完全變調,大片的坍崩阻擋了我們的去路,彷彿天崩地裂般的撕裂了原有的越嶺路與青山綠水,原來的白木林也已不復見,可見敏督利颱風的威力有多麼的強大呀,大家面對這殘破的悽涼景象,也只能硬著頭皮,先高繞數十公尺後再下降近一百公尺,小心翼翼的越過崩塌處下方,再擇路奮力往回爬升,而這只是行程第一天,也是背負重量最重的一天呢,路況不再的能高越嶺此路段卻給了我們第一個嚴格考驗。終於,經過層層嚴酷的路線選擇與爬升考驗後,上抵還未毀壞的越嶺路上,隨後再經約三個小時的努力,大夥兒陸續抵達天池保線所,但也因第一天的嚴苛考驗後,眾人也決定不再往前,提前於天池打尖。
傍晚的卡賀爾與能高在雲朵的襯托之下,顯得清新可人,它的美,凝結了我們每一位隊友的心,抓住這個千載難逢的機會,有相機的隊員們都毫不客氣的猛按快門,獵取最佳鏡頭,也在欣賞風景的我卻想到今天一整天的體能消耗與毀壞的路況,心裏頭有些擔心在未來的行程中,還有多少的考驗是我們未來即將要面對的呢?抱著對於牡丹岩的期望與未知的不安,大夥兒也都在溫暖的山莊緩緩入眠,一切,就交給明天吧!
千奇萬險不可攀
第二天天未亮,我們17個人就在黑暗中緩緩而行,在天矇矇亮的時刻,抵達了輸電塔,這裡是我們昨日原本要紮營的地點呢!此時正是欣賞日出的好時機,遠方氤氨變化的雲層,造就了光芒四射的艷麗景象。日出,對於平地的人們來說是再也平常不過的事情了,但是對我們而言,這是生命起始的象徵,是體驗人生的開端,那種意境絕對不是一般人能夠體會的,而我們卻是如此的幸運,能親臨那撼動人心的生命之光從靄靄雲層中灑向大地,莊嚴而靜謐,同時大家的內心也期望著如此震撼的日出景象,能祝福我們在未來的幾天中,天氣的狀況都能夠持續保持穩定。嗯,倂氣凝神,背起沉重的行囊,繼續前進吧!
電塔到能高主山的路上是一片綠油油的玉山箭竹,間有許多美麗的高山植物,在清晨的金色陽光之下,玉山石竹、高山沙蔘、玉山佛甲草們都散放出亮麗的色彩來迎接我們,只是路途上偶有不懷好意的咬人貓與川上氏薊等有刺植物,不時的混在百花齊放的路途中偷襲我們,大家也只能交頭接耳的相互提醒,別中了這些有刺植物所設下的陷阱呢!未幾,即將登頂能高山,但卻要先經過三個假山頭的折騰才能夠上到絕頂,實在是吃力不討好。能高山在日據時代被稱為台灣三高(新高【玉山】、次高【雪山】、能高),顯示出它獨特的山容,但當我們站在能高山頂時,知道下一個才是要面對的大挑戰---能高南峰!
能高南峰,名列台灣十峻之一,以其南北兩端都急升四百四十餘公尺的陡峭程度,以及險峻的山容聞名於岳界。我們自最低鞍附近換裝較乾淨的看天池水源後,即將面對能高南峰的挑戰。
其實能高南峰是屬於傳統熱門的百岳路線,較危險之處僅有一處拉繩索橫渡過一段無把手點之岩壁,但其他路線除了陡峭以外,還是陡峭,多處路段甚至有超過七十度左右的爬升,極為累人。猶記三年前的冬天,我跟陳華煒兄在冰天雪地中途手攀登能高南峰時,吃盡苦頭,那時候這一段危險路徑還沒有繩索可供利用,陡坡處又全覆蓋著捱捱白雪,路徑也多處被雪給淹沒了,在這種情景之下,我竟然還是跟華煒兄一起的突破了,真的很令人難忘,但現在卻是背負著更重的裝備,爬起來著實是吃力的很,隊伍也在這個地方開始拉長,拉遠,當部分隊員們在四個小時後陸續登到海拔3349公尺的能高南峰絕頂時,體力較不支的隊員們卻都還在半路上,連身影都還看不到呢。記得曾有一本書形容能高南峰----千奇萬險不可攀----這就是它,能夠被列為十峻之一的原因,很多的登山客面對能高南峰的挑戰,往往就會造成體力不支與落隊的情形,此時我們也無法避免這種情形,幸而隊員中的幾位同伴---唐豪、阿澤等人適時扛起了前去支援與等待的重任,這不就是在登山過程中大家同舟共濟精神的最佳寫照嗎?
能高南峰雖然其南北的落差頗大,但是它的東稜卻是出奇的單純,但卻又不失單調,面對一望無際的短箭竹,我們其他人先往東而行,漸漸進入未知的領域,不花一回兒功夫的時間,下方短箭竹草坡中出現了幾漥的水池,對於我們今日的用水卻是一大振奮的消息,這幾漥美麗的看天池彷彿是大地上的眼睛,將美麗的箭竹草坡點綴的更為出色,南方的光頭山大草原在夕陽的襯托之下顯的愈發的清新,那是我們四天後的目標呀,帶著興奮的心情,選擇了一處不錯的營地,茂桑放下手邊的背包又回去能高南峰的方向支援其他人,我們則搭帳、生火、煮食,以等待後隊隊友的抵達,今晚,就把所有的疲勞交給滿天的星斗來做徹底的紓解吧。
世外桃源巴沙灣
第三天早上晨光乍現時,我便與唐豪上去營地上的草坡中取景,清晨的陽光將大地洗成一片金黃,也將草坡上的玉山針藺群叢映照出它最丰姿綽約的一面,配合此時吹來的陣陣微風,讓玉山針藺與玉山箭竹們全都搖曳生姿,美不勝收的畫面,真是讓人終生難忘。回到營地收拾東西,這時有人發現了一頭大水鹿:
好大的一頭水鹿呦~~
你們看山坡上稜線處,那是一頭很大的公水鹿耶,那鹿角好明顯呢~~
哇,對呀,這是我生平第一次看見水鹿耶,好高興呀~~
雖然水鹿不一回兒就消失在我們的眼前,但是,大家卻都因為牠,而全部帶著滿足的微笑與心情,同時也祝福牠能平安的在這裡生活。收拾行囊,繼續出發前往下一個目標~~~~巴沙灣谷與巴沙灣山。
前往巴沙灣山的路途上,我們開始走進寬稜的世界,路跡在這裡不甚明顯,路標也零零落落的,加上高密箭竹不時的伺候著我們,彷彿告訴著我們想要徜徉在巴沙灣谷的懷抱前,可得先努力的通過層層關卡呢,不過好在我們的幾位年輕學子與最佳大前鋒~~小胖~~在前面披荊斬棘,硬是在重重箭竹包圍之下成功的殺出一條通往巴沙灣谷的生路,中午時分前,我們抵達了巴沙灣谷的上方。
好一個美麗的巴沙灣谷呀,沒想到在這崇山峻嶺中會出現一個如此世外桃源的谷地,它的美絕對不下台灣其他的高山谷地,但卻多了幾分的靜與淨;遠方,出現了幾隻正在飛奔的水鹿,應該是牠們見到我們的突然出現而逃跑的吧。而我們隊中的幾位小朋友們早已按耐不住巴沙灣谷底那整片翠綠草坡的誘惑,衝下谷底,扔下行囊,玩起他們特別準備好的物品~~~飛盤~~~開始大顯身手,秋姊則遠繞到谷的南方去找記錄中的看天池,這也是我們今天一整天最重要的水源呢,其他的隊員也紛紛抵達谷底,漂亮的景緻加上湛藍的艷陽天,把大夥的興致與精神提升到最高點了呢。
巴沙灣谷的範圍很大,谷中有條以天然礫石舖成的蜿蜒乾溝,加上幾處水鹿群戲水遊戲的咖啡池,點綴成彷若人間仙境般,此時的我獨自一人四處閒晃,想要尋求跟水鹿獨自碰面的機會,不過水鹿們一來也許是害羞怕生、二來是中午天氣太熱了,可能都躲在樹深不知處偷偷的窺伺著我們這群不速之客吧,我一隻都沒有看到,反倒是看到了許多鹿兒們的排遺以及食痕,也算是小小的收穫嚕。不一回兒的功夫便是午餐時間,秋姊的好手藝此時又緊緊的抓住了每一個人的胃,讓大家完完全全滿足了口腹之慾。飽餐一噸後的隊友們,丟飛盤的丟飛盤、放風箏的放風箏、午睡的午睡、攝影的攝影,不一而足,不過下午我們還有個重要的任務呢,那就是輕裝前往攀登一座孤芳自賞的高山~~~巴沙灣山。
巴沙灣山海拔3029公尺,因為未被列入百岳之林,所以長久以來到此拜訪過的岳友並不多,是一座遠離中央山脈主脊,孤芳自賞的高山,其實它攀登的時間並不長,三十到四十分鐘之間便可上登絕頂,基石前的數塊岩石是本山的最佳展望台,站在這裡極目四望,東觀太平洋、西看能高南峰、南瞧牡丹岩、北望奇萊卡羅樓斷崖,彷若夢境般的展望,讓與登的夥伴們各各心滿意足,直呼不虛此行呢!
不過在山上啊,有些傳言與信仰是不可不信的。話說我們在巴沙灣山頂上,有人因為瞧見牡丹岩的身影而興奮的用手指了一下,當天晚上天空沒由來地忽然下起了一陣雨,讓大家在完全沒有心理準備的情形下倉促且狼狽地躲進外帳中,雖然不到十分鐘的光景雨勢就停了,但這似乎是在警告我們千萬別忽略了牡丹神石的傳說,所以往後的日子中眾人彼此都會相互提醒,絕對別再用手指牡丹神石囉!
在谷中只待一夜,明天就是離開巴沙灣谷的日子了,我想許多人心中都瀰漫著不捨的氣息,畢竟這青翠的巴沙灣谷往後不見得會再有機會來拜訪了呀,不過想到行程已延誤整整一天,還是得於明天一早就離開,帶著些許傷感的情緒,入睡吧,希望今晚的夢中,我依然能夠繼續延續今日在巴沙灣懷抱中所感受到的興奮與滿足之情。
牡丹神石
帶著依依不捨的心情離開那如夢似幻的巴沙灣谷,我們即將抓巴沙灣谷南方的一條稜線下至清水溪,再陡上牡丹神石,這段稜線路算是我們這一次探勘的一大重點路線,因為這兒過去曾經是一條獵徑,但這幾年狩獵的情形減少了,不知道路況是否還維持著呢?抓準方向,我們又一頭栽進了森林與灌叢枝枒擋道的世界。
在這段落差約五百公尺的下切路上,我們不時失去獵路的蹤跡,以至於出發後一個半小時左右,大家才發現走偏了,經過數次的再定位與討論後,決定往上退再回繞到正稜,但卻因此浪費了一個小時多,不過這就是探勘,往往會從許多的錯誤中再得到成長的機會的呢!
終於要準備下溪了,前面的隊友將快要消失的獵徑又給找了出來,大家歡欣的下到清水溪底,這渺無人跡的清水溪源頭密境中,蘊藏著許多的碧綠深潭以及磊磊巨石,四周景觀凝靜的讓人驚嘆不已,而清水溪的水也正如其名,水出奇的清,冰涼沁心,這讓人精神一振的清水溪溪水,也將是我們未來兩天的用水呢!因為我們從這裡開始要準備上乾溪溝至牡丹岩,同時花一天的時間來回望台山,所以領隊下令不分男女,每人至少五公升以上的公水與私水,哇,這回兒背包可沉重了,往後是一連串的上坡路程,咬牙硬撐,為了見牡丹岩一面,拼了。
才剛上乾溪溝不久,我們就被一面乾瀑給檔了下來,前後尋尋覓覓也找不到路徑來克服這面乾瀑呀,沒奈何,只好從乾瀑前右手邊硬上,沒想到這段硬上之路碎石滾滾而落,讓下面的隊友飽受驚魂,只好慢慢分批而上,險象環生的畫面屢見不鮮,費了九牛二虎之力,總算眾人得以解脫,全部上到乾瀑上方了。
往後的路,免不了要攀石附樹的往上升,大家心理也都有數,這段路是不會輕鬆到哪裡去的,雖然我們心理都很想要與台大登山社第一次來牡丹岩的那個“一百分鐘”的故事一模一樣的輕鬆,但事實總與願違,不知道已經歷了多少個一百分鐘、闖入了多少氾濫成災的咬人貓、通過了不知多少“立體網狀結構”的密箭竹與有刺荊棘密林,終於,牡丹岩的頂端探出了頭來,像一位嚴肅的長者警告我們,一定要有所付出才能得到甜美的成果,大家咬緊牙關,雙唇緊閉,繼續通過那甚為惱人的密箭竹與荊棘區。
渴望許久的牡丹岩身影漸漸浮現於叢林之後,眾人的心也漸漸沉靜了起來,究竟它是賽德克人心目中的神石呀,我們對它一定也得要有所崇敬,終於,它碩大的身軀浮現在密林的後方,遮蔽了大半的天空:
那就是牡丹岩呀~~
哇,好大一塊大石頭,好壯觀,好神秘的感覺~~
如此震撼人心的景觀,霎時之間讓所有隊員們全都併氣凝神的停了下來,仰頭凝視這塊神石,他的位置所在真的很特殊,而且附近並沒有跟他類似的大岩石,唯獨這塊神石孤立的處於茂密的叢林鞍部中,獨特而神秘,那情景至今仍難以忘懷。此時我忽然想起過去來過牡丹岩的記錄,無一不是遇到狂風驟雨之間,而此時我們面臨的是漫天的大霧,是否明日也會遇到如同前面隊伍所遭遇的情形呢?
時間是八月18日下午兩點半,大家帶著一些食物前去牡丹岩下的耶穌像處祈福一番,而我自己則在另一邊對著牡丹岩說些自己想要說的話,此時我的的思緒,彷彿也回到了那則傳說已久的神話時代:
在許久許久以前,中央山脈深山中有一棵奇怪的大樹,他半面是木質,另外半面則是岩石,有一天這棵大樹化為神仙,並從裡面走出一男一女,後來這對男女結成夫妻,開始繁衍後代,成為現在賽德克人的祖先,世代相傳。
此時我抬起頭望了望牡丹神石的頂端,果真發現一棵大樹,這棵樹會是古代傳說中的那棵大樹神仙嗎?而自古以來白石地區便是賽德克人口語相傳的發源地,而他們所稱的白石正是指牡丹岩,那我現在不就站在賽德克人的發源地上呀,一股對於聖地崇敬與敬畏的心油然而生,而這時我又回憶起岳界前輩林文安先生於“霧社神石「牡丹岩」掠影”一文中所記述的牡丹岩神話,悲淒而動人:
從前在霧社有一位忠厚的老獵人,他膝下只有一個兒子,兩人相依為命,有一天他們上山打獵,但運氣不佳,沒有打到獵物,父子兩人在深山幽谷行行復行行,不知不覺竟到了白石山上,這時忽見有個巨石兀立眼前,放射著炯炯神光,老獵人連忙頂頭膜拜,厥狀至恭,其子見狀,大不以為然,說這是可恥的迷信行為,然老獵人卻說它是神的化身,並諄諄訓誨其子,如有所不恭,必受嚴厲懲罰,屆時就懊悔莫及,但是他的兒子因年輕血氣方剛,不但不接受父親的教誨,還想表現英雄氣概,伸手指著神石冷笑一番,在這時,不可思議的事終於發生了,晴天霹靂,呼風喚雨,這冒失的兒子就被吹落深谷,連死屍都不見了,老獵人趕忙下跪,祈求神石息怒,然後帶著一顆悲傷的心,獨自回到部落,並告誡族人勿重蹈覆轍。
忽然,我的思緒返回了現實,回想到在巴沙灣山頂有人對牡丹岩這麼一指,當天晚上忽然沒由的下了一陣奇怪的雨,這不就是與神話中那個冒失的孩子隨便亂指牡丹岩後遭到逞罰的情景不謀而合嗎?這時才恍然大悟,牡丹神石是真的有他神秘的地方,加上這裡的氣候常常處於淒風苦雨的狀態,真的可以想見原住民族會將它視為神聖不可侵犯之處,不是沒有道理的,大家心理也都明白這牡丹岩的特殊之處,彼此相互提醒決絕對不可有絲毫隨便的行為,以免觸怒這神聖的地方而引來逞罰呀,眾人祈福過後回到營地,今晚就在牡丹岩下方的營地讓牡丹岩庇護我們一夜吧。
被遺忘的望台
第五天清晨,朝陽在牡丹岩的遮蔽下無法順利的照射進來,但抬頭仰望牡丹岩頂端金光閃爍的色彩,我們可以肯定的是在牡丹神石的庇祐之下,今天會是個好天氣了,與過去每每遇到淒風苦雨的隊伍相較之下,我們是何其的幸運呢!收拾輕裝準備出發前往此行中另一個重要的加菜節目~~~望台山(又名東崖山)。
望台山原本是昨日下午的行程,但因種種不利因素因而取消改成今日;另外為什麼這一次領隊與嚮導特別把這顆不到三千公尺的望台山放進行程裏來呢?因為,光復後登頂過望台山的只有兩隊四個人次呢!
民國五十八年,岳界前輩林文安先生曾經一人獨登過望台山,他在“霧社神石「牡丹岩」掠影”一文中,曾經述及望台山的種種:
只見山頂甚為廣大,像似迷宮,由於箭竹密林,水漏不通,竹粗如拇指,高逾一丈,一但陷入其中,很難摸出正路,一顆二等三角點被厚厚的竹葉覆蓋著,如無四邊的護石浮出地面,誰也無法找到基石」
看完這段敘述,所以才激起了領隊嚮導的企圖心與挑戰心,而我們掌握到的最新訊息則是2003年,逢甲大學曾有四位學生自大檜山方向走至望台山後出安東軍,而就連台大登山社的白石山計劃也都遺漏了這一顆山頭,所以我們這一次的前往,不就是第三批人馬嗎!帶著對於望台山的期盼與預測,我們輕裝出發了。
果然不出所料,前往望台山幾乎是無路狀態,除了我們自己抓方向以外,也有部分路段是利用野生動物的獸徑來行走,但是自2815峰下往鞍部的路段卻是荊棘叢生的大陡下坡,咬人貓依舊遍佈,寬稜下坡又加上有刺植物的伺候,實在是苦不堪言,不過自鞍部往望台山方向的路況到是好了很多,在滿覆箭竹的稜線上,依稀可辨識出去年逢甲大學四人走過的痕跡,四周依舊圍繞著鐵杉大樹,雖然日頭高掛在天空上,但我們卻是樹蔭處處,走起來舒服極了。
在通過2820公尺雙峰附近時,往南方的展望豁然開朗了起來:
針山,那是針山耶~~
後面是二子山雙峰,那崩壁好壯觀呀~~
今年年初我們就是從它底下的安來溪通過的呢~~~茂桑如是說
壯麗的針山大峭壁、二子山雙峰的陡峭山容、以及下方奔騰激流的安來溪出現在我們的眼前,那也是我們夢寐以求的地方,我跟茂桑與唐豪相約,一定也要找個時間去好好的探訪二子山雙峰,再從二子山向北回看望台山一眼,相信那個時候絕對是種回味無窮的感覺的。
往前續行,箭竹愈來愈多,愈來愈密,但是眾人依舊努力地撥開箭竹爬上這最後一段坡,密實的箭竹叢中隊員可不能隔的太遠,否則真的會很容易迷失在這厚重綿密的箭竹圓頂山頭。接近山頂前,大家特別停下來回憶一下林文安前輩所言「箭竹密林,水漏不通,竹粗如拇指,高逾一丈,一但陷入其中,很難摸出正路,一顆二等三角點被厚厚的竹葉覆蓋著,如無四邊的護石浮出地面,誰也無法找到基石」這段話,同時下達分組搜索望台山最高點基石的任務,以免於此密竹林中浪費太多的時間,結果不到三十秒鐘的光景,就聽到瑞瑩喊著:「找到囉,找到望台山的三角點了」的聲音,真是出人意料之外呀,這種情景簡直就是古人所云:「得來全不費工夫」的最佳印證,想當年林文安先生必定是花費了不少的時間才找到這顆基石的,但我們卻花費不到三十秒的時間,這是多麼的幸運啊!此時與登的十三位隊友全部來到山頂基石旁小小的空地上,慶祝大家的順利登頂,畢竟我們是光復後第三批登頂望台山的人呀。
望台山基點後方不遠處有一棵大鐵杉,其餘能看到的都是密箭竹,部分的箭竹密到彷彿是築了道厚厚的牆壁般,任憑你用撥的、用撞的、用推的、用擠的都無法順利通過,不過好在瑞瑩大顯神威,馬上尋到了基點,讓我們上述這些情形全都沒有發生,運氣真的是非常之好。此時十三個人圍在基點旁寫下這幾天來的心得與未來的願景,我們把所有人的留言製成一個時光寶盒,將之埋在基點旁的綿厚竹葉與泥土中,等待未來第四批以後的人來分享我們登頂時的心情與喜悅吧。一個多小時後,大家收起順利登頂望台的愉悅之心,我們準備原路回去牡丹岩,離開山頂前再一次回首山頂的密箭竹叢,正式揮別我們這一次探密之旅中的特別行程~~~望台山之旅。
缺水之夜
回到牡丹岩下方營地,下一個目標是希望能爭取時間到達牡丹池,以避免路途中的缺水之苦。收拾整理環境後,我們要離開牡丹神石了,回想從昨天的順利抵達此處、今天的晴朗天氣、以至於順利登頂望台山的種種,我們要感謝的還是牡丹神石的庇祐,它讓我們能在完美的天氣下進行活動,而並沒有跟其他隊伍一樣的遭遇到大風大雨,真的是要謝謝它,在我們往中央山脈方向前進的同時,眾人不斷的回首再望牡丹岩一眼,畢竟未來很多人再來拜訪神石的機率也是非常的低了,此時神石巨大的身影隨著我們的遠去而漸漸的消失,但那神秘的氣息卻也還籠罩著四周,處處提醒著我們對於大自然要常常心存敬畏之心,唯有敬畏大地、順應自然,才是人類未來真正的生存之道啊。
往牡丹池的路上依舊是密部著高大的鐵杉與密箭竹海,這裡人跡罕至,加上瀰漫四周的霧氣,讓大家心理頭開始擔心是能順利到達牡丹池呢?經過一番努力後我們抵達了牡丹山頂附近的大草坡,但是時間上卻已時不予我,此時已經下午五點多了,距離牡丹池仍有一段路有走,此時若逞強繼續往前進的話徒然會走到摸黑,甚至是發生意外,這時領隊下令,就地紮營,盡量在太陽下山前去找水源,其餘人則幫忙擇地紮營,我也抽空往北方的河谷中去探尋任何可能會出現水源的地點,奈何都找不到任何有水源的蛛絲馬跡,茂桑更往下近三百公尺左右,也都沒看到有水源的跡象,我再繞到南方的河谷去看看,但這裡的河溝更顯乾燥,確定水源無望,唉,今晚將會是一個口渴的夜晚了。
營地到處充斥著水鹿排遺的氣味,顯示出這裡肯定又是水鹿群活動的天堂。晚上依舊生起小火一堆,因為沒有水,所以今天的晚餐全部自理,主廚今晚只發出香腸數條,這時乾渴的我們在炙熱的火堆旁烤著香腸,卻是愈吃愈渴,幸好此刻尚有部分私水的隊員們發揮人飢己飢人溺己溺的精神,把自己的水拿出來與大家分享,雖然只能喝到一點點,但總是能稍解口乾舌噪之苦。看著遠方中央山脈方向雲層間不斷的有閃電,幾道閃光甚至可照亮大地,不知道現在西部平原是否下著大雨?這大自然瞬間的力量,總是讓我們感到敬佩與臣服,我們此時也懂得靜下心來好好的欣賞著這大自然雲間放電的自然景象,讓大家暫時忘卻了今晚缺水乾渴的窘況。
清幽沉靜牡丹池
帶著對於水源的期盼,我們今日的重頭戲是拜訪牡丹池,從牡丹山營地到牡丹池並未花費太多的時間,不到一個小時就看到牡丹池靜靜地躺在右下方山坳中,這個高山湖泊因為不是在百岳傳統路線上,所以到訪的人不多,但也因此讓她保持了潔淨與清靜,真替牡丹池感到慶幸啊,因為在台灣其他傳統路線上的高山湖泊邊,總是會留下一大堆的垃圾,而牡丹池畔卻是如此的乾淨,池的形狀成長條型,湖岸附近儘是一塵不染,左岸是一整排頗富靈性的鐵杉喬木,右邊則是柔和的箭竹草坡,這景象又再度讓我們感覺到彷彿抵達了另一個仙境般的感動,以前只是在書上看到牡丹池的美,但現在我終於於這次行程中親臨牡丹池,親自體驗它的幻化與寧靜,在場的隊友們也都不時讚嘆這裡的美麗氣氛,真是讓人感動的一刻。
牡丹池是前幾天我們經過的清水溪之最上源,再上去就是婉延的乾溪溝以及短箭竹大草原,因為我們在這裡預計停留的時間並不長,所以趁著空檔我跟唐豪與瑞瑩從右上方開始四處取景,想以各種不同的角度來留下牡丹池的倩影。還沒起步,遠方的雲霧就在牡丹池的招喚之下迅速的遮掩了湖面,就像是個美麗的少女害羞的將自己置於白色面紗當中,這種情景卻又將湖畔點綴的更加清靈,抓住好時機,相機喀喳聲不絕於耳,原來大家都把握著此時的美麗景觀,紛紛將自己與牡丹池濃縮在一張底片中合而為一,此時底片拍的再多也無妨,因為能夠沐浴於牡丹池畔的湖光山色中,真的是千載難逢的機會呀,對所有隊員來說,這絕對是以後山下生活中最值得留念與回憶的呢。
繞到牡丹池的另一頭去看看,山坡上俯瞰牡丹池卻呈現出不同的景觀,從這裡可以看到湖對岸的森林儘是富有靈秀之氣的鐵杉大樹,而我們這一側卻都是俏皮的玉山箭竹草坡,強烈對映出牡丹池頗富明暗變化的一面,而湖邊與山坡上有著疏絡有秩的巨石點綴於其中,就像是絕佳的庭園造景般,但是這種渾然天成的景觀絕對勝過於平地所有的庭園造景工程,畢竟這些造景的知識與構思也都還是來自於大自然啊!
三人繼續繞往牡丹池的尾端,這時景色又出現變化了,回頭望去,發現長條型的湖泊尾端卻略成彎曲,而湖心則浮現了右方鐵杉大樹群的倒影,加上偶從雲層間透出的陽光,將湖面映照的如水晶般的閃亮,這又讓我們對牡丹池彷若少女般的謎樣變化個性的大開眼界,不過真是可惜呀,我們因為還有今日的行程要走,無法在這裡停留太久,若是能夠在這裡多待個半日的話,相信一定會有更多不一樣的體會的,想到這裡,我們也只能惆悵的漫步回到原處,心理頭若有所思,想著未來是否能安排時間,再來拜訪這景觀變化多端的牡丹池呢?
牡丹池畔的我們還有一段運氣絕佳的插曲呢,主角仍舊是我們在望台山發現基點的瑞瑩。話說大家陸續抵達池邊後,馬上放下行囊充分補充昨日流失的水分,繼而照相與炊煮食物,但她卻在湖邊的箭竹叢附近逛逛的時候發現了一大包的食物,這食物是用營帳的袋子裝起來藏在湖邊的,打開來看看除了有米、各式餅乾、汽水以外、還有啤酒,真是太讓我們喜出望外了,能夠在出發後經過層層的考驗,再於第六天喝到啤酒,真的是人間一大福氣與享受呢,不過我們也發現了兩張字條於其中,原來這是清華大學所留的糧食,唐豪簡單的說明了他們的故事:原來是今年六月左右,清華大學登山社分成兩隊欲來此山區,一隊原本是要走萬里池溯斷的,另一隊則走傳統路線,但特別繞到牡丹池放下這些食物來犒賞萬里池溯斷隊的,也等於說是他們的補給隊,但是沒想到萬里池那一隊出發沒多久便因為蜂螫事件而撤退,而後他們得知台大登山社欲來此地,便打算將糧食留給台大登山社使用,但卻萬萬沒想到七月初又來一個敏督利颱風,讓台大的隊伍無法成行,這包糧食也因此而寄放於牡丹池到現在,卻被我們的福星瑞瑩給發現,讓大家大打牙祭一番,真的是出乎意料之外的好運氣呀,此時配上景色絕綸的牡丹池,讓大家感覺到此刻真的是「人意山光,俱有喜態」。手邊拎著食物,眼光凝視著牡丹池,把握僅有的時間好好的再體會牡丹池帶給我們的驚嘆與歡笑吧。
每一次在山上遇到令人流連忘返的景緻時,最難過的莫過於要啟程離去的時刻。在我們離開池邊緩緩地爬上往知亞干山的路上,進入高聳的鐵杉林前,我不捨的回頭俯瞰著雲霧籠罩下的牡丹池,心理頭輕喃著:「牡丹池,下一次我還會再來拜訪妳的」,以後我再來走能高安東軍時,一定會特別在安排牡丹池的行程,現在就暫且先跟她說聲再見囉,清幽沉靜的牡丹池!
白石之美
在接往傳統大眾登山路線的路上只有一小段森林,隨即接上柔和的箭竹大草原,這一代是地形學上所謂的 “最高隆起準平原”,也就是當初大自然造山運動時的基準面,滿山的綠色箭竹景觀,就連耐性極強的二葉松、玉山杜鵑等植物在此也無容身之處,趁休息時,我俯身平趴在柔和的短箭竹草坡中,才發現了一些如阿里山龍膽、玉山懸鉤子等小巧玲瓏的植物藏身於箭竹叢中,只是周圍也點綴著許多的水鹿排遺,哈,看來這一帶還真的是芳草連天,一定是野生動物的天堂呢。此時抬頭四望,能高南峰矗立在北方,心中想著四天前的水鹿是否也站在能高南峰的草坡上俯瞰著我們呢?
一個多小時後,我們已經走在中央山脈主脊上的傳統步道了,不久後抵達知亞干山三角點,它又叫做光頭山,正是因為這附近樹木全無,四周盡是玉山箭竹短草坡,故名光頭山。此時遠方不時傳來陣陣雷聲,而這裡又是一望無際的大草原,要是下起雨來的話情形可能會不太妙,眼見四周雲霧四起,便快步往白石池方向前進,不過光頭山看起來雖然很柔和,但其東南方卻是個險惡的崩塌地形,整片的大崩塌不斷的侵蝕著原有的步道,這裡是恰堪溪的溪源之一,但卻是以天崩地裂的方式呈現在我們眼前。小心翼翼地通過危崖,深怕有一個失神便會跌落恰堪溪谷。通過危崖後回首望去,讓人感受到這大自然的力量是多麼的偉大!回想過去幾天的種種,有陡坡、有高密箭竹、有下錯稜線、有困難地形因而危險高繞、、、等等的景觀又浮現在我心,而現在又剛走過危崖險境,我想唯獨登山的人們才能有這麼豐富的人生體驗吧,雖然大自然給了我們這麼多的考驗,但我依舊要感謝他,因為他讓我們能夠在困難或惡劣的環境下成長茁壯,讓我們把這種精神運用在社會上,我想,跟大自然謙虛的學習是永遠的、一輩子的事情。
雖然面臨著下大雨的窘境,但我依舊還是忍不住在灌叢中停了下來,這裡一路上都是玉山胡頹子呢!它的果實酸酸甜甜的,好吃極了,瑞瑩也邊走邊採,想要帶到營地給其他的隊友品嚐品嚐,只是此時豆大的雨滴已經開始掉落,遠方雷聲依舊,四周盡是濛濛的霧重雲深,只得批起雨衣加快腳步,往白石池前進。
今天是所有過去的行程中唯一的一天下雨天(不算巴沙灣谷因為指了牡丹岩而下了不到十分鐘的雨的話),眾人躲在搭起的外帳裏,只能吃著零食,喝著熱飲,無奈的等著雨停。隨後在晚餐時間,收音機裏傳來了奧運中華棒球隊在雅典敗給義大利,我們終於知道,為什麼今天會下這麼大的雨了,唉!莫非是上天也覺得輸的冤枉而同心落淚呢?
晚上七點,雨勢終於停了,月亮也探出頭來,一群人走到白石池邊品嚐著熱茶,三年前我第一次來白石池時,是中午時分,沒有在池畔欣賞夜景的機會,這一次終於能一嚐宿願,在白石池畔過夜。此時滿天星斗、遠方隱約可見白石山影、更可望見霧社與廬山的萬家燈火,寧靜的池畔,感動的氣氛淨化了所有人的靈魂,這時大家很自然的圍成了個圓圈,開始唱起歌兒,你一首我一首的,讓大家這幾天的辛勞一掃而空,這一個夜晚被湖畔景緻與歌聲烘托的多麼地清靈,多麼悠揚呀,今日白石池的夜晚,就是這麼的澄清了我們所有人的心!
第七天一早起來,心理頭盡是浮現昨晚外帳四周的水鹿鳴叫聲與腳步聲,趁著離開白石池之前,趕緊去欣賞白石池之晨。
原來白石池的清晨是如此的不可思議,清晨變化多端的曙光將四周映照的如同仙境般,南方白石山早是一片金黃,北面的恰堪溪崩崖卻也在光影的幻動下變的柔和異常,而白石池呢,它更是被朝陽對應出如同一面鏡子般的平靜與閃亮,與昨日午後淒風苦雨下來到池邊的感覺如同天壤之別,原來白石池的美,除了晚上的寧靜以外,更要細細品味它的清晨,此時池中的任何倒影都毫無瑕疵的全部呈現在我們眼前,直到我們背起背包離開前,大家都還無法將眼光移去這美麗的湖光山色,此時的我,忽然好羨慕這裡的水鹿群,這裡是牠們的家,是牠們生活的空間與遊戲的場所,現在,我們要離開了,要把白石之美還給大自然,還給在這裡生活的優雅水鹿群囉!
貓的樂園~~牡麒麟
傳統自能高安東軍下山的路線是走萬大南溪,但是我們這一次卻喜愛偏離傳統路徑,現在大家又即將要投入未知世界的懷抱了。離開白石池沒多久,大夥兒就往西偏向支稜,第一個目標是傳說中的牡麒麟獵寮。路徑依舊是極度的不明,灌叢與地被植物開始相互糾結,不斷的考驗著我們的毅力與耐力,尤其是接近牡麒麟前佈滿了遍地的咬人貓,偏偏路途濕滑的程度又必須要讓我們低下重心,僅靠雙手來抓附植被,以致於多人被咬人貓親吻,甚至還有人的臉蛋兒都被貓吻過,直呼又痛又癢的,直到我們下到一處兩溪交匯處,貓兒身影始終離不開我們。這時有人發現了河流點上方的獵寮。
牡麒麟,牡麒麟呀,自從在林文安前輩的記錄上出現、幾年前獵人的使用、以及台大山社白石傳說裏的隊伍再次造訪後,不知道還有多少人曾經來看過你?破舊的獵寮與寮前滿處的咬人貓,顯示出這裡現今連獵人都已經很少來了,牡麒麟的興衰,也代表著這裡獵人文化的逐漸殞落,景色依舊但人事已非的感覺強烈映上我心頭,雖然保育觀念是很重要的,但是原住民的傳統狩獵方法與嚴謹的各種禁忌卻是應該要想辦法傳下去的,該取締的是一些不遵守禁忌的原住民獵人與一些平地人組成的射擊協會,記得每次爬山總會看到很多射擊協會所遺留下來的彈殼,他們獵殺野生動物卻純粹是為了好玩,打到了也不處理,任憑動物曝屍荒野,這些才是實際破壞生態保育真正的元兇啊!
牡麒麟的另一大特色就是咬人貓,也因為我們親自來到這裡,才能體會出過去白石傳說裏寫的“貓的樂園”的真實畫面,就連我們離開牡麒麟後的高繞路,也充滿著咬人貓,以目前這種荒蕪的情形來看,未來也許會有那麼一天,整個牡麒麟都會被咬人貓給淹沒了吧!
消失的獵路
離開牡麒麟的路上,我心中一直在想著,也許今天晚上就可以抵達奧萬大,讓奧萬大溫泉好好的洗淨我這一身的疲累,但是,事實仍總是與願望相違背。因為從牡麒麟開始,就面對著一連串的峽谷地形,為避免不必要的困擾,我們抱著忐忑不安的心情開始從左手邊高繞,在沒有路的世界裏,前面的人揮汗如雨的動刀處理阻撓我們的障礙物,而後面的人也是努力爬昇,這真的是毅力與耐力的考驗,幾乎所有人都悶不坑聲的走,用力的爬,深怕多說了一句話而浪費了體力。
老舊的坎痕時而出現,時而消失,獵路與獸徑常交互而過,我們地圖看了又看,邊爬邊找任何可以證明這裡曾經是獵路的線索,但是當大家抵達稜頂附近時,已經再也找不到舊坎痕的蹤跡了,路依舊是在山刀上,多到不行的芒草與咬人貓交互阻撓我們的前進速度,加上稜脊上要開始往下走到舊資料上所謂的“三條谷水”,卻是非常的難判斷,除了不小心便會走入地圖上顯示不出來的小支稜上,排山倒海而來的茅草與有刺荊棘灌木等的阻礙更是消磨了大家的意志力,此時我心中已經明瞭,今日不可能走到奧萬大了,能走三分之一的路程,真的就很偷笑了!..>_<..
中間發生了很多事情,有撞到頭頂天靈蓋因而開始有頭暈、輕微嘔吐現象的隊友,有困難地形而必須架好繩索慢慢下降的地方,有陡到七十度左右的陡坡,下降時常常會有一大堆落石威脅底下隊友生命安全的情形,也有丟背包最後差一點找不到背包的隊友,更有從岩壁旁墜落約十公尺的隊友,滾了好幾圈的他,被兩棵灌木給阻擋了下墜的力道,但卻嚇壞了在場的隊員,所幸他並無大礙,爬起來稍加休息後仍能行走自如,真是謝天謝地!在一片昏天暗地的時間與狀況之下,最後大家在茂桑的辛勤開路以及小胖的指引確保下,還是平安的下到一條支流,只是每個人的腳都痛到不行,無法再往前推進了,待唐豪往下游處不遠找到一塊好營地後,領隊下令,紮營休息,培養明日繼續奮鬥的體力與耐力。
悲慘的迫降情形在休息一夜後,扭轉了昨日的窘困狀態,整裝出發經過三條谷水後,走往獨立標高1793公尺北方的寬闊河床,地圖上顯示這寬闊河床過後又會進入峽谷地形,緊接著就是台大登山社之前發生墜落事件的烏龜島地形,為避免重蹈覆轍,我們還是決定再度高繞,上到馬軍山北方的1956獨立標高處,在沿稜往下,繞過危險的烏龜島地形,直下萬大北溪。
面對足跡罕至的山林,我們依舊期待可以找到獵路,只要有獵路的蹤跡,我們一定可以在一天內直接回到奧萬大的。沒錯,獵路痕跡出現了,大家興奮的跟上獵路,但是老天似乎在捉弄我們似的,獵路跟一跟,跟到後來卻又消失的無影無蹤,連舊坎痕也都躲了起來不讓我們看到,這下子又得開始重新面對無止盡的芒草以及令人恨的牙癢癢的有刺群叢了。蓊鬱的森林中,傳來沉重的呼吸聲,每個人舉步維艱的往上邁進,真是一段苦命的旅程呀!望著南方草木深深的馬軍山,真不知道這一段高繞上面又有多少的阻礙與危險地形在等著我們?
忽然,眼前出現了一種植物,最初以為是稀有珍貴的樹種台灣紅豆杉,不過他的線狀葉卻長了很多,我判斷他不是紅豆杉,而是另一種較稀有的植物“威氏粗榧”,果然,在快上到稜脊前,我發現了同一個樹種的種實,證實了它的確是威氏粗榧,真讓我感到快樂,過去在山裡面闖蕩這麼久,我終於第一次能看到這種植物了,這一帶山區附近生長著許多的威氏粗榧,讓我在困頓與疲累的狀況之下,驀然的振奮了我的心,既然是苦上的路段,何不來好好的欣賞一下路邊的大樹小花呢,苦中作樂往往會讓人不覺的忘記自己的疲勞,反而能提振士氣呢,這時我們的老大哥賴桑也回復到童年的遊戲時代,在樹上爬過來爬過去的,弄得大家凝重的氣氛又和緩了許多!
跟昨日一樣的,上稜線後往下切的路段又是傷透腦筋的行程,一開始便是寬稜,而且要下到烏龜島前就必須彎向西北稜線,以免直上烏龜島。獵路依舊渺無行蹤,寬闊的稜線上卻不時有著斷裂的地形,山刀幾乎沒有停過,連繩索都再次派上用場以應付困難地形,沒想到預定半天可以高繞過去的路段,竟然又花了一整天的時間,眾人大嘆:獵路呀獵路,你到底在哪裡?
終於,在彎向西北方稜線處,我們發現了簇新的繩索,「一定是獵人綁的」我們如是說,跟著嶄新的繩索往下推進,眼前驀然出現一片崩塌地形,「是烏龜島耶」,烏龜島看到了,它看起來似乎又崩落了不少,變的愈顯狹瘦,而我們踩在觀看烏龜島的碎石崩坡上,深怕一個不小心便會掉入萬丈深淵中,遙想當年台大登山社在這裡奮鬥多次的歷程,真的是打從心理頭佩服他們,那些經歷都是年輕人實踐自我的勇敢歷練,讓生命中有過這些璀璨的樂章,而我們的隊伍中不管老的少的,不也都是在整個登山過程中找尋自我,肯定生命的意義與價值嗎!
下河階前依照慣例是用到了繩索以做確保,這一段肯定不是獵路,之前發現的「神奇的繩索」不知道是哪一位「神奇的獵人」所綁的,而這位神奇的獵人到底是從哪個「神奇的地點」上到我們看烏龜島的那片崩坡的呢?正如唐豪的記錄上所言:「神奇的獵人,你會輕功嗎?」真是神奇到極點。
不過萬大北溪這時候依舊也還是在跟我們開玩笑,這河階地被萬大北溪切割成懸崖地形,眼看著二十幾公尺以下的萬大北溪,卻完全無法下去,繞著河階地形走,卻又是漫天的立體網狀結構之植物,聽著萬大北溪溪水滾滾而去,每個人的心也早已下到溪邊,不過這個河階懸崖到底要折騰我們多久呢?答案是一個小時,一個小時後獵路才又現出蹤跡,這玩笑開的也實在是狠了些。下到溪邊又已經是快下午五點了,再度紮營,行程整整延遲一天,希望明天的獵路不要再頑皮下去了,千萬要讓我們能夠順利的走出去啊!
北溪溫泉、馬海濮崩壁與燕子岩峭壁
第九天,告別了寬闊的河床營地,我們繼續投身進入小峽谷地形中。過去的資料顯示萬大北溪溫泉在這個小峽谷前面不遠處,而我又是一個喜歡找尋野溪溫泉的人,所以再怎麼樣我也不能錯過這個溫泉的所在地,峽谷剛過完不到二十分鐘的光景,右手邊上方出現了水管,溫泉,是溫泉,終於找到溫泉了,大夥兒不禁感嘆,如果昨天高繞順利一點,再打起精神走個二十分鐘,昨晚不就可以在這小小溫泉邊洗淨一身污穢後再睡個舒服的覺了嗎?眾人只能徒呼奈何,繼續把最後的路走完。
河谷依舊寬闊,萬大北溪依然清澈,陽光直射在回家的河床上,強烈的反射光線顯的好不刺眼,此時前方突然出現了一片沖積扇,面積非常廣闊,奮力爬上去後再踩下去發現這片沖積扇挺實的,已經不知累積了多少年的土石在裏層,往右瞧去才知道這就是萬大北溪下游混濁的最大原因了,原來這就是馬海濮崩壁所造成的呀,崩壁處流下來的支流帶來了大量的泥沙,將萬大北溪原本潔淨的溪水攪和成泥灰色,而馬海濮大崩壁在這裡以雷霆萬鈞的氣勢呈現在我們眼前,震撼場面的大崩塌在陽光的照耀下更令人畏懼這大自然狂野的力量,好在今日還是個艷陽天,如果現在又有颱風或是狂風暴雨的話,那後果可不堪設想嚕。而其實我們在萬大北溪底看到的馬海濮崩壁還只是一小部份,這崩壁的上方還有更大片的崩塌呢!很難想像這到底是什麼力量造就了馬海濮崩壁這塊大地的傷口呢?
通過造成溪水混濁的馬海濮大崩壁後,遠方河谷極速收縮,又見到峽谷地形了,不過我們的裝備都已打包的密不透水,為的就是要應付這最後一段的峽谷地形。以前林文安先生曾經紀錄這段峽谷中的燕子岩:
「燕子岩,兩岸的岩壁高的出奇。此處狹窄流急,據說一遇驟雨即水漲數丈,不但一切交通為之杜絕,而且年年幾乎都有山地獵人為之喪失生命。」
這段敘述聽起來頗為震攝人心,但另外翻閱台大登山社白石傳說的紀錄,這燕子岩峽谷中曾經有著一泓美麗的清潭~~~燕子潭,而在1993年另一隊台大的隊伍去的時候卻發現燕子潭已被大水衝開而不復蹤跡,那我們此行最後一天的行程,是否會看到昔日的燕子潭重出江湖呢?通過危險的燕子岩處,我們會不會發生危險呢?
循著溪邊的疊石,可以肯定的是還是有獵人在行走這裡的溪谷,只是有幾段路必須捨身進入滾滾濁流中,漸漸的,溪谷愈來愈狹窄,水流也湍急了不少,兩岸岩壁高聳,雖然是晴天,但是陽光依舊無法照射到這裡面,這裏會是以前的燕子潭嗎?以兩岸的岩壁來看,似乎就是紀錄中所言的燕子岩,不過看看現在的情景,我們可以確定的是,除非有重大的變故造成峽谷阻塞,否則燕子潭是不會再出現了,真羨慕以前的隊伍能在險峻的峽谷中看過燕子潭的存在。
小心翼翼的通過幾處激流,又爬上一小段岩壁,左看又看發現底下的湍急河谷不適合行走,岩壁上方卻是垂直的危崖,路怎麼不見了呢?正在納悶時忽然發現前方稍斜的岩壁上有一條繩索,這繩索是我們的希望呀,想想這獵人真的很神奇很厲害,每一次都是在最險要的地點出現繩索,真是感謝這個勤勞的獵人,讓我們能順利的突破燕子岩附近這一段峽谷地形。萬大北溪溪水依舊急速的往西流去,而我們的心也早已隨著滾滾濁流而飄到奧萬大,隨著最後一次的過溪,眼前也漸漸開闊了起來,我們終於平安的通過了綿延的燕子岩峽谷,準備要完成這最後一段的萬大北溪之旅了。
奧萬大
「楓林吊橋,是楓林吊橋,奧萬大到囉」,老遠就聽到前面的隊友呼喊著,沒錯,是奧萬大了,歷經九天,我們終於從屯原登山口,歷經千辛萬苦,渡過最後的萬大北溪走到奧萬大森林遊樂區的楓林吊橋,看到吊橋的那一刻,每一個人的心情都非常的激動呀,這種感覺真的是無法用筆墨所能形容。大家陸續上到吊橋上,回首來時路,真的是銘心刻骨的一段旅程,從少有人跡的巴沙灣、荒蕪的望台山、神秘境地的牡丹岩、潔淨無比的牡丹池到這萬大北溪,我們17位隊員都在相互扶持下一一克服完成了,感謝牡丹岩的庇護,感謝老天的幫忙,讓我們平安回抵奧萬大,現在,我們要準備回家了。
四周天氣漸漸的陰暗了起來,感覺氣候似乎要變了。而我們還沒走到停車場前,看到了森林遊樂區內一處涼亭,尚半埋在土石流當中,這是七月份敏督利肆虐的痕跡,重大的災害嚴重的影響了這附近的山區,連帶的使奧萬大森林遊樂區也暫停開放了好一陣子,原來是因為許多景觀與建築受創很嚴重,而我們看到的這個涼亭還只是冰山一角呢!後來在路上碰到整理園區的工作人員,從他們口中得知今晚又有一個颱風即將進入台灣本島,這又是一個多麼令人無奈的事情呀,這個艾利颱風隨後在北台灣桃竹地區造成部份部落的重創,造成嚴重的災害,讓人難過,而我們竟是在颱風來臨的當天中午平安回抵奧萬大,只能說,要感謝上蒼眷顧我們呀,讓我們平安順利的下山,躲過了艾利颱風的肆虐,真希望奧萬大森林遊樂區在經歷了今年的風災後,能快些恢復昔日的榮景,能再次讓民眾能徜徉在楓葉飄落片片的美麗景象裏啊!
思念山裏的故事
在平地的日子裡,每每會翻閱眾多的山岳照片,而每當我翻閱到牡丹岩的照片時,思緒總是會飄回到站在牡丹岩旁的那一刻,人生能有幾回這樣子的歷險與經驗呢?雖然在我過去的登山過程中也有類似的情景,但這一次的經驗,至今卻仍難以忘懷,尤其是看到這一段行程中非百岳路線所呈現出來的荒遠險阻,反而是讓青山保留了它最完整與潔淨的一面,不似百岳路線上的髒亂與破壞,這也是讓我們一則以喜一則以憂的地方,為什麼在山上總是有人不把垃圾背下山,而讓它們留在高山上污染環境呢?為何還有人爬山一直停留在“征服”的心態呢?我想台灣的登山人除了會爬山以外,真的應該要去思考一下如何尊重山林與大自然了。
每一次去野外,大自然都徹底的淨化了我的心靈,讓我心服口服的在它的懷抱中促使我努力學習,也只有真正體驗與尊重過過山林的人,才能對山林有如此豐富的體驗與愛惜,巴沙灣、牡丹岩之旅只是這個學習過程中的一個無法忘懷的經歷,未來我會永不止息的繼續奔向山林,永遠謙遜的學習關於大自然的一切,也希望台灣的山林與原住民文化能生生不息的流傳下去,讓未來的子孫也還能親自體驗,負起努力學習與傳承的責任,希望我們愛山的人們都能一起加油,為我們台灣這一塊土地的生態與文化一起奮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