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行程紀錄

雙溪鄉野奇譚 ~【後寮仔古道→大埤古道】踏查行

活動日期
2009/1/4 - 2009/1/4
所屬團體
中華山岳藍天隊
困難度
0

mori(mori)

2009/1/6


雙溪鄉野奇譚~【後寮仔古道→大埤古道】踏查行

前言:大埤古道為三叉坑銜接崩山坑古道到泰平的一條越嶺舊路,此路江隊長在十多年前曾走過,不過年代上有些久遠,遂有重新踏查之想法。在2008/11/30,曾由反向踏查,但未至「雙溪小築」佛寺,就轉入舊林道,在誤打誤撞下,意外發現舊的「大埤福德祠」。目前由此佛寺以上的古道,路況尚佳,且可觀賞「大埤」遺址,非常值得一遊。在雙溪鄉志記載,「大埤」附近有一山崙,形似鯉魚,有長泰籍柯氏昆仲到此開墾,因地靈而人傑,不久即族盛致殷富。後有安溪籍人來此,竭澤而漁,埤水外洩而涸,下游氣亦斷。故鄉野流傳:「溪頭敗大埤,溪尾敗鯉魚。」自此大埤地區,遂告沒落杳無人住。

建議路線:
可走全段的後寮仔古道至雙泰產道11K,左轉至虎豹潭,由泰平分校轉登溪尾寮山和東柑腳山連登柑腳山下大埤古道,全程約9小時。

日期:2009/01/04
人員:藍天夥伴共13人
天氣:陰有小雨

行程紀錄如下:
08:46 大埤古道登山口,外柑村12鄰產道叉路口上去,有”三叉坑高分46"電桿,續行三叉坑分校遺址後方路邊空地停車,隨後搭隊友的車至三叉坑橋取右路至後寮仔古道登山口。
09:11 循水泥階梯路而上,不久接上寬敞的越嶺路,林蔭蔽天,過路邊放有圓木,可當作椅。
09:30 續行到達江公墓旁,有小段芒草林,多把山刀齊揮,不一會兒砍出康莊大道來。
09:57 抵越嶺鞍部,意外的發現原來路邊埋有一顆民國76年的雙溪水源基石,江隊長將此命名為「後寮仔嶺」。藍天指標牌:直行路往後寮仔、虎豹潭、泰平分校;左上大埤山約120分;後往三叉坑深庫佛寺,取右上東柑腳山約45分,H448m。
10:22 指標牌,後往大埤山,取右續行東柑腳山,H488m。
10:41 再登東柑腳山,土地調查局圖根點,H556m。左下往溪尾寮山約60-70分、泰平分校約90分,取直行沿稜另闢新徑。
11:20 接上舊路,原舊路是採山腰路行進,再迂迴上東柑腳山。先前有山友找不到基石的原因,可能誤認東柑腳山在正路上,實際上是途中分叉路的上頭,若不注意很容易就過頭就直往溪尾寮山,H535m。
11:45~12:35 抵寬稜地,午餐休息,H528m。
13:30 循11/30所綁的路條,沿路清理雜草,終至風孔鞍部,下此鞍部路過陡,江隊長綁上新扁帶。左往虎豹潭、泰平分校、保成坑古道、柑腳山腰繞路;取右走崩山坑古道下柑腳威惠廟,H545m。
13:37 下陡溪溝,H524m。
13:40 叉路口,左上柑腳山,直行仍是崩山坑古道,H517m。
13:51 竹林三叉路口,直下往柑腳威惠廟,後往柑腳山、虎豹潭、泰平分校,取右上東山(外柑腳山);右下三叉坑分校(大埤古道)。
14:24 下濕滑古石階路,小心慢行,不久來到廢棄梯田,沿田邊而行,此時往右一看這不是「大埤」嗎? 原來「大埤」還在,只是現在乾涸了,看似約有二、三分地廣。
14:30 往後路況良好,遇叉路口,發現有舊路條遂取左下,右路不知通往何處?
14:36 過綠竹叢路往左下,經小溪有一小水泥橋,續行又有一小木橋。
14:42 出古道,碰到一高聳的圍牆,繞到前面,原來是一座宏偉的建築,一問之下居然是間佛寺,名叫「靈巖山雙溪小築」,往後都是水泥產道。續沿左上行有一間新的土地公廟,應是大埤新「福德祠」。
14:56 續行過二間民宅,轉彎上坡叉路口,有一泥土路,由此而入觀賞舊「大埤福德祠」,隨後循原路折回,H301m。
15:24 續下產道回到早上的停車處,再載隊友至後寮仔古道登山口取車回家。

相關紀錄:
1.雙溪鄉三叉坑地區古道踏查順登東柑腳山 2008/11/30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6138
2.雙溪鄉大樟嶺古道縱走三叉坑越嶺路舊路重勘 2008/12/13
http://www.keepon.com.tw/ActiveSite/Article/One.asp?ArticleID=26287

文章附件

所有回覆

  • 雙溪鄉野奇譚 ~【後寮仔古道→大埤古道】踏查行