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業戶外活動資訊平台
2020/10/12
人員:1 男 2 女,皆有多天數非傳統路經驗
- H1234 表示上河地圖(1:50000) H1234 山頭
- h4567 表示高度錶讀數
- 4T*1 表示四人帳一頂,以此類推
- 以水流方向定義左右岸、其餘以行徑方向定義左右
- 小於 10min 的休息不述
- 通信品質皆為中華電信
GPX 參考 (2019) https://www.keepon.com.tw/thread-3fdbe868-b83f-e911-80dc-901b0e54a4e6.html
行程概述:
D1 光復林道 20K > 林道盡頭 30.5K > 倫太文山東南稜 > H2692 西鞍 C1
D2 C1 > 倫太文山 > 三叉路鞍部 > 馬太鞍溪 > 神木營盤 C2
D3 C2 > H2925 岩峰 > 關門水池 > 關門西山 > 水池鞍部營地 C3
D4 C3 > 哈巴昂社 > 溫泉營盤 > 丹大溫泉 C4
D5 C4 > 丹大吊橋 > 丹大社 >> C4 = C5
D6 C5 > 堪姆卒社 > H1892 > H20184 西北鞍 > H2555 西側乾溝 > 丹大林道 > 六分所 C6
D7 C6 > 孫海橋
行程記錄:
D1 整日霧雨、人員睡眠不足
0730 光復林道 20.5K 盡頭,往南前行、林道塌陷,5min 後由乾溝上切回林道
0800 22.5K,越 H1612-H1251 北向稜線、林道叉路,取右/林道下線
0830 遇崩塌、高繞兩次,第二次於乾溝崩壁中央開始高遶
0845 切進樹林後下切回林道
0940 h1600 溪溝、林道由南轉西
1000 林道再轉西
1015 過 27K 路牌、岩壁瀑布水源(穩定)
1140 林道叉路取左
1210 30.5K 盡頭營地,有數個耐酸桶;營地後方小溪有流動水、林道往前已崩
1230 續行,在森林內與林道平行前行切進崩壁中間、上切
1310 興魯郡山-馬侯宛山鞍部、接古道,取右腰繞;往左看了一小段、古道腰繞往拔子山路跡明顯,算算時間不夠、就不去看了
1325 馬侯宛山西北鞍,馬遠部落工寮;此後開始多石階、木梯等古道遺跡
1435 腰繞上東向支稜,高度 h2256、旁邊樹洞塞有草蓆
1500 稜向轉西北,休
1550 以石梯開始的陡上結束、開始腰繞
1610 腰繞進 H2692 鞍部,順著路徑走即可見營地 4T*T;樹林內多箭竹、泥水池
今日林道不時就有小崩塌、大部分保持林道高度平切即可,芒草植被好欺負;螞蝗很多很兇、走一段清一段,速度快不起來
D2 上午霧雨、午後雨至半夜
0600 go
0615 經過一個小泥池後進松林、稜上不少營地;稜左腰繞後回稜線、沿稜前行
0655 倫太文山頂,有不穩定行動網路收訊
0705 左腰繞倫太文西北方山頭、腰繞路上多駁坎
0720 接回稜線,續西北進入鞍部、有 3M*3M 泥巴池
0725 沿稜線轉西南
0730 H2812 稜線上開闊平坦處,兩側樹上榜稜線上開闊平坦處,兩側樹上橫過一條繩、樹上有帆布遺跡,應為舊獵寮
0755 往三叉峰鞍部 H2696,由鞍部高度往稜右找古道腰繞;無明顯入口、邊腰繞邊找,下修 20M 左右找到明顯路跡
0815 H2777 西北稜旁平行陡下、見石階
0825 左切過稜、橫切谷地後沿稜續下
0842 第一乾溝
0850 第二乾溝、轉西腰繞,此後多倒木
0915 不知何時已過第三溝、一路行來高度無明顯下切,腰繞段皆有路條路跡
0925 營地 4T*2,休
0940 go,5min 見數棵大倒木
0950 腰繞上西北向寬稜,沿稜下;路跡不明顯時硬抓西北找稜線
1020 休
1035 續下
1100 馬太鞍溪,西-東向大乾溝對面找到神木營盤河階,4T*10+
D3 陰
0600 過溪、於主流左岸往下走
0610 主流轉東北,河道右側一顆兩人高大石、左岸樹林下的河灣灘地,此處往西北切入森林 100M 之後往北方橫切
0630 切過有水支流之後沿左岸下行,繞過尾稜後上切;此處離主流水道有點距離,一開始如沿著主流水道要小心錯過
0800 切上寬稜線
0810 h2260 接上古道,稜左
0825 h2410 休
0835 續行
0925 h2700 數層平台,休;應為紀錄上提到的有瓷器碎片的平台、未見瓷器但有幾個罐頭
0940 循稜直上,見石階;沿石階上升 10M 之後石階崩壞長滿蕨類,此處右切離開、要繞進至稜線後方大乾溝後上切
0955 h2800 右切跟隨砍痕離開乾溝、見傳說中的旋轉樓梯,由此寬大古道之字上切
1025 上稜,大霧大風;看圖應在支稜上,取右跟稜線、上了瘦山頭之後發現不需上此山頭,取左下切找南三主稜傳統路;以後隊伍應該可以在上稜後直切西找傳統路。收訊尚可
1130 出樹林之後進入關門水池草原、大霧中往西北走至最大水池旁
1145 由水池西南側、H2992 山頭南側高地旁的西側缺口跟古道,腰繞於谷地左側
1210 由南側腰繞至關門西峰西側的肩狀鞍,有一水池;修正回北方寬稜後抓西北進樹林找古道
1320 H2538 東南鞍鞍部營地,森林避風、水池幾乎沒水;2T*2
D4 多雲
0610 古道被倒木阻擋、繞上 H2538 後沿稜續跟古道,稜線轉瘦後多行於左側、離稜線 10M 內
0655 腰繞過 H2440、切至稜右
0705 直上瘦稜、後進樹林
0715 越嶺,轉北於稜線左側腰繞 H2408
0725 腰回稜線後在稜線上看到一鐵桶蓋(?),由此開始在蕨類海中左腰繞前方 H2372 平山頭
0750 在西北稜往西修正、下切進松樹林
0800 休,瘦稜上不時有石階
0815 續行
0830 H2097,轉西
0855 瘦稜,直上後取左腰繞一段、上稜續行
0935 稜上見駁坎、由此進入哈巴昂社範圍,紀錄上應路過一間家屋、沒注意到
1015 邊走邊逛離開家屋範圍,稜線上有石階木梯、稜兩旁的石頭頗像標示著部落領域的城門
1020 一間獨立的山屋,貼著西北陡下稜線 20M、落差後接瘦稜往北,(有拉繩)此處切往左稜往西北
1040 尾稜耕地上多駁坎、稜右續下
1055 下至一台地,見一叢竹林、竹林後有家屋、抓方向行至平台尾端接稜線
1105 過 H1350、H1259 瘦稜,下小鞍部有多駁坎(溫泉營盤);沿谷地右側切往丹大溫泉
1110 河床,丹大溫泉匯流口
D5 晴
0620 順丹大溪往下游走,前方溪流收束處為第二峽谷口;水深及膝、不需開繩
0720 吊橋頭的尾稜,換鞋
0730 上至平台頂之後由右側腰繞,之後遇崩壁、保持同高度橫切,10min 又見古道
0800 進入西南向大溝、前方不見古道,鑽溝內一人高的蕨類上切平台
0815 上切平台、右切入台地進入丹大社部落
0920 回
0950 吊橋
1050 丹大溫泉
D6 晴
0545 由匯流口對岸的台地往東切入寬稜
0620 寬稜轉北,h1410 見堪姆卒社家屋、駁坎,路跡像是部落的中央走道
0650 H1652 西北鞍,由此北向稜線上多家屋;此處的家屋多有雙層石牆、有幾間的格局也較之前兩個部落複雜;一路逛到駐在所山頭 H1676,除了土牆找不到其他遺跡
0745 在 H1676 東側山頭,找到北向路徑、跟一段至後轉向東北
0800 H1580 鞍部,有工寮遺跡;一路腰繞過來有路跡有分岔就選最右邊、最實的那個就對了;2min 後路跡往東腰繞、不懂,取直上跟稜線
0810 家屋一間 h1650
0900 H1833 往卡阿朗部落叉路山頭,取西北;寬稜中雙股稜取左股
0910 H1862 前跟腰繞往北
0920 繞上東向小支稜,北切過稜線後續跟踏實腰繞路往東北
0935 過 H2014 東南支稜,腰繞路又平又實
0945 進入 H2014 北方溪溝,溪水河床和緩、休,旁有工寮殘跡
1000 續行,跟在右岸
1005 支流乾溝、主流有水,路跡不若之前明顯、看了看決定跟乾溝切回稜線
1020 H2014 北鞍,上山頭之後沿稜線出森林、走到 H2065 山頭
1115 走到 h2230 的樹林內,休
1135 樹林內沿稜線上升
1200 h2400 見林務局腰繞路,地上酒瓶垃圾;往右腰繞明顯、往左就崩掉了
1210 h2450 跟獸徑腰繞稜線左側、土有點鬆
1230 要繞至 H2555 西南側,跟稜線往西南鞍部下降;未至鞍部見右方谷地可欺、沿谷地往北北西下切;谷地內見很多遺留的砍伐樹木
1250 接林道,「男賓止步」牌?
1320 六分所、大間的組合工寮二樓較為乾淨,找了下儲水設備開始吃光糧食
D7 晴
0600 踢
0815 加年端支稜
1005 二分所
1115 孫海橋,水深及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